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未来的样子,藏在现在的努力里——关于未来的12个关键词

2018-02-28 凯文·凯利 李思圆 守望新教育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你未来的样子,

藏在现在的努力里 

作者|李思圆


        1、

 

  你有没有想像过自己未来的样子,有没有很期待自己会成为一个很棒的人?


  你满心希望未来早点来。可是后来,有人真的实现了当初的目标,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而有的人依旧在碌碌无为地混日子。

 

  我们曾以为未来藏在时间里,其实未来是藏在你现在的努力里。

 

  去年年底,我终于实现了出书的梦想。两年前,我还觉得这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如今,当我的文章真的印成铅字呈现在我面前,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从小到大,我都有一个文学梦。我每天幻想着要是等到三十岁的时候能够出一本书,就是极好的。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开始每天利用零碎时间,读书、写作。

 

  在坚持了一年左右,我的文字陆续以豆腐块的面积,出现在杂志报刊上,后来居然有了好几家出版社找我出书。于是,我在看似全凭运气、实则费劲努力的过程中,提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曾经的我以为,自己梦想成真,是许愿的年纪到了。这就跟我们曾相信三十就能立、四十就能不惑是一样的道理。但如今的我才慢慢领悟到,其实不是我到了那个年纪就自然而然拥有了想要的一切,而是因为我在每一个当下都结结实实地努力,才让梦想能够生根发芽,结出饱满的果实。


        2、

 

  或许,我们都曾给自己立下过类似这样的军令状:我一定要在三个月内瘦下来,我一定要在半年内通过考试,我一定要在今年找到心仪的工作……

 

  可是,三个月后,你体重依旧;半年后,你的驾照还是没考过;年底了,你还是待在原来的单位。

 

  你曾以为失败的原因是给自己规定的时间太短,你还没完全准备好。其实,每一个当下不努力的你,未来也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和犒赏。

 

  我有个朋友,去年初信誓旦旦地告诉我,她要利用一年的时间好好努力,争取提高业绩,升职加薪。可是每当她一上班,不是刷微博就是聊微信,或者照照镜子浇浇花。一想起年初的梦想,她总是自我安慰还有一大把时间。结果,去年,她的业绩依旧是全公司最差的。

 

  而我还有个同事,她立志要成为excel表格的高手。于是,每天她都利用下班前的10分钟学习一个公式,久而久之,她真的熟能生巧,成了公司最牛的“表姐”。

 

  她们都曾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实现自己的小愿望。可是真到了收获的季节,有的人满载而归,有的人空手而回。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别,不过是有人总把希望寄托在渺茫的明天,而另一些人却把努力付诸在每一个勤勤恳恳的当下。

 

        3、

 

  我有个朋友,去年通过了高级会计师的考试,很多人都很羡慕她。毕竟拥有这样的资历,无论到哪家公司都是抢手的香饽饽。

 

  很多人得知消息后,都觉得自己也要像她一样,也要熬5年,然后通过所有科目。可是,很多人的梦想真的只是想想而已,他们只是憧憬着考过后该是有多么快乐和兴奋,却丝毫没有在每一天好好去努力。

 

  但也有一些人,一旦确定了目标,就把焦点放在如何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渡过每一个难关上,然后日复一日地不断往前走,最终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是的,我们总是喜欢寄希望于未来,于明天,甚至于下一次,可是我们常常忘了,所有美好的未来,都是由今天可见的努力拼接而成的。

 

  生活一直都很公平,如果今天的你是懒散的、拖延的、懈怠的,那么你的未来就可能是黑暗的、艰难的、没有光亮的。只有你积极努力地过好了每一个现在,你的未来才可能是五彩缤纷的。

 

        4、

 

  很多人都很害怕未来的自己依旧是老样子,但又很期望自己能有所改变。

 

  我们曾以为,每个人的未来,都是上天注定的。其实,你人生的后半段究竟活成了什么样子,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依旧是你自己。你可以是自己的贵人,也可以是自己的累赘,就看你究竟是努力还是不努力。

 

  有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就真的成为了单位的中流砥柱,家里的顶梁柱,生活中的人生赢家。而有的人,依然将就凑合地混着日子。

 

  一位我很喜欢的作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


  我想,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时刻——我们总是担心,自己的未来是一路坦途,还是荆棘满地;我们总是焦虑,自己的前途是顺遂还是不如意;我们总是纠结,自己的后半生是稳定安逸还是辛苦流浪。


  其实,这一切的答案都藏在你现在的状态里,就看你自己如何选择。


     (文章来源:来源:温暖的女子(ID:wennuan-312) | 作者: 李思圆。)



