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唯识三十颂讲话03:要常常怪罪自己的修养不够,不要看别人的缺点,永远永远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唯识三十颂讲话03 

唯识三十颂讲话03

慧律法师主讲

了解唯识的人,他一定会转这个念头。所以,师父常常说:与其你恨他,你不如感恩他;与其你要讲他的坏话,不如讲他的优点。如果他实在坏得不得了,我们不要赞叹他,他实在坏得不得了,我们不要赞叹他,赞叹他,增长他的恶业。我们要怎么样?远离;但是,讲话还是不要伤害他。这样子的话,在我们起心动念,就不会有坏的种子,所以,同学们!不相信因果的人,是世界上最愚痴的众生,再念一遍:不相信因果的人,是世界上最愚痴的众生。因果,你落入这个种子,在当下你就烦恼了;将来就会慢慢转变成业,就会变成障,就会转变成业障的色身出来,慢慢的去变化了。

八识田中的因落入,果就随之而来,所以,因果其实就是在当下这一念,你不相信,不代表它没有。「八识田中」,你看这个名词有多美!田,就象一块田地让你耕耘,让你去耕耘,你是要撒菩提种呢?还是要撒恶的种子?当然要撒菩提种,对不对?所以,接近善人、接近善知识,你所领纳的东西,都是菩提种子。你接触的都是恶劣的人、粗俗不堪的众生,或者是这些一天到晚口业很重的人,那你想想看,你八识田中不被染污,那才奇怪呢!所以说:种子持令不坏,它一定不会坏的。

领以为境,因为种子,我们无论是心中没有变现出来的,或者是变现在外面的,这是我们自己的心境。这个境不只是说外境,还有心境,心里的感受也是种子。你不要看到:领以为境,就以为是对外境的,不是!你内心里面:我觉得你怎么样,这个也是领以为境,这个就是指胸量的怎么领纳,对事情的感受。同学们,如果把每一件事情,都转变成感恩;把每一件事情,都觉得我对不起别人,起惭愧心,把每一件事情,都觉得我对不起别人,我二十四个小时回光返照,就是把那个恶的种子一直挖掉、一直挖掉……,除掉,把善的种子一直领纳。所以,我们说:有惭有愧,即是菩提,惭愧二藏,是菩萨修行必须具备的,一个人没有惭愧,跟畜生没有什么两样!一个人没有惭愧心,跟畜生就是一模一样的,畜生只知道吃、喝、游玩。人家说:知耻近乎勇,知道廉耻的人,他就是一个世界上最有勇气的人,所以,我们要知耻,要知道廉耻,然后,抗拒这些恶业。

【“处”就是器界,山河大地等,但可作第八识所缘的境界。“了”就是明了,也就是第八识的行相。能缘的是“见分”。所缘的是“相分”(根身、器界、种子)。这第八识“能缘的见分”和“所缘的相分”都是深微和广大,在凡夫位的智慧是难了知的。】

[「处」就是器界,山河大地等,但可作第八识所缘的境界。]但就是只,[「了」就是明了,也就是第八识的行相。] 第八意识的行相,行相就是造作,第八意识,「行相」就是指分别心;但是,因为太微细了,不为凡夫、二乘人所了解。

[能缘的是「见分」]就是所谓的精神,所谓的八个识。[所缘的是「相分」(根身、器界、种子)]是八个识自己变现出来的,外在的[(根身、器界、种子)][这第八识「能缘的见分」和「所缘的相分」都是深微和广大,] 非常的深广、微细,[在凡夫位的智慧是难了知的。]

【甚么叫做“心所”呢?就是“与心相应”、“恒依心起”、“系属于心”等意义。第八识计有五个“心所”,就是:(1)触:是对于所缘的境界相接触。(2)作意:是对于所缘的境界去注意。(3)受:是领受所缘的境界。(4)想:是想像所缘的境界。(5)思:是造作所缘境界的行为。】

[什么叫做「心所」呢?就是「与心相应」]与心「王」相应,八个识,八个心王嘛!与心王相应,叫做与心相应。为什么与心相应呢?意思就是:心王起来,心所一定要跟着起来。比如说:国王出去、出巡,大臣就会跟在旁边,心所就象大臣,心王、心所一定是连在一起的,没有说,皇帝出去就自己一个人,那被人家谋杀怎么办呢?皇帝几乎没有自己一个人出去的,这是一个比喻。与心相应,[「恒依心起」]心所永远跟着心王而起作用,恒依心起,起就加两个字:起「作用」。永远依着心王,配合着它而起作用。[「系属于心」等意义。]那是附带的,意思就是:没有心王就谈不上心所。虽然是系属于心,但是,其实是两种同时起作用,但是,为了要分别起见,才分一个心王、分一个心所。[第八识计有五个「心所,就是:」]哪五个心所呢?

