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是当下律师行业发展的热词,一体化律所的优势也不言而喻。
作为一名年轻律师在一体化机制下发展的空间如何,有没有天花板,成为一些人的疑惑和担忧。
20年来,北京兰台律师事务所以人为出发点,探索坚持“一体化”机制的发展。
10年前,程阳律师入职兰台成为一名作业律师,如今,她已进入律所管理层,成为郑州分所主任、管委会委员。
她的经历与思考,或许对一体化体制下的青年成长和人才培养有所启发。
10年前,我应该想不到10年后的“我”在兰台能有如此多的“头衔”。我用“头衔”串起自己在兰台10年的成长,也从亲历者的视角解读和诠释我对兰台一体化的理解。这些“头衔”是我个体成长的“标记”,是一体化组织赋予我的“力量”,也是兰台机制每一个制度“活的标本”,或者能让读者更具象化地理解兰台机制是以人为出发点的一体化。2012年9月,我入职兰台房产团队,那时的我还是一名普通的作业律师。至今也不能确定是否自己的勤奋打动了杨强主任,2013年7月,经过一次简短却印象深刻的沟通后,我从房产团队调到劳动团队,开启了自己“全新”的专业化之路。“全新”不只是因为业务领域于我而言是全新的,更是因为我们想践行另外一种律师和团队的成长路径。所以,工作之余,以写公众号文章、写书为呈现方式的知识管理体系,以打造兰台劳动团队影响力为主线的组织成长模式开启了。时间是最好的见证,不知不觉中我从作业律师成长为主管律师再到薪酬合伙人,劳动团队也从几个人壮大到了20多个人。兰台对于作业律师正是通过这样清晰的职业晋升路径让大家在“按部就班”中完成一次次蜕变;作为主管律师,因为要协调不同合伙人的业务,提前感受市场压力,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市场化转变。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到兰台一直以来致力于为作业律师提供舞台,在彼此成就中见证成长。
只要你做到,兰台兑现承诺
——兰台劳动团队牵头合伙人
2016年12月,成为薪资合伙人刚半年,我便申请转权益合伙人,但还没来得及上合伙人会议,就被两个主任“无情”驳回了。至今还记得杨光主任说:“是不是觉得委屈了?”尽管当时不解,但他还是说服了我。他让我想清楚一个问题:如果转为权益合伙人,其他合伙人为什么要与你合作?这就是兰台的合作机制,让合伙人可以选择与合伙人合作,也可以只与作业团队合作。这样的合作机制,对每个合伙人而言,是否有核心竞争能力在兰台内部有着清晰的界定标准,对于作业律师而言,不同合伙人的作业机会滋养着你的成长。在拆解问题的过程中,2018年1月,我晋升为权益合伙人,成为兰台最快从薪资合伙人转为权益合伙人的律师。同时,作为劳动团队牵头合伙人,引领团队向更远的未来前行,而兰台二次分配指标指引着我在合伙人这条路上越走越宽。
2020年,兰台正式提出有品质规模化的发展之路,其中一站布局中原。在兰台积累了专业实力,历练了团队管理能力,我换了一个“检测厂”。能做好专业、管理好专业团队的我,能否经得住另外的考验?而这个考验还有一个前提——需要继续做好专业,管理好团队。两年时间,我还算经住了考验。能经住这样的考验是因为兰台这棵“大树”,专业化的积累与输出机制,后台职能化的管理体系,让分所的搭建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一开始就是高起点。兰台一体两翼三角形的模型,总所分所“双向”一体化的机制,让兰台在协作文化的滋养下,总所和分所彼此助力,高效互动,发挥着各自优势,百花齐放。我作为兰台成长起来的一分子,在总所和分所的互动中感受着规模化带来的助力。
只要你坚定,兰台实现未来
——兰台管委会委员
2020年9月,兰台成立第一届管委会,我有幸成了不拿工资的兰台“打工者”之一,这样的角色让我感到更多的责任和压力,也有机会换一种视角思考问题。这一年多,我们会因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会因为观察到市场的变化如履薄冰,会因为一些失误自责反思。
这一年多,在每天微信群的讨论中,在每次开会的各抒己见中,在遇到困难的彼此鼓励中,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共识,凝聚成一句话:用专业让每个兰台人在市场上获得尊重。
为了这样的目标,不论是专业力量的配置智慧,还是数据化管理的进化,都最终以人为出发点和归依。我们都是务实的“有情怀”的人,因为务实,我们关注当下,关注兰台人每个现实诉求,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因为“情怀”,我们愿意在一次次试错与纠错中,在不断自我否定中解决兰台未来的问题,为律所的发展开创一条不一样的路。在兰台成立20周年之际,借用高树林主任的一句话,兰台的未来,有你,有我,有我们。
【相关链接】
律所需要什么样的机制?一位律师20年的求索与思考
1年新设5家分所 | 20岁的兰台,为何提出“有品质的规模化”?
律所管理的密钥 | 《机制的力量》:既有兰台气质,也有你的影子
杨光:有了律师,法律才有了温度,才更有生命力的价值
都说“规模化”,兰台有啥不一样?
高树林:中小律所面向未来的进阶之路
律所中台建设,是“难而正确”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