关于未来的12个关键词 

作者|凯文·凯利

来源|混沌大学


        你会如何评价过去的20年?20年后又会如何谈论今日?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它必将是一个前进的方向。这种趋势像重力一样,一定会发生——比如有了芯片、电波,必然会出现互联网和手机。

 

        《失控》、《必然》的作者凯文·凯利认为,这些趋势是相互交织、可以预测的。今天,他为我们带来了12条涉足未来技术走向的线索。虽说是对趋势的预测,却又驻立当下。


        “当你在凝视时间的时候,时间也在回望着你。”——技术的进步是必然,但幸运总是属于远虑者。


        1、形成(becoming):所有的东西都在不断升级


        第一个趋势叫做形成。

 

        这是我的书《必然》中的第一章,就是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另外的东西,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种流动的状态,都在不断地改变。

 

        比如现在,名词变成了动词,有形的东西变成了无形的。还有产品向服务的转型,之前卖成品,是有形的,现在采取订购,订购服务,是无形的。

 

        所有的东西都在不断升级,变得越来越好,比如汽车,这好像是我们能够想象到的最有形的东西,但是你在睡觉时,特斯拉汽车也在不断升级,它的确变得越来越好了,这就是我们将要进入的一个新世界。


        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之前看到的是产品,现在看到的是过程。比如,我们以前拿到的是已出版的百科全书,现在的维基百科一直在被改变,一直处在创造的过程中。

 

        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就是人人都会永远是一个新人,所有的东西都是不确定的,你永远都是无知的,不管你多大年纪,处在人生哪个阶段,总会有新的东西出现,所以我们要永远处于学习的状态。


        2、知化(Cognifying):与人工智能的合作表现决定你的薪酬


        第二个趋势叫做知化。

 

        它跟人工智能相关,是会给我们社会带来根本性变革的技术趋势,可能就像之前的印刷术一样。

 

        很多东西已经变得很聪明了。比如看X光方面的专家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法律方面的AI可以比人类律师助理更高效地阅读文件。


        还有飞机驾驶员,比如一趟飞机的航程是12小时,人类飞行员只要工作七八分钟就行了,剩下的时间都是AI驾驶飞机,这些都是已经发生的。

 

        我们为什么还需要人工智能去帮助我们开车呢?比如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因为他们的思考方式跟我们不一样,不会考虑杂七杂八的事情,只是专注去开车。

 

        我们在AI方面做的事情,并不是让他们比人做得更聪明,因为它们很多方面已经比人更聪明了,我们要做的是各种各样的AI,他们有多种思维方式。

 

        未来将有数以万计创业公司,他们从事的是人工智能用于某一个领域的工作。使用者越来越多的话,机器会越来越聪明,这是一种滚雪球的方式。

 

        很多人也非常担心,机器人会跟我们抢工作。有一些工作实际上是可以直接让机器人来做的,但是有很多新工作,是机器人去帮助你完成的,工作职位是不断增加的。

 

        所以,对效率要求不高的工作更适合人类,比如要求创造力的,因为创造本身就是不讲究效率的。任何看上去特别重复性的、没有意思的、没有什么乐趣可为的事情,都可以让机器完成。


        在全世界最聪明的,不管是哪个领域,实际上它都是最聪明的人加上机器。与人工智能的合作表现决定了你的薪酬,你必须要和机器进行合作,而不是和他们对抗。


        3、屏读(Screening):任何一种平面都可以成为屏幕


        第三个趋势就是屏读。

 

        这个趋势已经围绕在我们周围了,屏幕无处不在。任何一种平面都可以成为屏幕,甚至有的人衣服都可以当成屏幕。

 

        不同的屏幕之间形成了生态系统,不仅我们看他们,他们也在看我们。屏幕可以跟踪你的眼神,知道我们注意力聚焦在那儿了,我们重视什么东西,然后改变屏幕上呈现出来的内容。

 

        情绪跟踪就是很好的例子,比如说这个屏幕就可以来跟踪你的情绪,知道你什么时候困扰,看不懂,它可以做出调整,解释下屏幕的内容,或者减速。


        4、流动(Flowing):你做的所有生意,都是数据


        第四个趋势是流动。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数据的时代。现在的阶段就是流标签,云端组成各种各样的流,通过微信、微博、Facebook等等,我们可以听流媒体上的音乐,看流媒体上的电影电视,所有东西都成为一种流。

 

        什么东西在流动呢?数据,不管你是做房地产、医药、化工,还是教育,其实你做的生意都是数据。

 