[(1)触:是对于所缘的境界相接触。]接触touch,[(2)作意:是对于所缘的境界去注意。]作意:特别注意。[(3)受:是领受所缘的境界。]我们领受所攀缘的境界 [(4)想:是想像所缘的境界。]想象,也就是不藉着外境,或者是藉着外境,然后,对它有一种想法,感受以后就有想法。[(5)思:是造作所缘境界的行为。]想想看,思就是深入的想,叫做思;专精的想叫做思。也就是说,想是粗糙的,思就更进一步了,要开始起动作,专注一境,去思惟要不要去做。譬如说:你们听师父说:要报研读班请来报名,你就想想看:研读班我念得起吗?要不要考试啊?好,就报了!也很不幸,第一次就考试,其实考这个哪里算是考试,对不对?这种哪算是考试?这只是叫做同情,同情你们。师父啊,我们很忙,我们家庭主妇很忙啊!我们要煮饭给孩子吃,洗碗洗完就来不及了。真的,难道说,背这八十个字那么痛苦吗?我真的不相信。以前我们当学生的时候,老师都是叫我们一直背,就算我们念佛学院,我们还是要背的,我们整本比丘戒都要背,菩萨戒要背,沙弥律仪、十重、二十四威仪都要背。现在的人很奇怪,不用大脑,你叫他背,他又请假了,不过,请假也不一定是他不来考试,有时候是因为公事。这个「思」,就是我们对什么事情我们会衡量。

【第八识在五受(苦受、乐受、忧受、喜受、舍受)之中,只同“舍受”相应。因为第八识不是苦、乐、忧、喜的,是非苦、非乐、非忧、非喜,所以只有“舍受”同“第八识”相应。】

[第八识在五受(苦受、乐受、忧受、喜受、舍受)之中,只同「舍受」相应。因为第八识不是苦、乐、忧、喜的,] 它不是苦,也不是乐,不是忧,也不喜。[是非苦、非乐、非忧、非喜,所以只有「舍受」同「第八识」相应。]

【是无覆无记  触等亦如是  恒转如瀑流  阿罗汉位舍】

[是无覆无记,]无覆无记是对有覆有记来讲的,无覆就是没有第七意识的,第七意识是有覆无记。为什么第七意识是有覆无记呢?因为第七意识有我爱、我痴、我见、我慢,因为有这四个烦恼相应,它会遮盖着第八意识,遮盖着清净心,所以它是有覆。有覆就是因为有烦恼,然后,第八意识的行相微细,它并没有所谓的我爱、我痴、我见、我慢四大烦恼,所以,它并没有覆盖,它只是说微细的没有什么作用,但是,老是被执著着。那么无记,也就是非苦、非乐、非忧、非喜,第八意识是无记,第七意识当然也是无记性。为什么?因为它是牢执第八意识,所以,第八意识是无覆无记,第七意识是有覆无记。有覆,因为它有四大(四个)烦恼嘛!第八意识是无记,第七意识当然是无记。为什么呢?因为它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嘛!所以,第七意识根本就无根,根本就无根,它只是借重着别人的精神作用,来当作是自体,以为是我嘛!所以,以心缘心真带质,中间相分两头生。

以心缘心,以第七意识的见分,缘第八意识的见分,以心缘心真带质,真带质就是,它并没有经过第二次的转变。如果是以心缘色,是似带质,似带质境,因为带质是指境界,境界经过转变以后,变成相似境了,它不是以心缘心真带质。如果以第七意识的见分,攀缘第八意识的见分,这是真带质境。中间相分两头生,中间的相分是指我相,中间的我相两头生,是由第七意识的见分,跟第八意识的见分,所产生的一种我相,所以,中间相分两头生。中间的我相,这个相分跑出来,两头是第七意识这一头,跟第八意识这一头所产生的。以心缘色似带质,中间相分一头生。以心缘色,似带质就是指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攀缘境界,是似带质境,中间相分一头生。因为它是以心缘色嘛,只有心,一边是心法。所以说:是无覆无记,那是指第八意识,是第八意识。那么有覆无记是指第七意识。

