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修学法要20 : 过去很多的战场上的英雄很容易堕入神道,神道的根本就是瞋心

净界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9.07.01)

近期的目录链接(2019.07.14)

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全)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70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全 )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全)


楞严经修学法要20

楞严经修学法要20

净界法师讲述

我们讲到本经的「事修」,那么佛陀在讲完「理观」之后,为什么要讲「事修」法门呢?主要是针对我们末法众生;我们末法众生遇到了两个障碍:第一个、「魔强法弱」的障碍──就是整个外在环境的诱惑、干扰势力太大了,很容易让我们产生「破戒」的行为。第二个、「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可能在学习佛法当中产生「破见」,这个更可怕了。所以佛陀针对末法时代,在「回光返照,正念真如」的理观当中,又开出了两个事修法门来形成一个道场。这个道场的建立,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远离内外的魔事」。第二个是「保护菩提善根」,来保护末法的修行者;第一个就是「持戒」,第二个「诵咒」。第一条戒就是「淫戒」,主要的目标就是达到『其心不淫』,是这样的一个目标,它是整个持戒的标准。

[菩提之本]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祇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盘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判决邪正]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什么是「菩提」的根本呢?就是以『其心不淫』才是一个菩提的根本。是故阿难,假设一个人他内心当中,他根本不想去调伏淫心;也就是说:他是把淫欲的心当功德想,放纵淫心,但是他可也修禅定,甚至于广修福德,那么他也是认为他是成就无上道了。事实上,他是怎么回事呢?『如蒸砂石,欲其成饭』,其实他是拿这个砂石,想要成就饭;那么用火去烤,这个火就是他的加行,他每天也是拜很多的佛,甚至是持很多咒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它根本是砂嘛。为什么呢?因为『此非饭本,砂石成故』;他没有找到一个成佛的因地!成佛是以菩提的清净心…以菩提心为根本,他没有安住菩提心,所以这个就是没有找到根本。那么这是譬喻什么?这以下「合法」:

我们以贪爱淫欲的色身,来追求佛陀的妙果,纵然在佛法当中,有少许的多闻的妙悟,乃至于有很多、很多的少分的禅定,或者少分的神通,其实皆是淫根。因为你根本上是以淫心为根本,所以最后的结果是『轮转三涂,必不能出』。

这『轮转三涂』我们解释一下:一个人,他以淫欲的心,如果他没有犯根本,他也修福、修慧,那么他本身不是马上堕三恶道,他先入魔道,享受魔道的福报,但是因为在魔道当中,他会产生邪知邪见,散发错误的讯息障碍修行人,最后魔道享尽以后,再堕入三恶道去,是这样子。所以他福报还在的时候,他暂时不堕落,所以你看很多邪知邪见,他也没堕落,因为他福报还在!

『如来涅盘何路修证?』这个佛果菩提是怎么能够修证得成功呢?你根本没有找到它的因地,你没有找到这个「米」,你不可能煮成「饭」的。那应该怎么办呢?『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这个是根本。

这里,蕅益大师把『断性亦无』当作──理观;这个『身心俱断』是叫做──事修。

我们对治「淫欲心」──首先先修理观「断性亦无」,你一定要相信一个真理,就是你这个明了心,是本来没有淫欲心的;你本来没有这个东西,因为你本来面目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那么「本自清净」怎么就有淫欲心呢?那是无量劫来的一种「虚妄的熏习」产生一个假相而已,它没有真实的。所以首先我们先了解『断性亦无』,先修理观,先正念真如,然后再从事修上来对治这个淫心的身心──远离身业的淫欲,再远离意业的淫欲。这个是对治止观。这样子对于无上菩提才有成就的希望。

这个『断性亦无』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不是直接「事修」?是先「理观」呢?

