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会议征文汇编(2019年1月版)

福利领取:打开支付宝首页搜索“520034101” 立即领取专属红包,最高888元!每日限领一次!


温馨提示:点击本文右上角三个点(···)即可找到“搜索页面内容”,然后输入关键词就可以便捷查询到相关征文信息啦!看在辛苦整理的份上,请打开支付宝首页搜索“520034101” 立即领取专属红包。


《中国高教研究》2019年征稿重点选题&郑重声明

目前有很多作者投诉,很多非法分子以本刊名义向作者收取费用,给作者造成了经济损失,也给本刊带来了负面影响。鉴于此,《中国高教研究》在此郑重声明: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任何费用。请广大作者投稿或接到以任何形式向您收取审稿费、版面费等信息时提高警惕,注意鉴别,尽可能查看本刊纸版或通过多种途径加以证实,以避免错投稿件或产生经济损失。如有问题,可拨打编辑部电话:010-82289809进行咨询。

《中国高教研究》是教育部主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高教研究》接受高等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学会、研究会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投稿,稿件初审周期为1个月,整个审稿流程需3个月。常设栏目有研究与探索、院校研究、课程与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等。

《中国高教研究》的投稿方式有3种:

邮箱投稿:gaoyanbianjibu@163.com

投稿平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官网(www.hie.edu.cn)或http://editor.hie.edu.cn

纸稿邮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217《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收)(100191)

《中国高教研究》注重反映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持续提高办刊质量,走精品化办刊道路。2019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波澜壮阔,高等教育发展理念与时俱进,高等教育实践彰显中国特色。2019年,《中国高教研究》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宽的学术视野、更深的问题关切,为广大读者和高等教育工作者呈现最前沿、最新颖的研究成果。新年伊始,现将本刊2019年重点选题呈现如下,供广大专家学者、读者朋友参考:

1.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2.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高等教育发展与经验研究;

4.本科教育与大学课程建设研究;

5.“双一流”建设及评价体系研究;

6.高校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7.中国特色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研究;

8.高校教师发展与评价研究;

9.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

10.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11.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研究;

12.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质量提升研究;

13.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14.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与国际化研究;

15.信息技术创新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研究;

16.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学习论坛》2019年度重点选题

主办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行政学院

出版周期:月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

党的建设

1.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2.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3.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研究

4.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与实践经验研究

5.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研究

6.党内政治生态研究

经济理论与实践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

3.新发展理念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研究

4.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研究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6.乡村振兴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政治与公共管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研究

2.新时代深化行政改革和全面转变政府职能研究

3.大数据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互关系研究

4.地方机构职能改革背景下的党政关系研究

5.基层协商民主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化建设研究

6.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哲学与文化

1.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与基本理论研究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研究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4.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研究

5.新时代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发展研究

6.中华文化传播与国际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

社会建设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2.农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与乡村振兴研究

3.我国社会工作核心能力体系研究

4.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研究

5.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心态培育研究

6.特大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法学研究

1.新时代网络强国的法治创新研究

2.党内法规的制定及与国家法的相互转化研究

3.监察法的实施机制研究

4.合宪性审查及体系化研究

转型中国与中国社会学:学科·理论·实践——纪念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四十周年市场转型理论三十周年暨CGSS十五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通知

1978年,中国拉开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幕,开始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历史进程。四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社会学也得以恢复重建与发展。

今年是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与发展40周年,也是以“市场转型理论”为标志的转型社会学研究30周年,同时,也是作为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与发展的标志“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实施15周年。

为此,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调查与数据中心拟联合于2019年8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举办“转型中国与中国社会学:学科·理论·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旨在系统的回顾转型社会的研究,阐释新的变革与发展,推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进步,扩展中国社会学与国际社会学的交流与合作。

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会议时间:2019年8月27日报到,28-29日大会及分组研讨;

2.会议地点: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3.费用:本次会议免收会务费,往返路费与住宿费需自理,会议期间餐费由主办方负责;

4.征文截止时间:参会者请于2019年3月31日前提交论文摘要,2019年6月30日前提交论文全文至会议邮箱:sociology_ruc@ruc.edu.cn,邮件主题请注明“国际会议——单位——姓名”。会议主办方将根据论文提交情况,陆续以邮件形式向参会学者发出正式邀请。

会务组联系方式:

朱斌:zhubin2015@ruc.edu.cn。

贾舞阳:jwy2017@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

2019年1月8日

会计史研究专题征稿启事

值此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为弘扬我国会计发展的思想智慧,总结会计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经验,加强会计史学术研究和交流,由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财会博物馆、《财会月刊》杂志社联合倡议,设置会计史研究专题,面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征文。

一、征文议题

本次专题以“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历史、现在与未来”为主题,具体议题涉及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1.中国会计思想研究

2.中国会计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3.中国会计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4.中国会计实践的发展与演变

5.中国会计教育的发展与演变

6.中国会计史量化研究

7.中外会计史比较研究

8.中国少数民族会计史

9.“一带一路”会计发展

10.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与演变

11.产权制度与企业会计演变

12.内部控制发展及演变

13.公司治理思想发展与演变

14.经济结构调整与会计政策改革

15.生态文明与会计发展

16.“互联网+会计”理论与实践

17.会计史学辅助学科研究

18.会计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二、写作要求及提交方式

征文须是作者原创的、尚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论文格式请参照《财会月刊》投稿体例写作。为便于匿名评审和联系,作者信息(姓名、工作或学习单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请务必完整、准确,列于和正文无关的首页上,并在首页上标注“会计史研究专题投稿”。征稿时间为2018年12月—2020年6月。《财会月刊》编辑部将根据投稿和评审情况酌情安排刊载篇幅。

三、会计史学术论坛及研讨会

为促进会计史研究学者的交流,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财会博物馆、《财会月刊》杂志社将不定期组织召开会计史研究论坛。此外,所有发表在会计史研究专题中论文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将被诚挚邀请参加2020年在昆明举办的“中国会计学会第十一届会计史学术研讨会”。

四、投稿方式及注意事项

(一)投稿方式

投稿请用Word文档文件,选择以下任何一种方式即可(请优先采用第一种投稿方式),请不要重复投稿。

1.中国知网“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http://ckyk.cbpt.cnki.net

2.电子邮件投稿:CKYK@188.com

3.邮寄投稿收件人:《财会月刊》编辑部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西马路2号(院内3号楼)

邮编:430016

(二)投稿注意事项

1.字数在7000—12000字为宜。

2.请勿一稿多投,两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可另行处理。

3.作者文责自负,因抄袭、剽窃他人文章而引起的一切后果完全由作者自己负责,本刊概不承担连带责任。

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中国少数民族财会博物馆

《财会月刊》杂志社

《智库理论与实践》2019年选题指南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南京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

投稿地址:http://zksl.cbpt.cnki.net

《智库理论与实践》简介

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智库领域唯一的学术期刊(双月刊),致力于推动智库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创新。欢迎任何有思想见地、有理论建树、有方法突破、有实践创新的文章投稿。

《智库理论与实践》2019年选题指南

本刊设有“理论研究”“智库建设”“案例剖析”等栏目,欢迎投稿!经编委和专家建议,编辑部整理,2019年,本刊重点关注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研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智库深化改革研究

3.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障碍与难点研究

4.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治理及体制机制创新

5.新型智库内外部治理与管理政策研究

6.建国以来中国智库建设经验研究

7.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专业化运行管理研究

8.智库专业化发展与决策咨询服务研究

9.世界各国智库的运作与管理研究

10.智库研究参与全球治理的机制与能力

11.智库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机制研究

12.智库与专业化资政和辅政能力建设

13.智库国际合作与国际影响力研究

14.智库研究与国家重大战略制订

15.智库的独立性问题研究

16.智库产品流程控制标准与方法

17.科技智库与科技战略规划研究

18.高校智库与双一流建设研究

19.企业智库与企业创新能力研究

20.社会智库的功能与影响力研究

21.中西方智库建设模式与机制比较研究

22.智库与智库成果评价研究

23.智库成果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

24.智库成果向公共政策的转化过程与机制研究

25.智库的政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分析

26.智库与媒体的融合与传播模式研究

27.智库研究的方法论与方法体系

28.智库研究报告与资政报告撰写策略

29.中国特色智库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

30.智库研究理论体系与学科体系建设

《智库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2019年1月2日

《政府治理评论》2019年第一期(总第5卷)征稿启事

《政府治理评论》(PublicGovernanceReview)由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省欠发达地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创中心主办的学术论文集,每年出版2卷。

《政府治理评论》致力于推动政府治理理论研究,着力搭建政府治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交流平台。该连续性出版物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坚持学术导向,强调科学方法,突出原创品格,提倡建设性的学术对话。

本刊主要设立四个栏目:

(1)时政聚焦。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的热点和重点问题设置专栏,刊发专题性理论或经验研究文章。2019年本刊第一期(总第5卷)将围绕“大生态与绿色治理”进行专题征稿。

(2)政策与治理理论前沿。围绕国内外有关政府、政策及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绿色低碳发展以及生态文明理论前沿问题,重点刊发理论性、原创性文章,同时也刊发国外重要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方面文献的译文以及理论综述性文章。

(3)地方政府治理实践。围绕国内外有关地方政府绿色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治理实践,尤其是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实践的原创性实证研究文章。

(4)书评。刊发对公共管理政策领域以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最新著(译)作的介绍或评论。

本刊稿酬从优,所发表的论文以15000字左右为宜。热忱欢迎海内外从事绿色低碳发展、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生态文明等研究的学人惠赐研究成果;欢迎党政官员、政府管理实际工作者惠赐实践反思、案例介绍类文章。

本刊实行匿名评阅制度,稿件将提交三位专家进行匿名评审并决定是否录用。编辑部负责稿件日常处理工作。

投稿邮箱:zfzlpl@126.com(邮件主题:作者姓名+论文题目)

2019年第一期(总第5卷)收稿截稿日期:2019年2月28日。

《政府治理评论》投稿体例

本刊投稿以中文为主,海外学者可用英文投稿,但需为未发表稿件。稿件如果录用,由本刊负责将内容翻译成中文,由作者审查定稿。文章在本刊发表后,在不违反有关法律前提下,作者可在中国大陆境外以英文发表。以下为投稿体例:

1、稿件使用中文。投稿邮箱:zfzlpl@126.com(邮件主题:作者姓名+论文题目)。

2、稿件的第一页应该包括以下信息:(1)文章标题;(2)作者姓名、单位、职称以及通信地址和电子邮件地址。

3、稿件的第二页应提供以下信息:(1)文章标题;(2)二百字左右的中文摘要;(3)三至五个中文关键词;(4)文章的英文标题;(5)英文摘要。

4、文章正文的标题、表格以及图形必须分别连续编号。大标题居中,用中文数字一、二、三等编号;小标题左齐,用中文数字(一)、(二)、(三)等编号;其它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

5、引用文献采用文中标注,体例如下:根据MancurOlson(1982:126)的结论,……;“经济全球化将会导致……。”(Wallerstein,1948);正如吉登斯所言:……。(吉登斯,2000:53)”。

6、所有参考文献必须出现在文章的末尾,并按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或英文名字)顺序排列。体例如下:

[1]Olson,Mancur,TheRiseandDeclineofNations,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1982.

[2]Farnham,DavidandHorton,Sylvia(eds.)ManagingtheNewPublicServices,London:Macmillan,1996.

[3]Fesler,JamesW.,“TheStateandItsStudy:TheWholeandtheParts”,inNaomiB.LynnandAaronWildavsky(eds.),PublicAdministration:TheStateoftheDiscipine,Chatham,NJ:ChathamHousePublishers,1990.

