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唯识三十颂讲话01 :我们以为心外有法,而不知道这是唯识所变、唯心所造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唯识三十颂讲话01 

唯识三十颂讲话01

慧律法师主讲

修学佛道的人,你要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地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唯识三十论》之本颂系世亲菩萨最后所作,惜自未释论。迨后由陈那菩萨等先后作释,共有十家,而以护法菩萨的正义,玄奘法师为之传译。后由窥基法师所请,遂将百卷之释糅成十卷之文,即今《成唯识论》是。】

[唯识三十颂讲话]这个[讲话]就是白话,让大家很容易了解,叫做讲话,就象我们一般人在说话一样,很容易就让你了解,叫做讲话,[《唯识三十论》之本颂,]就是原本的颂,是来自于[系世亲菩萨最后所作:] 世亲,无著,是不是?[惜自未释论!]可惜自己并没有解释这一部论,就是自己造论,可惜没有把它解释,等于说,我们作了七步诗,作了诗句,可是,我们没有解释这个诗句的意义是什么,后来的人,一下子可能看不懂,自己造论,自己来不及解释它,所以说:惜自未释论。

[迨后由陈那菩萨先后作释],迨就是等到,才对《唯识三十论》的本颂来解释,[共有十家],十家就是解释《三十论》的有十个人,范围很大。这十家里面,[而以护法菩萨的正义,]这意思就是说,在十个人解释《唯识三十论》里面,护法菩萨的解释比较圆满,这个[正义]不是说他对,不是这个意思,他对,那其它就不对啰?不是这个意思,就是说比较圆满,彻底的圆满。比较正义就是说,比较能够发挥唯识的究竟义,圆满的义,比较无懈可击。所以,我们知道,护法(菩萨)的解释比较圆满。象有的人立自体分;有的人立见相二分;有的人立三分:相分,见分,自证分;护法就用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所以,一般都是以护法菩萨所作的,为圆满,为正义。

[玄奘法师,为之传译]因为这些都是印度文,玄奘法师把印度文翻译成中文,所以,为之传译,[后由窥基法师] 窥基大师是玄奘的高足,这个也是菩萨来的,由窥基法师[所请],一定要了解这是什么意思,[所请]是什么意思?所请就是,因为一百卷太多了,他拜托他的师父,把它删繁取简。那么多,你没有办法,所以,希望把一百卷改成十卷,[遂将百卷之释,糅成十卷之文]这个[],我还特别去查辞汇,糅就是杂、混合的意思,就是把它们的义理混合起来,然后,一段一段的讨论、一卷一卷的讨论,总共十卷之文,[即今《成唯识论》是] ,《成唯识论》没有几个人看得懂的,《成唯识论》在讲什么?《成唯识论》就是一家一家的讨论它。

譬如说:四分,四分的观感,为什么他立见相二分?为什么他立自证分一分?为什么他立四分?第一家讲什么、第二家讲什么、第三家讲什么,[]就是来讨论,立二分不圆满、立三分不圆满、立一分的不圆满,四分来讲是比较圆满。所以,《成唯识论》就是,一直在讨论什么比较圆满。所以,简单讲《成唯识论》就是集合各家的思想,讨论唯识方面的问题。《成唯识论》师父看了四遍,三、四遍以上,所以,要开《成唯识论》这门课,可能也没有几个听得懂,一听,两眼无神!他很认真听,可是很认真听不懂,因为不晓得在讲什么东西。你要是《唯识三十颂》听不懂、《唯识二十颂》听不懂,《八识规矩颂》听不懂,那《成唯识论》就不必谈了!注解整本拿给你,你就翻一翻,结个善缘。看完了没有?师父,我看完了。就是看「成唯识论」四个字。

[复由基师作《述记》,继有惠沼作《了义灯》,智周作《演秘》,如理作《义演》,道邑作《义蕴》,莫不兰菊各挺其秀。第论及注疏因卷帙繁多,钝根后学常难入门,所以时下的教家如太虚大师有《唯识三十论讲要》及《纪闻》,芝峰法师之《唯识讲话》等,期使便于了解。余因寄踪南洋,特为一班初机入门之方便而作此简易之讲话如下。]