[触等亦如是,]「触等」是触心所等等五个心所,心王是无覆无记,心所当然也是无覆无记。触等亦如是就是说:第八意识是无覆无记,那么五个遍行心所,与第八意识相应的五个:触、作意、受、想、思这五个心所,亦如是,也是无覆无记,是这个意思。这个你们最好是要做笔记,否则的话,有时候也看不懂。所以,[触等亦如是,]触心所等等这五个心所,也是无覆无记性,[恒转如瀑流,]就是从无量亿劫来,它非常也非断,常,就变成清净的佛性;断,就变成了外道的思想。瀑流,就象瀑布流下来,你说它常吗?也不是;你说它断吗?也没有,它看起来是连连续续的,一直掉下来,就象瀑布,水一直洒下来,中间也有间断;但是,又好象没有间断,所以说:[恒转如瀑流,]就象瀑布一样。意思就是:第八意识的转动,就象瀑布一样的,也不能说它常恒,也不能说它断灭,所以说:非常非断。[阿罗汉位舍,]只有证到无生位,才放下第八意识的生灭,才没有染污相。

【第八识的性质不是善,也不是恶,它是不善不恶的“无记性”;分为两种,一是“有覆无记”,二是“无覆无记”。第七识是“有覆无记”,第八识是“无覆无记”。“心王”既然是“无覆无记”,那末它的“心所”也是“无覆无记”,所以说“触等亦如是”。】

[第八识的性质不是善,也不是恶,它是不善不恶的「无记性」分为两种:一是「有覆无记」,二是「无覆无记」。第七识是「有覆无记」,]为什么是有覆呢?因为有烦恼嘛!会覆盖本性,它有我爱、我痴、我见、我慢,又执着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当然是有覆,令本性不清净,覆盖着,「覆」就是盖住,盖住清净心,叫做有覆无记。为什么无记呢?因为它是依附于第八意识,第八意识是无记,那它没有所谓的选择余地,它只是把第八意识变现为自我而已,它的行相完全依第八意识。[第八识是「无覆无记」。「心王」既然是「无覆无记」,那末它的「心所」也是「无覆无记」,所以说「触等亦如是」]

【第八识的行相是“恒常”呢?还是“断灭”呢?不是“恒常”,也不是“断灭”。那末是什么样子呢?它是“恒转”。“恒”是简别不是断灭,“转”是简别不是常住;它是无始以来流动,所以不是“常”,也不是“断”,是“非常非断”。譬如山上急水流下来的瀑布一样,试看那瀑布的水,你说它是“常住”吧,它是时时刻刻在那儿流动着;若说它是“断灭”吧,它又是不断的在那儿流动着。所以第八识“相续流转”,好像瀑布水一样的“非常非断”。】

[第八识的行相是「恒常」呢?还是「断灭」呢?不是「恒常」,也不是「断灭」。]不是恒常,因为它是生生灭灭的;也不是断灭,也不是外道所讲的顽空、断灭的思想,断灭就是说,没有连续性叫做断灭。[那么是什么样子呢?它是「恒转」。「恒」是简别不是断灭,]「恒」是说明不同于不是断灭的,简别于不是断灭的。[「转」是简别不是常住,]「简别」就是不同于,所以,「恒」就是不同于不是断灭;「转」是不同于不是常住。意思就是说:不能讲是断灭,也不能讲是常住。[它是无始以来流动,所以不是「常」,也不是「断」,是「非常非断」。譬如山上急水流下来的瀑布一样,试看那瀑布的水,你说它是「常住」吧?它是时时刻刻在那儿流动着;若说它是「断灭」吧,它又是不断的在那儿流动着。所以第八识「相续流转」,好像瀑布水一样的「非常非断」。]

【第八识的“染污相”要到什么时候才舍弃呢?小乘在阿罗汉,中乘在辟支佛,大乘在七地菩萨,并最后的佛果位,都是断了烦恼障,所以都舍弃了杂染的第八识。上面的“初能变”已经略略的讲过了,下面是说“第二能变”的“第七识”了。】

[第八识的「染污相」要到什么时候才舍弃呢?小乘在阿罗汉,中乘在辟支佛,大乘在七地菩萨,]染污相,就算染污相放弃了,可是,真如还没有完全开发,所以说:虽然第八意识转染污为清净,可是,继续去完成真如,十地菩萨继续去开发这个真如。[并最后的佛果位,都是断了烦恼障,所以都舍弃了杂染的第八识。上面的「初能变」已经略略的讲过了,下面是说「第二能变」的「第七识」了。]

