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师是怎么写评语的?
[聆听窗外声音]
美国教师是怎么写评语的?
作者|赵德成|大厦书系
1、
美国教师给中国孩子的评语
综合评语应该写些什么?什么样的评语是好评语?如何通过评语切实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先来看看美国教师写给中国孩子的几则评语。
一个署名端木的家长曾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题为《中美教师对一个孩子的不同评价》的文章,后来在很多期刊中被转载。该文介绍他女儿斯蒂芬(英文名)在中美两所高中不同的读书经历及中美教师对孩子的不同评价。
斯蒂芬在国内一进入高一,就启动了“高考战车”模式,每天都在紧张地学习。到高二文理分科时,她的班主任是数学老师,说她根本“没有数学脑子”,她只好灰溜溜地报了文科班。后来,她的理科成绩一直没有改善,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厌学心理。
没办法,作者只好将斯蒂芬送到美国马萨诸塞州沙龙中学继续读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斯蒂芬的变化令人吃惊,成绩进步很大。等到她申请美国大学时,她的美国高中老师给她写了推荐信。
国内老师在每学期末会给孩子写评语,但通常二三十字,都是“该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之类的套话。
美国老师给斯蒂芬写的推荐信相当于评语,但与国内老师写的评语大相径庭。以下我们将逐一呈现四位美国教师给斯蒂芬写的推荐信。
法语教师特纳在推荐信中写道:
在过去的5个月中,我很高兴认识斯蒂芬。她去年10月到沙龙高中读书时,我教她法语。法语对她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她的第二外语),同时她不得不掌握英语(她的第一外语),还要适应新的文化氛围,但所有这些都没有难倒她。
斯蒂芬是个非常聪明的学生。她在沙龙高中的第一周,就问是否可以放学后留下,让我教她以前没有学的功课。令我惊奇的是,斯蒂芬在一个小时内就都学会了。她不时地展示她的语言天赋,在班里成绩最好(从开学第一天起,她的分数没有低于A的)。她对细节和微妙的语法差别有敏锐的目光,能成功地记住新词汇并在文章中创造性地运用。出语轻柔的斯蒂芬能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对她适应困难的法语发音的能力印象非常深刻。斯蒂芬学习勤奋、自觉,总是认真完成作业,以自己的努力和精确超出我的预期。
斯蒂芬是成熟、友好的女孩。她的同学大部分像大一新生,只有她像大四学生。她在小组中做得也不错,我经常看见她给同学讲解难题。另外,我们课下经常交谈,她既和我分享她的经历,又喜欢问我有趣的问题。
我相信,斯蒂芬在大学里会继续在个人学术方面取得进步,获取成功。她是宝贵的财富。我毫无保留地推荐她。
凯瑟琳·M·特纳
数学教师史密斯对斯蒂芬也赞赏有加,她写道:
我很高兴写这封信,并以我的名誉担保,斯蒂芬今年参加了我的初级微积分课程的学习。学习期间,我发现斯蒂芬不仅勤学好问,而且富有同情心。她总是努力、认真地完成作业。她在数学和解决难题方面有显著特长。
斯蒂芬经常以自己优雅而且具有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难题、完成数学证明。斯蒂芬也常常帮助身边的同学做难题。在校期间,斯蒂芬为了得到问题答案,通常比别人回家晚,有时候她也在学校里帮助别的同学。
同学们尊重她的文静和才智以及她解释问题时的耐心。显然,她在享受着帮助同学的乐趣。有斯蒂芬做学生我很高兴,她在任何校园都会受到珍视。为上述及更多原因,我向贵校推荐斯蒂芬。
特雷西·史密斯
贝克汉姆作为指导教师除了自己的观察,还逐一征询了斯蒂芬各科老师的意见,全面评价了斯蒂芬的表现:
去年10月的一天,斯蒂芬从中国来到马萨诸塞州沙龙市的沙龙中学,坐在我的办公室里登记注册,成了我们这里的新学生。哇!我无法理解她脑子里会想些什么。第一印象容易给人错误导向,但我很快被这个女孩的沉着、聪慧所震惊,开始关注在她身上会发生什么。
幸运的是,斯蒂芬11岁时曾经在澳大利亚住过一年半,英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错。我们开始制订帮助斯蒂芬的学习计划。当天,斯蒂芬表示她的目标是争取和其他高年级学生一样从沙龙中学毕业,然后申请在美国读大学。作为一个在沙龙中学做过37年顾问,接触过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的人,我不得不指出斯蒂芬的目标太高了。但是,她以轻柔却坚定的语气笑着回答:“我是高年级学生,想这个学年就毕业。”
斯蒂芬表现得很完美。在我做顾问的经历中,还没有听说过有外国学生比她更快地完成了学术转型。谦虚的斯蒂芬甚至不愿意接受她应得的高分数。数学和其他理科方面的科目对她来说很轻松,遥遥领先于她的同班同学。她喜欢语言,学起法语来是个明星。然而在英语和美国历史方面,她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还需要努力。她的所有老师都有共同的想法,“她太不可思议了,请再给我们20个像斯蒂芬这样的学生!”他们一致赞扬她的勤奋、学术好奇心、专心学习和愿意帮助小组中其他同学的行为。平时斯蒂芬在课堂上很安静,但一被叫到回答问题时总是清楚无误,显示出极强的理解力。
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她在美国有竞争力的大学里会非常成功。她的法语老师补充说:“尽管这只是初级法语班,但斯蒂芬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她对语言敏感,在一个小时内就能掌握别的同学一个月才能记住的单词。她人也很好,总是耐心地帮助同一小组中落后的、新来的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因而他们特别愿意和她在同一小组。毫无疑问,斯蒂芬聪明、专心、勤奋,而且特别有组织纪律性。”
最后,教她初等微积分和三角学的老师这样评价斯蒂芬,“一个优秀的学习数学的学生,拥有极高的数学技能。她的作业总是无可挑剔,很明显,她依靠直觉,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她谦虚、不摆架子、文静,但是她积极主动地伸手帮助同学。她经常放学后来找我,而我在忙着和别的学生交谈时,她就在教室里帮助其他同学”。
斯蒂芬在学业上越来越自信,同时她也开始交朋友,在社交方面开始轻松自如。她爱好运动,希望能参加我们学校的春季田径比赛。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和沙龙高中的同龄人有许多共同之处。最近,她的父亲问她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有什么区别时,她说:“老师不一样。美国老师非常亲切、友好。考完试他们进行评论;而在中国,我们只是拿到分数。在中国我们需要死记硬背,而在美国你不得不学习思考,学会表达思想。”
斯蒂芬是个不同寻常的女孩。她独立、灵活,非常善于适应生活中的变化。她以乐观的态度看待将来在大学的学习。尽管她想念父亲、其他亲人和在中国的朋友,但她肯定对大学的挑战有准备。在沙龙高中的极短时间里,她就证明了自己是优秀的学生,是积极进取、善于接受挑战的女孩。
我满怀热情地赞同最具竞争力的大学接纳她。
乔·贝克汉姆
读完这几封美国教师极具个性的推荐信,那个“没有数学脑子”的、只能上文科班的、垂头丧气感到“厌学”的中国女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看起来正全面获得进步、出类拔萃的斯蒂芬!