 [复由基师]就是窥基大师,窥基大师作什么?[作《述记》,]作述记:《成唯识论》述记,[继由惠沼作《了义灯》,智周作《演秘》,如理作《义演》,道邑作《义蘊》]这个都是对唯识方面的加以解释,[莫不兰菊各挺其秀] 「兰」就是兰花,「菊」就是菊花,兰花有兰花的清香,菊花有菊花的色泽,各挺,「挺」就是发挥,各自发挥它们秀丽的一面,「兰菊」是指诸位法师们的著作,对唯识见地的不同。虽然不同,莫不,没有一个不是各自发挥它们的秀丽,[第论及注疏],「第」就是但、只、就拿,就拿这个论和论的注解以及疏,那就很多了!所以,第论就是,单单这个论及注疏,就是单单作这个论以及它的疏,注解这个论的,那就很多了!

[因卷帙繁多,]这个「帙zhì」,你查辞汇,它是指书套,就是书的皮、书的衣,书套、书衣:但是,在这里是指种类,因卷帙繁多,因为它分门别类,讲得很多,一本一本的一直出来,所以,卷帙繁多,因为唯识的论及注疏太多了,[钝根后学,常难入门!]很难进入唯识的领域,[所以时下的教家,]「时下」就是当今,讲这一句话的是慈航菩萨,当今的教家,慈航菩萨可能了解太虚大师嘛,所以说:[如太虚大师有《唯识三十论》讲要及《纪闻》,芝峰法师之《唯识讲话》等,]这些都比较简单,[期使便于了解]希望,「期」就是希望,「使」就是能令,希望能令一切的众生,方便于了解,叫做:期使便于了解。[余因寄踪南洋]这个「踪」就是脚迹,「寄」就是安住在,我因为一直住在南洋一带,慈航菩萨都在南洋走动,[特为一班初机入门之方便]初学者的方便,[而作此简易之讲话如下:]

所以,这一本虽然是七十几页,可是,已经把《唯识三十颂》、《二十颂》、《八识规矩颂》精简的义理都有讲出来,有的人注解《唯识三十颂》,著作了一大本,那么大本;很多法师注解《八识规矩颂》就写了一大本,那太繁(多)了。对我来讲,我就不喜欢这样,那一大本注解那么多,讲的人也很累,听的人也很烦,你看,这个单单六、七十页,一页还不是很多,才几个字而已,这多爽快!七十几页,就把唯识的三本著作讲完了,因为我们有《百法》、有《唯识读本》、《唯识简介》的基础,basic,我们有这个基础了,所以,念起来就不是很困难,若是念得很繁(多),反而使大家没有办法了解,因此,我们采取这一本,就是简单扼要,又有一个idea。

【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此能变唯三】

这样一行是一颂,简单讲,就是每五个字成一句,四句加起来就是一颂,这样一行就是一颂,简单讲,《唯识三十颂》就是解释唯识像这样三十行,知道吗?也就是三十行,这样一行算一个偈颂,所以,总共三十行。不相信你回去算算看,了,因为我昨天有算过了,刚刚好,不然讲错了会被别人纠正,由假说我法,师父要开始解释了,一句一句慢慢来解释,今天刚开课,不要讲得很深,慢慢来讲。

【由假说我法,】这个「我」是我相,「法」是法相,由假说,就是透过一切的文字、语言,都是假立的,「假说」就是假立而说,这只是一个符号,一个代表,不实在的叫做假,由种种的文字语言,一切的符号,而怎么样?假说,怎么样?有什么?因此,有我相的产生,还有法相的产生,因此这一句话,这五个字要这样念:由假说,然后,我、法。因为,透过文字、语言、符号种种的假设而说,说什么?有一切我的执着的相与一切法存在执着的相,第一句话是这个意思,然后。