[4]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郑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5]何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回顾与思考”,《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7、本刊将把排版清样寄给作者,由作者校对稿件。稿件发表时本刊将向作者提供2份正刊。

《求索》杂志2019年重点选题方向

刊名:《求索》

主管主办: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编辑出版: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求索》杂志社

地址:长沙市德雅村

邮编:410003

主编:黄海

电话:0731-842191070731-84219506

线上采编系统:www.qszz.cbpt.cnki.net

《求索》杂志是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大型社科类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创刊于1980年,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本刊秉承以学术为中心的办刊理念,走质量高、风气正、有尊严的办刊之路,并大力扶持青年学者,2019年将继续每期开设“新时代·新探索”青年论坛,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只唯质量,为广大青年学者和青年学子提供平台。现发布《求索》2019年重点选题方向,热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惠赐稿件。

【马克思主义】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2、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研究

4、纪念五四运动100年研究

5、毛泽东文本与方法论研究

【经济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研究

2、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3、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前瞻性问题研究

5、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6、应对贸易摩擦的战略策略研究

7、量化经济史研究

【管理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研究

2、绿色发展的公共政策体系研究

3、精准扶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

5、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新方式、新方法和新方案研究

6、互联网时代的社会风险管控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法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研究

2、党内法规体系研究

3、新时代国家治理与法治建设研究

4、法律社会学的学术脉络与本土化理论构建研究

5、人工智能的刑法问题研究

6、民法绿色原则研究

7、知识产权研究

【社会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研究

2、婚姻家庭变迁研究

3、新中国70年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

4、基层治理研究

5、新社会阶层与身份认同研究

6、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

【文学与文化】

1、中华文化传播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

2、话语权提升研究

【历史】

1、经济史研究

2、社会史研究

【哲学】

1、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哲学研究

2、人工智能、基因编辑与伦理问题研究

3、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国化研究

《广西社会科学》杂志2019年重点选题方向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研究

4.新中国7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

5.五四运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进程与当代创新

7.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经典与当代

8.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批判研究

9.基于中国道路实践的哲学新理论探索

10.广西“南向、北联、东融、西拓”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研究

11.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广西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12.命运共同体视阈下中国与东盟关系研究

13.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问题研究

14.新时代特色小镇、就地城镇化等问题研究

15.“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研究

16.监察委员会的监督与制约研究

17.区域自治与民族法治研究

18.人工智能与互联网前沿法律问题研究

19.网络文学研究

20.文学桂军研究

21.南方丝绸之路研究

22.南方少数民族史学研究

2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走出去”

24.普惠性学前教育体系研究

25.“三全育人”与思政育人共同体研究

近代以来华北城市与乡村变迁学术研讨会

女士/先生:

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华北区域自古以来就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华北区域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更加凸显,而城镇发展和乡村振兴则成为华北区域发展的重中之重。

为进一步推动华北区域史研究,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拟于2019年4月17—19日举办“近代以来的华北城市与乡村”学术研讨会。

素闻阁下耕耘有年,成果丰硕,特此诚邀您拨冗与会,以砥砺学术,共同开创新时代华北城市史与乡村史研究的新局面。

会议时间:2019年4月17—19日

会议地点:天津社会科学院

会议参考选题:

1.华北城镇化进程研究

2.华北城乡关系研究

3.华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研究

4.其他区域城镇与乡村变迁研究

5.其他与城市发展及乡村变迁相关的研究

本次论坛不收取会务费,会议期间代表用餐及住宿费用由会议承担,往返交通费用自理。

联系方式:

熊亚平:13702112776E-mail:beijibear2001@163.com

魏淑赟:15620952365龚宁:15811219252

如蒙慨允,我们将及时奉告相关事宜。请于2019年2月28日前将回执及参会题目以电子邮件的形式通知我们。

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2019年1月

第五届语言学与汉语教学国际论坛

TheFifthInternationalForumonLinguisticsandChineseEducation(IFOLCE-5)

征文通知(第一号)

一、论坛背景和宗旨

“语言学与汉语教学国际论坛(IFOLCE)”是一个旨在提倡以坚实的语言学研究为基础促进与提升汉语二语教学的学术交流平台。论坛于2015年由美国、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八所大学的有关同仁共同发起,轮流举行,每届由两所大学共同承办。2015-2018年,已分别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与哥伦比亚大学大学合办)、北京语言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办)、圣母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合办)和香港中文大学(与斯坦福大学合办)成功举办四届。第五届论坛将于2019年10月在哥伦比亚大学举行,由哥伦比亚大学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共同承办。

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和外语的教学建立于扎实的语言学研究之上,将语言学的先进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于汉语教学之中,是提升汉语教学水准和品质之所必需,也是以赵元任先生为代表的现代汉语语言学与汉语教学开拓者所确立的优秀传统。“语言学与汉语教学国际论坛”诚邀各国同行先进共同发扬这一传统,交流新知,分享卓见,携手推动汉语二语教学学科的不断发展。

二、本届论坛计划

承办单位: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时间:2019年10月4-7日

地点: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纽约市)

日程安排:

10月4日上午10:00-下午6:00:报到和现场注册

10月4日下午1:30-5:00:“以扎实的语言学研究为基础的汉语教学”工作坊

10月5日全天:论坛报告

10月6日上午:孙德金青年优秀论文奖候选人报告、圆桌讨论、论坛闭幕

10月6日下午:自由研讨;选择7日普林斯顿大学中文教学观摩研讨工作坊的参会者自行乘车前往普林斯顿。

10月7日全天: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中文教学观摩研讨工作坊

三、本届论坛主题

汉语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在汉语二语教学中的转化应用

论文须与本届论坛的主题密切关联。以下为参考议题:

1.语言学研究新成果在汉语教学中转化应用的问题与对策

2.语言学研究新成果在汉语教学中转化应用的方法和策略

3.不同流派的语法学、词汇学、语义学、语音和音韵学及韵律研究的成果在汉语教学中的转化应用

4.篇章和话语研究及语体研究成果在汉语教学中的转化应用

5.语用学和交际文化研究成果与汉语教学

6.汉字研究的新成果在汉语作为二语教学中的转化应用

7.心理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研究新成果对汉语教学的启发

8.语料库和计量语言学成果在汉语教学中的转化应用

9.高级汉语(包括学术汉语和专业汉语)教学所需的语言学基础

10.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与汉语作为二语教学专用词典的编写

11.语言学研究成果与新技术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12.汉语作为二语教学的新发展对语言学研究提出的新课题

三、会议语言

英文或中文

四、论文摘要格式与提交方式

1.用MicrosoftWord文档,分两部分:

(1)第一页为摘要的题目、3-4个关键词、作者姓名、工作或学习单位以及联系方式(含电子邮箱);

(2)从第二页起为摘要正文(含题目),英文摘要400-500词(不包括参考文献),中文摘要500-600字(不包括参考文献)。摘要应主要说明文章论点和论证方式(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从简)。需完全匿名,以便盲审。

2.英文摘要请使用标准TimesNewRoman字体,12号字;中文摘要请使用宋体小四号字;单倍行距。

3.提交的摘要文件,请用下面的格式命名,以方便处理:“IFOLCE5-作者姓名-单位”,例如:IFOLCE5-赵杨-北京大学;IFOLCE5-LeningLiu-ColumbiaUniversity。

4.每人作为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只可提交一篇论文摘要,同时还可作为非第一作者合作提交另一篇摘要。

5.请以电子邮件的附件发至ifolce5@gmail.com,本届论坛不接受其他方式的投稿。

五、重要日期

1.论文摘要提交截止日期:2019年3月20日

2.论文接受电邮通知:2019年4月15日前(本届论坛采取“先到先审、先审先通知”原则,欢迎尽早投稿。)

六、参会注册、费用及餐饮、住宿

1.除了会议报告人,本论坛也欢迎非报告人注册参会,注册方式在二号通知里说明。

2.注册费:120美元;全职学生减半为60美元。注册费用收取后概不退还。工作坊和课堂观摩免费(但需提前注册以便安排)。

3.会议提供7月4、5、6三日早餐和5日的招待晚宴,其他自理(哥大周边餐饮服务方便丰富)。

4.论坛将在二号通知及会议网页里提供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周边的旅馆信息,参会者请自行预定。

七、孙德金青年优秀论文奖

为鼓励青年学者,纪念为汉语本体研究与教学应用教学作出突出贡献的语言学家、本论坛的创始人之一孙德金博士,本论坛设立“孙德金青年优秀论文奖”(SunDejinYoungScholarThesesAward;SYSTA),奖金由本论坛创始人捐赠。该奖项本年度设一等奖一名(证书和600美元奖金),二等奖二名(证书和各200美元奖金);如参评论文质与量有明显欠缺,可有奖项空缺。申请该奖项的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资格

(1)申请当年不超过45周岁;

(2)获得博士学位6年之内;或无博士学位的年轻学者与教师。

2.申请者需于3月20日前提交论文摘要。摘要经评审被接收参会后,于5月10日前提交论文全文。论文长度不超过20页,单倍行距,采用APA,MLA或LSA格式,或其他汉语语言学与汉语二语教学著名核心期刊论文格式,并在论文第一行写上“孙德金青年优秀论文奖参评论文”。论文须原创、独立完成且未曾公开发表。

3.参赛论文经论坛评审委员会匿名评审出初选入围者(最终入围者3位),于本论坛专场汇报。经评审委员审议,评出奖项并颁发奖金与荣誉证书。

八、本届论坛召集人

刘乐宁Liu,Lening,Columbia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

储诚志Chu,Chengzhi,UniversityofCalifornia,Davis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九、“语言学与汉语教学国际论坛”组委会成员(按姓氏音序排列)

周质平Chou,Chih-Ping,Princeton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

储诚志Chu,Chengzhi,UniversityofCalifornia,Davis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冯胜利Feng,Shengli,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香港中文大学

刘乐宁Liu,Lening,Columbia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

孙朝奋Sun,Chaofen,Stanford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

王建勤Wang,Jianqin,BeijingLanguageandCultureUniversity北京语言大学

吴伟平Wu,Weiping,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香港中文大学

赵杨Zhao,Yang,PekingUniversity北京大学

朱永平Zhu,Yongping,UniversityofNotreDame圣母大学

十、会议网站、联系邮箱

会议网站:www.ifolce.weebly.com

联系邮箱:ifolce5@gmail.com

“礼文化与华夏传播研究”工作坊征稿启事

传播学的本土化思潮发展至今已有四十年了,而“华夏传播研究”正是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一大具体实践。不同学者已从研究范式、传播思想、交往规范和本土经验等诸多维度,描绘了传播学研究的中国风貌,产出一大批优秀的华夏传播研究成果。

在中国,礼文化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明表征。礼文化形成的社会网络和文化传统,对规范秩序、稳定社会和指导行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乃至成为传统中国公共生活秩序与日常生活的根基,塑造了中华民族性格和精神的文化原型。

为深入探讨本土传播学,大力推动华夏传播研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华夏传播研究会发起,举办“礼文化与华夏传播研究”工作坊,敬邀您投稿参与,切磋思想。

本次工作坊聚焦中国礼文化与华夏传播研究,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1.中国礼文化传播与认同建构

2.中国礼文化的传播模式及媒介

3.孔子等古代先哲的传播智慧

4.中国传统传播思想的“创造性转化”

5.中国本土经验与传播理论建构

6.中西文明传播之比较研究

支持刊物:《华夏传播研究》《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新闻爱好者》

来稿要求:

本次工作坊欢迎学界师友来稿,期待来稿有清晰的问题意识,充分把握传播理论与本土经验。

2019年3月15日前提交论文,论文要求字数8000字左右,文献格式参考《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9年4月发放工作坊邀请函。

征稿邮箱:bjzhangbj@163.com

工作坊形式:

本次工作坊以“论文+阅读+点评+讨论”为主要形式,参会者根据论文主题发言,并参与学术讨论。

工作坊规模初定为15-20人,以期参会者充分交流。

会后论文将由《华夏传播研究》《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择优出版,支付稿费。

工作坊说明:

主办方: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华夏传播研究会

承办方: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主持人:张兵娟(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时间:2019年4月13-14日(会期两天)

地点: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提示:工作坊不收取会务费,获邀作者参会期间往返交通及住宿费用自理。

2019“东北亚民间游戏文化论坛”

习近平主席2018年9月12日,在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上发表了题为《共享远东发展新机遇,开创东北亚美好新未来》的致辞,为东北亚发展提出了“中国方案”。并且提出了“未来,各国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拓宽交流渠道,创新合作形式,巩固和深化旅游、青年、教育、文化产业等传统领域合作,同时在文化遗产、共同创作、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加强互学互鉴,努力为各国、各年龄段民众开展交流创造便利,打造平台。”民间游戏是儿童生活世界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次论坛的主旨在于加强民间文化和民间体育学术界的交流与互动,促进以民间游戏文化为中心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协作研究,推动民间体育、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全面发展。征文具体要求如下:

  一、论坛主题:民间游戏与生活

  1、作为生活组成部分的民间游戏

  2、民间游戏的体育性

  3、民间游戏的教育性

  4、民间游戏的比较研究

  5、民间游戏的产业化与市场化研究

  6、民间游戏的相关文献研究

  7、民间体育游戏与课程建设

  8、民间体育的其他相关研究

  二、主办单位

  1、中国民俗学会

  2、北京师范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广研究中心

  三、时间地点

  1、时间:2019年5月10日—13日

  2、地点:北京师范大学

  四、具体事宜

  1、论文提交邮箱:bnuyouxi@163.com;联系人:李翠含(15901102456)。

  2、应征论文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职务、职称、详细联系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联系电话等信息,以便于联络。

  3、征文截至日期:2019年4月15日。

  4、本次论坛将由主办方组成专家评审组,对应征来稿进行评选,评出入选论文,并邀请作者参会。

  5、应征论文须是未在正式期刊上发表过的原创作品。

  6、应征论文格式要求:论文全文原则上不得超过8000字;按正式刊物要求的论文格式书写。标题(黑体2号)、作者(楷体4号)、单位(仿宋5号)、小摘要500字以内和关键词3-5个(黑体5号,)、内容(宋体5号)、正文(宋体5号),行距为1.5倍行距,需有英文摘要。论文全文需撰写在页边距为常规默认的A4纸型上,保存类型为word格式文档。

  7、主办方对入选论文有修改、发表、出版的权利。

  中国民俗学会

  北京师范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广研究中心

  2019年1月4日

“五四精神与现代文学”研讨会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知识界和青年学生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追随“德先生”与“赛先生”,探索强国之路的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9年为五四运动爆发一百周年,为弘扬五四精神,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拟主办“五四精神与现代文学”研讨会。


会议将于2019年5月中下旬在杭州召开。会期将围绕中心议题安排若干专题研讨。


本次会议面向全国征集论文,会议不收取会务费,无论省内外学人,凡参会均须根据会议中心议题,提交会议论文或不少于八百字的论文摘要,于2019年4月25日前,发送至solofantasy@163.com。

会议联系人:

詹玲13588103360solofantasy@163.com

王庆188571366821060337126@qq.com

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

2018年12月28日

中国青年政治经济学学者第九届年会(2019)

为促进全国青年政治经济学学者的交流,全面、深入探讨政治经济学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发展的新路径,中国青年政治经济学学者年会秘书处和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拟于2019年5月10日-12日在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举办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青年政治经济学学者年会。现在全国范围内征文,欢迎全国青年学者积极撰稿。现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会议主办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经济学学者年会秘书处

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会议承办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二、会议主题及主要议题

(一)会议主题: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

(二)会议主要议题: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

1.社会主义市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历程

3.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历程

4.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经济发展经验总结

5.自主创新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6.新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展望

三、参会论文评选

会议采取以论文入选为原则邀请作者参会的制度。参会论文经由年会学术委员会评选。

为保证会议质量,本届年会对研究生实行“预先提交论文,由年会学术委员会做出修改,并反馈详细修改意见,以修改后通过的论文参会”的制度。

年会优秀论文将被年会学术委员会推荐在年会支持期刊发表,年会支持期刊包括CSSCI期刊《政治经济学评论》、《当代经济研究》、《学习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经济纵横》、《社会科学战线》、《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及《改革与战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政治经济学季刊》等。优秀论文还将被推荐到InternationalCriticalThought和世界政治经济学会英文会刊WorldReviewofPoliticalEconomy接受审稿,通过后以英文发表(杂志可负责翻译及相关费用)。

四、征文要求

论文投稿截止时间:2019年4月15日

论文投稿邮箱:yampe_thu@126.com

论文格式要求见附件3。

五、会务

1.年会不收取会务费,参会交通费用、食宿费用自理。

2.参会研究生凭研究生证(硕士生自入学日三年有效;博士生自入学日五年内有效)食宿费用和往返循环闭合路线车费由承办单位提供。

3.在职研究生以工作单位身份参加会议。

4.参会论文由多人合作完成,限邀请第一作者参会。

5.其他相关事项将另行通知。

六、其他

年会及组织机构请见附件1和附件2。

中国青年政治经济学学者年会秘书处

2018年12月

《大数据与地方政府治理》征稿启事

《大数据与地方政府治理》是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在贵州财经大学设立的“数字政府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学术集刊。本刊的主要关注领域是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对于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所能产生的促进作用,主要刊发大数据与地方政府治理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希望本集刊的创办能够给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

本刊由国家级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出版,每年出版2辑,第一辑在每年6月份出版,第二辑在每年的12月份出版。

本刊计划每期发表15篇左右文章,录用稿件不以作者的单位和学历作为衡量标准,仅以文章质量决定是否刊发。

为了便于所刊论文能够给相关学者提供研究参考,待纸质版出版一个月后可以在超星图书和中国知网上下载电子版。

本刊的参考文献格式与《中国行政管理》参考文献格式相同。

热忱希望各位作者踊跃投稿!

主编:王飞跃

副主编:曾宇航

执行编辑:李文钢

《大数据与地方政府治理》常设栏目:

一、数字政府治理

二、治理现代化

三、公共政策研究

四、贵州省地方政府治理研究

五、相关领域调查报告

六、相关领域最新书评

联系人:李文钢,投稿邮箱:lwgyq520@163.com

第十一届两岸青年学者论坛

为推动两岸青年学者间学术交流,本会拟于2019年3月25日至28日在福建举办第11届两岸青年学者论坛。论坛主题为“维护和平统一前景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欢迎两岸40岁(含)以下青年学者积极参与。

凡欲参加本次论坛的两岸青年学者,请于2019年1月31日前报名(请登录本会网站http://tyh.taiwan.cn下载报名表),并按会议主题提交论文提纲(300字),逾期恕不受理。所附论文提纲经专家审核认可后,即发邀请。

联系人:郑庆勇

电话:010-62770319传真:010-62770420

邮箱:tyh404z@163.com

全国台湾研究会

2019年1月4日

第十一届台湾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奖公告

由全国台湾研究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台湾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活动即日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台湾问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引导台湾问题研究工作者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服务、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服务、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通过评奖,充分调动台湾问题研究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专业研究人员的成长,促进台湾问题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二、评奖范围与奖励形式

  1、本届参评成果限于已在大陆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成果。论著不参加评奖。

  2、已获省、部级奖励的成果不再参与评奖。

  3、论文发表时间: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

  4、获奖成果颁发证书、奖金。

三、成果申报

  1、申报优秀成果奖者可自荐,亦可由单位或同行专家1人推荐。

  2、凡申报参评者,均须填写《台湾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表》(附后),并附上成果原件1份、复印件2份。

  3、多人合作的成果,由第一作者申报。

  4、申报者要如实填写申请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查实后,取消个人三年申报资格。

四、成果评审

  1、由权威专家5—9人组成评奖委员会负责评奖工作。评奖委员会成员对申报成果进行匿名评审。

  2、申报参评者不能取得评奖委员会成员资格。

  3、获奖名单与成果向社会公示。

五、2018年度优秀成果奖申报注意事项

  1、申报优秀成果奖者可从全国台湾研究会网站下载申报表。网站地址:http://tyh.taiwan.cn

  2、2018年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截至2019年4月30日,逾期申报不予受理。

  3、评奖申报材料请寄全国台湾研究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5号楼文津国际公寓三层邮编:100084

  4、联系人:郑庆勇

  电话:010-62770319传真:010-62770420

  电邮:tyh404z@163.com           

全国台湾研究会

2019年1月4日

《文学人类学研究》征稿启事

本刊由四川大学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和文学人类学研究会联合主办,为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刊。每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推出,由国家级出版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公开出版。

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于2013年11月成立,以四川大学为牵头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为核心协同单位,重庆文理学院等为主要参与单位。中心依托交叉前沿学科文学人类学,努力探索多学科研究模式,突出跨文化视野,期盼为研究多民族文化寻找更多元的路径范式与广阔前景。

文学人类学研究会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二级学会,于1996年在长春举办的“中国比较文学第五届年会”上成立,萧兵教授任创会会长,现任会长为叶舒宪教授。文学人类学研究会致力于建立有本土色彩与独创性、能与西学方法接榫并创新的新兴学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壮大,研究会建立了成熟的团队合作和学术交流方式、完备的机构组织和日常运行规则。2018年,学会正式创立会刊《文学人类学研究》,以期让学会工作和学科发展取得更长足进步。

凡向本刊投寄的稿件必须为首次发表的论文,请勿一稿两投。本刊聘请资深学者担任学术顾问,突出刊物前沿性和唯一性,来稿统一由本刊学术委员会审定。

本刊近期拟设栏目有: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批评、文学人类学田野考察、多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口头传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世界少数族裔文学研究、神话与历史、社会记忆与身份认同、跨文化比较等。

一、栏目设置

本刊近期拟设栏目有: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批评、文学人类学田野考察、多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口头传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世界少数族裔文学研究、神话与历史、社会记忆与身份认同、跨文化比较等。

二、字数要求:来稿6000~10000字,特殊文稿不超过15000字。

三、标题与摘要:文章标题(含副标题不超过30个字);附内容摘要(限260字)、关键词(限4-6个),并附英文标题。

四、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请在标题下作者名的脚注中标出,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供职机构、职称、学术职务、研究领域。如:某某(1955-),男,某某大学某某院系教授,某某专业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文化人类学。

五、项目说明:文章若出自某某科研项目,请在首页页下注明项目来源。

六、稿件经刊发即获得在“中国知网”、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采编平台等相关网络使用和传播该文章的权利。为维护作者权益,免生著作权纠纷,如不愿网络传播的作者,请在投稿时声明。

来稿请以电子文件方式寄至本刊编辑部邮箱。本刊编辑部收到稿件之后,将立即复函确认收讫,并将在3个月内答复处理意见。请勿一稿两投,并请自留原稿。稿件刊发后即敬致样刊2册。

本刊诚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赐稿,第三辑截稿日期为2019年3月1日!