2、
美国教师的推荐信的启示
在《中美教师对一个孩子的不同评价》一文中,几位美国教师给斯蒂芬写的推荐信令人耳目一新,隐含于其中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美国教师的推荐信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主要如下。
评语要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
阶段性评语作为终结性评价的重要手段,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对学生一段时期以来的努力、成就、进步,以及问题与不足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斯蒂芬的几封推荐信都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比如,法语教师特纳先描述了斯蒂芬法语学习的情况,说斯蒂芬“在班里成绩最好”;接着她对斯蒂芬的社会交往状况进行分析,说斯蒂芬“是成熟、友好的女孩”;最后她又对斯蒂芬未来进入大学后的表现做了预测,预言斯蒂芬“在大学里会继续在个人学术方面取得进步,获取成功”。
又如,指导教师贝克汉姆不仅分享他作为导师与斯蒂芬接触的感受,还介绍了他从各科任课教师那里了解来的情况,最后综合各种来源的信息说他满怀热情地赞同最具竞争力的大学接纳斯蒂芬。
这样的评语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信息,使阅读者得以从整体上了解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状况。
充分发挥综合评语的激励价值
斯蒂芬在国内读高中时,她的老师说她“没有数学脑子”。无论这种评价意见以何种方式传达给孩子,它都会对孩子的自我意识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社会学家查尔斯·库利用“镜像自我”来解释这种现象。他指出,“自我知觉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这面镜子而获得的。通过这面镜子,一个人扮演着他人的角色,并回头看自己”。也就是说,自我概念是他人判断的反映,“我”对自己的看法反映着他人对“我”的看法。
因此,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多半是在与“重要他人”(如父母、兄弟姐妹、其他亲属、邻居、亲朋好友、老师和同学)的交往中通过“镜像自我”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斯蒂芬从中国教师这面镜子中看到数学自我是无能的,于是她也就以为自己真的没有数学脑子,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动摇了,兴趣日益消减,这种情绪逐渐蔓延开去,最终导致了斯蒂芬的厌学。
然而,斯蒂芬到了美国高中读书之后的经历却迥然不同。美国老师们赏识斯蒂芬的成就和进步。在申请大学的推荐信中,教数学的美国老师史密斯称赞她“在数学和解决难题方面有显著特长”,“经常以自己优雅而且具有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难题、完成数学证明”。
即便是斯蒂芬身上存在的问题,比如她在上课时发言不积极,她的美国老师也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说平时她“在课堂上很安静”。这种激励与认可使斯蒂芬从镜像中看到了不同的自我,原本厌学的她体验到了胜任感,自我效能感随之提升,学习状态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
美国教师的推荐信具有激励性。我国教师也要在综合评语中认可学生的努力,欣赏学生的进步,给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以使学生受到足够的激励,感受成功的愉悦,并进而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
评语要彰显学生个性
让我们做个假设,如果斯蒂芬当时没有到美国读书,而是坚持留在国内读完高中,参加我国的高考,她的高三老师可能会在期末给她写下这样的评语,“该生自进入高中学习以来,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学习认真,成绩良好,是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但美国教师给斯蒂芬写的推荐信不一样,他们的描述有血有肉,具体而生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比如,法语教师特纳在评价斯蒂芬“学习成绩优秀”时说,“她(斯蒂芬)不时地展示她的语言天赋,在班里成绩最好(从开学第一天起,她的分数没有低于A的)。她对细节和微妙的语法差别有敏锐的目光,能成功地记住新词汇并在文章中创造性地运用”。有了这些具体的细节刻画,学生的个性彰显出来,评语所描绘的学生形象也由模糊变得清晰。
3、
我国评语写作中亟待关注的常见问题
我们从发表的论文或网络“评语精选”中选择的三则期末评语。
叽叽喳喳的“小喜鹊”,每次听到你欢快的叫声,总是你又做好事或取得好成绩了,可这次你怎么叫不起来了?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老师希望你从一只欢快的喜鹊变成一只美丽的“金凤凰”。
你是班中的一名优秀干部,敢于同不良行为作斗争,使我们班成为勤奋好学、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你脑子灵活,性格爽朗,颇有豪气。可你有个“坏朋友”,它常常使你考试时失去得优秀的机会。不过,老师相信你会很快与它绝交,会交上“认真、细心”这个新朋友。你说是吗?这样“成功”也就能成为你的伙伴。老师希望你能成为所有盛开花朵中最绚烂的一朵。