【有种种相转,】把笔拿起来,这个「相」就是名字、就是名言、就是语言的意思,因为有假立而说的我相、法相,因此,一切的言说就产生了。所以说,有种种,种种就是一切,一切的语言、文字就产生了。「转」就是运用在人的生命里面,就开始有变化,开始有一切语言、文字的假设,转,转说。

【彼依识所变,】这一些假立的文字文字、名相、语言,都是依照意识所变出来的,简单讲,就是不实在的,这个世间是不实在的东西,彼依识所变,这个是依照我们意识,能变,所变,简单讲,我们所变出来的,就是自己去攀缘,而我们不知道,外境是自己变出来的产物,我们以为心外有法而不知道这是唯识所变、唯心所造,所以,我们在错误的思想里面,一直以为有一个自己的个体、有一个宇宙的外境,其实是性相一如,其实这都是我们自性幻化出来的。

在《楞严经》里面讲:每一个众生,都是清静妙明心中的产物,清静妙明心中的产物,也就是说,我们这一念,如果完成了觉性,一切法就具足了清净心,妙有,你现在就是三业的妙用,身口意都是妙用,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清静心,尽虚空界、遍法界,都是我们本来的面目,而我们这一念放下、不执着,充满着无相的智慧,平等的智慧,你现在就是妙有,就是妙有,我们都是清静妙明心中的产物,可是我们没有妙明心中的产物,我们不但产生不出妙有出来,我们又自己障碍自己,我们一直把自己设立在一种主观的意识,因此,我们学习一种批判,从小就是一种错误的思想,然后,再由外在的教育,一种累积,一种累积的错误思想,而我们一直借重着经验,而经验本身就是错觉,因此,我们在无明的产物里面,所投射出来的身口意的行为,统统是错误。

我们没有妙用,我们叫做妄用:妄想的作用,我们一直卡死在妄想的作用,所以,我们一直放不下,一直无法完成佛道,就是不懂得唯识的道理,唯识的道理就是自变自缘,你自己变现这个境界,我们共业所变,这个世间、山河大地都是自己变现出来的,然后,自缘,自己又去执着它,这本来就是错误的东西,是无明、妄想、业力熏习,所变现出来的一个虚妄的世界,我们再去执着它,头上安头,也就是说,错误里面又加上了妄想,演变我们今天成为可怜的众生,其实你本身就是佛,男孩子是佛,女孩子是佛母,女性嘛,佛母,所以说,彼依识所变,这些种种的假相,都是自己的心变现出来的。

【此能变唯三,】这个能变的有三个阶段,第一能变,第二能变,第三能变。

【外人问:“如果照你们唯识家的道理,说一切外物都是‘假有’,那末,为什么佛教也说有种种‘我相’及种种‘法相’呢?纵然在世间迷情的人说得不对,那末,你们觉悟的圣教上,就不应该这样说:也有‘我相’和‘法相’啊。”】

[【讲】外人问:]就是不知道佛法的人,对佛法有疑问的人,就这样问,所以,外人不是指外道,就是不学佛的人这样问,[如果照你们唯识家的道理,说一切外物都是「假有」,]一切外在都不是实在的,[那么,为什么佛教也说有种种「我相」,及种种「法相」呢?]意思就是说,世间的众生,迷了的众生,讲我、讲法,讲得通啊,而你们讲:一切都是唯心所造的,你们讲我相、法相,不应该这样讲吧!第二页,第二个的第一行下面说:[纵然在世间迷情的人]世间的人、迷惑的人,来说我相、法相,说得过去啊![说得不对]这样讲不对,[那么,你们觉悟的圣教上,就不应该这样说:也有「我相」、「法相」啊!]既然唯心所造嘛!