在宋朝有两个大居士:一个叫苏东坡、一个是秦少游,这两位大居士。有一天,这两个大居士出游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一个乞丐,身体很脏,穿着一个破旧衣服,身上长满了虱子。苏东坡就说:「你看看这个「虱子」,肯定是从他污垢的身体长出来。」秦少游说:「不对,是从他的衣服长出来的。」两个人就争执起来。说:「不对!」一个说身体,一个说衣服,争论不休啦。「那好,我们来问佛印禅师好了!」两个人就到佛印禅师的地方,问说这个虱子到底是从身体生起的?还是从衣服生起的呢?佛印禅师说:「你们两个都对!「虱子的头」是从身体生起的,「虱子的身体」是从衣服生起的。」(注:也可说是都不对。)

当然这是开玩笑的话,不过佛法经常会有这种观念,就是说A也没有,B也没有,这A跟B结合在一起就C把创造出来了。很奇怪!A也没有C,B也没有C,但是A加B碰撞在一起,就把C创造出来了。你看我的心没有烦恼,心哪有烦恼?有烦恼你拿出来看看!外境当然不可能有烦恼,外境是个色法!「心」没有烦恼,「境」也没有烦恼,怎么「心、境」一碰撞,就把烦恼的假相创造出来?「因缘和合,虚妄有生」。

所以这个「虱子」从什么地方来呢?当然佛印禅师的答案,就是从你内心中来!心念一动就虚妄生起。你看身体本来没有虱子吧,衣服也没有虱子吧,但是虱子要产生,第一个要污秽,第二个要温暖,一定要有衣服。那你的身体跟衣服接触的时候,如果那个温暖的感受出现的时候,虱子就这样──「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就出来了,我们的烦恼也是这样。

首先:你要站在一个「你本来就没有烦恼」的角度,来对治烦恼这个非常重要!我们不能「住在烦恼」来对治烦恼,你不是它的对手,你要先「脱离烦恼」以后再来对治它。所以「对治止观」──佛陀是先讲完二十五圆通的「正行」以后,再讲持戒诵咒的「助行」,这个次第诸位要清楚。

遇到事情──先「回光返照」,不是先马上念佛、持咒。我们遇到烦恼,不是马上提佛号…不是哦,这个是错误的。你不是它的对手,你怎么是「阿赖耶识」的对手?你想想看:你遇到事情就起佛号,你佛号念多久?念几十年吧!你烦恼在你心中活动多久?它都无量劫来陪着你!你是它的对手啊?所以我们遇到烦恼,不是提佛号,先理观「你从什么地方来?」觅之了不可得,先跟烦恼脱离,先修『断性亦无』,然后再加以对治,这个次第不能错的。

你这样子,才能对「无上菩提」有成就的希望,因为你找到一个菩提的因地。以祖师的说法,至少你先「找到路头」。修行最怕就是──你根本找不到路头。这个高速公路在哪里?我根本找不到交流道。这就糟糕啦!你不知道怎么修行了。我修行比较懈怠,每天只有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时间用功,但起码我知道正确的方法,那你就会进步!你要是现在还在市区打转,找不到高速公路,那你就完了!你根本就是找不到路头嘛。你上了高速公路,你的车子虽然开得很慢,但起码你是每天都在增上当中,每一天都往菩提道路上走。一个人的可怕就是「盲修瞎练」,修到最后进入魔道你也不知道,那你不是很冤枉吗?

开悟的《楞严》──就是你要知道「什么是真实的根本」,「什么是虚妄的根本」,一定要把它拣别出来。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佛陀这句话讲得很清楚、非常的肯定,就是如我前面所说的,这个是「正知正见」;假设相反说:淫欲是善知识、是帮助我们修行的;这个是「邪知邪见」魔王所宣说的。

我们常说《楞严经》是照妖镜,它把这个「邪、正」的根本,分得很清楚!这个在淫戒当中的一个根本思想,就达到『其心不淫』。『其心不淫』的意思不是说,我们现在开始都不起淫欲心,那没几个做得到,不是这个意思。它的意思是──你的心,必须安住「菩萨种性」,当你起淫欲心的时候,你对淫欲心是抗拒的,关键在这个地方!『其心不淫』,这个在「菩萨戒」,有一句话,是可以作一个批注的──什么叫『其心不淫』呢?「菩萨戒」说:「若诸菩萨…无违犯者:为断彼故生起乐欲,发勤精进,摄彼对治,虽勤遮遏,而为猛利性惑所蔽,数起现行。」说:这个初心菩萨他受了菩萨戒,他也安住真如来对治烦恼,『为断彼故』他真的想要断除烦恼,但是他毕竟不是烦恼的对手,但是他已经怎么样?『生起乐欲』,他已经用种种方法来对治了,但是无奈烦恼粗重而数数现行,这个是无所违犯的。因为这个菩萨已经开始不顺从淫欲了,他有产生一种抗拒的力量。他的抗拒力量生起以后,表示我们看到他未来的希望。