本刊编辑部联络方式:

四川省成都市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文科楼250办公室,邮编610064

电子信箱:scu2011heritage@126.com

《文学人类学研究》出版规范

一、标题、摘要、关键词格式

文章标题(含副标题不超过30个字)用三号黑体加粗,摘要(限260字)和关键词(限4-6个)用小四号楷体,关键词之间使用两个空格隔开。其后附英文标题。

二、字数要求

来稿6000~10000字,特殊文稿不超过15000字。

三、正文格式

1.来稿请依word文档预设A4格式,横排;

2.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字,18磅行距;

3.各级标题使用如下规则的序号:文章名、一、(一)、1.、(1),段落中的分层应使用?这一形式。文章名用三号黑体字;“一”节题用四号黑体字,居中;“(一)”节题用小四号黑体字,左对齐;“1.”节题和“(1)”节题,与正文相同,用小四号宋体。

4.图表应有序号,单篇文章按照“图1,图2,图3……”“表1,表2,表3……”连续方式排列。表必须要有注释,用以说明表格资料来源以及其他情况,注明表格资料、数据的来源以及表格本身的出处通常用“资料来源”打头,其他对表格整体情况的说明通常用“注:”打头。图的图题、表的表题用五号黑体字,图表内用五号宋体字,14磅行距,图表与上下文之间各空一行。

5.文中的成段引用,字体用小四号“楷体_GB2312”,与正文上下各空一行,左右与页边距之间空两格。

6.正文和注释的所有西文字体(包括数字、英文等)都用“TimesNewRoman”。

7.文章中若出现年号和公元纪年,统一格式如“元仁宗延佑七年(1320年)”。

四、注释、参考文献格式

引用别人观点或者直接引用原文,必须标出原作者作品信息,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针对文章内容的注释,应统一使用页下注;用圈码序号(①②③……)标注文献的顺序;当页连续编码;要注意只在确实需要的地方使用脚注;注释用小五号宋体字,单倍行距:

①(清)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第381页。

②(清)沈家本:《沈寄簃先生遗书》甲编,第43卷。

③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第2版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62,第76页。

④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文学评论》1986年第1期。

⑤[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思想精粹》,冯克利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28页。

⑥周雷:《亲密的边界:西南中国的感官王国》,载周晓虹、谢曙光主编《中国研究》2013年春季卷总第17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第18~34页。

⑦马勇:《王爷纷争:观察义和团战争起源的一个视角》,“政治与精英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杭州,2012,第9页。

⑧张婷:《成都宽窄巷子设计研究——一个历史文化街区经典设计案例的个案考察与理论分析》,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第164页。

⑨罗茂城:《抢救大熊猫记实——来自熊猫之乡的报告》,《人民日报》1985年7月3日,第2版。

⑩雷经天:《关于边区司法工作检查情形》(1943年9月3日),陕西省档案馆藏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档案,档案号:16/149。

?魏光奇:《也谈“为学术而学术”》,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9135&type=1008,最后访问日期:2007年10月4日。

外文文献的注释一律用外文原文。书名与刊物名一律用斜体标出,文章名加引号,但不用斜体。所有半角符号后面要空一格(英文半角状态的一格)。如:

①JudyPearsall&PatrickHanks,eds.,TheNewOxfordDictionaryofEnglish,Oxford:ClarendonPress,1998,p.447.

②DavidG.Stork,“OpticsandRealisminRenaissanceArt”,ScientificAmerican,Dec.2004,Vol.291,Issue6,p.81.

③HomiKBhabha,TheLocationofCulture,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Press,1994,pp.106~107.

五、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请在注释前标出,包括姓名、供职机构、职称、学术职务、研究领域。如下:

某某,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民族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文化人类学、旅游、遗产、物质文化。

六、项目说明

文章若出自某某科研项目,请在首页页下注明项目来源。

七、参考文献

若有参考文献,请列于文后,按照作者姓氏拼音的字母顺序排列,没有序号,中文在前、英文在后,采用悬挂缩进方式排列。

八、联系方式

请在文章最后附上作者的联系方式,包括:作者姓名、邮寄地址(邮编)、电子邮箱、手机号码。

《文学人类学研究》编辑部

2018年12月

《证据科学论纲》首发式暨证据科学理论研讨会征稿函

作为一个多学科聚焦的主题,证据科学近年来无论在学科建设还是理论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为了从理论层面对国内外新形势进行总结和回应,值此《证据科学论纲》首发之际,特邀请全国相关专家就证据科学理论前沿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会议拟于2019年5月20日在北京召开。特向学界征集相关论文,敬请围绕但不限于下列主题撰写论文:

国内外证据理论的最新发展;

证据科学前沿问题研究;

跨学科视野下的证据问题;

以审判为中心与证据理论发展;

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的理论阐释;

司法大数据背景下的证据理论发展;

科学证据与证据理论;

【论文的格式与提交】

论文的格式请参照《证据科学》杂志格式撰写。

论文提交的时间为2019年4月25日之前,且需发送至邮箱wuhongqi123@126.com。所有的征稿论文将组织专家进行双向匿名评审,评审通过的论文作者将获邀参加本次论坛。

【会议费用】

本会议不收取任何费用,会议主办方将承担与会者的餐饮费用,特邀外地参会者的住宿和往返交通费用将由主办方承担。

【会议联系人】吴洪淇

【联系邮箱】wuhongqi123@126.com.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

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2018年12月28日

《魁阁》创刊暨征稿启事(社科文献出版社)

一、创刊缘起

从1939年吴文藻先生受熊庆来校长委托,创办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并担任首位系主任至今,云南大学社会学学科已有80年的历史。抗战时期,费孝通、陶云逵、许烺光、瞿同祖、林耀华、李有义、张之毅、史国衡、田汝康、胡庆钧、谷苞等杰出社会学家完成了关于农村社会、民族社会、产业工人、基层组织、社会史等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史学、法学等领域的重要学术成果,开启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多向发展的可能与基础,形塑了现代中国学术团体的雏形,培育了“报国情怀、社会担当、扎根田野、自由讨论、团队精神、传承创新、文化自觉、美美与共”的魁阁精神。缘起“魁阁时代”,云南大学正推进民族学一流学科和社会学基础学科建设,在社科文献出版社的鼎力支持下,为承续“魁阁”学术血脉创办《魁阁》学术集刊。

二、集刊刊名

中文刊名:魁阁

英文刊名:KUIGE

三、宗旨

1.以刊物为平台,汇聚学术力量,培育学术共同体;

2.关注学术前沿,聚焦社会现实,探讨真问题;

3.刊载名家之作,推荐新秀之篇,平等交流,砥砺前行;

4.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5.学术为业,志在富民,家国为念,筑就社会。

四、栏目构成

1.常设栏目

(1)社会学理论与应用

(2)人口与发展

(3)人类学与区域研究

(4)民俗与社会

(5)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

(6)魁阁新秀

2.临时栏目

(1)学术专题

(2)学术访谈

(3)魁阁史典

(4)田野故事

五、出版周期与征稿方式

1.每季出版一期。创刊号将于2019年6月前正式出版。

2.征稿方式

集刊征稿统筹:郭建斌,邮箱:dulong20022002@aliyun.com

(1)社会学理论与应用

马雪峰,邮箱:82577909@qq.com

(2)人口与发展

刘建娥,邮箱:liujiane2015@163.com

(3)人类学与区域研究

宋红娟,邮箱:virginiahj@yeah.net

(4)民俗与社会

张海超,邮箱:conlearn@126.com

(5)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

杨金东,邮箱:825962449@qq.com

(6)魁阁新秀及其他

徐菡,邮箱:xzehan@163.com

六、稿件评审

所有稿件经过征稿初审、栏目二审、编委会三审。编委会三审环节中,两位评审专家全票同意的直接刊发;若有一位评审专家未予通过,再另请一位专家评审,若通过则发表,若不通过,交由编委会讨论决定。

《魁阁》集刊编委会

2019年1月1日

《图书馆建设》2019年投稿指南

投稿方式

欢迎登录网络平台

www.tsgjs.org.cn

自助投稿,了解审理状态,

反馈编审修改意见,

查询稿件最终结果。

如遇平台故障请使用邮箱

tsgjsvip@vip.sina.com

与我们取得联系。

相关事宜

★请尊重编审人员的智力付出,不要一稿多投。

★通常情况下,编辑部在收到稿件一个月之内回复处理意见:退稿、退修或录用。

★退稿,稿件可自行处理。

★退修,请参考专家建议如期完成修改,上传平台重新进入审稿流程。

★录用,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相关事宜,否则将被视作撤稿;出现著作权纠纷将终止稿件编审流程,取消录用资格;文章内容须符合国家法律规定;我刊有权对刊发文章进行删减或修改,如有不同意见请在来稿时声明。

注意事项

★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就职单位、职务职称、研究方向、E-mail。

★联系方式:请提供正在使用的手机号码,便于联系。

选题说明

2019年,刊发文章将以常设专栏、专题栏目和常规论文予以简单分类。

常设专栏有图书馆(学)史研究,见第7页蒋永福的《在历史中寻找思想的活力》;纪念《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发布25周年,见第4页李超平的《为了更好地前行》;鸿爪圕圈,为微信公众号专设,全年与清华大学图书馆参考咨询团队合作(见第161页王媛的《不想当矿工的销售不是好馆员——“挖矿”缘起》)开设“挖矿”专题,并根据版面情况发表“老槐在线”等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的好文。

每期将组织专题栏目,如本期的IFLA文化遗产保护和会议综述,旨在发现学术前沿、挖掘重大课题、引导图书馆学研究。

其他刊发论文将从来稿中择优录用,2019年会更多关注如下选题:基础理论(如图书馆的功能作用与角色定位),资源建设(如馆藏发展政策、灰色文献资源、空间再造等),事业发展(如“十四五”规划预研),图书馆员(如馆员专业能力与核心能力)。

《图书馆建设》植根黑土,是伴随改革开放生长的龙江优秀期刊。40年勠力耕耘,几代办刊人始终秉承“立足龙江、面向全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办刊方针,以中国图书馆学优秀期刊自励自勉,不敢丝毫懈怠。面对当前的学术环境,本刊更崇尚有思想的真知灼见,倡导文章的鲜明个性,尝试在专业期刊回归学术园地本性方面做些探索。

第六届(2019)网络治理与商业模式创新研讨会征文通知

会议背景

随着数字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呈现出新型化和多样化,企业边界日渐开放和模糊,企业朋友圈与生态系统正在重构,网络平台型企业、产融创新平台或联盟、产业互联网等新的组织形态大量涌现。高质量发展时代,网络治理与网络组织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网络治理与商业模式创新研讨会作为本领域研究与交流的专业性学术平台,天津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相继成功举办前五届网络治理与商业模式创新研讨会,会议规模逐渐扩大,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第六届(2019)网络治理与商业模式创新研讨会将于2019年5月17日-18日在山东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探讨高质量发展时代网络治理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前沿进展,加强该领域研究学者间的交流,将邀请网络治理研究领域知名专家与会做主题报告,为广大学者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以期为网络研究的深化与学术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主题与议题

会议主题:

高质量发展时代的网络治理与商业模式创新

主要议题:

1.网络基础理论及方法

2.社会网络与网络组织研究

3.战略联盟网络、集群网络研究及其治理

4.创新创业网络及其治理

5.跨界网络及其治理

6.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及其治理

7.供应链网络及其治理

8.网络平台型企业治理

9.混合型组织与社会企业网络治理

10.网络与商业模式创新

11.公共管理领域中的网络治理

12.高质量发展时代其他相关议题

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网络治理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会议时间:2019年5月17-18日(17日报到,18日正式会议)