【唯识家答复这个问题,很简单的,只用「假说」两个字就够了,意思就是说:世间人所执的,是「无体随情假」圣教上说的,是「有体施设假」】

先不要看后面的注解,先听师父的解释,你才能够这几个字的意思是什么。什么叫做无体随情假?无体简单讲就是没有实在性,它没有实在性,我们眼睛看出去的东西:耳朵你、鼻、舌、身,这些东西都是怎样?无体,没有实在性的东西,没有实在性,是无常法的东西。随情:随着一切众生的需要,而去假设、成立这些假的名相,让你们去执着,让你们去说、去作用。所以,是世间人所执着的,怎么样?世间人所执着的,根本就没有一个实体,而只是随着众生假设的、假立的,圣教上说的,圣教,圣教上,那就是讲悟道的人,悟道的人所讲出来的话,就像释迦牟尼佛,悟道的人所讲出来的话就不是这样子了,有体,把笔拿起来,有什么体呢?他悟到了真如法性平等的体,虽然空,但是,它存在每一个时间、空间,你只要悟,悟到任何一个外在的名字、文字、事相,当下就是实相,所以,叫做有体,就是真如法性的体性,你悟道了:你悟道了,你不妨怎么样?也不妨施设假,也不妨假设,对不对?要不然,圣人就不要讲话了,释迦牟尼佛讲话讲什么呢?释迦牟尼佛悟到法界的平等,但是,他一样可以滔滔不绝的,把这个法说出来,他是悟道的人,见到了真如法性,虽然离一切言说,但是,因为要度众生,所以,怎么样?还是要假设种种的名相出来,就譬如说,我们讲的佛法,也是假设的名相,先有这样子的观念,然后,再来看底下的注解,也就比较不困难。

【什么叫做“无体随情假”呢?就是说,世间人所执的“我相”和“法相”本来是“无体”的。不过是因为世间上的人,随着自己的迷情而执着当为是“实有”的,其实在真理上说起来,完全是假的,所以叫做“无体随情假”。】

[什么叫作「无体随情假」呢?就是说:世间人所执的「我相」和「法相」,本来是「无体」的,]无体就是没有实在性,[不过是因为世间上的人,随着自己的迷情,而执着当为是「实有」的,其实在真理上说起来,完全是假的。所以,叫做「无体随情假」],那么讲这个,如果觉悟到无体随情假,有什么好处呢?你就不会对别人的谩骂、侮辱、毁谤,包括写信来伤害,产生痛苦,因为文字上都是假的,只有这一颗清净心才是真的,觉悟到无体随情假,有什么好处呢?知道这些都不是实在性的,所以,透过语言、文字怎么样扭曲你,你都如如不动,你都不要受他的影响,这才是本来的面目,所以,既然无体随情假,就要学习无所住心,不可得。

【什么叫做“有体施设假”呢?就是说,佛经上所说的“我相”和“法相”,它的“真如法性”是普遍一切法上的,是有体性的,不过是佛菩萨亲证的“离言法性”,本来是没有言说的,因为要度众生起见,不得不用方便言说,施设种种名言,所以叫做“有体施设假”。】

[什么叫做「有体施设假」呢?就是说:佛经上所说的「我相」和「法相」,它的「真如法性」是普遍一切法上的,是有体性的,]有体性就是空性,简单讲,就是智慧的心、清净心、菩提心,这颗不生不灭的涅槃性,是有体性的,[不过是佛菩萨亲证的,]亲证就是自内证的功夫,也就是[「离言法性」]离开一切语言文字的法性,叫做离言法性。在有情众生来讲,叫做佛性;在山河大地外在存在的事物来讲,叫做法性。有情叫做佛性,无情的叫做法性,佛性、法性本来无二性,同一体性。[本来是没有言说的,不过因为要度众生起见,不得不用方便言说,施设种种名言,所以叫做「有体施设假」]有这个体性,是施设的。意思就是佛法也是为了众生。

(1)世间人所执的“我”,有种种相:有情、命者、作者我、受者我、……种种“我相”。(2)世间人所执的“法”,有种种相:实德业等、数论师所执的二十五谛等、……种种“法相”。(3)佛经上说的“我”,有种种相:声闻、辟支、菩萨、佛陀等、……种种“我相”。(4)佛经上说的“法”,有种种相: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四摄等、……种种“法相”。】

