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化蛹成蝶,走向自由——超越“人力资本”,追寻圣人之道,走向自我实现

2017-09-17 文东茅 守望新教育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化蛹成蝶,走向自由

——超越“人力资本”,走向自我实现

作者|北大教授|文东茅


        文东茅: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致良知涌泉学苑创始人。本文根据文东茅教授在第二期大学生致良知学习会上的分享整理。


        一、超越“人力资本”


        亲爱的各位同学好。大家大多数都在读大学,很多是在国外留学。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去求职,你期待的起薪是多少?


        我看到绝大部分人都超过了五千,很大比例的人写的是一万,还有一些人超过了两万。那么,为什么雇佣你的公司要给你五千、一万或两万?你们可能会说,是根据每个人的学历高低、能力大小和贡献多少而定,贡献大则工资高。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就是人力资本理论,它的核心观点是:教育可以增长人的知识、能力,提升劳动生产力,因而企业愿意给高学历者高工资。由此理论得出的建议是:个人和国家都要大力投资教育,以提升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个人收入。这一理论提出之后,得到了广泛赞誉,成为了具有广泛政策影响的理论之一,对于促进教育普及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舒尔茨也获得了诺贝尔奖。


        接下来,我想与大家一起算一笔账。大家估计一下,你们留学四年,父母需要花费多少钱?少说也要100万,多的可能超过200万。如果再读研究生的话,花费更多;如果再计算从出生到18岁期间父母对你的教育支出以及其他直接或间接支出,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可能也要超过100万。我们就权且估计一个大数吧:有一批同学的父母在你们工作之前,就已经在你们身上“投资”了200万元。如果用这200万元去理财或购买长期国债,每年的收益是多少?按年收益率5%计算,就是10万元。也就是说,这200万放在银行里一年可以获得10万元收入,而且什么事都不用干。


        现在问题就来了:父母给你们投资了200万,而你们毕业后每个月的收入一共也可能不到一万,如果父母按照市场的平均收益每年取走他们“应得”的十万元投资收益,你们自己就几乎分文不剩了,也就是说,如果你们的月收入没有一万元左右的话,就根本不够还父母的“利息”。


        幸亏天下的父母都是傻瓜,他们在对你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他们自己的“收益”,他们养育孩子完全不是按照“人力资本理论”的逻辑,即使将来你们不给父母一分钱,他们也无怨无悔,所以你们也就完全没有“还利息”的压力。


        这就是人力资本理论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天下父母可能都知道多读书更容易找到高收入的工作,但他们养育孩子并不是“投资”,并不是为了自己有更多的“收益”,甚至也不是为了子女有更高是收入,否则他们也可以用这笔钱去投资股票、房地产等其他领域,把收益直接给子女就可以了。这样的话,子女们完全可以成为“食利一族”,有这些利息供养,每天在家睡觉、玩游戏,一年也有十万余元收入,完全用不着现在这么辛苦的读书,将来那么辛苦的工作。



        二、走向自我实现


        由上面的分析可见,人力资本理论无法解释天下父母的“傻”。那么,父母为什么要资助我们读书?我们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即使读书是一种更好的增加收益的途径,有的人也可能会说:我们家有自己的公司,已经很有钱了,为什么还要有更多的钱?有了钱又怎么样?对这些问题,人力资本理论都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当人们不再以挣钱为目标、认为“挣钱没劲”的时候,就会失去学习和工作的动力。这也是很多富二代生活得很困惑、迷茫的原因。


        为此,就有必要给大家介绍另一个伟大的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需求层次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个理论产生之后,同样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如果以这五个需求层次为参照,在座各位的主要需求在哪个层次?大家应该基本上衣食无忧,基本的生存和生理的需要是完全可以得到满足的,在国内也非常安全,基本上不需要考虑人身安全问题。所以,大家追求的需求至少是在社交、尊重这些层面,还有很多人会说是要追求“自我实现”。所以,我们需要感恩这个时代,感谢先辈们为我们创造的物质财富和安全稳定的环境,让我们不必为一些基本的需求而担忧,而直接从事更高的追求,甚至是“自我实现”。


        那么,什么是“自我实现”?通常认为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充分展现自己的潜能。如何才能“自我实现”?通常认为,要先满足低层次的需求,只有在生理的、安全的、尊重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之后才能去追求“自我实现”。


        由此可以看出,需求层次论可以较好的回答人力资本理论没有回答的问题:人们接受更多的教育、获得更多的收入,不仅是为了衣食温饱,或者只是停留在吃得更好、房子更大、车子更好这一个层级,而是为了做出更大的贡献、获得社会的尊重,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以这一理论为关照,我们就必须思考:我们能对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我们如何才能获得社会的尊敬?我们一生追求的“自我”是什么?是“小我”还是“大我”?多大的我?如何实现“自我”?很可惜的是,需求层次论对这些问题也没有非常清晰的论述。



        三、追寻圣人之道


        至此,我们就必须回到这次学习会的主题上来,并给大家介绍第三种理论,即致良知思想或心学理论。心学就是一种人生哲学和智慧,所回答的就是人生的目的、意义和追求等问题。在我看来,阳明先生的思想,已经很好的回答上述理论涉及到而没有很好回答的问题。


        第一、人生的终极追求是什么?