佛法是重视未来的──说:你现在表现不够好,但是你未来是不断在进步。为什么?因为你已经生起一种对治的乐欲。一个人最可怕就是「起颠倒」,他根本就不知道错在哪里!佛法的意思:你知道你错了,你就有希望。你看:有很多人讥嫌佛弟子说,你一个佛弟子,你也是有过失啊!佛弟子是明白道理的,一个「有正见」的人有过失,跟外道「没有正见」有过失,你觉得哪一个重,你们猜猜看?外道──「没有正见」的。对的。外道在造罪,他是依止「邪知邪见」,他是无惭无愧、全心全意的造罪。你受了菩萨戒,你偶尔犯罪,你可有「惭愧心」啊,惭愧心在造罪是踩剎车,那个车子撞上去之前,他踩了剎车,他那个惭愧心──「西方有人不肯」,他有一种抗拒的力量,这个人就有希望了。

所以有些人不学佛法,你不学佛法,你造罪是「全心的」造罪,不是说你不知道就没事。佛法说,明知故犯是比较轻。对啊,因为你抗拒不了烦恼,但是你知道错了。一个人最可怕是「愚痴」,因为你不知道你错了,这个时候你造罪是全心全意、无惭无愧,把你所有的心力放进去造罪,这个就变魔道了,因为根本成淫。你不知道你错了,这就很可怕了。我们要知道『其心不淫』──不是说你不起淫欲,而是你已经安住在真实的心性,但是烦恼不断的活动,但是你不断的抗拒,不断的抗拒,有时候成功,有时候失败,不断的忏悔,你还是走在佛道当中,因为你的根本是菩提。

《楞严经》它论你的「根本」、你的「因地发心」,它不论行为的;《楞严经》的修学是「论心、不论境」,你一旦「邪知邪见」你就没救了。所以这个开悟的《楞严》就是:它要你分别什么是真实的根本,什么是虚妄的根本。这个地方,大家要把经文的道理读出来,它不是论断「行为」的;它是论断你的「发心」──你的「觉性」不能失掉。

前文它所对治的是一种贪爱的烦恼,这以下对治的是「瞋心」。什么叫『杀』呢?断有情命,以瞋恨之心,来断绝有情众生的命根——杀戒。

[壬二、杀戒]

[持戒功德]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犯戒过失]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剎。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先看第一段总标──持戒的功德。

那么在「杀戒」当中,它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跟前面一样──六道众生要做到『其心不杀』,本经在论断「杀盗淫妄」的时候,都是「论心、不论境」,你内心当中不能有这种瞋心,当然瞋心是从「对立」而来。「西藏的法王」曾说:一个人会起瞋心,就是对立──我相、人相的对立。这怎么办呢?你一定要修「自他平等」,一个人要没有瞋心,就是你自己要思惟──我们跟众生没有太大差别!我们凡夫的对立心,是认为自己是跟别人与众不同的,这个很严重的问题──自我意识。你看我们看相片的时候,一定先看自己在哪里。对啊,你认为你自己与众不同。其实我们有与众不同吗?没有。每一个众生都是想要离苦得乐,就算别人讲出一些我们不喜欢听的话,他有他的立场,如果我们今天跟他立场交换了,我们可能也是讲这样的话。每一个人因为站在不同的位置,做他该做的事情,如此而已。所以从一个明了的心来说,每一个人都想离苦得乐,这个是没有差别的。所以我们从一个自他平等当中──「化解对立」,这个叫『其心不杀』。

以下说明「杀生的过失」──说:我们修学三昧的目的,本来想要出离三界,甚至想要成佛道的,但是我们放纵我们的杀心,不但不能出离三界,还可能会有以下的过失。即便你有多闻的智慧、少分的禅定,假设你放纵你心中的瞋心,最后的结果是落入「神道」。