会议地点: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济南中心校区)

投稿及录用事宜

投稿要求:

接收未公开发表的中文论文。论文请使用MicrosoftWord2003以上版本排版,排版参照《管理学季刊》格式要求。投稿时须将作者和项目等个人信息统一放在论文首页。第一作者的资料按回执中的项目填写清楚一并用电子邮件发回,以便于登记、送审论文及发放论文录用通知。

投稿邮箱:

只接收电子投稿,邮箱地址:glxysdu@163.com

重要期限:

2019年4月20,论文投稿截止;

2019年4月30,发放论文录用通知。

论文录用:

本次研讨会设论文评审学术委员会,所有投稿论文若被会议录用,论文作者可在会议期间公开宣讲(准备PPT)。研讨会将在录用并报告的论文中开展论文评奖。

注册与收费:

参会代表会务费为800元/人,在读研究生免收会务费。参会人员住宿和交通费用自理,会务组协助提供住宿宾馆信息。

会务联系

联系人:张晓峰(15069007055)

王军(18615263795)

冯文娜(13573141795)

传真:0531-88564335

电子邮箱:glxysdu@163.com

通讯地址:

济南市历城区山大南路27号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邮政编码:250100

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华文出版与文化创意学术论坛征稿函

由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台湾南华大学管理学院华文出版趋势研究中心和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发起并主办的海峡两岸华文出版论坛,迄今已在两岸成功举办十三届。论坛多年来在推动或协助两岸各校之间交流讲学、合作研究、研究生交换与深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对增进两岸华文出版的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包括出版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抓住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机遇,促进出版产业转型与升级,是海峡两岸出版业面临的共同课题,需要我们作出积极的回应。

杭州作为互联网之都,以互联网引领出版潮流,创造了“青云端”“最江南”等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品牌,在出版产业转型与融合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基于上述考虑,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华文出版与文化创意学术论坛在杭州举办,致力于互联网环境下出版产业转型与融合发展主题研讨,特向海外及两岸学者专家和研究生发出征求学术论文并赴会研讨的邀请。

现将本届论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01

会议主题

主题:华文出版:产业转型与融合发展

分论题一:知识服务

分论题二:音视频与出版

分论题三:文创融合创新

分论题四:“最江南”与网络文学

分论题五:“京杭大运河”文创与非遗保护

分论题六:学生出版物选题与作品展示

02

征稿方式及时程

根据论坛业已形成的参会论文组稿和审稿模式,论坛的收稿单位和联系人公布如下:

台湾地区稿件:黄昱凯

邮箱:osilo.huang@gmail.com;

手机:886-912-581213

海外及大陆稿件:隗静秋

邮箱:84376692@qq.com;

手机:15168182553

摘要截止时间:

本次征文摘要截止时间:2019年5月4日

全文提交截止时间:2019年7月15日

录用通知发出时间:2019年7月20日

03

征文评选

本届论坛专家委员会进行集体终审,最终确定为参会论文。

正式代表将获邀参加论坛活动,并由主办单位赠送论坛资料。

参会论文将由作者在论坛上进行演讲,优秀论文将编入论坛文集,或推荐相关学术期刊发表。

04

会议地点

浙江省杭州市

05

会议时间

2019年8月16日至18日

2019年8月16日全天报到

(报到地点另行通知)

2019年8月17日全天会议

(具体议程另行通知)

2019年8月18日全天会议

2019年8月19日离会

06

主办单位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台湾南华大学管理学院华文出版趋势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

07

承办单位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08

协办单位

《河北大学学报》

《出版发行研究》

《出版参考》

《出版广角》

《中国编辑》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海峡两岸华文出版与文化创意学术论坛”秘书处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8年12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征稿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与交流,此前已召开过多次相关历史问题的研讨会与工作坊。鉴于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本中心拟于2019年8月28-29日在上海召开一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研讨会主题

  自1949年至今,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社会、政治、法律、国防、外交、经济、教育、科学,以及意识形态等层面,而且直接间接地反映在民众生活、身体、信仰、观念、心理、风俗,乃至吃饭穿衣等方方面面。值此七十周年之际,我们显然有必要就这七十年持续的历史变动展开一次回顾性的学术研讨。故举凡1949年以来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国防、外交、教育、科学、卫生、环境、民族、宗教等历史问题之研究,均属会议征文和研讨的范畴。

二、研讨会时间、地点

  此次研讨会拟定于2019年8月28-2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召开。

三、费用说明

  此次研讨会不收取任何费用,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将承担与会学者会议期间的住宿、用餐、市内交通等项费用,与会学者从各自单位所在地往返上海的国际或国内差旅费用需自行负担。

四、参会要求

  有意参会的学者请于2019年6月30日前提交一篇与会议主题密切相关,且未公开发表的原创性论文(中、英文均可,字数请控制在3万字以内,注释体例参照《历史研究》的格式要求)。

  为保证会议质量,征稿结束后,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将根据稿件质量,择优选取20篇左右的论文,并于2019年7月中旬向作者发出正式邀请函。

五、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

邮编:200241;

联系人:刘建平;

E-mail:jpliu@simian.ecnu.edu.cn。

“百年回眸与展望:孙中山与《实业计划》”青年论坛征稿启事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也是强国富民的先行者。1918年—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莫利爱路29号寓所(今上海香山路7号孙中山故居)撰写完成了《实业计划》。这是一部规划和发展中国未来经济建设的鸿篇巨著,为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而绘制的蓝图。上海在跌宕起伏的近现代史中,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孙中山先生在这里为中华民族复兴提出发展中国经济的远景规划,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2019年是《实业计划》成书100周年,又恰逢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上海作为孙中山思考、研究、撰写《实业计划》所在地,2019年举办“百年回眸与展望:孙中山与《实业计划》”青年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为缅怀和纪念伟人,促进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的深入研究,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上海中山学社、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拟于2019年5月联合举办“百年回眸与展望:孙中山与《实业计划》”青年论坛。

现诚邀青年学者和国内在读硕、博士研究生积极撰写论文,踊跃投稿,有关征稿要求通知如下:

投稿要求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求主题鲜明、史实准确、逻辑清晰、内容新颖、论证严谨。

(二)文章字数以6000至12000字为宜,投稿人应保证所投文章为原创,不存在任何学术不端行为,文责自负。

(三)本次论坛只接受电子版论文(Word版),请直接发送至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电子邮箱(szsgjgk@163.com),并在投稿邮件及论文篇头注明“孙中山与《实业计划》青年论坛”字样。

(四)字体要求:论文标题用小二号宋体加黑,副标题用小三号宋体,二级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加黑,正文用小四号宋体,注释请使用脚注(即页下注),用小五号宋体,编号格式用①,②,③……,作者单位及姓名用楷体四号,以文本右对齐的方式置于文章末尾。

(五)页面要求:页边距设置为上、下、右各2.5厘米,左3厘米,行距固定值20磅。

截稿日期

论文正文的截止日期为2019年4月15日。有意参会者请于2019年1月31日之前提交论文回执。

联系方式

联系人:秦文珺

联系电话:021-63858169、021-63858162

E-MAIL:szsgjgk@163.com

传真:021-54659050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香山路7号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邮编:200020

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

上海宋庆龄研究会

上海中山学社

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2019年1月4日

“统一战线与上海解放——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统战史学术论文征集活动

2019年将迎来上海解放70周年。为深入研究统一战线在上海解放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总结解放前后上海统战工作的成就和经验,探索上海统战工作规律,推动新时代上海统一战线开创新局面、展现新作为,上海市委统战部现面向社会各界开展“统一战线与上海解放——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统战史学术论文征集活动。

主办单位

上海市委统战部

承办单位

上海市委统战部事业管理中心

学术论文主题

此次活动为统战史学术征文,主要聚焦上海解放前后,重要统战历史事件与统战人物的研究,对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总结解放前后上海统战工作的成就和经验,探索上海统战工作规律,推动新时代上海统一战线开创新局面、展现新作为。

论文评选

(一)主办方将组织专家对学术论文进行评审,邀请优秀入选论文作者参加2019年5月中旬举办的相关研讨会,并在研讨会上作交流。

(二)优秀入选论文将结集刊印,并对优秀论文作者给予奖励。

学术论文参考选题

(一)中共中央及老一辈革命家在上海解放前后对上海统战工作的指示(要求)研究

(二)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及民主人士在上海解放前后所做的贡献研究

(三)上海解放前后开展各领域统战工作研究

(四)海外视角下上海解放前后的统战工作研究

(五)上海解放前后统战史研究述评

(六)统一战线与上海政权建设研究

论文格式要求

(一)学术论文用word编排,用“附件”发送。篇幅应在8000至12000字。

(二)学术论文应按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顺序编排。

1.题目用黑体三号字,居中。在题目上方(页眉处)插入文本框,写第一作者姓名、电话、邮箱。

2.题目下方为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作者姓名用仿宋体四号字,有两个或以上作者,用“,”隔开;后附作者单位和邮编,宋体小五号字,居中。

3.“摘要”二字用黑体小五号字,左起空二字符,摘要内容用宋体小五号字,篇幅以不超300字为宜。

4.“关键词”三字均用黑体小五号字,左起空二字符,关键词内容用宋体小五号字,词数不宜超过5个。

5.正文用宋体五号字,单倍行距。

6.一级标题用“一”,五号黑体;二级标题用“(一)”,宋体五号字;三级用“1”,宋体五号字,四级用“(1)”,宋体五号字。

(三)论文的格式及要求,请参考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

(四)务请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并附250字左右的内容提要,引文和史料需注明出处(统一要求为页下脚注,注解每页重新编号)。

其他

(一)征文提交电子版:文件名为“作者姓名+题目”。学术论文用附件发送至shiweitongzhan2017@126.com;

联系人:刘亚博、虞佳;

手机:18918202051、18918202230;

联系电话:021-54652600-8018;

(二)所提交者必须是未发表过的文章,文责自负,请作者自留底稿。

(三)征文时间:

从2019年1月5日开始,截止到2019年3月31日。

“统一战线与上海解放——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

统战史学术征文筹备组

2019年1月4日

2019年《行政法学研究》重点关注选题

在2019年即将来临之际,《行政法学研究》杂志社送上对各位朋友的问候,感谢您们一直以来对《行政法学研究》杂志的支持!2019年,我刊将重点关注以下选题,欢迎赐稿!

专题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专题二:行政法总则

专题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治问题

专题四:《行政处罚法》修改的相关问题

专题五:监察法实施中的行政法问题

专题六:网络安全

专题七:部门行政法(教育、土地、环境、食品、公安等领域)

《中国出版史研究》征稿启事

《中国出版史研究》是由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中华书局有限公司主办的学术季刊,16开,192页。刊物以“记载出版历史,探索出版规律”为宗旨,立足中国出版史研究的理论探索、史实发掘和史料整理,以历史上特别是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出版活动、事件、人物、机构等为研究对象,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探索中国出版发展规律,为繁荣中国出版史研究、推动中国出版事业发展服务。

本刊设有以下几大板块:

1.本刊专稿

以出版界关心的问题为主题,组织相关访谈、论文及出版史上相关问题研讨,面向当代,突出时代性。

2.专题研究

重点对出版史中涉及的重要专题,如出版改革、内容创新、出版人物、出版机构等内容,进行深入、系统的实证研究。

3.理论探索

以讨论有关中国出版史研究的理论性问题为主,关注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宏观问题。重点关注出版现实与学界热点问题,重在揭示隐藏于出版现象背后的一般规律,用以指导当今的出版实践。

4.史料钩沉

以珍稀出版史料的发掘、刊布为主,也包括亲历者口述纪实,为出版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研究线索。

5.出版手记

从亲历者角度,对重要图书或期刊,从出版缘起、内容特色、组织实施等方面,多角度进行阐述,为出版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现本刊编辑部就以上几个板块的内容向广大读者诚征论文。来稿注明作者简介、联系方式、论文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本刊会视栏目要求对稿件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编辑和加工,如有特殊要求,请注明。本刊同时享有文章的网络传播权及其转授权,授权的种类为独占许可,稿酬中已包含对上述权利的使用收益。稿件一经采用,即致稿酬。

投稿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中华书局《中国出版史研究》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073

投稿邮箱:chubanshi@zhbc.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458238

2019年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第十届国际会议

21世纪以来,中国及海外华人社会受到全球流动的深刻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看待中国及海外华人与世界的关系变化,是当前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议题。为进一步加强学术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华侨华人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兹定于2019年11月8日-12日在暨南大学举办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第十届国际会议。本次会议由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承办,现面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及高校师生征集会议论文。诚挚邀请全球学术同仁拨冗参会!