        是“自我实现”。是实现怎样的“自我”?阳明先生认为,是“圣人”,人人心中都住着一位圣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圣人可学而至。这个圣人是真正的“大人”,是“胸怀天地”的人,是《大学》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所以,我们说“自我实现”,是要成为这样的“大我”。


        第二、为什么要“自我实现”?


        “心之本体是乐”,人的本性就会去追求崇高的幸福和快乐,这种快乐不只是口耳之乐,而是超脱了功名利禄的本体之乐,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精神自由之乐。人生而具有知善知恶、知是知非的良知,只要依照良知,不断存善去恶、求是去非,就可以不断去除内心的恐惧、焦虑、迷茫,使自己生活在一种心安理得的和乐状态,长此一生,就可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三、如何才能“自我实现”。


        阳明先生的答案是“致良知”,即通过不断的修炼,使自己达至良知,并以心中的良知运用于事事物物。这个致良知的过程,阳明先生强调要“正诸先觉,考诸古训”,要“牵手圣贤”,以古圣先贤的思想为指引;要“素位而学”、“事上磨练”,即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不忘致良知;更重要的是要真正“诚于己”,不欺骗自己的良知,长此以往,就可以“良知清澈”。


        由此可见,心学思想“简易而广大”。“简易”是因为它简洁、清晰,人人都可以学、可以做,“广大”则是因为要长期坚持非常困难,可达致的境界可以无止境。但人生不怕慢,只怕站,更怕走错方向。只要方向明确,即立定志向,笃志力行,就一定可以走得超乎想象的高远。所以阳明先生也一再的强调立志的重要意义。



         四、体证化蛹成蝶


        最后再与大家分享一个成语:化蛹成蝶。蛹从小就过着非常幸福安逸的生活,它每天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就吃,每天吃得饱饱的,养得白白胖胖的。他们衣食无忧,很幸福。我们很多富裕家庭的孩子何尝不是这些蛹宝宝?


        但是有一天,一些蛹化成了蝴蝶,成为蝴蝶之后就能够翩翩起舞、自由飞翔了。此时,还有一些蛹在继续幸福的生活着,这些蛹能够想象到蝴蝶飞翔的感觉吗?如果不化蝶,它们永远想象不到。那种飞翔的感觉才是真正的自由,才是更高层次的幸福。


        父母养育我们,绝不只是希望我们天天吃了睡、睡了吃,人生终究应该化蛹成蝶,应该追求飞翔的自由。只有真正摆脱物欲、金钱、名誉、地位的束缚,不成为“钱奴”、“官奴”、“房奴”、“名奴”,才能享受到心灵自由的愉悦。这才是自我实现,才是“本体之乐”。


        希望大家能尽快化蛹成蝶,走向自由!



延伸阅读——


帝王蛾的故事

作者|佚名

        

        在蛾子的王国里,有一种蛾子由于它的硕大和美丽,人们把它叫做“帝王蛾”。

  

        帝王蛾的幼虫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子中度过的,当它的生命要发生质变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那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能破茧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虫在过鬼门关时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的悲壮祭品。

  

        有人怀了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弄得宽阔一些,便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于是,茧中的幼虫不用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但是,更为不幸的是,所有得了救助而见到天日的蛾子,都成为“好心人”的牺牲品,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

  

        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成就双翼的关键所在。幼虫穿越的时刻,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送达蛾翼的组织中去,使其两翼充血,帝王蛾的翅膀才能发育成熟。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了充血的机会,这样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绝缘。没有谁能施舍给帝王蛾一双振臂奋飞的翅膀!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实验]

       

        教育的本质是一场自我修行,是一种自醒途径,向外劝导你的孩子,向内劝导你自己

        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

        我在这里

        我们向天理宣誓——第一届领读者大会宣言

        教师不是园丁,不是蜡烛,不是春蚕——教师就是教师,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让生命幸福完整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教育乃心灵的安顿——以人的终极态度,来审视自己的灵魂应该走向何方

        为自己的阅读

        当你成为爱,所有资源都会涌向你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行动的力量——新教育十大行动的理论与实践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新教育APP简介[最新版]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