「神道」我们后面再解释,先看经文:『上品之人,为大力鬼王』,「神」就是有福德的叫『神』,没有福德叫『鬼』,其实就是鬼类,只是他有福德。那么这个人有福德力,又有少分的智慧,他因为瞋心重,就变成大力鬼王,变某某大帝、某某国王等等;『中品的是飞行罗剎』,他能够飞行,比方说城隍、土地尊神、山神等等,他们在地上是可以飞行的,诸鬼帅某某大将军等等;下品的就是不能飞行的…在地上跑的,罗剎,罗剎当然是吃众生肉的,这些鬼神也都有他的相应的徒子徒孙,而且都是邪知邪见,认为自己成就无上道。

前面的贪爱心,是落入『魔道』;这个瞋心重的,是落入『神道』。比方说:我们过去很多的战场上的英雄,很容易堕入神道,神道的根本就是「瞋」。在「大乘佛法」的思考模式里面──「瞋心」是不能给它任何理由的。你说:欸…我为了要保护国家、我要消灭什么集团,我必须把他消灭,没有这种理由…神道!即便你是善业强,你也顶多是大力鬼王而已。我再讲一次──「大乘佛法」的因缘观,瞋心是不能有任何理由的,你不能够说:欸…我是维持正义,没有这种事情。

菩萨维持正义是用「慈悲心」,广开方便,用善巧方便来化解问题,不是用对立的心态来处理问题。这个大家要清楚:不管你是什么理由,你只要瞋心重,以「瞋心」为根本,来修学,最后是神道,不管你给自己的瞋心,加上任何理由都不可以,因为你的根本就是「瞋」。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废权防难]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剎,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这一段文讲出佛陀对于「末法时代」的预言。他说:我灭度之后,在末法时代,这个所谓的魔强法弱、邪知邪见的时代,有很多、很多的鬼神就开始出来活动了,因为这个时候大威德善知识不在了。他们讲出一个什么样的思考呢?他说是『食肉得菩提路』,说是:「酒肉穿肠过,但是不妨碍佛在心中坐。」他们提出一个邪知邪见说:吃肉不但是不妨碍圣道,而且是会帮助圣道,食肉是有助于菩提路。这地方有问题!佛陀就解释问题出在哪里:

佛陀说:阿难!即便佛在世的时候,佛陀对比丘是开缘食「五净肉」。(五戒是开缘吃三净肉;比丘是开缘吃五净肉。)「三净肉、五净肉」之内容──前面三个是相同的:第一个「不见杀」,你眼睛不能看到这个众生被杀,只要你看到,这个肉你就不能吃了。第二个「不闻杀」,你不能听闻到它被杀的声音。第三个「不为我杀」,这个众生不是因为我,它才被杀;它本来就被杀死,不为我杀。第四个是「自然死亡」。第五个是「鸟兽的残食」,鸟兽吃剩的。

佛陀在世的时候,是开许比丘、比丘尼在托钵的过程当中,食用五净肉,是可以的。但是为什么可以呢?佛陀解释当时的理由说:这些「五净肉」都是佛陀的神通变化所成,所以它本身没有生命现象。佛陀不能创造一个众生,「阿赖耶识」是不能创造的,阿赖耶识要「造业、熏习」才能够创造出来。所以佛陀创造了众生,只就是一个假相的作用而已,它没有命根。

佛陀为什么要创造「五净肉」让比丘吃呢?因为在印度,它的土地很潮湿,雨水很重,而且土地很多的砂石;在这样气候潮湿又很多砂石的情况之下,一般的蔬菜根本很难生长;比丘这个也不能吃、那个也不能吃,弄到最后没办法生存啊!所以佛陀大慈悲心,为了维持比丘生命的相续,就变现「五净肉」让比丘来受用;以大慈悲心变现一个假名假相的肉,使令比丘得到这样的滋养。来维持他的生命。这里是讲「佛在世」的时候,因为这些「肉」是没有生命的,所以你吃下去,不会跟众生结恶缘,不会影响你的慈悲心的,这第一点──因为对方没有瞋心。

『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这个是讲「佛灭度」以后──佛陀灭度以后,佛陀的神通力消失了,那些用神通变现的五净肉,当然也都没有了,所有的众生肉,都是一个实在的生命的个体。你吃它的肉,你就欠牠一个肉债,这样怎么能够做一个大乘慈悲为怀的佛弟子呢?食肉有什么过失呢?『汝等当知,食肉之人,纵得心开,有多闻的智慧、少分的禅定,皆大罗剎。』──就是你吃肉吃久了,酒肉穿肠过,不是佛在心中坐,是「罗剎」在心中坐!你的心态改变了,那么报终之后,必沉生死苦海,不是一个大乘佛弟子了。这种『食肉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说:你今天吃它的肉,来生它吃你的肉,那么你们这个冤结怎么解开?那么你什么时候能够出离三界呢?