一.会议主题

全球视野:华侨华人与中国

1.华人族群身份与中国

2.跨国流动与人才移民

3.新老华人社群与民族国家

4.海外华人创业与中国

5.性别、婚姻与亲属关系

6.宗教与灵性

7.海外华人文化活动与中国

8.历史与特性

二.会议时间及地点

2019年11月8日-12日(11月8日全天报到,9-10日开会,11日考察,12日离会)

地点:中国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石牌校区

三.会议文稿征集

本次会议使用中、英文双语

2019年1月1日起接受中/英文投稿。请参会人员于3月15日前提交论文摘要(中文或英文,300字左右)。

会议欢迎参会者自行组织专题小组与会,建议每组人数不超过4人。请专题小组主持人于3月15日前提交专题小组论题摘要(中文或英文,500字左右)及小组人员名单。

论文遴选结果将于5月10日前通知申请人,请入选人员于9月16日前提交论文全文。

请有意参会者填写附件回执,并于3月15日之前发送至投稿邮箱;邮件标题请注明“ISSCO2019+姓名”

投稿邮箱:ISSCO2019@qq.com;ISSCO2019@gmail.com;

四.会议收费

本次会议不收取会务费。

参会人员的交通、食宿请自理。关于暨南大学周边旅馆信息将于5月份公布。

会后将安排一天侨乡考察,请与会者报名参加,费用自理。

五.会议联系方式

会议联系人:许韩芃联系电话:15626210541邮箱:xuhanpeng_hk@163.com

会议信息查询:https://sis-aocs.jnu.edu.cn/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官网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

2018年12月25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选题指南

根据本刊常设栏目,现发布2019年选题指南。选题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基础理论创新与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并重,选文用文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或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具体选题如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栏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构、逻辑和体系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研究;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史研究;中国共产党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形成与发展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要矛盾演变研究;中国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题研究;等等。

“马克思主义理论”栏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及历史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思想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等等。

“经济建设”栏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研究;新时代全面扩大开放研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新发展理念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研究;创新型国家建设研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精准扶贫可持续性机制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新时期国际经贸环境变化趋势及应对策略研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研究;等等。

“政治建设”栏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述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研究;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研究;完善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研究;转变政府职能和优化政府机构设置研究;完善地方政府激励机制研究;国家监察制度运行机制研究;新时代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研究;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机制与路径研究;新国家安全观与国家安全战略研究;大数据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互关系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和培育机制研究;等等。

“文化建设”栏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内涵及其建设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及核心价值研究;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弘扬和现代转化研究;中华文化传播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研究;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研究;农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与乡村振兴研究;等等。

“社会建设”栏目:新中国70年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成就与经验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社会政策持续发展研究;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研究;特大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建成可持续、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研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人口老龄化与健康中国战略研究;劳动就业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研究;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网络群体的形成与运行机制研究;等等。

“生态文明建设”栏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研究;美丽中国建设研究;生态安全保障制度与政策研究;深化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研究;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机制研究;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绿色发展的制度框架与路径选择研究;城乡统筹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研究;绿色生活方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等等。

“党的建设”栏目: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研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规治党的重要论述研究;树立“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研究;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研究;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和总要求研究;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目标、任务和路径研究;新时代政德建设研究;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研究;增强党的领导干部执政本领研究;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研究;等等。

其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研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国际战略环境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构建机制研究;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研究;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特征与发展大趋势研究;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新态势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研究;等等。

敬请投稿作者注意以下事项:

(1)投稿论文必须是未曾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物或网站上发表过的,字数以8000—10000字内为宜,需附200至300字的内容摘要并列出关键词3至5个。如果论文是作者承担的科研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请注明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基金项目最多注明2项)。

(2)注释:是对文章中特定内容(引用数据、观点和结论)的进一步解释、说明,在行文的右上角用圆圈序码标出。来稿注释一律用尾注,请勿用脚注或夹注。

(3)参考文献:指著者引文(正式出版物)所注的出处,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正文中用序号标注置于行文的右上角,并与文末的参考文献序号一一对应。外文参考文献按照国际通行的著录格式标注。

(4)请提供作者简介,包括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地址、邮编、电子邮箱、电话;论文注释格式须符合本刊要求。

(5)本刊对来稿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及编辑部三审制度。作者在投稿后2个月内未接到采用通知时,可自行处理。

(6)凡本刊录用的作品,其与本刊相关的汇编出版、网上传播、电子和录音录像作品制作等权利即视为由本刊获得。上述权利的报酬,已包含在本刊向作者支付的稿酬中。如有特殊要求,请在来稿时说明。

投稿请将电子稿投向我刊邮箱tese816@126.com或我刊投稿网址http://www.zgtsshzy.net

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继续关注本刊并积极投稿!

《文津学志》2019年征稿启事

《文津学志》是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主办的文献研究类学术集刊,创办于2003年。创办十多年来,稿源不断扩大,稿件质量稳步提高。2019年本刊拟由每年一辑增为两辑,欢迎业内和学界同仁赐稿!2019是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本刊2019年上半年刊拟设馆庆纪念专栏,欢迎有关为国家图书馆做出重要贡献的重要人物(如梁启超、傅增湘等)及其文献研究、善本特藏文献入藏史研究等稿件。以此梳理馆史、表彰先贤,庆祝建馆110周年。2019年下半年刊拟作为“样式雷图档研究专刊”,欢迎相关研究稿件。

本刊长期征稿。上半年刊截稿时间为前一年12月底(因2019年首次改为每年两辑,上半年刊截稿时间仍为2月底),出版时间为当年6月;下半年刊截稿时间为当年5月底,出版时间为当年12月。

本刊常设以下专栏:纪念历史上著名文献家、文献整理与版本研究、典籍史文献与研究、古籍编目实践与理论、馆藏文献整理与编目、历史地理与古地图研究、民语文献整理与研究、金石文献整理与研究、敦煌文献整理与研究、文献保护、文史专记等栏目。文献家纪念专栏近几辑曾设冀淑英、黄丕烈、翁同龢、赵万里、张元济等专栏。此外,还就某一专题设置专栏,如傅山批注专题等。

投稿请以WORD文本形式使用《文津学志》在线投稿系统上传,网址为http://wjxz.paperopen.com/。需先点击“作者注册”进行注册,然后登录投稿。本刊文章须用繁体字;字数一般在1万字以内,个别稿件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

稿件其他具体要求见本刊投稿系统“投稿须知”。本刊投稿系统有本刊各期目录及相关信息,欢迎查阅。

网址:http://wjxz.paperopen.com/(或通过网络搜索“文津学志”)

《信息安全研究》2019年征稿启事

《信息安全研究》是一本系统报道信息安全技术领域最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刊登信息安全研究领域原创性研究成果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均经过严格专家评议。《信息安全研究》办刊宗旨是:集中展示和报道国际、国内网络和信息安全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及最新应用,传播信息安全基础理论和技术策略。服务国家信息安全形势发展需要。

为紧跟技术前沿、关注产业发展、加强协同配合、更好的促进信息安全相关工作,搭建技术、研究和实践转化的平台,拓宽产学研用测管各方协同发展的通道,2019年,《信息安全研究》杂志将组织以下专题,向广大信息安全从业者和研究者公开征集相关文章:

1.密码应用技术

2.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理论、方法、实践

3.人工智能安全

4.大数据安全

5.5G安全问题初探

6.信息安全政策、法规

7.网络安全态势感知

8.区块链技术发展和安全问题

9.身份认证安全

10.云安全、物联网

11.透明计算、拟态计算、边缘计算、量子计算、可信计算等前沿研究

征文要求:

1.论文应属于作者的科研成果,数据真实可靠,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推广应用价值,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或会议上发表,不存在一稿多投问题。投稿时需向编辑部提交投稿声明。

2.论文一律用word格式排版,论文格式体例参考近期出版的《信息安全研究》的要求。

3.论文通过网站投稿,请提供作者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010-68558637

huifangliu@sic.gov.cn

《信息安全研究》杂志社

2019年1月3日

“史学视野下的世界与中国话语”研究生论坛

为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素养,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进一步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为研究生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我院特筹办“史学视野下的世界与中国话语”研究生论坛暨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第三届研究生论坛。本次论坛的宗旨是:拓展研究视野、提高研究热情、促进学术规范、提供交流平台。现面向全国高校研究生征集会议论文。岳麓山下,桃子湖畔,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第三届研究生论坛与您相约,期待海内外英才共襄盛会!

一、论坛主题:

史学视野下的世界与中国话语

鼓励稿件围绕该主题运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展开研究,相关论题包括古今中外皆可。本次论坛除设有历史学论坛外,还设有文化产业管理分论坛和历史教育分论坛。

二、征稿对象:全国高校历史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生。

三、论坛时间:2019年6月中旬

地点:湖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四、奖项设置如下:

优秀论文奖(若干)

五、有意参加此次论坛的同学请于2019年3月1号前把参会回执表(见附件,点击阅读原文获取,爱知学者注)发送给会务组邮箱liwenyanhui@qq.com

六、征稿要求如下:

(1)历史学参考与政治变革、思想文化、中外关系、社会变迁、西方古典文明、欧洲历史文化、国际关系研究相关论题即可;其他方面与文化产业管理、历史学科教育相关论题即可

(2)来稿邮件标题统一为“专业方向+姓名+题目”。

(3)论文标题黑体加粗小二;一级标题黑体加粗四号,二级标题黑体加粗小四号,三级标题黑体加粗五号;摘要、关键词均采用楷体_GB2312五号;正文采用1.25倍行距,黑色宋体五号字;页下注均采用黑色宋体小五号,单倍行距。

(4)来稿务必尊重前人研究成果,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未公开发表,保证原创性,5000至10000字为宜。

(5)请务必按照会务组提供的格式要求排版,论文引文格式参考《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第184-186页之规定。  

(6)请务必于2019年5月1日前将文稿电子版发给会务组邮箱(liwenyanhui@qq.com)。文末请附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手机和邮箱)。超过截稿日期提交、或不按格式撰写的稿件恕不参评。

七、联系电话:13734260865、13653739161

邮箱:liwenyanhui@qq.com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19年1月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9)》征稿启事

尊敬的专家、学者:

您好!数字化技术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种新的保护方式,从而让非遗的传承发展更加立体和多元。我国积极推动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传承与弘扬,并启动了非遗数字化保护试点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在非遗数字化保护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重要成就。我国少数民族非遗资源总量较大、类型多样,积极总结少数民族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经验,并探索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助推少数民族非遗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