【次第二能变  是识名末那  依彼转缘彼  思量为性相】

我们讲第一能变,是本性转变成第八意识;第二能变是把第八意识加上一层的思量,就是执着,第二能变。识就是能变,一直变嘛!所谓识、唯识,就是一直变化,变化得让你很迷糊,你无法去了解,这个完全是心灵无量亿劫来自己造作,自己的恶业所变现出来的,你变现了器界、变现了根身,然后,自己又不晓得,那是我们自己种子变现出来的,又去攀缘,自变自缘,众生是很悲哀!研究唯识我们就知道,那是自己心的问题,那是我们自己心灵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我们要常常怪罪自己,我们的修养不够,我们不要看别人的缺点,永远永远。对别人的优点,我们可以毫不吝啬的,给他赞叹、给他随喜;对于别人的恶,我们看都不要看。不要回头看你的敌人,你的心就永远清净;善待你的敌人,你的敌人就会消失永远的真理就是这样子。你说:他是我的敌人,我讨厌他!你们永远是有距离,永远不能化解敌意的,永远不能化解敌意的。如果善待你的老公,你的老公就会疼爱你,如果你的老公不甩你,那你就等待嘛!你就表现得很好嘛!回来买水果给他吃,煮汤圆给他吃,化妆得漂漂亮亮啊!对不对?等他回心转意嘛!要是说你那个脸象黄脸婆一样,也不化妆,脸色苍白,披头散发,吾其披发左衽矣!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那你麻烦大了!你回去,你老公看了也会倒胃口。如果说:我们自己把自己表现得很好的话,我认为没有什么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

[是识名末那] 第二能变的意识,叫做末那识,这是指出第二能变的名称。

底下,这个比较难懂。

[依彼转缘彼]这个「转」要念两次,现在把笔拿起来,依彼转,你在左边画一杠,画「依彼转」,这三个字要画一杠,一起念。然后,在右边,从「转」开始又画,「转缘彼」又画三个字连线,依彼转,转缘彼。你三个字画在一起,三个字画在一起,那个「转」要念两次,那你就很清楚了。「彼」就是第八意识,好,你在左边,依彼转这个「转」字,第一次的「转」,是转变、转起的意思。第一次的「转」,依彼转,这个「转」放在这个地方,是转变、转起。如果转缘彼呢?就是转过来又攀缘第八意识,这是第二次的「转」。再讲一遍,依彼转就是依着第八意识转变起来,意思就是:第七意识是依第八意识转变,依第八意识转起,一直转变起来,叫做依彼转。转缘彼,转过来又缘第八意识,意思就是:第七意识是由第八意识转变出来的,然后,又转变过来执着,执着于第八意识,是这个意思。

譬如说:你生了一个儿子,你的儿子又执着这个爸爸,意思差不多是一样的。儿子是你创造的,儿子就是第七意识,爸爸是第八意识,是不是?你创造了一个儿子出来,儿子反过来,又执着自己的爸爸,依靠自己的爸爸,然后,父子两个相辅相成的,互相的来攀缘,狼狈为奸,依彼转,转缘彼。所以,第一次的「转」,是转变、转起;第二次的「转」,转过来又攀缘第八意识,依彼转,转缘彼,这是简单的解释。

[思量为性相] 性相就是功能、作用,第七意识是以思量为它最大的功能。第七意识的功能是什么?就是思量,第七意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思量,思量是第七意识的作用,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能变是“第七识”,梵语叫做“末那”,译为“意”。其意义为“恒审思量”,在初能变中已经说过了。】

[【讲】第二能变是「第七识」,梵语叫做「末那」,译为「意」。其意义为「恒审思量」,]永远,然后用这个分别心来思量,[在初能变中已经说过了。] 第十二页

【这个“第七识”究竟是依托什么东西呢?老实告诉你吧,是依托“第八识”。那末“第七识”又是缘的什么东西呢?也是缘的“第八识”。所以叫做:(1)“依彼转”。(2)“转缘彼”。这两个“彼”字都是指的“第八识”。但是这个“转”字要读两次,第一次要读“转变”和“转起”,第二次要读做“转过来”才对。第七识的“本性”是“思量”,它的“行相”也是“思量”,所以叫做“思量为性相”。】

[这个「第七识」究竟是依托什么东西呢?老实告诉你吧,]怪怪的,慈航菩萨为什么要讲这一句话呢?老实告诉你吧![是依托「第八识」。那么「第七识」又是缘的什么东西呢?也是缘的「第八识」。所以叫做:(1)「依彼转」(2)「转缘彼」这两个「彼」字都是指的「第八识」。但是这个「转」字要读两次,第一次要读「转变」和「转起」,] 依彼转就是依第八意识转变、依第八意识转起,[第二次要读做「转过来」才对。]转缘彼,就是转过来又攀缘第八意识。