[一、世间人所执的「我」,有种种相:哪些相呢?]世间人执着,「有情」的我相,执着一个「命者」的我相,我们有这个生命的体,[作者我]就是我在造作,[受者我......]就是我在接纳种种的境界,[种种「我相」。]也就是说,有情的我相,命者的我相、作者我的我相,受者我的我相,这是世间人所执着的。

[二、世间人所执的「法」,]怎么样?[有种种相:]哪些相呢?[实德业等,数论师所执的二十五谛等......种种「法相」。]世间人为了求法嘛,对不对?或者不是法,一切事理的总称,统统是法。那么一切事理,就有种种的相了,以实、德、业,这三个不能连在一起念,这三个要顿点,「实」是指事跟理,世间人所执的法就是事法,要不然就是理法,理法,不是理头发的那个发,事相的法以及理的法,这是实在的,众生认为这是实在的东西,简单讲,事相就是有为法,理就是无为法。这也是种种的法相嘛!对不对?这是「实」,「德」就是指三宝,佛德、法德、僧德,佛、法、僧三宝的德,「业」是指世间的善以及出世间的善业。世出世间的三业,就是所谓的业。实、德、业,这种种的法相,数论,简单讲就是外道,外道六师,佛当时在世有六师外道、九十六种外道等等,所执着的二十五冥谛,二十五谛我们以前有解释过了,在这里不重复。二十五谛简单讲,就是外道所主张的法,种种的法相。

[三、佛经上说的「我」,]前面一跟二,是世间人所执着的我、执着的法;而三跟四是指佛经上讲的我以及法,佛经上说的我,[有种种相:]譬如,[声闻、辟支、菩萨、佛陀等......]声闻是指听佛的四谛音声而觉悟的圣者,叫做声闻,听佛的音声,闻四谛法而悟道,名为声闻。底下这个辟支佛,这个不能念辟(pi)支佛,不相信你查查不辞典看看,它念辟(bi)支佛,虽然这么一个简单的字,可是你不查字典,它就会念错,所以,我很认真,我有查,这念辟(bi)支佛。「辟支」翻译成中文叫做因缘觉,因缘觉。这样不知道对不对,因缘觉是修十二因缘而觉悟的圣者,叫做辟支佛,翻译成中文叫做因缘觉,简称缘觉乘,简称缘觉。菩萨是指修六度万行的;佛陀是究竟圆满。[种种「我相」]这是方便讲,你不讲我的话,也不容易表示出来、表达出来

[四、佛经上说的「法」,有种种相:]譬如说[五蘊]色、受、想、行、识,[十二处,十八界,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四摄等......种种「法相」,]这个早就都讲过了,种种的法相。

【我们现在要研究这世间所执的和圣教所说的,对于这些种种“我相”和“法相”究竟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呢?老实和你说吧,这些“我相”和“法相”都是依托各人的“八个识”,心王和心所的“自证分”变出来的“见分”和“相分”。列表说明之。

识的自证分   

┏见分——我相——有知——能缘

┕相分——法相——无知——所缘】

[我们现在要研究这世间所执的和圣教所说的,对于这些种种「我相」和「法相」,究竟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呢?老实和你说吧!]慈航菩萨有这一句听起来怪怪的,这就像世间人说的:告诉你实话吧!我看到这一句,我就觉得怪怪的,不太适合,意思就是,以前讲的都不老实,现在老实跟你讲,所以,这一句话不要这样看,应该把它看做是一种加强语气:老实和你说吧!意思好像是以前讲的都是假的,这意思就是要提起你的精神,要注意![这些「我相」和「法相」,都是依托各人的「八个识」]注意哦!八个识是八个;第八意识是指阿赖耶识,你看经典要看清楚哦,各人的八个识,八个识各有八个识的,[心王和心所的「自证分」,]自证分就是自体分,自体分就是心物合一,精神和物质和合,没有分开来,那个绝待的叫做自证分。[变出来的「见分」]见分就是有知觉的,[和「相分」,]就是外在的,[列表说明之:识的自证分{]证就是体,我们的体性是融合了见分跟相分,本来是一体的,因为没有能所嘛!我们现在见分跟相分就变成有能、有所,所以,自体分就是本来没有能所,因为无始劫以来,强烈的业力,一直把它分化,使我们变成能所不亡,能缘、所缘的,一直徘徊在我们心中,我们一直耿耿于怀。