在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的指导下,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于2015年6月编辑并出版了我国首部“少数民族非遗蓝皮书”,即《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蓝皮书”),并已连续出版4部。该蓝皮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由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司长田联刚、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赵建武担任顾问,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重点研究基地(高等院校)主任肖远平教授任主编,具有权威性、原创性、前沿性。该蓝皮书出版后得到了学术界人士的充分关注和广泛认同,产生了较好的反响。

为继续探索保护、传承、利用少数民族非遗的最佳方式,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由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重点研究基地(高等院校)、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编辑并拟出版《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9)》,本年度报告拟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研究”为主题,并兼收录非遗传承保护的其他相关最新研究成果。为更全面系统地展现我国在“少数民族非遗数字化保护”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本蓝皮书编委会诚挚地向非遗学界征集稿件。

一、选题范围

  1.总报告。针对我国国家级少数民族非遗项目的数字化保护的基本现状、经验总结、未来趋势、对策建议等(2011-2018)。

  2.分民族报告。针对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的某个民族的非遗项目进行专项研究,总结该民族非遗名录式保护、数字化保护的基本现状,着重分析该民族的国家级非遗名录、传承人名录的基本情况,总结其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基本经验,勾勒该民族非遗未来发展建设的宏伟蓝图(2006-2018)。(可选择以下民族非遗进行研究: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朝鲜族、满族、瑶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傈僳族、佤族、高山族、拉枯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塔塔尔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3.分区域报告。针对少数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少数民族非遗的名录式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数字化保护的研究,着重总结、分析该民族的国家级非遗名录、传承人名录,总结其保护、传承、发展及非遗活化利用的基本经验,并提出可行性的发展路径(2006-2018)。

  4.理论探讨专题。针对少数民族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少数民族非遗与区域经济发展、少数民族非遗与地方旅游互动、少数民族非遗与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少数民族非遗与文化产业发展、少数民族非遗与文化自信、少数民族非遗与科技融合、少数民族非遗助推精准扶贫等进行论述。

  5.案例分析篇。针对全国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该案例取得的成就、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数字化保护的发展路径。

  欢迎就上述选题范围提交论文、田野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具体题目自拟。未在上述选题范围内,但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主题相关的其他论文或研究报告,也在应征之列。

二、稿件要求

  1.稿件须具有原创性,不得抄袭,文责自负。来稿应为未正式发表过的论文,单篇复制比在15%以下,并提交查重报告。

  2.稿件内容最好能以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尽量多用数据进行论述和深入分析,避免对图、表的简单描述,须体现一定的理论深度。

  3.普通稿件字数每篇以8000字左右为宜,分报告每篇1万字左右为宜,总报告2万字左右为宜,字数较少的文章不予采用。

  4.稿件应包含中英文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以及正文等内容,并请在正文后附作者姓名、民族、职称、职务、单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等信息,以方便联系作者。

  5.来稿务必用word办公软件排好版式(正文宋体五号字,1.15倍行距,其他部分不作要求),务必确保数据准确、逻辑严密、语言流畅、图片清晰、表格完整。(具体格式请参照录用稿件后所发的附件格式要求)

  6.本皮书用稿,经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检测、编辑初审、专家复审、编委会终审后确定。所有拟选题目电子邮件,凡15天内未收到编辑部回信的,请更换主题;所有初稿,凡在投稿后2个月内未接到采用通知的,请自行处理。

三、时间及相关安排

  1.请将拟选题目(题目需与给定选题相近)于2019年1月30日前发送至1029172468@qq.com,格式如下:

  2.终稿接收截止日期为2019年3月1日,逾期概不受理。本年度蓝皮书预计将于2019年10月出版。

四、联系方式及信箱

  联系人:王月月,邮箱:1029172468@qq.com;

  赵尔文达,邮箱:429837619@qq.com

《少数民族非遗蓝皮书》指导单位:

  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

《少数民族非遗蓝皮书》编辑单位:

  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重点研究基地(高等院校)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

少数民族非遗蓝皮书编辑委员会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征稿启事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是以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为研究对象,面向全球中国学界的社会科学类中文刊物,创刊于2017年,由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发行,是我国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领域唯一的学术集刊。

本刊紧密贴近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工作实际,着力解决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构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和时代面貌的文化传播理论,促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实现国家战略和外交政策目标。自2018年起,《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已被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润华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研究”开题论证会

除出版《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刊物外,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两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大连论坛”,交流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最新前沿成果。本论坛每年度固定召开,与会代表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际传播研究”、“对外传播视阈下的‘一带一路’研究”等相关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增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时代课题的发展。

2017年首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大连论坛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每年出版两辑,出版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每期容量为30万字左右,本刊设“本刊特稿”、“名家对话”、“研究发布”、“传播战略与策略”、“海外汉学”、“汉语传播”、“孔子学院传播”、“跨文化传播”、“学术动态”、“书评”等相关栏目。论文一般以1.5万字左右为宜;书评一般不超过8000字。

2018年第二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大连论坛

投稿说明:

1.稿件应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相关领域,不仅涵盖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等科学范畴,更着重将思想的触角延伸至人类科学的各个门类。

2.稿件应为尚未公开发表的原创性学术作品。本刊以质取稿,特别优秀的文章字数不限。

3.请尊重学术规范,勿一稿二投。本刊实行匿名评审和三审定稿制度,审稿周期大约1个月,作者可随时致电咨询。

4.本刊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等任何费用,实行优稿重酬。

5.投稿邮箱:ccoc@dlufl.edu.cn,邮件主题格式请用“投稿工作单位姓名职称论文名”,如“投稿XX大学xx教授海外汉学研究”。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真诚地欢迎来自全球中华文化传播学界的赐稿和监督批评。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411-86111821

联系邮箱:ccoc@dlufl.edu.cn

联系人:芦思宏

联系地址: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6号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编辑部

邮政编码:116044

格式规范:

一、论文内容基本要求

尚未公开发表的原创论文。主题与内容不限,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相关研究均可。论文字数范围以7000-12000字为佳。所有投稿论文必须包含以下内容模块:题目(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作者简介、正文、参考文献或注释。获得科研基金资助的文章须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论文以课题组署名须注明课题组主要成员姓名及工作单位。

二、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要求

(一)摘要:字数为200字左右,简明扼要地陈述研究目的和结论;摘要,五号,宋体

(二)关键词:3-5个词条,用逗号隔开;英文关键词词组首字母大写。

(三)作者简介:应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职称或学位、工作单位等内容;请一并附上作者的通讯地址、邮政编码、E-mail、联系电话等,并列于文末。

三、正文部分要求

(一)正文标题正文内容,5号,宋体,1.5倍行间距。正文标题,宋体,3号居中,加粗。姓名宋体,4号,居中,加粗。与正文标题隔一行。

1.一级标题:居中,宋体、无标点、加粗、四号,例:“一标题”

2.二级标题:空2格,宋体、小四、加粗,例:“(一)标题”

3.三级标题:空2格,宋体、五号、加粗,例“1.”

4.四级标题:宋体、五号,例“(1)“标题”原则上不超过三级标题。

注意:一级、二级标题在标题和文章之间空一行。三级标题与文章之间不空行。

“注释”:5号,加粗,宋体注释内容:5号,宋体,1.5倍行间距

(二)图表规范

1.图表的标题中需加单位;图标题放在图的下方,表标题放在表的上方;图名称不需要“XX图”,但是表格中的名称可加“XX表”。

2.注意图表数据和文中数据的统一;

3.全文图表数据,统一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图表形状的选择:当图表中百分比大于100%,需要注明是多选题,或者造成该结果的原因,同时建议使用柱状图,而非饼状图;

5.自动生成图表数据,可能会造成数据总量的出入,需要慎用,或者使用后手动检查。

(三)论文中出现的英文作者或英文书名等,需翻译成英文,并在第一次出现时用括号标示英文。

例如: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

《文学人类学研究》征稿启事及出版规范

本刊由四川大学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和文学人类学研究会联合主办,为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刊。每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推出,由国家级出版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公开出版。

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于2013年11月成立,以四川大学为牵头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为核心协同单位,重庆文理学院等为主要参与单位。中心依托交叉前沿学科文学人类学,努力探索多学科研究模式,突出跨文化视野,期盼为研究多民族文化寻找更多元的路径范式与广阔前景。

文学人类学研究会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二级学会,于1996年在长春举办的“中国比较文学第五届年会”上成立,萧兵教授任创会会长,现任会长为叶舒宪教授。文学人类学研究会致力于建立有本土色彩与独创性、能与西学方法接榫并创新的新兴学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壮大,研究会建立了成熟的团队合作和学术交流方式、完备的机构组织和日常运行规则。2018年,学会正式创立会刊《文学人类学研究》,以期让学会工作和学科发展取得更长足进步。

凡向本刊投寄的稿件必须为首次发表的论文,请勿一稿两投。本刊聘请资深学者担任学术顾问,突出刊物前沿性和唯一性,来稿统一由本刊学术委员会审定。

本刊近期拟设栏目有: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批评、文学人类学田野考察、多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口头传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世界少数族裔文学研究、神话与历史、社会记忆与身份认同、跨文化比较等。

一、栏目设置

本刊近期拟设栏目有: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批评、文学人类学田野考察、多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口头传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世界少数族裔文学研究、神话与历史、社会记忆与身份认同、跨文化比较等。

二、字数要求:来稿6000~10000字,特殊文稿不超过15000字。

三、标题与摘要:文章标题(含副标题不超过30个字);附内容摘要(限260字)、关键词(限4-6个),并附英文标题。

四、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请在标题下作者名的脚注中标出,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供职机构、职称、学术职务、研究领域。如:某某(1955-),男,某某大学某某院系教授,某某专业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文化人类学。

五、项目说明:文章若出自某某科研项目,请在首页页下注明项目来源。

六、稿件经刊发即获得在“中国知网”、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采编平台等相关网络使用和传播该文章的权利。为维护作者权益,免生著作权纠纷,如不愿网络传播的作者,请在投稿时声明。

来稿请以电子文件方式寄至本刊编辑部邮箱。本刊编辑部收到稿件之后,将立即复函确认收讫,并将在3个月内答复处理意见。请勿一稿两投,并请自留原稿。稿件刊发后即敬致样刊2册。

本刊诚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赐稿,第三辑截稿日期为2019年3月1日!