[第七识的「本性」]注意!这个「本性」,不是指我们清净的本性,是指功能、作用。第七意识的作用[是「思量」,]它的功能是思量,[它的「行相」也是「思量」,所以叫做「思量为性相」。]第十二页,

【四烦恼常俱  谓我痴我见  并我慢我爱  及余触等俱】

也就是说,四烦恼常常跟在后面,「俱」就是说形影不离,一直起来,没有分离。四种烦恼常常存在于第七意识里面,哪四种呢?我痴的心所、我见、还有我慢、我爱。及余触,以及其它的触心所等等,总共有十八个相应心所,所以说:及余触心所等等。这个是描述四个烦恼,以及其它的心所跟第七意识相应的心所。

【这第七识的“相应心所”本来有十八个,现在先说四个根本烦恼:(1)痴:就是“无明”,无智为性,烦恼所依为业。这“无明”乃是“不共无明”,是第七识独有。(2)见:就是“不正见”,染慧为性。“见”虽然可以通邪正,但现在谈的是“无明之见”,即是“邪见”,一切见品所依为业。(3)慢:就是“高慢”,因邪见之故,而起了高慢。心高举为性,不生敬重所依为业。(4)爱:就是“贪爱”,因见解不正,而起了贫着。根本烦恼共有六,何故仅言其四呢?因为——“瞋”是缘逆境,而起瞋恚,第七识缘第八识念念贪着,那里还有什么瞋恚呢?“疑”是不信,第七缘八,决定无疑,故留四除二。】

[这第七识的「相应心所」本来有十八个,现在先说四个根本烦恼:(1)痴:] 痴,它是一个「病」部,痴就是心里怀疑,而且无法去突破这个疑病,那[就是「无明」,]因为疑,有了心病的疑,所以,就变成痴,怀疑久了,就变成痴,无法解决嘛!心里疑,疑东疑西,又无法去解决,这个就是所谓的无明,「痴」就是无明。[无智为性,]它是没有智慧的,痴是因为没有智慧。「为性」这个不是当作本性,这个性不是这个意思,「性」就是性质,没有智慧就是愚痴的性质,我们为什么会愚痴?因为没有智慧。[烦恼所依为业。]有了痴,没有智慧,那你烦恼就大了![这「无明」乃是「不共无明」,]什么叫不共无明?[是第七识独有。]不与诸识共,不与第六意识共,第七意识所独有,不共无明。

[(2)见:]不但无明不好断,这个见就更难!这个见随处可到,可以看得清楚。[就是「不正见」,染慧为性。]不是真正的见到清净的本性,不是真正确实见到究竟的涅槃。虽有所见,但是,是染污的慧,所以说:染慧为性。[「见」虽然可以通邪正,但现在谈的是「无明之见」,即是「邪见」,一切见品所依为业。]我们说:见惑八十八品,六十二外道、邪见,也是见。这个「见」就是看法不同,看法不同。我们常常讲:佛佛道同;但是,我们没有听说过:众生道同,众生没有办法同的,因为众生内心充满着无明,充满着知见,看法不一样。所以说:你不管去到哪一个地方,有人的地方,一定有是非;有人的地方,一定有伤害、攻击、毁谤;有人的地方,就会分党、分派。你要习惯于它,这是娑婆世界很正常的面面观。如果我们有了唯识的思想:哦!原来第七意识的我痴、我见、我慢、我爱,这个「见」:看法不同,是先天性,本来出生就具足的。有时候那个小孩子,你叫他东,他就偏偏西;你叫他西,他就偏偏东。有的小孩子特别调皮,不管你怎么讲,他就不听你的,爸爸、妈妈生他的,就没有办法教导他,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为什么?他也有生命的权利啊!他也有他的看法,对不对?

昨天有一个报导,小学生,小学生抽烟的比例有多高,你知道吗?小学五、六年级抽烟的比例有多高呢?一百个人里面调查有8.7%,也就是五、六年级的小学同学,一百个人里面有8.7个,他有抽烟的习惯。结果这8.7%的同学,做他们家庭的调查,百分之八十几的父亲的抽烟,然后,他的母亲有抽烟的百分之三、四十。换句话说:双亲抽烟的人,他的儿子对抽烟的认知度,不了解。爸爸跟妈妈讲:叫你儿子不要抽烟!儿子啊!不要抽烟。儿子说:哦,好!出去又偷偷的抽烟。说:你为什么抽烟?我爸爸妈妈都在抽烟啊!看法不一样嘛。你大人可以抽,我小孩子也可以抽!对不对?抽烟的习性,因人而异。所以说:他也有他的生命,他也有他的看法,爸爸责怪他,他不一定能够接受。爸爸、妈妈生的儿女,貌相也不一样,貌相不一样、智慧不一样、意志力不一样,完全不一样,个性也不一样,所以,我们的因缘果报,生生世世、宿世的因缘果报,这个完全在这里披露无遗。佛法它一定是、绝对是世间、宇宙的真理,只有这样才有办法解释。如果说:用一个上帝来解释的话,那也没有办法解释,很难!很难解释。

