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要义117:不是修善法就容易了生死,你要觉悟惡法不可得,善法也不可執取

净界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9.04.05)

近期的目录链接(2019.04.20)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70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01--20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01-105

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全)


楞严经要义117

楞严经要义117

净界法师宣讲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証了义諸菩薩万行首楞严经》要义。监院法师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讲义257面

己七、示修罗趣

本经的修学重點我們把它归納起來,簡单的讲就是要「破妄显真」,破除我們的无明妄想,開显我們真实的心性。這当中從经文上來看,佛陀是以「显真」為正行,也就是說,我們在面对我們的身心世界,五蘊諸法的時候,首先你遇到狀況,第一件事情--「把心帶回家」。你一定是迴光返照正念真如,用空假中三观的智慧來照我們的一念的心性,所謂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先把我們這一念心性的整個体性先開显出來,然后在那個地方安住,所以「正念真如」等於是開显心性。開显心性以后接下來就是要「破妄」,“妄”在本经的整個內涵它是有麤細的差別;麤淺的妄想就是殺盜婬妄的煩惱,我們這一部份我們用严持四重的戒法來加以对治。第二個妄就是比較微細的,就是那有所得的攀緣心,无明的妄动這一部份就持咒,持《楞严神咒》來熄滅我們攀緣无明的扰动。所以本经它是以正念真如,這樣的理观為正行,以持戒受誦咒的破妄來当作助行。正助雙行來達到我們破妄显真,转凡成聖的效果。

己七這一科是佛陀讲到七趣的差別因果的最后一科,這一段是如來显示阿修罗法界的因相跟果相。阿修罗翻成中文叫飛天,這一類的众生他是有天的福報,他在因地的時候修很多的善业,但是他沒有天的福德,他缺乏成就天的善念,他修福報但內心当中有瞋恚、忌妒的煩惱在活动,所以招感阿修罗法界。

标名列數   

復次阿难!是三界中,復有四种阿修罗類。

在此三界中。這一段古德解释說:明確來說,這“三界”其实只有欲界才有阿修罗,色界、无色界是沒有阿修罗的。因為瞋心是破壞禪定的,貪煩惱不破壞禪定,你在修禪定的時候,生起那殊胜的三昧乐,你愛著三昧乐不障碍你禪定;但是你瞋心一活动,你禪定就破壞了,所以阿修罗法界只有欲界才有。這当中隨其福德的淺深,有四种阿修罗的差別。以下個別說明這四种的相貌:

卵生鬼攝    

若於鬼道,以護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罗,從卵而生,鬼趣所攝。

因相:這個众生過去生是從鬼道中而來。他在鬼道中有什么的善法呢?有護持正法的功德,他有這种護持別人去修学正法的功德。

果相:成通入空。在因地中有護持正法的善业,所以他的果報体就有“通”(五通)。這地方特別指出他的神足通,能夠上昇於虛空当中,在虛空界而安住。這是讲到他的果報,有這种殊胜的相貌。這一類的阿修罗是從卵生,他还屬於鬼趣所攝;也就是說他從鬼道中來,还是屬於鬼道,這是鬼類的阿修罗。

胎生人攝    

若於天中,降德貶墜,其所卜居,鄰於日月,此阿修罗,從胎而出,人趣所攝。

因地:這二种是屬於人道的阿修罗。他過去生是從什么地方而來呢?是從天中而來,他過去是修上品十善,但是他在做天人的時候,降德貶墜,他的德行有所虧損。我們都知道諸天,你看欲界天他是以少欲知足為他的德行,色界是以清淨的梵行為他的德行。這個阿修罗他曾经是修上品的五戒十善生到天上去,但是他有稍稍的放縱他的情欲,或者是梵行有所虧損,他就被貶降到阿修罗法界去了。

果報:其所卜居,鄰於日月;居住在卜居(他居住的处所),是相鄰於日月当中,也就是在須彌山的半山腰,也就是在四天王宮殿的附近。這一類是從胎兒生,是人道所攝。古德說為什么把他判作人道?因為他內心的情感欲望跟人類相同。一般的人類沒有住那么高的,住到須彌山,因為他,一者他胎生,二者他內心的情欲相同於人,因為諸天的情欲是比較淡薄,他的情欲比天还麤重,所以只好判作是人類。