本刊编辑部联络方式:

四川省成都市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文科楼250办公室,邮编610064

电子信箱:scu2011heritage@126.com

《红色文化学刊》征稿启事

《红色文化学刊》是201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准的专业学术期刊(刊号:CN36-1345/D),国内外公开发行,由赣南师范大学主办,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承办,是国内外红色文化研究者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红色文化学刊》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聚焦红色文化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跨学科创新研究,深化学术探讨,开展国际对话,反映国内外红色文化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创新成果,打造红色文化研究的高端学术平台,着力为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智力支持。

《红色文化学刊》为季刊,拟设置的重点栏目主要有:红色文化理论探索、中共革命精神史研究、多维学科视野下的红色文化、域外红色文化发展动态、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红色基因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红色资源开发与运用等,并根据每年重大党史纪念活动设置相关专题研究。

为推出学术精品、促进学术交流,本刊坚持以质选稿,诚邀广大专家学者惠赐大作;要求选题新颖、论证严谨、资料翔实、格式规范,篇幅一般为8000-15000字,个别重要稿件可适当放宽,并请注明中英文题名、作者名、摘要、关键词、通讯地址,以及作者简介、脚注、参考文献。稿件一经采用,稿酬从优。

来稿请投寄:

E-mail:hswhxk@163.com

地址:江西赣州蓉江新区师院南路赣南师范大学《红色文化学刊》编辑部

邮编:341000

电话:0797-8393752

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第三届“三农论坛”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是中国“三农”研究领域权威性学术期刊,在农村经济和社会等研究领域有着较高的社会影响力。

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和提升期刊影响力的需要,《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先后扩版,在原有基础上扩充50%的版面。为了保证有充足的优质稿源,经两刊编辑部与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商议,决定举办《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第三届“三农论坛”征文。

征文要求如下:

1、征文选题

主要围绕“三农”领域的重大问题、前沿问题和焦点问题开展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选题:1949年以来农业农村发展经验总结;新时期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农地制度改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20年后的扶贫战略;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村城镇化与信息化;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农村公共服务;农村社会保障;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等。

2、征文内容

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未公开发表,尤其欢迎理论联系实际的具有原创性的观点性文章;篇幅以10000-15000字为宜;参照两刊体例写作。

3、其他相关事宜

1.论坛举办时间与地点:拟于2019年3月22-24日在华南农业大学举行(具体时间与地点以论文入选通知为准)。

2.征文截止日期:2019年2月20日。论坛主办方将组织专家对全部征文进行评审,论文入选及正式参会通知将于2019年3月10日前发出。

3.入选优秀论文将直接进入《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匿名评审流程。

4.征文信箱:zgncjjgc@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论文题目+第一作者姓名与单位)。参加征文的文章请不要同时通过两刊采编系统投稿。

5.论坛不收取会务费,参会人员的交通费、住宿费自理。

6.联系人电话:

两刊编辑部张巧巧:010-85195649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董晓玲:020-85283551

《田野中国学研究》征稿启事

中国最近一百多年,既是近现代社会转型,也是西学东渐的强势开展。中国文化在此过程中逐步沦落为西学的材料,从而面临被解构的命运。为了重建中国文化在学术研究中的目标性,国学应运而生。但国学毕竟是以文献研究为主,面对活生生的现实的研究,显得力不从心。为此,我们提出建构“田野中国学”的学术任务。

田野中国学,简单来说,就是以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田野方法,对活着的、或者有迹可循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整理!这里的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体。田野中国学不仅仅是一个学术名称的转换,而且是一次学术范式转换。研究的目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确认、自我呈现、自我优化、自我发展,而不是对西学或西方知识体系的映证或证伪。这是一个宏大的学术愿景,不是三年五载可以完成的课题,需要一代甚至几代学者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文化目标!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为此,东北大学中国满学研究院、湖南师范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中心决定联合编辑《田野中国学研究》集刊,由民族出版社出版,每年出两集,2019年6月出版第1集。

本集刊由赵杰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谭必友教授担任主编。主要刊载通过田野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的论文、学术评论以及田野学术通讯等方面的文章。一来倡导我们的学术主张,丰富学术研究理论与方法;二来为实现这个学术目标汇聚学术力量;三来《田野中国学研究》是对近年来国学热的有力补充,一文献,一田野,这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抢救整理与研究才有了“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进而才能比翼双飞。

欢迎广大学者给《田野中国学研究》惠赐稿件!集刊出版后,我们将给作者薄致稿酬并赠样书两册。投稿要求:(1)稿件必须是原创未发表的论文,文责自负;(2)来搞请标明作者姓名、单位、学历、职称、研究方向、所在城市、邮编、联系电话、邮箱、项目信息等;(3)稿件采用页下注的形式。

投稿邮箱:tianyezh2018@126.com;

联系电话:0335-8396021;

0731-88872441

编辑:陈剑、李彦、谭卫华、王欣

《田野中国学研究》编辑部

二〇一八年十月十七

《情报科学》2019选题指南

联系邮箱:infosci@jlu.edu.cn

大数据浪潮的驱动开启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一次重大时代转型,图书馆等信息机构正在探索新的路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情报科学》需要顺数据时代而为,应数据智慧融合而动,助力我国图情档学科和事业的变革与创新发展。经征求学界和业界的意见,推出2019年选题指南,选题包括但不限于如下选题。

一、核心栏目及选题

1.理论研究

新时代中国情报学学科建设的目标定位和体系框架设计,新时代中国情报学学科范式演进,新时代中国情报学教育的历史使命,相关学科新理论和新方法在情报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网络系统建设、智库理论与应用等。

2.业务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情报工作新使命、新业态、新能力、新技术、新方法在情报工作中的应用,情报工作实践与服务创新,数字人文典型案例等。

3.博士论坛

面向博士研究生及博士群体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4.综述与述评

国内外图情领域最新、最前沿课题的综述与述评。

二、其它选题

1.新时代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的环境及其影响;

2.信息/知识组织和服务的新内涵与新方向;

3.信息/知识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知识融合与情报机构服务创新;

5.面向知识发现服务的数据连续性保障机制;

6.数据时代的信息分析;

7.信息可视化展示及利用。

本刊秉承学术前瞻性、理论系统性、应用规范性、实践指导性的办刊宗旨,在引领学术前沿、促进学术交流、指导业务实践、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欢迎一切思想有见地、内容有创新、学术有引领、实践有指导的原创性研究成果,重点关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

《情报科学》编辑部

《中国高校科技》2019重点选题

重大热点选题

1、中国特色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研究

2、建国70年中国高校科技回顾与展望

3、国家创新体系中大学发展定位研究

4、“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科技发展环境与机制研究

科研管理体制机制

1、分类研究人才、团队、项目、经费及成果管理体制机制

2、如何建设专职科研队伍与大科研平台

3、高校参与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4、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问题与对策

科教融合、产教融合

1、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下的大学转型发展

2、科学研究支撑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模式及评价

3、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科技评价与学风建设

1、破除“四唯”,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评价教师和科研

2、加强诚信教育、治理学术不端的理论与实践

3、大学教师职称评审中的学术评价研究

4、“双一流”建设中学术评价研究

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协同

1、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构设置及其运作机制

2、高校科技成果完成人成果分享的理论分析和政策建议

3、大学科技园区、孵化器的建设与管理

4、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及效果

首届中国会计学者论坛(2019)

为推动中国会计领域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经济研究》编辑部、南开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院、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以上单位按名称音序排列),于2018年11月13日共同发起“中国会计学者论坛”。本论坛拟每年举办一届,由各发起单位轮流承办。

本论坛旨在征集中国会计领域取得的优秀学术成果,通过讨论与交流,推进会计学科的发展。论坛入选论文应该代表中国会计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水平。为保证论坛入选论文以及论坛讨论的高质量,每届论坛的入选论文一般限定为全部征文的20%(至多约24篇)。每届论坛的全部入选论文,在论坛讨论交流后,由作者根据论坛上的评论进行修改完善,之后直接进入《经济研究》匿名评审流程。

中国会计学者论坛的工作语言为中文,入选论文最后以中文版本为准。应征论文等同于向《经济研究》投稿。作者应承诺应征论文专投本论坛,在论坛征文评审结束之前,作者不得再投给其他出版单位或公开发表。未收到本论坛入选通知的,即等同退稿。每篇应征论文将同时发给5位学者进行评审,从全部应征论文中选出约24篇参会论文;每篇入选论文安排2位特邀评审专家,评审专家将准备详细的点评意见(包括PPT),现场对论文进行评论。每篇入选论文宣讲、专家点评及互动讨论的时间合计不少于1小时;《经济研究》编辑部编辑将参与入选论文的现场讨论。

经全体发起单位讨论决定,首届中国会计学者论坛(2019)拟于2019年5月25—26日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承办。现面向海内外公开征文。

征文须符合本论坛的定位,且须是原创的、尚未公开发表的会计学领域的论文;论文写作请参照《经济研究》写作体例。为便于匿名评审与联系,作者信息(姓名、工作单位、通讯作者、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请列于独立的征文首页。

征文作者请于2019年3月25日前将征文电子版(MicrosoftWord格式)发送至casf2018@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首届中国会计学者论坛征文”字样。征文结束后,由中国会计学者论坛秘书处组织论文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

论文入选通知函及论坛参加邀请函将于2019年5月5日前向作者发出。

本届论坛不收取会务费;参会人员自理交通与住宿费用;论坛召开期间的工作餐由承办方免费提供。

联系人:赵沫燕座机:010-62747038手机:17812072596

刘知灵座机:010-62747031手机:15911150778电子邮箱:pku-accounting@gsm.pku.edu.cn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邮政编码:100871


中山大学关于2019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时间、“申请-考核”制招生院系统考考生考试科目等的公告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2019年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公告

北京工业大学2019年招聘启事

天津城建大学2019年招聘硕士辅导员等62人

2019年天津体育学院招聘31人(第一批)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招聘49名高层次人才(教师)

雄安新区面向全国招聘人才75名

2019年天津市人民法院招录书记员124人

北京理工大学2019年博士报名注意事项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招聘大学毕业生公告

安徽工程大学2018年度人才招聘公告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招聘公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年招聘信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9年招聘启事

2019年厦门市集美大学招聘高层次人才公告

中央财经大学2019年招聘非教学科研岗位应届毕业生公告

延安大学2019年招聘

广东海洋大学诚聘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本文含金量极高!7位2018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成功经验分享!

国际关系学院2019年应届毕业生招聘启事

海南大学2018年12月份获博士学位人员的名单公示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征稿选题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百万重金广纳英才

甘肃中医药大学2019年诚聘英才,135人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

2019年山东师范大学招聘126人简章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招聘信息

台州学院招聘高层次人才200+名公告

2018年庭审直播哪家强?中国庭审公开网榜单出炉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2018-2019年面向海内外诚聘高层次人才公告

南通大学招聘公告

天津工业大学面向全球公开招聘七个学院院长

关于《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18)补充征稿的通知

紧急扩散!数百名被拐儿童被救出,89名来自河南!帮孩子回家

年薪20万起!有编制,只要面试!南昌工程学院人才招聘92人

西南科技大学招聘60人

山西农业大学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2019年诚聘英才

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江苏特聘教授”招聘公告

同济大学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

北京大学招聘信息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启事

武昌职业学院2018-2019年招聘公告

联合国投资管理办公室招聘实习生

咸宁市2018年招聘引进党政干部储备人才简章

2019年河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聘558人公告

2019年新疆喀什大学招聘173人公告

2019年天津师范大学面向首都高校招聘18人公告

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19年博士学位研究生考生问题与解答汇编

四川警察学院2018-2019年全职引进博士公告

上海科技大学2018-2019年招聘启事

滁州学院2019年高层次人才引进

湖南工业大学专任教师招聘120人公告

2019年南京大学出版社招聘公告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公开招聘25名劳务派遣人员公告(第二批)

河南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研究院2019年招聘专职教师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的补充规定(二)

江苏警官学院(法律系)招收教学科研人民警察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教师招聘计划

吉林大学公开面向社会招聘人才派遣人员(B类)

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2019年诚聘海内外英才

南京理工大学招聘专职辅导员(参照事业编)

长安大学招聘辅导员和管理人员50人

怀化市2019年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公告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2019年招聘公告(解决北京户口)

当你还在努力复习外语时,人家已经成为2019级法学博士

聊城大学2019年人才招聘信息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聘工作人员18人

巢湖学院2019年人才引进与教师招聘公告

2019年国家汉办招聘2793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公告

安徽科技学院2019年辅导员及管理人员招聘启事

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辅导员岗位招聘启事

不限户籍!人民日报招聘91人,解决北京户口!

湘潭大学2018年诚聘高层次人才

浙江师范大学招聘11人

河南中医药大学招聘239人!

法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部门付费劳动合同制岗位招聘启事

2019光明日报社社会招聘公告(30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