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带着痛的成长!律师实习的六点领悟

陈敏文 律媒智库 2023-08-25
三年前从零开始准备法考,并未给我造成很大的压力。按部就班学习,最终顺利通过。(相关链接:985高校毕业,7年家庭主妇,我最终踏上“律程”实习刚开始的时候,本以为接下来就是依托案件把自己熟读的法条知识发挥出来,随着时间推进我却发现,实务操作并非纸上谈兵,现实与法条之间就像牛与刀,有人可以“庖丁解牛”,有人却无从下手只能用牛刀来杀鸡。
在刚刚经过的实习期间,就如何熟练运用法律这一工具,如何切实维护当事人利益,我曾迷茫、彷徨,曾受到过来自外界的否定,也曾很多次萌生自我否定与自我怀疑。但这一段不那么轻松愉悦,伴随着牺牲大量头发的时光,却使我在逻辑思维、实操技能上收获满满。我愿称之为“带着痛的成长”。接下来浅谈一下我的几点收获。一、吃透案件事实

《律师执业的精神》一书里,某位大咖律师提到:每处理一件案子,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了解事实。无论何时,只要案子的双方对事实产生争议,他们之间就会出现矛盾……每个人看法律条文时都会说这很简单,但如果不了解事实,就算你能把法律条文倒背如流,得出的结论也会大不相同。所以,我认为,了解案件事实这一点,对年轻律师,或者说对所有律师都很重要。”

律师是需要下功夫了解案件事实的。如果律师不充分了解案件事实,了解交易的特殊性,仅仅粗线条地了解案件,很容易在法庭上被法官问住,只能答复,“需要与当事人核实后答复”。

有些交易模式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不是从业者,不懂交易特点的情况下,即使是律师,也很难就凭一些纸质的证据材料捋清楚交易的脉络及冲突的本质来源,这就需要与当事人充分沟通。把交易的特质吃透,然后脉络清晰地表达出来。

案件事实固然重要,但事无巨细地了解、聚焦于琐碎事实的律师却并不是一定是一个出色的律师。

电影《教父》原著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半秒钟看清事物本质和一辈子都看不清本质的人,命运注定会是不同的。”

看透问题本质,是律师非常宝贵的能力,最终能把一个复杂的案件用一句话归纳的律师,和浮于琐碎的事实不着重点的律师,注定不是一个层面的。二、谨慎当事人讲的故事

刚入行的时候,我特别依赖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和口述,听完总觉得信心满满的,肯定是我方当事人占优势。然后便以当事人陈述的事实为前提进行法律分析、准备诉讼材料。

实际上有些时候当事人会挑对自己有利的事实进行描述,对自己不利的事实很可能隐瞒甚至销毁篡改相应证据。

举个我曾协助办理过的案子,委托人删除了一段微信聊天记录,删除的内容是对方当事人提出了更改发票抬头的要求。

法官发现聊天记录不完整后质问我方当事人为什么删除证据。委托人庭前并没有跟我们沟通过这个事情,是对方当事人当庭向法官提出,我们才得知委托人提供的聊天记录有缺失。虽然这部分内容不构成案件的核心争议点,没有对案件结果造成影响,但是庭上还是比较尴尬而且花费了一些精力向法官解释情况。

试想一下,如果委托人销毁的是关键性的证据,那么庭审就会非常被动,律师临场发挥进行答复则可能出现不恰当的表述损害了委托人的利益,庭后与当事人核实后再答复则增加了律师代理难度、拖延了审判进度,给法官留下了非常不诚信的印象,而且案件结果的走向很有可能就和一开始的预判大相径庭。

由于人的本能就是倾向于美化自己,以及有些委托人对律师的信任有限,导致律师在有些情况下,了解的不是案件的全部事实。所以一定要带着批判性思维,尽量挖出当事人全面的证据,掌握较全面的事实,这样开庭时才能底气十足,有的放矢。三、拥抱不确定感

刚入行之时,每一份文书写之前都迷茫;

每一个庭审,开之前都忐忑;

每新的一天,都担心自己应付不自如;

每遇到一个实务障碍,都害怕自己拿不出最适宜的解决方案;

这种感觉,比法考的痛苦多出了一倍、两倍、三倍……

每天面对不确定性,内心焦虑、紧张。

以前我以为不确定性是暂时的,我以为迟早有一天可以信手拈来、胸有成竹。直到我看到成熟律师也脱发,也面临败诉的可能,也面临知识焦虑。这就是个不确定的行业,如何与不确定性相处,如何尽量减少不确定性,是每个律师的修行之路。四、谨记执业道德和风险