化生天攝  

有修罗王,執持世界,力洞无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释、四天爭權,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攝。

天趣所攝:有一种是阿修罗王,他的善业是特別的強,上品的五戒十善。他的果報体能夠執持整個世界,而且用手能夠遮住整個日月的光明,況且他是神通广大能夠无所畏懼。怎么說神通广大无所畏懼呢?能與梵王及天帝释、四天爭權。欲界的主宰權是在帝释天,帝释天他有他的將軍,四大天王做他的外臣,來保護執行帝释天的整個政策。阿修罗王他等於是经常要跟天帝去爭欲界的主導權,所以他就跟四天王打,四天王打不過就跟天帝報告;天帝跟他打有時候天帝也打不過,這時候天帝只好向大梵天王來祈求。大梵天王就告訴帝释說:你要誦念『摩訶般若波罗蜜多』,你才有辦法調伏他。后來天帝就誦念『摩訶般若波罗蜜多』,就調伏了阿修罗王。阿修罗王是有大威德的,阿修罗王是屬於变化有,屬於化生,他是屬於天趣所攝。因為他的福德力最大,雙手遮日,搖动忉利天的天宮。

濕生畜攝   

阿难!別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遊虛空,暮归水宿,此阿修罗,因濕氣有,畜生趣攝。

這是最下劣的,這一部份福德最淺薄的,他出生在大海的中心點,而且他能夠晚上要睡觉的時候下沉到海水的出入口,白天他遊於虛空之上。他在虛空上幹什么呢?供阿修罗王驅使。晚上就沉到海水的深处來休息,這一類的阿修罗是屬於濕氣所有,是屬於畜生趣所攝。阿修罗的相貌都是有一點善业,但是他的好胜心重,鬥爭心強,分成四种。這四种古德說,天類的阿修罗是屬於阿修罗的国王這一類,人道的修罗是屬於大臣,鬼道的修罗是屬於人民,畜生道就像是奴僕一樣,供阿修罗王驅使的奴僕。所以阿修罗簡单的讲是有福无德。

蕅益大師的註解,他把「有福无德」讲得比較詳細,他說:這一類的人,你也不能說他完全沒有德行;也就是說,他過去曾经布施或者持戒,修种种的善法,当然他修善法他肯定要有善念,但是他善念当中夾杂惡念。蕅益大師說:這是夾杂惡念,夾杂了瞋恚、忌妒的惡念,招感阿修罗果報,不是他完全沒有善念,不是這個意思!善念中夾杂惡念,但是因惡念的勢力強大,所以把他引導到阿修罗法界去。這一類是屬於阿修罗所收攝。

戊三、結示勸修

這一段是把整個七趣的因果作总結,勸勉我們好好的破妄显真,來修学《首楞严王三昧》。(分二:己一、結示迷妄。己二、舉悟勸修。)

己一、結示迷妄

佛陀先总結整個七趣的因果是怎么有的呢?就是我們众生一念的妄想所变現出來,「迷真起妄」。(分二:庚一、結成妄果本空。庚二、重示妄因顛倒)

  庚一、結成妄果本空

結示整個七趣的果報,他的本性是空寂的,他只就是一念的假相而已。

依妄而成   

阿难!如是地獄、餓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ㄐㄧˋ修罗,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諸有為相,妄想受生,妄想隨业。

這一段是說明七趣因果,它的相貌是怎么回事。如是以上的的地獄、餓鬼、畜生,还有人道、仙趣、天道以及修罗,如果我們精研,很深入的研究七趣的果報相,到底這個相貌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就是我們众生,在因地的時候一念的昏迷,沉溺於諸有為之相。我們一念的妄动以后,追求外在的有為之相,依止這一念的妄想而受生,也依止這一念妄想去造业而去受果報。所以說這果報体不是上帝給我們的,也不是本來就有的,只就是我們一念昏沉的有為相的妄想所造作出來。