所以,我们说:一个没有学佛的人,生命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只是一个躯壳,不觉悟人生,迷迷糊糊的过日子,一天到晚花天酒地,喝酒、打牌、逛百货公司,回来了很累,然后,吃吃面包、看看电视报告新闻,休息,明天又起来,所以,一个没有学佛的人,他从来就没有想到:我有一天会死,我死了以后,是不是生命的结束?万一我死了以后,灵魂不灭,我不是要继续来六道轮回吗?那时候,学佛变成当今的急务,你叫他念佛,我才三十,你叫我念佛?他才三十啦,要我叫他念佛?

前几天有一个人来,说:我儿子当兵......我说:你儿子当兵怎么样?当兵工作时,不小心从上面掉下来,就不省人事,急救没多久就走了,当兵,掉下来,一下子就死了。你说你几岁才要念佛啊?你几岁才要用功?什么时候点阅召集要来?你也不知道!点阅召集就是当兵,有一次我去台北点阅召集,你知道吗?四百多个,只有我一个出家人,吃素的请举手,两个,隔壁两个,师父,我们同一道的,我说:那你是信什么?他说:我们信老母娘,我说:我们不同道,那差太多了,你信老母娘,怎么跟我们同道的?两个吃素的,一贯道的,结果当兵时,他还特别为我们准备一个素食的便当,我不晓得,当兵吃的便当那么大,这么大的便当,师父,师父,这个便当给你,我一看:哇,这个便当三天都吃不完,你可知道?结果他问:师父,您从哪里来?我说:我从台中来的,那您很了不起哦,你从台中赶回来点阅召集,有四百多个去点阅召集,结果去的那一天,他说:今天我们为了要奖励,有人从台中回来当兵的,那就是林益谦师父!居然如此称呼,我们那个连长也是很外行,叫:林益谦师父!有这样子的?然后就去领了一盒六块装的肥皂,鼓励鼓励,出家不忘爱国,还为我鼓掌,领六块肥皂回来,不够车钱,所以,讲到这个当兵,因此,我们说:生死它本身就是无常,我们要早日觉悟。

[见分--我相--有知--能缘]所谓的精神,[相分--法相--]一切有形无形的,法相。它是属于[无知--所缘],被见分所缘。能缘、所缘是我们识的自证分。

【所变的既有“我相”和“法相”,那末能变的究竟有几种呢?答:能变的唯有三种啊。哪三种呢?答:其一为“第八异熟识”,其二为“第七思量识”,其三为“前六了别境识”。】

[答:其一为「第八异熟识」],加一个「第」,就是只有指第八意识,异熟。[其二为「第七思量识」,其三为「前六了别境识」。]「了别」就是分别外境,前六识的分别外境,了别,它有分别外境的能力。所以,你们要写几个字,哪三种呢?答:其一,在一的旁边写:第一能变;其二写:第二能变;其三写:第三能变。为什么要加这样子呢?更清楚!人家问你:什么叫三能变?啊?什么叫三能变?第一个:变面包;第一个:牛奶;第三个:巧克力。你唯识学学了老半天,讲三能变,你竟然还搞不清楚!什么叫做第一能变?第二能变?第三能变?你都搞不清楚,对不对?因为它写一、二、三,不清楚,会弄不清楚的,你要写:第一能变、第二能变、第三能变。哦!第一能变是把清净心变成第八意识;第二能变是把第八意识加上一层执着,就是第七意识;第三能变,就是专对外在的,就是前六识,那就很清楚了。三能变不是很清楚了吗?