这个地方的「杀心」有两个障碍:第一个是「命债」──你直接杀生。第二个是你食牠的肉—「肉债」。这两个对我们出离三界都产生障碍。

蕅益大师提出一个问题:说:佛在世的时候,佛陀用神通力变了「五净肉」让大家吃;那为什么佛陀不直接变成「蔬菜」就好了呢?你就变成蔬菜让大家吃就好了,免得大家后世产生疑惑!说:欸…吃肉有什么关系呢?佛在世的时候比丘也吃肉,大家会产生疑惑。蕅益大师说:佛陀不能变现蔬菜,不可以!因为「违背世间的假相」,那个地方到处都是砂石,结果佛在世的时候变现蔬菜,你不觉得很奇怪吗?大家就觉得这佛法很奇怪,很奇怪就不适合人世间,就表示这个不是我可以修学的,因为佛陀的生活层次跟我们差太多了。

《金刚经》讲:菩萨观一切法空,他不能坏世间的假相!佛陀来到人世间,他也要示现出生,乃至于结婚,结婚以后才开始出家、修道、成果。「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的觉悟,不能够「破坏假相」来论觉悟,不可以的!就在众生的假相当中来论觉悟。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不可能生长蔬菜,佛陀就不能变现蔬菜,因为当时的环境大家都是畜牧这个羊啊、牛啊,那佛陀只好随顺当时的因缘,以慈悲心变现羊肉、牛肉来让比丘食用。

[诸佛教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解脱之本]

[举喻:]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法说:]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奶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

[判决邪正]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这一段,佛陀一个真实而明确的教诲说:阿难!汝等教导末法众生,在修大乘三昧的时候,除了「断淫」之外还要「断杀」,这是先佛世尊,第二个决定不可改变的,一个清净而明确的教诲。

为什么佛陀要教诲「断食众生肉」,乃至于断杀生呢?以下先举出一个譬喻说:是故阿难!假设一个人,他修行很用功,每天做很多功课,也修学禅定,但是他就是喜欢吃众生肉,好像什么情况呢?就像一个人,把自己的耳朵塞住,塞住耳朵,当然他是很怕声音,他不想声音出现,但是又高声的喊叫、创造声音,希望别人不要听到,你「欲隐弥露」。你本来要离开三界,你本来就要降低生死的业力,结果你不断的去创造生死的业力,但是你又想出离三界,那你不就是矛盾吗?你一方面想要远离三界,你又跟众生结下一个生死的业缘,你又欠牠的肉债,甚至于欠牠的命债,那你就互相矛盾。

以下合法:说:身为一个持戒的比丘,乃至于持戒的在家菩萨及诸菩萨,在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就是说一个「在家菩萨」,受了「菩萨戒」,或是一个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即便在『歧路』,就是乡间小道行走的时候,看到有「生长功能」──「草」非有情物,但是它看起来欣欣向荣,有生长的功能;我们尚且不去蹋,当然也不可能去手拔。目的在哪里?培养慈悲心!更何况一个发了大悲菩提心的人,去吃众生的血肉来充食呢?你连草都不忍心去蹋了,何况是一个有生命现象的众生呢!

这一段的意思是说──「慈悲心」跟日常生活是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你的身、心是互动的,你本来有慈悲心,但是你不断的吃肉,吃久了,你的慈悲心就失掉了。《梵网经》说:「食肉之人,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你不断吃众生肉,有两个过失:

第一个、你的慈悲心会慢慢不知不觉的丧失掉。

第二个、众生看到你,会不喜欢你。这两个问题都很严重。

在《宗镜录》里面──永明大师讲出一个身心互动的譬喻,他说:有一比丘在森林中修学止观,在打坐当中,猴子从旁边经过,看到比丘威仪具足,生欢喜心。一群猴子就从树上跑下来献花、献水果,来供养这个比丘。比丘结夏安居三个月以后,成就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就离开了。离开以后来了一群外道,外道看看这个地方…「欸!不错哦,环境也不错哦,值得留下来修行。」外道就在那边修行。但是外道修行没有正法,有人是身体斜躺在地上,有些人是一只脚站在地上——金鸡独立,就是各种姿势都有。过去供养比丘那些猴子,过来看到就很生气,这些人怎么是这种动作?猴子一开始当然忍住,看不下去了,整群猴子就冲下来,把外道按住,强迫他们坐好──双腿盘好,两个手也放好,眼睛闭住。当然外道一开始抗拒,但是久了,欸!这个动作也不错,帮助摄心。当猴子把他们动作调好以后,欸…这个外道成就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所以你色身的动作,的确影响你内心,是有关系的。

你不断的吃肉,你要小心啊!你过去在佛法当中栽培慈悲的善根,一点一滴在丧失当中;而慈悲心丧失了以后,你跟菩萨道已经不相应了,你是走入神道,你的菩提道路已经开始在变换了,你都不知道,你本来是高速公路往北上的,结果走到南下去了。「食肉」在本经是「非同小可」,佛陀讲的很严重──因为会改变你的心态;严重的话,改变你的种性,从一个「菩萨种性」变成一个「神道的种性」。

应该怎么办呢?这以下讲出三个重点:

一、『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这以下有三个要断的,而且是有「重的」、「中等」跟「轻的」;最重的是──丝绵绢帛,这个大概最严重;『不服』,当然是不服食,不能去吃,也不能服用,服食跟服用,「用」就是「穿」…穿它的衣服、鞋子。所有的过失当中,用这个「丝织品」是最重的,丝织品是直接杀生而来的。

诸位!我们绝对不能用丝织的棉被,不可以!因为一条「丝织品」的棉被,是要杀害多少的众生生命,才制造出来的;你就知道──你每天盖棉被,你跟多少众生结下了命债。我们必须要知道一个真相──没有一个众生,它是心甘情愿把牠的生命献出来…没有一个,都是被强迫杀死的。那么它心中的恨,跑哪里去了?诸位你想想看。所以这个丝绢帛是最重的——丝织品。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大小乘都不开许,没有开缘情况,不管你多冷、身体多病痛,完全不开,大小乘都不开缘,因为这个杀业太重了。

第二个、『靴履裘毳』,这是中品的。『靴、履』是动物的皮做成的鞋子;『裘』是野兽的皮做成的衣服叫『裘』;『毳』是野兽的毛,做成的衣服。这些小乘开缘,大乘不开缘;小乘有老病的情况之下,开许穿皮鞋、皮毛的衣服来御寒,大乘是不开许的,没有开缘,这是中品的。

第三个、是比较轻的『奶酪醍醐』;『乳』,是直接分泌出来,叫「牛奶」;经过提炼的叫『酪』;再加以精致制作的叫『醍醐』,就是牛奶的精制品。这一些因为跟杀生没有直接关系,你吃它的牛奶,并没有去伤害它,所以大小乘皆开缘──在有老病的情况之下、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有开缘。

如果──你能够远离『丝绵绢帛、靴履裘毳跟奶酪醍醐』,如是的修行人,于世间是真实的解脱。因为你再也不跟众生结下恶缘了,所以你的生命是『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你的生命,已经不再造恶业,只就是在随缘消旧业,你不再造新殃,你跟三界慢慢脱离了。何以故?因为你去吃牠的身体,还有牠的『部分』,什么叫『部分』呢?那个…皮啦、毛啦、牛奶等等,你就跟众生结下一个生死的业缘,这种情况,就好像是一个人食地中的谷物,足不离地。

我们解释一下:在经典上说,人类在「劫初」的时候,是有神通的,从「光音天」下来有神通力,他能够离地飞行;但是这些天人,后来因为贪爱大地长出的百谷,吃了大地生长出来的东西,就产生地气,你吃了它的东西,你就跟它结缘,从此以后就离不开大地了;因为你吃了大地的东西,所以他的神通就失掉了,就再也飞不回去光音天了。这意思就是说:你不断的吃众生肉,你跟牠结下恶缘,你再也离不开众生了,你当然你也离不开三界。