有时候电视里面,有宗教的活动,你看一看的时候,基督教他们说:上帝创造了光,上帝创造了人类,然后,上帝创造了水、空气......都是这样子,离开了上帝他就没有办法讲,人家问:上帝是谁创造的呢?他就说:被创造的没有资格问。你只能接受,没有你选择的余地,所以,他们会落入这种见里面,没有正见就是:不能究竟走向菩提、觉悟的道路。

所以,他们会落入这种见里面,没有正见就是:不能究竟走向菩提、觉悟的道路。要学佛谈何容易?要出家那更难,更难!就单单说要听到佛法,要正知正见的佛法,正统的佛教,依法,那都不是一劫、两劫所修来的善根。在座诸位法师,以及在家这些研读班的同学,那都是修得相当相当……无量劫来供养三宝、听经闻法,今天才有办法因缘际会,来到这里聚餐,嗯,不是聚餐,际会,否则的话,没有那么容易,我们这无明之见很难断的!我告诉你们怎么过日子,同学们,记住!不管你在银行上班、你在邮局上班,不管你在税捐处上班,不管你在哪里上班,假设,没有你的事情,你最好不要插手。而且在团体里面,你要永远记住师父一个圭臬,就是:听到是非、别人对错,你统统不能再传出去,因为你传来传去,有一天,会伤害到你自己的,一定的道理!众生的无明力量很强,他听到之后,你若告诉他:我只跟你一个人讲,你不要告诉别人哦!明天全村的人都知道了!他说:我都没讲,但是,全村的人都知道了!我们在生活里面,要记住:每一个都是烦恼的众生,所以说:你不讲出去,是我们的权利;但是,讲出去,就是别人的权利,人家讲不讲,你就没有能耐去阻止别人了。对不对?所以,还是自己的问题。因此,因为不正见,会让每一个众生落入众生相,不相信你们上班的地方,你们慢慢的看,你们在那里上班,你就继续看,你们那个众生相是什么?到处都是啊!所以 ,笑一笑。

象我在念大学的时候,同学争吵啊、吵架啊、吵闹啊,来讲给我听,到我这里,统统没有作用。同班同学就说:这个林益谦……林益谦就是我啦,好象死人一样,凡事都不过问。我说:不是凡事都不过问,而是不能管,我是非善恶分得清清楚楚,我是非善恶分得很清楚,可是不能插手,因为对跟错,每一个人都会落入主观,见不同嘛!人家我大学的时候就研究佛法了呢!出家的时候,就已经研究六年了呢!才剃度出家的。所以,我们很了解众生相,我今天如果去外面公司上班,我也不会跟对方起冲突,看得过去就看;看不过去就闭一只眼;再看不过去就离开;再看不过去就戴太阳眼镜,不要看他。咦?林益谦!你上班为什么戴一个太阳眼镜啊?因为暗无天日(师父笑),还要点个灯笼,众生没有智慧嘛!当然点个灯笼,是不是?点个灯笼,走……说:益谦兄!大白天你点个灯笼干什么?傻瓜,点个灯笼是让你不要撞到我!啊?你点个灯笼,不是照亮你自己?我已经有光明了,那是为了怕你没有光明撞到我,不是怕我撞到你,点这个灯笼,是叫你看清楚你自己。所以,这是讽刺,一大讽刺。

[(3)慢:就是「高慢」,因邪见之故,]因为邪见、看法,把自己抬得很高,[而起了高慢。心高举为性,不生敬重所依为业。]没有学佛的人,这个我慢,是没有一个可以除得掉的,没有一个,一个都没有,零,zero为什么?因为每一个人都很想表现自己,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优越的自尊心就会产生保护主义,保护主义就变成我慢,我慢嘛!对不对?但是,诸位,你冷静想想看,你是要骄傲、狂妄,让众生看不起你?虽然你很有才干,但是你高傲,或者是说,你我行我素,不配合这个团体,纵然你有圣人的才干,天才,人家口服心也不服。所以,同学们!有一个理念,你试试看,看你能不能接受?就是说:骄傲的人,他所到之处,一定不会受欢迎;谦虚的人,恰到好处的谦虚,谦虚的人,他所到之处,是不是很受欢迎?你自己先冷静看看。不要说我们才干很强,你也知道我们很有才干,也一定一山比一山高,还有人比我更有才干,我们不讨论这个。就以众生的心态来讲,譬如说:我在这个团体上班,如果大家都讲:有名的骄傲,我是有名的高傲的人,你想想看,你很会读书,你不觉得很狂妄吗?狂妄到最后就是我慢,我慢嘛!