曾耳闻一些律师铤而走险的故事,有些私自收费不开发票,有些试图贿赂法官、检察官。这些为未来埋下定时炸弹的行为实在称不上明智。

除了律师刻意投机勾兑等产生的执业风险,其实律师行业还存在着这样的风险,让律师工作如履薄冰,即律师的尽职尽责风险。

在我的实习期间,就险些因我的失职,给导师带来执业风险。事情是这样的。某天早上收到某案件判决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因原告未按法院要求提供补充证明材料……”,法院认定原告为职业放贷人,与被告签订的抵押借款合同无效。

这个案件原告需要提交的补充材料这件事,是导师交代我去通知当事人邮寄到法院的。

但是我进行了一个失误操作。

那时,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有两个办公区,两个之间距离有三四公里远,分别是原先的崇安区法院和北塘区法院,因为崇安和北塘都并入梁溪,所以法院也都改叫梁溪区法院。而我在收到判决书之前,对梁溪区法院有两个办公区的事情一无所知。因此我通知当事人,把补充材料寄到梁溪区人民法院某某法官写上某某电话即可。

结果判决书下来,导师看到上文那句话,紧急电话法官,法官说并没有收到补充材料!

好在通过调取邮寄记录,发现阴差阳错,当事人邮寄时输入梁溪区人民法院的时候,自动跳出的地址刚好是符合要求的梁溪法院二区的地址,并显示已签收。即便该法官声称没有收到,也不能归责于律师。

青年律师不一定能一次性制定完备的工作流程,也难以完全避免掉入某些“坑”,在培养工作习惯的初期,只能多多识别执业风险、规范执业流程、日益降低执业风险。五、成长性思维

有一本书叫《终身成长》,讲的是「成长型思维」,不管我们的出身环境如何,天赋怎样,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和成长。

而与之相反的是「固定型思维」,即认为自己的命运从一开始就被决定了,不管怎么努力,都不会改变。

结果不好、出现问题,恰恰是发现自我,实现成长的机会,但是固定性思维者却把它解读成自我不行,沉溺于自卑难受。而出现好的结果的时候,固定性思维者又欢呼雀跃觉得自己能力超群。对结果的过于关注,固定性思维者活在自我否定或自我狂妄两个极端中。

做实习律师期间,常听见同实习的散布于各个所的小伙伴提及成熟律师的一些否定性评价,例如“怎么改个合同这么慢效率要提高,要两三个小时搞定”,“怎么缺少一份法定代表人证明你怎么准备材料的”……甚至有可怜的小伙伴收到这样的评价:你这样怎么当律师啊”,“你是学不会还是没学过,这是这基本的知识啊”,“你看看谁谁谁,你就不能向人家学学吗”。

如果受负面评价或挫败感困扰过多,如固定性思维者那样,过分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中,就浪费了可贵的成长机会。

实习律师修行必修课:“进步=失败+痛苦+反思+改变”,每一次错误,都是宝贵的成长机会。

六、刻意练习

律师的专业能力培养是一个终生进行的项目,可以从优秀的人身上学;可以从书上面学,淘宝、当当上有诸多实务书籍;也可以从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中学,案例数据库、知乎、微信公众号文章、庭审直播网、网络法律实务视频授课……

但是案子忙起来,通常额外拿出来学习的时间就会大量压缩。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持进步呢?这就要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即在工作中“刻意练习”。单纯机械地完成工作是没有成长的,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AndersEricsson)提出,任何领域的佼佼者之所以使同行相形见拙,是因为他们非常注重“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需要在每一次接待客户、每一份文书、每一次开庭中沉浸式学习、总结,刻意去提高自己下次做这件事的技能。在工作中学习,既完成了工作,也达到了成长,一举两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律师行业我还是新人,还未完全得道。仅凭一点心得,与大家共勉。

【相关链接】

985高校毕业,7年家庭主妇,我最终踏上“律程”

后悔吗?一年前,她辞去银行法务,踏上“律途”

一年半后,我为什么辞掉法务重回律师队伍?

30岁女法官辞职!一年后,她后悔吗?

高院辞职!美女赵宸:我的这三年

2020年冬天,我辞职了!

“学霸”到“卷王”,90后郭小月聊在法院这五年

“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在仲裁委实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揭秘“实习考核”不通过的六大原因 | 5名考官分别评分……

从实习生到专业律师,听蔡全义讲述这八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