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绝了!95后法律人这样使用“微信”

律媒智库 2023-08-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无因管理菲奥娜 Author 晓晖Fiona



95后的晓晖Fiona,是律届新人。但她把“微信”这个手机社交软件的功能开发得淋漓尽致!她的经验做法小伙伴值得借鉴。



如何让微信给自己打工?

我的手机内存不大,好几年没换了,不是因为我节俭,而是因为我对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欲望也就那样,属于“花几千换个手机还不胜花几千吃顿海鲜”那一号人。

这是背景。

我的手机一共就这些应用软件,B站微博小红书这类应用比较容易消耗白天的注意力,我就没有下载。晚上或者休息日,如果有心情就会用平板统一集中浏览。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内存空间配置工作学习的APP就显得非常重要。

装多了卡顿,装少了不够用。

所以,针对已经装上的常用APP,就干脆把他用得狠一点,使唤得勤一点,让他发挥最大的价值。

有一款APP几乎人人都在用,那就是微信。

因此,“如何让微信给我打工?”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我的工作需求——由于我目前实习期参与办理的大部分是道交、人损、工伤类的批量案件,所以有很多通用的方法可以总结。

比如我会把工作群按照“客户名—案由—管辖”进行备注。

实习半年,目前经手的道路交通事故大概60个左右,大部分都可以用标准化SOP进行流转,还有少部分其他类型案件。

总体上来说法律关系较为简单,我的工作重心在于总结规律,提高效率。微信作为与客户沟通的必要工具,只有最大程度发挥可利用价值才能帮助我提高效率。

当然,我上班也不可能光盯着微信,在电脑端同样需要有自己的过案表,俗称台账。

这张表是每天早上到工位以后打开的第一张表,可以帮助我快速查看案件进度,及时调控每日工作安排。

除此之外,我还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晓晖数据库,包括“学习资料”、“类案整理”、“文书模板”等,需要时方可通过自己按个人偏好设置的关键词搜索到想要的东西。

比如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此外,关于起诉状的事实和理由部分,需要参考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伤者病案,我也可以用微信拍照,提取文字,复制粘贴的功能进行处理。

当然,这里需要仔细检查核对,特别是客户的身份证号。据我观察,如果识别的内容跨行,一般会有所误差。

总之,能用尽用,但不要过于依赖。

办案最重要的还是用心,让自己彻底沦为人型机器显然也不太合适。

我在微信搞了三个群只演自己的独角戏,分别是“工作待办”、“素材想法”以及“学习资料”。

工作待办顾名思义就是“待办理的工作”,团队内部群会有大量工作消息,导致自己被艾特的突发任务常常在很短时间内被其他同事的消息淹没,这时候我就会在第一时间将这些信息合并转发到自己的“工作待办”独角戏群,以备随时查看,完成任务后我会及时清空群消息。

学习资料主要是一些平时看到其他前辈或朋辈分享的实务指南、课程链接、书籍资料等。但是微信群文件容易过期或损坏,所以我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找一个时间集中把这些学习资料拖进我的数据库。

素材想法就稍显随意了,基本上就是想到啥往里面放啥,只有我自己能看懂。拿我现在写的这一篇文章为例,我其实前天在去店里打工的路上就有了行文冲动,想着想着就上头了,于是我就随手记了四个标题。

但是我现在写的时候一个也没用上。

没办法咯,我就是这个德性,过去的想法总是被现在的想法推翻。

这都是常事。

除此之外,我平时在网上看到有意思的剧照、或者在路边拍到有意思的照片也会随手放进去作为自己的灵感来源。

以上就是我让微信帮我打工的一些心得。

如果手机内存够用、云端空间够大、买的会员够多、装的软件够花、那么我这一篇微信打工指南基本没有用武之地。

不管什么应用软件都只是工具,不能代替人的思考。正如chatGPT永远不能代替律师。

自己用着顺手的就是最好的。

作者:晓晖Fiona

95后,胡思乱想的法律民工。没想整顿职场,也绝不墨守成规。或许你看过她的双面生活,但那不止她的生活。

品读真实案例,聚焦细微之处,纵享滚烫人生。



【近期热点】

青年法律人的双面生活:白天实习律师,晚上冰激凌师傅

刚刚明确:律师的这项补贴,免征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规范法检离任人员从事律师职业,沪有新规

推动“律师大省”向“律师强省”加速迈进 | 江苏律协举办律师行业管理工作培训班

确保“应立尽立”,避免"久调不立”!深圳中院8条措施进一步提高司法服务水平

33岁的员额法官何洋辞职了

博士法官眼中诉讼代理人“内外兼修”的四个层级

建议各级法院设立律师休息室!为西安市政协委员刘洁的这个提案“打call”

这些认知,限制着律师的发展!你中招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