我有一个高中的同学,这很奇怪,我们高中同学,很多人都有很大的成就,非常大的成就,很多的名人,都是我们的同学。这个人他做建筑业的,高中的同学,他非常有钱!有一次,他到另外一个公司去的时候,因为他长得非常“缘投”,缘投就是长得很帅,又高,又是大学毕业的,又是做建筑业的,智慧又很高,结果他去某一个地方、场所的时候,然后,出现了,很多女孩子就说:哎呀,嫁给这个多幸福啊!其实他已经娶了三个了,到今天为止已经三个了,不晓得有没有增加,我不晓得,三个。然后,我跟她讲,我说:你看他这样子一表人才,全身都是金钱,从哪里看都很有钱,我说:你去接触看看,他一发起脾气来,公司上下都遭殃,他发起脾气来,那是大得不得了!他一发起脾气来,摔杯子,开会的时候,啪!就整个给你推倒,没有办法。骄傲,有才气又谦虚的人不多,所以说:高中最好不要念太好的学校,随随便便念一个就可以了,念太好的学校,出来走路都三角形的(趾高气扬),走路都是三角形的(趾高气扬),会让别人的恭维迷失了自己。

所以,在建国中学有一句话:我没有权利讲我不能,这句话很流行:我没有权利讲我不能。表示说:他很有办法,他就是忍耐,也要讲:我很行!就是这样子。所以说:这个我慢,是每一个人都具足的,只是说多跟少。因为我慢,他想保护自己嘛!自私嘛!告诉你:不受欢迎的,不受欢迎的。我们有一个同学,他也是高中的同学,他现在在教补习班。他教补习班的时候,他每次都笑那一些学历低的人,每次讲,都讲很伤害人家的自尊心,很伤害人家的自尊心,听到人家念私立的,或者是念到比较差的,或者是夜间部的,或者怎么样,或者是同等学历的,他就是讲得很难听,我已经劝告过他很多次了,他每次教书的时候,教化学的时候,每一个月都赚一大把钞票,我说:你今天你这样教,我们是同学,我今天再不告诉你的话,你没有机会了。

我说:今天来给你教的同学,你常常骂这些念私立的人,这些学历低的人,那我问你:那一些台大高材生,如果是以我的话,你教得过吗?你就赚不到我的钱。他给你赚钱,又给你骂,你伤不伤人家的自尊心?就是因为他念私立的,他程度不够,他今天才来给你补习啊,对不对?你不应该这样子啊。你赚人家的钱,又伤害人家的自尊。他一上课就很骄傲,就是很骄傲,因为他念台大的,台大翻译成台语叫做呆呆,那也没有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嘛!对不对?所以,我们学佛以后,我们知道,原来这个我慢,是遍整个一切众生,尤其是那些有成就的人。所以,师父要告诉大家:要爱护自己的羽毛,不必刻意的雕塑自己的形相。佛无形无相,就是最了不起的清净相,你懂吗?不必刻意的雕塑自己的形相,我是怎么样子……越喜欢人家赞叹的,越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我告诉你:你的麻烦、你的恶业以及你的灾难、障碍就越大。法师,你很伟大!我不伟大,你比我更伟大,你会赞叹别人,比我更伟大,我哪里有伟大?平等,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一切法,不可得,毕竟空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一切法本来如是,性相一如,没有所谓的高低的东西。

那我们晓得,什么叫做最伟大的人?就是最平凡,平凡到最平凡的人,就是释迦牟尼佛这样子。象跟你们介绍那个录影带,日本人画的佛典故事,那个录影带画得实在太好了!有五卷,那里面有一段描述,一个挑大便的人,印度当时挑大便的,印度当时没有化粪池,挑大便的一走过去,结果被小孩子丢掷石块。后来,佛就教训他:你们拉的大便谁清的呀?孩子说他,那你们为什么又弄石块丢他呢?要向他忏悔!后来这个小孩子被佛陀所教化,就跟那个挑大便的求忏悔,你看佛陀的那一种慈悲!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讲这个民主的观念,很容易被接受,你想想看,在两千五百多年前,那种封建、那种严格的阶级制度之下,要打破那一种不平等的心,你看,这释迦牟尼佛有多难啊!释迦牟尼佛就是这样子。