你是一个朴实的孩子。你脚踏实地、勤奋好学,但是你也要知道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还要讲究方法、技巧。学习上有不懂的问题,不要羞于开口,要多问,多思考,多练习。老师相信;只要你信心不倒,努力不懈,终于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评语写作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优良传统,许多地市在专门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小学教师撰写综合评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发展性评价理念和有关文件精神的引领下,随着新课程的持续推进,我国中小学生的期末评语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教师们在全面性、激励性和个性化等方面做了很多改进,但必须承认的是,评语写作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关注的常见问题。
首先,许多评语不够全面,通常只从某个侧面或仅就某个事件进行评价。
前文已述,全面性是评语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期末评语既要报告学生的学业表现,又要描绘学生在分数以外各种综合素质(如日常学习、课外活动、社会交往等)的发展状况。但观察发现,不少教师写的评语仅从一两个方面评价学生,“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以上列举的三则评语对学生的评价都很中肯,指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并提出殷切的希望,但还是由许多问题。
第一个学生的家长可能会问,“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了,是哪一门功课成绩下降了?还是各门功课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有多大?孩子真的是由于骄傲而导致成绩下降吗?有何表现?这种骄傲情绪是否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孩子在音体美课程学习、同伴关系、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怎么样?”
第二个和第三个学生的家长也会提出很多问题,比如,“孩子的‘坏朋友’到底是什么?除了‘坏朋友’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还有别的什么因素吗?孩子在学习方法上确有需要改进之处,那么孩子在人际关系、自我意识等方面表现如何呢?”总之,由于三则评语缺乏全面性,给家长及学生本人提供的信息有限,从而妨碍了家校沟通与师生沟通。
学生和家长收到教师的评语,通常希望教师对学生发展做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所以教师在撰写期末评语之前,心中要有一个基本的内容框架,然后参照着它来撰写综合评语。
一般而言,期末评语可以从课程学习、课外活动、个人素质、社会关系等几个方面来评价学生。有的地市教育局建议教师从学业表现、道德品质、劳动能力、审美情趣和个性特长等方面来撰写评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期末评语在全面评价学生的同时还要避免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要突出重点,对某个侧面进行重点评价,引导学生和家长对某些侧面重点关注。
其次,有些教师在评语中减少了批评和指责,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评语中充满了空洞的溢美之词。
让我们先来看一位初中教师写给学生的期末评语。这则评语曾被一名媒体记者认为是激励性评语的典型之作,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用这句诗形容你真是再合适不过了。你纯洁典雅,满腹经纶,出口成章,是班上公认的小才女。你是李老师的得意门生,更是李老师的诗词好友。让我们共同珍惜一起走过的朝朝暮暮,留一份期待,滋润我们重逢的欣喜。
接下来的这则评语出自一位高中教师,摘自他/她给高三学生写的大学自主招生推荐信:
在她身上,最打动人的不是傲视群芳的才情,不是优秀的成绩,甚至不是出色的领导能力,而是爱心,是对生活、未来、世界、他人,甚至一草一木的热爱。在日益注重利益的今天,她坚守着人类灵魂中最闪光的一方净土。
她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充满信心、希望和勇气。在她的眼中,世界是美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幸福的。她享受春花的美丽,秋月的温馨,夏雨的激情,冬雪的坚韧。她感受快乐,也传达快乐。她用一颗敏感、细腻而多情的心,让身边的人像自己一样对生活充满信心。她不断伸出双手给不幸者带来希望,她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告诉给每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她为弱者流泪,为强者欢呼,她与人为善,相信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她以饱满的激情感染着每一个人,她的爱心使她身边的世界温暖、快乐、平和。
两则评语都在赏识和激励学生,但同时又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浮夸。看了两则评语,我们不禁要问,生活中真的有“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初中生吗?什么样的高中生才能算是“坚守着人类灵魂中最闪光的一方净土”呢?其二,空洞。第一则评语中的初中生如何出口成章的?有哪些典型表现或关键证据?第二则评语中“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指的是哪些人或哪个群体?这个高中生是怎样帮助他们的?有没有真实的事例?文中都没有给以具体的描述。其三,缺少真诚。很多心理学家指出,真诚是表扬产生激励价值的前提。当表扬过于热情或过于泛化时会被人认为是不真实的,并且可能使被表扬者难堪,他们甚至会故意降低将来作业中的表现以符合更真实的自我。