怎么办呢?『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你一定是色身跟内心,都要能够远离牠的『身』;『身』就是血肉,『身分』是牠的皮毛、奶酪…等等,不服用也不服食,这个人才是真实的解脱。『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能够如此宣说的,是「正法眼藏」:相反宣说的是「邪知邪见」。这里的重点就是记住:我们不要去欠众生的「命债」跟「肉债」。

有一个禅师,他行脚到一个乡村,刚巧这个乡村在办喜事,这个禅师他是有神通,就讲出一句醒世的话:「六道轮回苦,孙子娶祖母,牛羊为上座,六亲锅内煮。」他说:众生的颠倒相是很可怜的。怎么说呢?你看『孙子娶祖母』──这个祖母,因为前世贪爱孙子,所以来生就变成他的太太;『牛羊为上座』──过去这些人吃了牛羊,现在牛羊变成人,反过来吃这些牛羊;『六亲锅内煮』──六亲眷属现在沦为锅内的众生。

诸位你看《印光大师文钞》,他对于「吃素」是很强调的。如果你想今生离开三界,「吃素」就非常重要了!为什么呢?我们之所以往生,有两种力量:第一个、你「出离」的力量。第二个、三界对你系缚的力量要淡薄。第一个是「你念佛的力量要强」,第二个是「绑住你三界的那个业力要淡薄」。你不断的吃众生肉,你不断的欠众生的命债、肉债,你临命终就很难离开,你是跟你自己过不去。有些人他很容易跳出去,你跳不出去,因为牠绑住你的力量太强;就像佛陀讲的譬喻,你不断吃大地的百谷,你就跟大地结缘,产生一种吸引的力量。

所以本经在「吃众生肉」这部分,是制的很重,你看它全都是在讲众生肉──第一个、妨碍你的慈悲心;第二个、你种下一个众生的业缘,你要出离三界相对困难。当然这个地方的重点,还是在『其心不杀』,即使你一时之间不能马上改变,但是你一定要生起正知正见,要起惭愧心。因为本经很重视你的因地──就是「菩萨种性」。你即便有过失、你内心很清楚、生起惭愧心,你的心还是安住正道,你还有救。所以在本经,最怕的是「你起颠倒」,那就没办法了!在《楞严经》里面,「起烦恼」你还有救,「起颠倒」的话,你就没救了,因为你的修学「根本」已经失掉了。

楞严经修学法要01 : 从我喜欢做什么改成我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恭喜你开始远离妄想

楞严经修学法要02 :看任何人、任何事情都告诉自己:本来没有这个东西

楞严经修学法要03 :你明了的心跟佛号接触时,是否百分之百相信阿弥陀佛可以救拔你

楞严经修学法要04 :一个人要健康要经常感恩你的色身。色身也需要鼓励不要骂它

楞严经修学法要05 :空观是放下你的妄想,假观是你该做什么你还做什么

楞严经修学法要06 : 菩萨不会因为别人说三道四,就不做自己该做的事

楞严经修学法要07 :当你住在感受跟想法的时候,你的心变成落入了生灭心

楞严经修学法要08 :突然间有一句话你听得很刺耳,那你过去生这方面有罪业

楞严经修学法要09 :从你的想象就看到你的未来,你面对生命的心态就是你未来的相貌

楞严经修学法要10: 你受了菩萨戒却现在还有挫折感,表示你的心还住在外境

楞严经修学法要11 :如果一个人经常说我做不到!这个人就很难进步了

楞严经修学法要12 : 你产生过失永远不要怪罪外境,你内贼不打开门外贼是进不来的

楞严经修学法要13:修行中有大突破的一定有一个不正常期, 有段时间他会暂时远离人群

楞严经修学法要14 :首先不为物转是关键,你总认为你业障深重,就被业障物化了

楞严经修学法要15 :人生是你越想追求就越得不到;你愿意放下就得到的更多

楞严经修学法要16 : 每个人每件事在你生命过程中都扮演一种不可缺少的增上力量

楞严经修学法要17 :启动佛陀功德最关键是忆念,你要忆念佛的功德和净土的庄严

楞严经修学法要18 : 整个成佛之道最难跳脱的是三界「分段生死」这部分

楞严经修学法要19 :末法时代邪知邪见的人福报大,正知正见的人没福报了,问题很严重

史文章阅选读一

史文章阅选读二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