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师课堂 | 胡颖-第五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职业院校)一等奖-020

小芳老师 2020-09-18

提示:点击↑上方"小芳老师"免费关注哦

本文转自外语教学网,仅供学习 

名师课堂

名师课堂是为英语教师准备的营养大餐,教师可以通过观看课例,学习优秀教师的组织课堂的形式、方式和技巧等,语言学习者也可以通过观看课堂教学,去体会各位名师的教学艺术,从中汲取营养和知识。 看完记得留言,发表感想,告诉我们这位老师哪个地方最打动你

第五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

(职业院校组)

总决赛获奖教师教学风采

获奖者:胡颖

奖项:一等奖

胡颖,湖北人,2007年至今任教于湖北经济学院管理技术学院。2014年荣获第五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湖北赛区特等奖。


参赛感言

对于自己热爱的教学,再大的压力,都是一种幸福。

比赛心得

比赛结束已有30多天了,可能大家又回到了原来的轨迹,各般琐碎和忙碌。只是我,一次次地梦回上海,梦回那10楼的报告厅,原先的紧张、焦虑,甚至是抵触的情绪,此时却汇成了深深的不舍和感慨。


刚得到参赛的消息,我的反应竟是抗拒,似乎不愿意将自己置于这种压力之下。但是,当准备一旦开始,自己便也一往无前了。写到这里,我最感激的是我在华中科技大学读研期间的老师们,他们教授于我的对于教书哲学的理解是根深蒂固的。凭借着学习所得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我完成了课程设计和初赛视频的录制。这里也要感谢我可爱的学生们和不厌其烦帮助我制作视频的朋友们。


进入全省决赛后,我更没有理由退缩了。决赛的准备,我认为就是细节的比拼,大的教学思路和理念每个人都懂,困难就在于如何将其体现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我仔细规划每个教学环节。就在看似成竹在胸的时候,同事给了我当头一棒,在临时举行的演练中,我的表现一塌糊涂,无数盆冷水从头灌到脚。于是,我开始不仅注重细节的设计,更关注具体的表现力和教学环节中的“亮点”。在同事们和好友的鼓励之下,我在接下来的数日之内进行了细致的练习和改进。当我在全省决赛比赛场外不敢面对分数时,场内的好友发来了短信:“准备去上海吧!”


迎战总决赛需要更多的准备,不仅要充分分析文章、思考教学理念、分析学生的需求和琢磨课件的制作,还会不断迎来领导的鼓励、亲友的关怀和同事的鞭策。这期间,我不分日夜、废寝忘食地演练和改进,既经历了令人绝望的批评,又经历了令人暖心的激励;既经历了被全盘推翻的否定,又收获了生花妙笔般的惊喜连连。这个过程,我不孤单,支撑着我走到最后的是我身边的那群人,还有我心中永远不可磨灭的对教学的爱。

    授课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d0339w8zr1i郑仰成教授点评:

胡颖老师讲授的课文是“Understanding Chinese Parents”,其授课围绕lead-in、text understanding、extended

activity、assignment四个教学环节展开,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and structure、practice the techniques for efficient reading、think critically about the theme。从其认真、活泼的授课过程可以看到,胡老师备课认真、充分,对文本的理解准确到位;教学步骤设计合理,明确清晰;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课堂节奏调控得当;具有较好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讲解清晰,语言流畅,语速适中。


胡老师授课中与学生的互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每个环节中通过巧妙设计的问题和练习,始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通过老师巧妙设计的main idea练习,让学生短时间内有效地了解了课文的中心思想;通过老师巧妙设计的练习,使学生有机会多说、多练,真正体现高职英语教学课堂的特点和需要,做到了以学习和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从而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课程设计去实现课堂的教学目的,这些优点都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这节课的主要问题在于:

1. 忽略了课文的阅读。通读课文是阅读课最基本的环节,整个授课中老师没有安排时间让学生通读课文,而这一环节对一堂阅读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论是精读还是泛读。没有这一环节,学生就不可能对课文有总体的把握和理解,不利于随后的教学环节的展开,不利于实现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也无法提高学生的techniques for efficient reading。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提问评委的提问中也得到了验证。

2. 作为一堂英语语言教学课,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缺失了英语语言知识点的讲授是不现实的。作为一堂示范性授课,至少应有一两个语言点讲解的例子,这可能对高职的学生是有用和有效的。

3. “课件”仅仅是文字,缺少“多模态”性,英语课件更应该发挥其功能性、实用性、丰富性。


建议:

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在保持和发扬在授课中所表现出的这些优势和特点之外,一定按照自己教学的对象精心、科学设计好每一堂课,设计的重点一定是追求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材施教,任何形式和方法都要服从课堂效果,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说课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o0339epuspg文秋芳教授点评:

胡老师说课时,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还能用简洁的PPT,直观展现教学流程,总体上达到了说课的比赛要求。他的说课分为3个部分。第一,他对文本进行了解读。他首先介绍了文章的体裁属于记叙文,然后对文章的大体内容进行了总结,指出本文是作者自述择业过程中与父母在观念、行为和情感上的冲突。这说明胡老师能够比较准确理解课文的内容。第二部分介绍了4个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大意和结构;2)练习阅读技能;3)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模式;4)能够对人生的选择进行批判性的思考。第三部分说明了教学方法和步骤:1)pre-reading;2)while-reading;3)post-reading。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一点是,在while-reading中,他让学生阅读课文3次,每次有不同的重点。第一次快速阅读掌握大意,第二次阅读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第三次阅读聚焦语言难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只有30分钟准备的情况下,要能圆满完成说课的任务对任何一个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胡老师能够做到这个程度已经相当出色。下面我想提出几个值得所有高职老师需要讨论的问题。第一,是否精读课教学目标只要理解内容、培养阅读技能、欣赏写作技巧、发展思辨技能,不需要强调语言知识的目标(词汇、短语、语法、句型等)吗?第二,是否所有文章都需要学生进行结构分析?这样的分析究竟对学生今后运用英语有什么用处?第三,是否需要花更大的气力教学生如何用英语“做事”?大家可以好好想想,像现在这样教授课文,每次上完课后,学生能在大脑里留下什么?如果能够留下一点东西,这些东西对他们今后使用英语有什么用处?


胡老师对评委的提问基本上能够准确理解,并能快速给予回答。有关内容的提问,胡老师按照自己的思路给出了答案。但当评委再次提出父母对儿子掩盖事实真相3年的初始反应是什么时,胡老师仍旧坚持原来的说法,由此可以看出胡老师对评委的感受不敏感。按照逻辑推理,无论儿子现在如何成功,父母通常一开始会感到震惊,不易接受这一事实。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会逐步理解儿子的选择,原谅儿子。这里似乎表明,胡老师的思维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对评委有关语言点的提问,他也能快速给予回答。例如他以文章第4段ins and outs举例,并给出类似结构ups and downs、pros and cons等。他还对第5段的a bad conscience进行了解释。不过对本文的难句关注明显不够。虽然他提到了文章第一段句型比较多样,有简单句和复合句,但遗憾的是,他未能举出难句实例,详细说明采用何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反而强调要求学生写作多使用简单句。


网络资源,仅供学习,侵权即删


 名师课堂合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