本无所有   

於妙圓明无作本心,皆如空华,元无所著,但一虛妄,更无根緒

在我們這一念本具的本妙、本圓、本明,這无作(无為)的本具心性的体性当中,就像空中的华,它本來就沒有一個处所。也就是說,這虛空的华你從什么地方而來呢?你不能說它從虛空而來,因為虛空本來就沒有华,所以它沒有一個处所,它只就是一念的妄想所捏造出來的,根本就沒有一個真实的根源可得。這地方它的意思就是說:七趣的果報是本无所有。本无所有的意思不是說完全沒有,不是這個意思!是虛妄的存在,虛妄的存在簡单的讲就像我們說空中有华。空中到底有沒有华?当然就因人而異,因為你眼睛有毛病你就看到空中有华,一個健康的人就当然看到空中是沒有华。從虛空的角度它到底有沒有华?它本來就沒有华,它本來沒有华,但是我們眼睛有毛病就看到华。

這地方就正式說明,前面经文所說的整個七趣的果報是「当处出生,隨处滅盡」,只就是一念的妄想之所变現。我們在了生死,這观念很重要,你要知道本來沒有生死,你才有辦法了生死。如果你心中一直認為本來是有生死,那你的生死就沒辦法了了。夏蓮居老居士临命終的時候,他讲一個偈誦說:「生本无可戀」,三界已经沒有什么好貪戀了,「死亦何須厭」,死亡也沒有什么好厭惡的;他說:「生本无可戀,死亦何須厭(奚足厭);本來无生死,生死由心現。」。你就是一念的妄想,那現在這個妄想被我破壞了,那当然本來就是清淨本然周徧法界。這地方正是佛陀所說的,在我們本妙、本明、本圓的无作妙心当中,是一個空中之华,是原无所著。這地方是把七趣的果報作总結。

庚二、重示妄因顛倒

前面讲到果報是本空,這地方讲因地。說是本空,那為什么會有呢?只就是我們众生一念顛倒的心所变現出來。

迷真起妄   

阿难!此等众生,不識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淨。

妄因:七趣的众生,他為什么會啟动他的生死轮回呢?為什么十方諸佛菩薩,同樣一念心,他的心不會出現這個生死轮回?因為我們凡夫众生是,不識本心。我們沒有真实的去观照我們一念心性,也就沒有安住在一念心性,而迷真起妄,向外攀緣。所以就依止一念的妄想而造业,也依止一念的妄想而轮回七趣,所以经過无量劫的時間,不得真实的清淨。這地方是讲到妄想的生起,關鍵點是不識本心。

輾转相续   

皆由隨順殺盜婬故,反此三种,又則出生无殺盜婬,有名鬼倫,无名天趣。有无相傾,起轮回性。

相续:皆隨順殺盜婬故,這地方是讲到三惡道,三惡道是我們一念的妄想是隨順於殺盜婬妄的妄想;另外一种是,反此三种,違背殺盜婬三种妄想,這是讲到三善道。不管是三惡道的众生、三善道的众生,其实都是不識本心。只就是說有殺盜婬妄念頭的叫做鬼道,而沒有殺盜婬妄的叫天趣。所以有殺盜婬妄跟沒有殺盜婬妄,彼此互相的傾奪,而生起了三界轮回輾转的力量。這是說明三界的因地,就是我們一念的顛倒妄想。

蕅益大師他在『靈峰宗論』有一段開示說:「宇宙无非旅泊,而旅宇內者,毕竟是甚么人。」我們在三界中一下子到天上去,一下子到人間,一下到三惡道去,就好像在旅行一樣,今天到台北,明天到高雄,叫旅泊。泊宇中者,究竟是甚么人?流转三界中,是誰在流转呢?你說:是我在流转。那当然不对啊!因為沒有一個我。三界流转当中,這個人到天上去了,這個人到地獄去了,那到底那個流转的是誰?

蕅益大師就叫你要去參這個問題:「流转三界中,那是誰在流转?」其实就是一念的妄想在流转,哪有一個“我”呢?你那個妄想停止了,啪!整個妄想就沒有了,夢裡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所以有一天我們到了極乐世界,在阿彌陀佛的加持之下,一念的迴光返照,华開見佛悟无生的時候,把一念的妄想破壞了以后,迴观我們過去根本就沒有三界轮回,就是一場夢境而已。就是那個夢,妄想一直相续,然后那個妄想有時候跟殺盜婬妄相应,变現了三惡道果報,有時候這個妄想跟无殺、无盜、无妄相应,变現了天的果報。等到那時你醒過來的時候,欸!根本就沒有三界的果報,「醒后空空无大千。」這观念就是,生死轮回問題就在你心中那一念妄想,關鍵在那個地方;關鍵點在這個地方,就是本经說的「不識本心,而受此轮回。」我們真实的沒有安住在一念心性,而虛妄的受到這個轮回。