【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

[谓异熟思量]异熟,然后画一个顿点,思量。[及了别境识]把笔拿起来,谓异熟,异熟的旁边写:第八识;思量旁边写:第七意识;以及了别境识,了别境识就是前六识,谓异熟就是第八意识,思量就是第七意识;以及了别境识,就是前面六识。这样子三能变,就是这两句话。

 [初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开始要讲阿赖耶识,怎么样?[异熟一切种]这一句话注意听,什么叫做异熟一切种?就是阿赖耶识里面,它会慢慢的,使你造的善、恶、无记一直成熟,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在造恶因以前,深思熟虑,不能造恶,是不是?然后,众生畏果,众生已经遭受到苦的果报了,他在那边痛苦的哀号,求人家同情,对不对?所以,有的人问我说:师父啊,您有没有看「玉琳国师」?我说:没有。他说:那个格格一直纠缠他,已经几百年了,都摆脱不了,哎呀!没有办法。我说:没有办法,那可能是八百年前造的恶业嘛!太爱了,爱得死去活来,所以,还不能了生脱死,不能了生脱死,没有办法,是不是?所以,异熟识一现前,生生世世就必须要遭受一切的果报。所谓异熟,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它会成熟,简单讲,在第八意识里面,它会慢慢的令一切种子一直成熟,就是这个意思。

【怎样叫做“异熟”呢?“异”是“不同”,“熟”是“成熟”,就是我们这个果报的识。其意义有三:
 (1)异时而熟,由“因”至“果”,时间不同故。
 (2)变异而熟,由“因”至“果”,必有变易故。
 (3)异类而熟,由“因”至“果”,性质不同故。】

[怎样叫做「异熟」呢?]什么叫做异熟? [「异」是不同,「熟」是成熟,就是我们这个果报的识。]我们这个果报的识是怎么呢?[其意义有三:]

[(一)异时而熟,由“因”至“果”,时间不同故。]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它就会变成果报。[由「因」至「果」,时间不同故。]人家说: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时候未到。

[(二)变异而熟,由「因」至「果」],加几个字:就是每一分、每一秒,[必有变易故。]由因到果,每一个时空都在变,简单讲,可以自转因缘,虽然,我们前世有造恶业,但是,我们现在也可以改变它,改造命运嘛!要不然,我们如果是宿命论,或者是定命论,命运不可以改变的话,那我们学佛便没有什么意义了!学佛不能改变嘛,那么,我们要永远接受命运的安排,那我们学佛也没有什么意思。所以,我们还是可以转变,必有变易,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自转因缘。

[(三)异类而熟,]异类就是不管你是善是恶的,到最后都一样平等,叫做异类而熟。你造善的变成异熟果报,也是无记;你造恶的变成了异熟果报,那也是无记;异类而熟就是因为有善、恶,果为无记,异类而熟叫做果报无记性。异类,善是善类,恶是恶类嘛!善、恶是不同,但是,到最后都是相同。你变猪,也是无记啊;变人,那也是无记性,果报无记性嘛!所以,虽是不同的因,恶因或者是善的因,到最后,都是会让它成熟,都是无记性的平等。是不是?这是异类,会变化,那么异时而熟,变异而熟,异类而熟,每一家的解释,多少稍微有一点不太相同,但是,大致上都是相同。什么叫异类而熟?[由「因」至「果」,性质不同故。]因到果,性质有所不同,其实,到果报都是无记性的,譬如说:一棵果树,它的因,开花嘛,结果,那是果实,因跟果是不一样的,所以,性质是不一样的。

【怎样叫做“异时而熟”呢?譬如桃李,从初种到开花结果,至成熟的时候,时间必有前后而不同,这就叫做“异时而熟”。】

[怎样叫做「异时而熟」呢?譬如桃李,从初种到开花结果,]从种子到最后的开花结果,[至成熟的时候,时间必有前后而不同,]时间当然会前后不同,哪里有种下去马上成熟的?这样全世界的人都懒惰得不得了,我种下去马上收成,那还得了![这就叫做「异时而熟」。]异时而熟旁边写:因果不同时,也就是因跟果,不同一个时间。底下:

【怎样叫做“变异而熟”呢?譬如桃李,从最初结果至成熟的时候,中间的形相和味道也有些变易的不同,这就叫做“变异而熟”。】

[怎样叫做「变异而熟」呢?譬如桃李,从最初结果至成熟的时候,]有了果了,本来是小小的一棵,譬如说苹果,一结果的话,一点点嘛!慢慢长大了、成熟。[中间的形相]形状就慢慢越来越大。[和味道]一刚开始是酸的,苦涩的,到最后就变甜的。[也有些变易的不同,这就叫做「变异而熟」。]变异而熟叫做自转因缘。所以,你要控制,因为他在转变当中,你就要控制这个缘。

那一天,妙连长老来看我,长老实在是一位慈悲的老人家,他就很赞叹,他就说:法师啊,您影响了很多人,您所说的法有很多人能够接受,虽然有一些不同的意见、看法,但是,毕竟还是很了不起!您这不是修十年、二十年的因缘,绝对不可能的。他说:我常常跟我的徒弟开示:慧律法师一定结了无量无边的因缘。我说:老法师,您过奖了,您老才是德高望重,因为他很重嘛,很重,真的,妙连长老比我高又壮,他的身材比我粗壮。我说:老法师慈悲,疼爱晚辈。他说:佛教要兴,要僧赞僧。我说:谨遵长老的教训。我说:您有什么要开示的吗?是不是有什么铭言,要跟我们这些比丘、僧团开示的?他说:好,我跟你的徒弟说:僧团住不下来,就不是一块料子。我说:好,这句太好了!我马上了解您老的意思,那我以后每次都跟徒弟这样讲,我每天都讲同样的一句话,他要走,我就会跟他讲:僧团住不下,就不是一块料子。这是您讲的嘛,不是我讲的。

旁边有一个女众,她就说:我师父他很凶哦,你不遵守这里的规矩,你不住,你就给我滚蛋!我说:我这里不行,您老人家剃度男众、女众,加起来两百多个;我这里只有剃度男众,你还没有跟你他讲:你不住,你就给我滚!你这句还没有讲完,他背包就打包好了,我怎么敢讲这一句话呢?我不敢讲这一句话!如果我今天要剃度女众的话,文殊讲堂一定住不下的,包括隔壁,那时候,我就可以讲这一句话:你不住,你就给我滚蛋!现在不行啊,男众你要爱他、要关心他啊!是不是?你们不听话,那我自己滚好了!没办法,不听嘛!对不对?不听我的话,我自己走好了。长老他说:这个女众啊,你刮她两巴掌,她哭一哭,你拿一块饼干给她吃吃,然后赞叹她,她又会住得下来。可是,男众没办法,男众没有办法,你要了解他的个性。他说:女众,你就是要鼓励她,要随时赞叹她、勉励她。你要知道,我们做师父的很关心你。他说:这个女众做到死,她都没有关系。我说:哇,今天学了一招,以后有剃度女众就这样子,让她死!(师父笑)你疼她、关心她,刮两巴掌,给她一块:来,台中太阳饼。他说:这个女众她就不会走,男众没有办法,你讲他两句,他就: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Bye-bye!他就走了。我说:老法师,您下次来的时候,您告诉我,我们集合整个僧团,叫您老骂一骂!骂一骂,不是开示哦,是骂一骂,大声的骂,让他们清醒清醒。他说:骂是不敢啦,互相研究啦!那是你的徒弟啊。我没有象长老的德行,所以,我不敢骂,真的不得已,干脆我自己走好了。(未完)

唯识二十颂讲话01:说只有唯心所造没有实在的外境,凡夫以及二乘人会怀疑

唯识二十颂讲话02:天上的傍生是由业所感的果报,地狱中的傍生是由罪人业识所变的

唯识二十颂讲话03:唯识没有境只有心,自己意识所变现出来的相似的境界都是你的心

短视频目录(2020.01.01)

近期的目录链接(2020.01.02)

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全)

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06(未完)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全 )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