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考博:选择一位合适的导师更重要
来源:学优网
转眼间,硕博连读即将毕业。回想五年的研究生生涯,五味杂陈。彷徨于未来的方向。
看到很多童鞋们都在讨论工作还是读书的问题,我也结合我自己这几年的读书经历讲讲吧,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本人高中毕业考入一所东部地区三流医学院,度过了5年医学本科生的生活。因为就业压力,也加上有点小小的志向,不甘心毕业回家或者在这所三流学校读研,于是报考了东部地区一还算知名的医学院校,如愿以偿的投到一名名气较大的导师下面读研究生。起码走到这一步骤,还算是志得意满。也愿意认真努力,好好读书,希望以后能够有所小成。
呵呵。后来的经历才发现当初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啊。
这所全国知名的医院,所谓真正的知名专家也就那么两三个,绝大多数教授都属于开开刀、挣挣钱、喝喝酒、睡睡觉这一类。我的导师虽然名气很大,但是坦白的说,他没有任何科研能力,也不愿意进行任何科研工作(可能有人会很赞,但是这样没科研的人还带博士就不对了);更重要的是他对学生漠不关心,并且很难沟通。找他签字,三个以上他会非常不耐烦。
由于科室里的所有工作人员多多少少都是他学生,因此俨然科里成了他的小国家,一言堂、家天下。况且我等一干刚刚毕业的毛头小子,业务上极度无知,因此他跟我们也算是有代沟吧。关于博士培养,我的导师一无课题、二无经费、三无实验平台。他也从不掩饰他不会给我们任何经费,不会出面给我们联系任何实验室。到了他这个年纪,也许再也没有向上奔的激情了。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我在临床工作,但却没法集中精力专注于患者的治疗,而是为了寻找一个物美价廉的博士课题惶惶不可终日,每天都在漫无目的的读文献,期间独立申请过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过资助项目,但均因为势单力薄没有成功。看到我身边扎身实验室做实验的同学在一两年后SCI文章纷纷出炉,我心急如焚。数次跟上面医师提出想脱开临床去做做实验,上级医生往往以临床太缺人了,或者怎么也能毕业这样的话来推脱。我要的不光是毕业,更是希望在最后求职的时候简历上有更多有分量的东西。也试图自行联系过实验室,但是在没有经费和导师支持的情况下,实验室方面都不愿意接受。
于是,在临床上夜以继日的忙碌到第四年,我只好找了一个理由硬从临床一线脱了出来。在自费做实验未果的前提下,开始按照自己先前的一个想法做临床回顾性分析。在大多数博士研究生以眼花缭乱的基础实验毕业的今天,临床课题往往被大家认为是混学位的表现。一篇SCI从写作到投稿到接受,往往经历很长的时间。虽然我提前半年将文章写好,但是也经历了数次拒稿、改写。我没有什么经验,很艰苦地自己摸索、请教,也遇到过拒稿后不知所措的茫然。最终,在即将毕业的现在,终于有了一篇被接受的,两篇修回的(两篇2点几分,一篇1分多)。
在整个写作和投稿过程中,导师或者科室医生极少给予指导和帮助。只是在论文完成时,纷纷要求署名,原因是晋升需要论文。我有时很无奈,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为什么要和另外一个人做共同第一作者。看看当年一起来的童鞋经过几年实验现在都有了很漂亮的论文,简历都非常漂亮,心中的滋味难以表达。
然后就是边投稿边找工作。找导师,导师不愿意介绍或者推荐。于是自己跑。貌似在SCI论文满天飞的今天,一位即将毕业的博士还没有论文发表是一件很不堪的事情。
有一次,拿着份简历去见一个主任,等了两个小时,结果这位主任对我论文没有发表一事进行了为期半个小时的精彩淋漓的挖苦讽刺和训斥。在他眼里我是一个混子,也就是混学位和混文凭的那些孩子,编造了一份简历来糊弄他。我告诉他我做了三年的临床住院医师,他反问我你能主刀吗?我告诉他我在做的是一个临床回顾性分析,但是他说这种档次的研究也能算课题?我说我参与过一些专著的编辑,他问我里面署你名了吗?我哑然无语。
回想我的研究生生涯,总是很唏嘘。首先,选择导师非常重要,在毕业之时有无成绩,导师是一个决定因素,个人认为比专业和学校更重要。有的导师虽然名气很大,但是功成名就的他们已经没有努力上进的心,自然也不需要研究生帮助他们,也就不会重视学生的存在。不管学生死活的导师大有人在。
很多人认为在临床工作能学到很多经验,但是作为一名博士,毕业的时候没有拿得出手的 SCI是很难让人接受的。选择一位有一定知名度,年富力强,有实验经费和实验平台的导师应该是更好的选择。这些工作都是要做在复试前的。其次,要合理规划自己的研究生生涯,以自己而不是以别人为中心,努力为自己毕业时的求职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当科室的一些安排与自己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据理力争,而不是被动听从。这样,在毕业的时候才能拿到足以给自己加分的闪光点。
推荐阅读
关于公示2019年度东南大学新增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