己二、舉悟勸修

前面都是讲到虛妄相,顛倒相,這以下說那应該怎么辦呢?怎么去修行对治呢?应該要觉悟真如理才可以去消滅,這种种的虛妄相(分二:庚一、正舉悟境。庚二、結勸真修)

庚一、正舉悟境  正式的舉出我們所应該觉悟的所观境。

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則妙常寂,有无二无,无二亦滅,尚无不殺不偷不婬,云何更隨殺盜婬事?

假設我們能夠真实的去啟发三摩提《真如三昧》,或者《首楞严三昧》。這一念心真实的迴光返照正念真如,去观察本妙、本常、本寂的一念心性,所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心性。這時候有“有”殺盜婬妄的妄想,“无”无殺盜婬妄的妄想,這二种对立的善念跟惡念通通远離。有殺盜婬妄我們叫惡念,无殺盜婬妄叫善念,這二种善念惡念的執著都消滅了,乃至於无二亦滅;乃至於我們要远離這二种能对治的智慧也不可得。《心经》說的:用智慧來断煩惱,到最后无智亦无得,能观的智也要捨掉。所以在一念清淨本來周徧法界的心性当中,尚无不殺不盜不婬的善念可得,哪裡还有殺盜婬妄的惡念存在呢?這地方的意思就是說,你不是修善法就容易了生死,不是這個意思,你要觉悟,惡法不可得,善法也不可執取。当然我們要修善,但是你不能執著,把修善当作一個啟发心性的一個過程,不是說你要執著那個善法,而是假借修善來開显你的自性。這地方就是你不能執著惡法,也不能執著善法,一念心性是「不迷、不取、不动」。

庚二、結勸真修

妄本无因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分非无定处,自妄发生,生妄无因,无可尋究。

我們都知道生死是由妄想所变現,妄想是從什么地方而來呢?佛陀說:假設我們在初用功的時候,不能断除殺盜婬這三种的罪业(不能断除就是隨順它),隨順殺盜婬的妄想而走,各各有私;就各自造作各自的殺盜婬的罪业(因地)。因地上各各有私,在果地上就众私同分;“众”就是他的共业,“私”就是別业。在共业跟別业的引導之下非无定所;“非无定处”就是有一定的处所。比方說,我們同造地獄的业就同生到地獄去,同造人道之业就同生人道。在整個別业当中,同一個人道也各各不同,「众私同分非无定处」。总而言之,是一念的妄想之所发生,所生的妄想其实根本就不存在的,无可尋究,你不能去找它的处所。所以你看我們讲无明,经典讲无明,都讲「无始无明」,沒有開始。說,无明是從什么地方而來,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它根本就是一個不存在的東西,你怎么說它從什么地方而來?這個東西要有实体,它才有一個時間相空間相,它根本就沒有实体,沒有实体的東西当然沒有時間沒有处所。那只就是我們在迷的時候,感觉上有,你觉悟的就有「達妄本空,知真本有」。

這地方是說,我們虛妄是沒有根源的,但雖然沒有根源,在事修上也要对治。

不除必墮    

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盡三惑,縱得神通,皆是世間有為功用,习氣不滅,落於魔道。

前面是偏重在显真,我們今天迴光返照,观照這一念真如,從一念心性的观察是本來无一物的。這一段是強調事修的破妄。汝勖修行;“勖”勸勉。我們应該要好好的修行,而且要追求无上菩提,這当中你一定要去对治如夢如幻殺盜婬的三种煩惱。因為你如果不对治殺盜婬的三种煩惱,縱始修得禪定而成就五种神通,那还是世間的一种生滅的作用;內心的貪瞋癡不除,只是成就禪定,到最后落入天魔外道之中,根本是虛妄,以虛妄之心所得到的果報,当然也是虛妄。前面是偏重在显真,這地方是強調除妄。

