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课题组在三键聚合方法学领域取得新进展

老酒高分子 高分子科技 2021-06-08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开发便捷高效的聚合路线来制备结构独特、性能优异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业意义。在众多功能高分子材料当中,能够在光刺激下改变自身光学性质的光响应聚合物因其在智能光学和生物材料领域中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受到了广泛关注。这类材料的构筑往往是通过将光响应分子以物理共混或者化学键连接的方式引入到高分子材料当中。其中,“A2 + B2”单体组合的逐步聚合反应在主链型光响应聚合物的合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这类聚合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合成复杂并且结构种类有限的带有光响应基元的双官能度单体。同时,为了获得高分子量的聚合产物,还要求必须严格控制单体的化学计量平衡,但是由于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副反应、单体和溶剂中存在杂质、以及单体蒸发或分解等原因,很难满足这样严格的单体等化学计量条件。因此,开发能够原位生成光响应基元的、不受表观单体等当量条件限制的新型聚合反应十分必要。

基于C–H活化的螺环化聚合反应原位构筑光响应螺环聚合物


近日,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Photoresponsive spiro-polymers generated in situ by C–H-activated polyspiroannulation的文章。在该工作中,作者基于已报道的有机小分子反应(图1a, Org. Lett. 2014, 16, 6132–6135),开发出了一种基于C-H活化的新型螺环化聚合反应,原位构筑出了一系列具有复杂的多取代螺环结构的聚合产物(图1b)。该聚合路线基于钯催化的C-H活化过程,将C-H键作为一个“隐藏”的反应活性官能团,使得廉价易得的单官能度萘酚可以作为单体之一来与内二炔单体发生高效的聚合反应。有趣的是,这一逐步聚合反应在过量萘酚单体的存在下非但没有降低聚合效率反而大大地促进了聚合反应的发生。以单体1a2a为例,在表观单体等当量条件下,其聚合反应只能以44%的产率得到分子量为5400的低聚物;而当萘酚和二炔单体的化学计量比为4:1时,该聚合反应能够以高达99%的产率生成分子量超过2万的螺环聚合物,研究发现投料时过量的萘酚单体在反应后有将近一半可进行回收再利用。根据可能的反应机理,研究者将这一“单体非等当量促进聚合效应”归因于“活性中间体”机理:过量萘酚的加入可以促进活性中间体E的生成,进而有助于实现活性中间体E和内炔单体之间的有效化学计量平衡,提高聚合反应效率。


图1. 螺环化小分子反应及衍生出的C-H活化的螺环化聚合反应


基于该反应独特的“单体非等当量促进聚合效应”,研究者成功将该聚合反应用于螺环遥爪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后功能化当中,进一步拓展了螺环聚合物的结构和功能范围(图2)。由于在表观单体等当量条件下所制备出的低聚物具有活性的三键端基,因此可以作为一个“大单体”去进一步和萘酚单体发生反应来延长聚合物链,也可以利用该遥爪聚合物和其他萘酚类单体的反应来向聚合物骨架中引入新的功能基团。


图2. 螺环遥爪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后功能化


由此聚合方法所得到的螺环聚合物结构十分独特,这一特殊的结构也为其带来了诸多优异、新颖、有趣的性质。比如,所得到的螺环聚合物具备良好的成膜能力、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形态稳定性、以及良好的光响应型光学性能。在光物理性质方面,虽然所得聚合物结构中含有四苯基-1,3-环戊二烯这一典型的聚集诱导发光(AIE)发光基元,但是大多数聚合物无论在溶液态还是固态下均发光微弱甚至不发光。而一旦将结构中羰基活化的C=C进行还原为C-C,所得的还原产物则可以表现出显著的蓝色荧光,并且具有明显的AIE特性。经过理论模拟计算和实验数据分析,研究者将原始聚合物发光微弱的现象归因为“光诱导电子转移(PET)”过程。除了通过还原的手段来获得固态发光的聚合物材料,该课题组还尝试通过向聚合物结构中引入四苯基乙烯基元来赋予所得聚合物以AIE特性、同时增加体系共轭长度,这一方法获得了在固态下发黄绿光的螺环聚合物材料(图3)。这些具有优异固态发光的螺环聚合物材料在发光涂层和荧光探针等领域均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图3. 模型化合物和螺环聚合物的光物理性质研究