        很多公司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么多的数据像是形成了超级生物体,远远超过人脑的容量了,这样一个巨大的机器星球,其实是全球化的一个运作,全世界的经济好像都以同样的脉搏在跳动,以同样的行为方式在运作。


        5、重混(Remixing):大多数创新都是现有事物的重组


        第五个趋势是重混。

 

        经济学家发现,全新的东西很少,大多数创新都是现有事物的重新组合。这种重组就是我这里所说的重混。

 

        做重组或者重混时,首先是要做一个拆解,把它拆解成非常原始的状态,再以另外一种方式进行重组,之后不断进行这样的循环,就像你把乐高拆开后再组装。

 

        其实报纸也是一样,报纸不是一个单一的物体,它是一个组合,就是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体育赛事、天气情况、书评,包括菜谱等等。英特网上也是,不同的信息组合在一起,把之前所有的报纸拆解了,然后组合在一起。

 

        同样,我们也可以拆解银行,把不同的银行功能分解之后重新组合起来,汽车也是这样,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这样做。

 

        把化学概念运用到企业当中来,就像一张元素周期表,看一下企业当中的元素周期表,有哪些必要的元素,进行多次拆解重组,会形成新的东西。


        6、过滤(Filtering):能吸引注意力,就能赚到钱


        第六个趋势是过滤。

 

        这是世界的另一面。现在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比如,每年会有600万首新歌,我们不可能听完,电影、书、杂志、文章,也是如此。

 

        我们肯定需要一些人来帮忙,找到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这就叫做过滤。

 

        我们是缺乏注意力的,所有的东西都变得越来越丰富,唯一变得稀缺的是人类注意力,没有哪一种技术可以增加你的注意力时间。

 

        金钱是会随注意力走的,你能够吸引注意力,就会赚到钱。只要人们在这个地方花了注意力,肯定需要这方面产生价值,你在这方面做文章,就会赚到钱。

 

        既然我们的注意力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资源,我付出了注意力,我就应该拿到报酬。比如,我如果看了广告,就应该拿到报酬。

 

        是不是有这样一种可能性,为注意力付费,比如为看广告的人付费,因为人家花了注意力在你的广告上,这样思考会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了,广告商应该是直接付费给广告观众,而不是付给出版商或者其他公司。

 

        进一步,你可以付费让人们创造广告,你想一想客户是不是最好的创造广告的人?这样做的话就是把整个广告行业颠覆。


        7、互动(Interacting):它的影响将和AI一样深远


        第七个趋势是互动。

 

        在我看来,它的影响力可能和AI一样深远。

 

        为什么现在电视那么有意思呢?过去电视就是一个开关或者直接换一个频道,现在可以和电视互动了,可以搜索了,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2050年的时候,电脑会变成什么样子?基本上你可以用整个身体跟它互动,就像交响乐团的指挥家一样。有一些纳米雷达技术,他可以知道你手指动作的意义。

 

        智能手机之后应该是什么呢?一个是虚拟现实VR,把机器戴在脑袋上,你可以看到一些东西。


        第二种是MR,也就是现实和虚拟混合。你如果把这样一个眼罩戴上的时候,每一件事情都是以3D的方式存在的,你可以用手控制这些现实,而且你真的是相信这些现实是存在的。


        8、使用(Accessing):所有权价值变成使用权价值


        第八个趋势是使用。

 

        使用这个词其实很难去解释,也就是之前我们是拥有一个产品,之后我们去使用某一种服务。

 

        Facebook是世界上最大的媒体公司,但是它却不拥有内容的,阿里巴巴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但是它没有库存。

 

        这种拥有的概念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使用在很多方面比拥有都好,你马上用到一个东西,用完之后马上可以丢掉,肯定比拥有某些东西要更好。因为你的目的是使用,但是拥有的话,你要承担很多的责任。

 

        现在很多的软件也是朝这个方向走了,不用购买,而是订阅,不仅是数字行业,在有形的行业也在发生这样的转变,包括汽车,滴滴都是其中的例子。

 

        年轻人,我们把他们叫做游牧民族一样的人,他们在世界各地旅行,但是他们随身什么都不带,你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在哪儿都能够拿到。

 

        我觉得再过二三十年,新兴人类去哪儿都不用带任何东西了,去任何一个酒店,他们马上提供你想穿的衣服,你穿完后留在那里,酒店会帮你清理好。

 

        甚至连一个屏幕都不用上,因为你看到任何一个平板,就可以认出你是谁,变成你的屏幕,任何一个手机可以认出你来,就变成你的手机了,整个世界都是你的,非常了解你,你需要什么都可以给你提供,想送到哪儿都可以。