妄中增妄  

雖欲除妄,倍加虛偽,如來說為可哀憐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

但是你在除妄的当中,你要站在真实的心來除妄,假設你依止妄想來除妄那就糟糕了。假設我們今天不識本心,依止有所得心,依止妄想來对治妄想;起煩惱,我用另外一個妄想來对治妄想,這樣的結果倍加虛妄,一妄断妄,更加虛妄。這樣子,如來說:可憐愍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這都是妄想所造作,其实不是我們一念清淨菩提心的過失,菩提心本來沒有過失的,這跟菩提心沒有关系的,是妄想去造作,妄想变現出來的。

判決邪正    

作是說者,名為正說;若他說者,即魔王說。」

這段是整個经文修学的一個总結,后面那一段是修行的对治。到這個地方本经的理論修行方法作总結。「作是說者」你修行当中以開显心性為正行。要以本经『大乘的止观』,你修行之前你一定要大開圓解,否則你修行都不算數。智者大師叫「緣修」,你是跟三宝結結緣。所以首先你要知道,你要能夠真实的体達你真实本俱的心性,迴光返照正念真如,站在本來无一物的角度來修行,你修行的依止处是很重要,第一個、「显真」。第二、在事相上,你还得「破妄」,你要用如夢如幻的持戒,來对治如夢如幻的殺盜婬妄的妄想,你也要用如夢如幻的咒語,來对治如夢如幻顛倒的攀緣。所以,假設你說是以理观(显真)正行,以持戒、持咒的事修為助行,這是大乘的正說。假設你說不必正念真如,或者不必对治殺盜婬妄,這個都是魔說;或者執理廢事,或者執事昧理,這都是魔王所宣說的。

所以本经到個地方,佛陀等於做总結,你以「正念真如」為正行,理观為正行,以「持戒、持咒」來当助行,理观不碍事修,事修不碍理观,這是整個大乘圓頓止观的正修。到這個地方,佛陀等於把整個《楞严经》怎么樣破妄显真都讲過了。這是蕅益大師正宗分的最后一段。

乙六、借无聞比丘為語端而备明五陰魔境

“借”如來假借无聞比丘;其实无聞比丘也不是完全无聞,就是他对佛法的了解沒有很深入,把四禪当作四果。四禪当四果的顛倒,佛陀以這樣的一個例子來当作一個发語的開端,詳細說明五十陰魔的境界。前面是讲到修行的方法,這以下讲到修行的過程当中,你要知道來如何判別魔境。(分二:丙一、正明禪境。丙二、更断餘疑)

丙一、正明禪境

正式的說明,在禪观当中有五十种陰魔的境界之相。(分三:丁一、結前生后。丁二、時众佇誨。丁三、总別開示)

丁一、結前生后      結束前面的文字,生起后面的文字。

將罷迴告    

即時如來將罷法座,於師子床,攬七宝几,迴紫金山,再來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等有学緣觉声聞,今日迴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我今已說真修行法。

即時如來將罷法座,於師子床,攬七宝几。到前面的文,佛陀把整部《楞严经》修行理論的方法過程全部讲過了,所以他認為已经是讲圓滿了,而即將要結束法會而要離開法座。所以他就在師子座上(佛陀所說的法是无所畏懼就像師子),攬七宝几(茶几,讲桌旁邊放茶杯、毛巾的小茶几。因為這茶几是非常的珍貴,是七宝所成的茶几。);“攬七宝几”它的意思就是說,他准备要下坐了,他扶住小茶几准备要下座了。突然間,迴紫金山,再來凭倚。佛陀已经做出了要下座的动作,突然間又迴转過身來。「紫金山」就是佛陀的身体紫金色。這時后又靠著法座(凭倚),佛陀觉得有一件事沒有交代又回過頭來。

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等有学緣觉声聞,今日迴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我今已說真修行法。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等有学緣觉声聞,你們今日都已经是迴小乘之心,而趣向无上菩提之心,我也已经宣說了整個出離生死修学的法要。第一個、显真,你一定要先找到你的本來面目,真实的心性,依止一念心性,称性起修,断惡修善度众生來破除虛妄。這已经說了,但是什么東西沒有讲呢?