介绍你们那一卷卡通影片、录影带,那个画得实在太好了,太好了,有的人看了感动得掉眼泪,我看了道心又坚强。里面又画《无量寿经》,又画《弥陀经》,配音又配得非常好,那个哭声会让你很感动,哭得很感动,优婆离尊者的剃度出家,哇!实在太会画了。演到他嚎啕大哭时,那很厉害!不知道是怎么配音的?实在很棒!我说这日本人是很不得了,画的那个背景,就是根据佛陀两千多年以前的背景画出来,那个实在是太好了!画琉璃王要杀释迦牟尼佛族人的时候,释迦牟尼佛七、八十岁的人,要阻挡琉璃王,因为佛有神通,佛有他心通,他要去杀释迦牟尼佛族人的时候,琉璃王我慢得不得了,因为他被人家轻视嘛,释迦牟尼佛一直阻挡他三、四次,琉璃王就是不听,他就是要造这个业,我慢,这很可怕,这种恶业是很可怕的!

[(4)爱:]爱就是贪的意思,贪。[就是「贪爱」,因见解不正,]见解不正就是没有正确的来看到真理,[而起了贫着。]象我们贪一切的境界,[根本烦恼共有六,]共有六个,[何故仅言其四呢?][因为——「瞋」是缘逆境,]瞋就很粗糙的,粗心的烦恼。[而起瞋恚,第七识缘第八识念念贪着,哪里还有什么瞋恚呢?]意思就是说,第七意识它牢执第八意识不放,它只顾执着第八意识,它没有时间发脾气;发脾气、瞋,是指第六意识,[「疑」是不信,第七缘八,]它哪里不信呢?[决定无疑,]它以第八意识见分为真实我,它哪里有怀疑呢?当它有智慧的时候,他才会怀疑说:那是真的我吗?就开始回光返照了。第七意识缘第八意识,它从来就没有回光返照,它哪里会说:这个是无我呢?[故留四除二。]留痴、见、慢、爱,除掉瞋跟疑。

【又当知贪、痴、慢、见,可通内外。通外者宽,可缘一切;通内者狭,唯执第八。故加一“我”字,正显“第七识”缘“第八识”,执“第八识”为“我”,故云我痴、我见、我慢、我爱。】

[又当知:贪、痴、慢、见,可通内外。通外者宽,]通「外」就是前六识,通往前六识,因为第七意识是前六识的意根嘛![可缘一切;]就是说:针对外境,贪、见、痴、慢就具足,[通内者狭,唯执第八;]所以,第七意识是前六识跟第八意识的桥梁。第七意识作为前六识的意根:意识的根本,就像树的根,前六识必依第七意根而起,因为它是第三能变嘛,第八意识又仗着第七意识的执着,才有作用啊!对不对?唯执第八,[故加一「我」字,正显「第七识」缘「第八识」时,执「第八识」为「我」,故云:我痴、我见、我慢、我爱。]

【第七识除了四个“根本烦恼”相应外,还有“遍行”五个、别境中“慧心所”一个、“大随烦恼”八个。因为遍行五个是遍一切心,有见必定有慧去推想;有根本必定有随从,所以有大随烦恼相从,如何不有其余?详在《成唯识论》。】

[第七识除了四个「根本烦恼」相应外,还有「遍行」五个,]就是触、作意、受、想、思。[别境中「慧心所」一个,]别境中的慧心所,这个「慧心所」是不正见的意思,就是邪慧。因为他看错了,所以有烦恼。所以,这个邪慧与第七意识相应。(未完)


唯识二十颂讲话01:说只有唯心所造没有实在的外境,凡夫以及二乘人会怀疑

唯识二十颂讲话02:天上的傍生是由业所感的果报,地狱中的傍生是由罪人业识所变的

唯识二十颂讲话03:唯识没有境只有心,自己意识所变现出来的相似的境界都是你的心

慧律法师唯识三十颂讲话

唯识三十颂讲话01 :我们以为心外有法,而不知道这是唯识所变、唯心所造

唯识三十颂讲话02:永远不要恨任何一个众生,你发出任何的力量你将来会回收

短视频目录(2020.01.01)

近期的目录链接(2020.01.04)

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全)

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06(未完)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全 )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