        9、共享(Sharing):核心不是分享,而是协作


        第九个趋势是分享。

 

        经常会有人讲分享经济,我想拓展一下这个概念。

 

        首先,现在的分享还属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这个世界很大,有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分享的。对于创业者来说有一个挑战:我们能够做什么,能让分享得越多,价值提升越多。

 

        其实我们在讲分享时,不是一般意义的分享,而是在讲协作,以一种规模化的方式协作。

 

        这种规模是之前大家都无法想象的,这就是未来分享的趋势所在,不仅仅是分享设备,而是怎么让成千上万甚至上亿的人,以一种合作式的方式进行交互,这会产生巨大的价值和财富,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

 

        这里面有一个例子,就是区块链,区块链技术就是把一些交易以分布式的方式呈现,所以你可以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计算,不是一对一的,而是整个网络上交易都可以计算出来,之前的任何一项交易都会成为之后的网络构建的基础,你在这样一个区块链的网络当中,你是无法作弊的。


        10、开始(Beginning):技术的用途,是用出来的


        第十个趋势是开始。

 

        关于技术,在最开始的时候,没有人知道新的发明是最适合用于什么的,比如爱迪生的留声机,爱迪生根本不知道这能用来干什么。

 

        留声机慢慢应用于两个场景:一是录下临终的遗言,二是录下教堂里的讲话,包括唱歌,后来留声机主要用于这个用途。

 

        所以,用途很多时候就是通过使用来发现的,不断尝试,在发明的时候,我们可能想不了那么多。

 

        我们要评估技术的时候,必须要使用这个技术,而不仅仅是空想,因为这个趋势是必然的,我们要控制发展的方向,必须要使用,然后去调试、优化,使这个技术变得更好。

 

        因为这些是很新的东西,虽然我们每天花五个多小时在社交媒体上,我们也不知道社交媒体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这些问题都没有想通。它要求我们真正去学习它,这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我们在任何时代下都要保持新手的心态。你如何去创造新的东西,最核心的一点,需要有思考的原型,然后把它延长下去。


        11、提问(Questionning):好问题比完美的答案更重要


        第十一个趋势是提问。

 

        今天要找到答案很容易,你可以问谷歌,还有各种AI,他们都特别棒,回答变得越来越便宜。

 

        但是同时,提问变得越来越贵了,我们必须要培训人们去提问,让他们创造问题,一个好的问题,会比一个完美的回答更有价值。

 

        你必须要有非常好的驾驭问题的思维方式,因为问题本身可以开发一个新领域,像引擎一样,推动人的思维不断去创造。


        12、颠覆(Disruption):内因从来不是主要原因


        最后我想说说颠覆,就是我们创造性从何而来。当我们在思考颠覆时,有三个规律:

 

        一、不管你在哪个行业,颠覆不是从内部出现的,而是从外部推动的,内因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医药界的创新和发展,并不是医药界推动的。搜索引擎的创新,也不是从搜索开始的。

 

        二、一些一蹴而就的现象和技术,只是看上去很突然,但它其实已经在背后存在了很多年。比如VR已经25岁了,只是因为没有满足成为产品的底限要求,所以到不了大众的视线。

 

        三,创造或者发明,是一个不挣钱的市场。首先大多数的发明都是失败的,风险非常高,一开始的质量非常差,也就意味着利润非常低,任何商人都会告诉你,投资这一行是非常不挣钱的。

 

        但是创业公司没有选择,因为他们挤不进那些体量大、很赚钱的市场,只能从这块看起来很差的业务做起。

 

        我最后做一个总结,大家都知道未来令人难以置信,很多年前我在讲电脑,当时的计算机非常大,如果我说,以后计算机可以放到包里,甚至衣服上,人们会觉得我很愚蠢。

 

        这些年来我发现一点,我们必须要相信那些不可能的事情,那些看起来不太可能为我们所使用的东西,将来肯定会为我们所用。

 

        如果现在我们已经处于20年以后了,人们会怎么说呢?可能会说天呀,我真希望2017年活在这个世界上去创业,因为那个时候是创业的最好时期,很简单就找到商机了,很容易就改变世界了。

 

        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现在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也就是说你现在开始,为时未晚,谢谢大家。


        (凯文·凯利,《失控》、《必然》作者;《连线》杂志创始主编,来源|混沌大学(ID:dfscx2014),特此感谢!)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真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行动的力量——新教育十大行动的理论与实践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