可以说,这两则评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类似风格的评语不在少数,到网上搜索一下“优秀评语”,很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只有在综合评语中真诚地赏识学生,具体地描述学生的进步,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激励的力量。
再次,许多教师撰写的学生评语仍然只是一些套话,尚未摆脱千人一面的局面,缺乏个性。
宋老师写给一个4年级学生欣怡的评语十分典型,她这样写道:
你学习努力,不仅能在课堂上专心听讲,还能在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你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对老师交给的工作认真负责。希望你能在小干部工作中讲究方法,充分发挥作用。
在学校里,像欣怡这样专心听讲、尊敬师长的学生有很多,教师这样写评语自然不能体现学生个性。有位校长曾经说,“我们这样指导教师,让教师把评语的学生姓名去掉之后,在全班同学面前宣读评语,如果学生们能准确地说出评语写的是谁,就说明这个评语体现了学生的个性”。这个主意不错,但它只是从结果上帮助教师鉴别评语的个性化程度,并没有从过程上指导教师如何写个性化评语。实际上,撰写个性化评语的“诀窍”在于:避免过于笼统的意见,评价要详细具体,要有关键表现或具体事例加以佐证。设想一下,同样是专心听讲,或者同样是尊敬师长,每个学生的关键表现和具体事例一定不一样,如果教师将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关键表现或重要事件细致地描述出来,评语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富有个性。
照此建议,我们指导宋老师对欣怡的评语进行修改,改成下面这样:
你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在课堂上,你总是专心致志地听讲,老师提出问题之后,你认真思考,并且积极举手发言。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你会倾听别人的想法,也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记得那天张老师(数学老师)上公开课讲“小数”,她问生活中会怎样应用小数,同学们都说不出来,而你一口气就讲了身高测量、商品标价和视力测查三个例子。在课后你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很工整。老师还要特别表扬你课外阅读的习惯,在课间我们一起谈论《爱的教育》中的卡隆、克莱蒂,谈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海伦·凯勒,我发现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你热爱班集体,团结同学。在住宿生活中,你像一个大姐姐。宿舍里转来新同学,你教她叠被子,教她整理衣服。生活老师告诉我你经常带着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因为你的点子多。你还关心自己的父母。你的爸爸、妈妈经常出差,你在家里把生活、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从不让他们担心。母亲节、父亲节到了,你给他们做了卡片。你知道吗?他们为你感到骄傲。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为了让你进步得更快,老师也给你提点建议。在担任小干部期间,如果你能站在同学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理解他人的想法,工作会更好开展,同学们会更喜欢你。
我们不敢说改写后的评语有多么好,正如宋老师在给孩子的评语中说的那样,“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任何人写的评语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毕竟我们从前后对比中看到了更细致的描述,一个有个性的学生形象跃然纸上。
4、
一份实用的评语写作自我核查表
评语既是教师对学生一段时期以来综合表现的终结性评价,又是教师与学生、家长进行深度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在平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积累形成性评价资料,在期末时才能写出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好评语。
表7-5是我们编写的一份评语写作自我核查表,由10条标准构成。教师可对照自己写的评语逐个进行核查,如果达成了标准,在“是”栏画“√”;如果尚需改进,在“否”栏画“√”。
如果教师在整份核查表中的得分低于6分,说明评语需要大幅改进。教师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修改评语,改进合格后才能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文章转自《大厦书系》公众号。向作者编辑致谢。《促进教学的测验与评价》赵德成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7月出版。荣获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6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教育大家谈]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