在聚合物表面或薄膜上产生复杂的微纳图案对于生物传感系统的发展、光学读写、防伪应用以及光学显示设备的构建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在该工作中,研究者利用所得聚合物优异的成膜性和光敏性能,同时基于不同聚合物薄膜在强紫外光照射下的光漂白和光活化过程,成功制备出了具有“熄灭”和“点亮”两种模式的高分辨率二维荧光图案(图4)。这些图案非常稳定,所检测到的明暗对比度数值即使在室内环境下保存超过半年仍然可以维持不变。此外,由于紫外光照后薄膜折光指数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这些图案在日光下也可以看到。为什么这些聚合物可以表现出光响应性荧光性质呢?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测试探究,研究者将其归因为聚合物复杂的化学结构在强紫外光照射下所发生的复杂的光化学反应。不同的聚合物因为结构差异可以发生不同的光化学反应,从而带来不同的光响应模式。


图4:光响应螺环聚合物在光刻图案化中的应用


除了光响应性荧光性质,所得聚合物还表现出了光响应性折射率:其薄膜的折光指数大小可以通过紫外光照射来进行精细调控,从而有望用于光数据存储器件、梯度折射率光学材料以及集成光子技术当中。比如,在该工作中,研究者成功将所得光响应螺环聚合物应用于集成硅光子电路的元件性能调控当中。通过将聚合物以薄膜形式涂覆在硅基微环谐振器表面,之后对涂覆有聚合物薄膜的微环谐振器进行不同时间的紫外光照射,可以有效地调控微环谐振器的谐振波长。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复合微环谐振器的谐振波长会逐步蓝移;同时聚合物涂层厚度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到复合微环谐振器的谐振波长变化对紫外光照射的灵敏度。该工作所提出的通过简单的一次性紫外光照来永久调控谐振波长的方法具备制备工艺简单、适用于潮湿环境等优势,可以用来矫正微环谐振器制备过程所带来的微小偏差。


图5:光响应聚合物薄膜在集成硅光子学中的应用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文章第一作者为韩婷博士,共同通讯作者为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林荣业老师


文章作者:Ting Han, Zhanshi Yao, Zijie Qiu, Zheng Zhao, Kaiyi Wu, Jianguo Wang, Andrew W. Poon, Jacky W. Y. Lam* & Ben Zhong Tang*

文章题目:Photoresponsive spiro-polymers generated in situ by C–H-activated polyspiroannulation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3308-w


Blog-Type Post in Nature Research Chemistry Community:

https://chemistrycommunity.nature.com/users/329545-ting-han/posts/56560-facile-synthesis-of-photoresponsive-spiro-polymers


相关进展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课题组在序列可控超分子聚合上取得新进展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秦安军教授团队综述:聚集诱导发光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首次揭示激发态分子运动在 “簇发光”中的重要作用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联合海内外多个课题组发表“簇发光”研究的综述

江科大李为立教授、澳洲国立Mike Tebyetekerwa和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合作:AIE原理应用于智能荧光纳米纤维膜研究

西安交大孟令杰教授、党东锋副教授团队和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合作: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实现纳米螺旋组装体的超高分辨成像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JACS封面:调控温度构筑结构多样化的丙烯腈类聚集诱导发光材料

香港科大唐本忠教授等人主编的英国皇家化学会图书《 高分子合成化学:创新与展望》正式出版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秦安军教授等发展了基于C(sp3)−H活化的内炔与醇类单体的新聚合反应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AM》:可控宏观组装构筑新型AIE水凝胶材料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秦安军教授等发展了二氧化碳和炔类单体的新聚合反应并制备了环状碳酸酯基聚合物
弗林德斯大学唐友宏副教授、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和川工大周亚宾博士综述:AIEgens在基于细胞的复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芳香性翻转驱动分子内振动用于构建振动受限型聚集诱导发光体系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秦安军教授团队:基于聚集诱导发光特性实现了“点亮”型的细胞成像和对细胞的原位杀伤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JACS:一锅法合成含氮阳离子的多功能聚电解质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综述:手性及潜在手性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结构、组装及功能研究

湖南大学曾泽兵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合作在有机发光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让细菌带着荧光飞: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课题组提出一种无金属参与、无预修饰的一步法生物偶联新策略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与山东大学于晓强教授团队:新型超低浓度的AIE材料用于特异性双光子脂滴成像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南开大学丁丹教授提出“分子内运动诱导的光热转化(iMIPT)”新概念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和林荣业教授系统评述:聚集诱导发光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基于活化炔的无金属参与、无预修饰一步法生物偶联新策略

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与南方医科大学郑磊教授合作:单一波长激发双色荧光AIE探针用于动脉粥样斑块成像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与中科院化学所王树研究员团队合作:基于AIE分子构建一系列荧光传感器阵列用于快速准确鉴定病原菌

香港科大教授唐本忠院士和浙大钱骏教授合作:AIE材料用于1300 nm近红外II区激发和近红外I区发射的活体双光子成像

唐本忠院士团队:聚集诱导发光的基本理解及未来发展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