总标魔害    

汝猶未識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細魔事,魔境現前,汝不能識,洗心非正,落於邪見。

但是你到現在还不能夠了知在修习奢摩他(止)、毗婆舍那(大乘圓頓止观),在迴光返照,正念真如的過程当中,有一些微細的魔事。假設你对於五陰魔境現前的時候,而不能如实了知,到最后的結果就是「洗心非正」。“洗心”就是我們依止正念真如的時候,迴光返照,正念真如,慢慢的在洗除消滅心中的妄想的污垢,叫「洗心」;但是“非正”,在過程当中卻為五陰魔境之所迷惑。本來在洗心的過程当中,結果為五陰魔境之所誤導。說我今天本來要回家,我家在東邊,結果走到一半的時候,突然間看到一個人,他說這個地方不是家,我帶你到另外一個地方去,結果你跑到西邊去了,這就叫「洗心非正」;就是你本來要洗心,結果過程当中被五陰的假象所誤導,結果落於邪見,結果变成天魔外道。

這段经文是很特別,因為前面的六科,都是阿难尊者提出問題佛陀,而這一科五陰魔境,其实沒有人能夠提問。因為那時候大家都以為讲完了,連佛陀都本來要下座了。為什么這种情況沒有人能夠問呢?无問自說呢?蕅益大師說:因為五陰魔境甚深难明。你在迴光返照的時候…因為我們過去是习慣隨順妄想,突然間你現在的心不是隨順妄想,而是開始逆生死流。這時候真妄交攻,你會把你過去的顛倒妄想逼出來;当然每一個人的妄想是不一樣,因為每一個人的煩惱粗重不同,所以所显現的五陰魔境也就個個不同。既然五陰魔境甚深难明,而且又非常的重要,就影響到你整個過程,是不是能夠真实的走到底,或者是中間产生偏差,它的確是非常重要,所以佛陀只好无問自說。從這一段经文可以看得出來,五陰魔境是沒有一個人可以問的。

略陳魔相    

或汝陰魔,或復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認賊為子。又復於中,得少為足,如第四禪无聞比丘,妄言證聖,天報已毕,衰相現前,謗阿罗漢身遭后有,墮阿鼻獄。

這地方是簡略的把修学過程当中的魔相說明,分二小段,一個是外魔,一個是內魔。

外魔:或汝陰魔,五十种的陰魔,色受想行識各有十种,总共五十种陰魔。或復天魔,天魔是六欲天的天王波旬。或著鬼神,我們一般最多就是這鬼神魔(它后面會讲到),鬼神有二种,有一种是你剛好在修行当中去干扰到他,他要來傷害你,這是第一种。第二种、你過去跟他有共业,可能你過去有欠他什么因緣,這時候你要出離,他当然就放不過你,這是鬼魔。或遭魑魅,狐狸精变化成人來迷惑你,破壞你的戒体,产生种种的傷害。假設我們在修行的過程当中,不能夠好好的加以判断,就認賊為子。

当然身為鬼神他要出來,他不是現鬼神身的,不是這個意思!他現出一些迷惑的境來誘惑你。假設我們今天产生了攀緣有所得,那這時候你就心隨境转,到時候就是洗心非正。這地方讲到外魔的傷害,它的意思就是說,色不迷人人自迷,五陰魔境不能夠真正的迷惑我們,你要能夠清楚,它就不迷惑你。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81-105目录(未完)

楞严经要义105:你做人的時候貪愛的水太多,會下墜到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楞严经要义106:你平常就经常的憶佛念佛,這樣不断的想想想,久了就跟真理相应了

楞严经要义107:地獄的煩惱因中婬欲是列為第一個,它是生死的根本,是万惡之首

楞严经要义108:所有的能量是往低处在走,你在高处是发散你的能量,心要“謙”

楞严经要义109:造了善法要把它隱藏,造了罪业一定要发露出來,发露就能滅掉罪业

楞严经要义110:你夢到一個人往下墜這不是好事情,造了功德相的人身体是輕飄的

楞严经要义111:很多人都認為我的個性就是這樣沒辦法改变,這观念是不对的

楞严经要义112:有人越用功业障越現前,這個是好事情,表示過去重大的罪业逼出來了

楞严经要义113:本经是以你的思想做主因決定总報,以善惡业力的熏习來影響別報

楞严经要义114:六欲天基本是男女的欲望來做判定,淫欲直接牵动整個六道的昇沉

楞严经要义115:佛陀警告我們哪一天都可以去,无想天絕对不能去,因為過失太重

楞严经要义116:得听聞佛法以后不是沒什么效果,大乘佛法一入耳根是永為道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