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营造书香校园?——以阅读为主线,编织理想教育的新天地(一)

2018-04-09 林忠玲 守望新教育

{置顶本公众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以阅读为主线,

编织理想教育的新天地

——关于姜堰“大阅读”的故事(一)

作者|林忠玲


图文均转自林忠玲简书App

      

        阅读, 是最基础、最根本、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教育。因此,理想的教育,应当从阅读起步。(《新教育|如何营造书香校园?》)

      

        如果把新教育的十大行动比作是一颗颗散落的珍珠,那么阅读这条线可以把这些行动串起来,装点教育的理想模样。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探索着,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也演绎了一个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向着幸福完整的方向》)


        (一)“你们除了有高考,还有什么?”



      2004年,姜堰诞生了新世纪以来的首个省高考状元——钱亮。

      

        也许,这个状元的产生真的有些偶然,于是姜堰教育人便像被打了鸡血一样异常兴奋起来,就连政府领导也在各种场合言说着姜堰教育的骄傲。区域外的同行从内心并不真的认可,甚至于当年所谓“县中模式”的讨论,都带有对姜中之类苏中地区高中的声讨、质疑的味道。

      

        我们还清晰地记得,在泰州市的一个研讨活动中,一位省内知名专家毫不留情地追问道:“你们除了高考,还有什么?”言外之意,我们高学率、状元完全是以大量涮题、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获得的。教育同行的不屑,专家的质问,深深地刺痛了我们。

      

        为什么我们能赢得高考却不能赢得尊重?我们在深刻反思中幡然醒悟,如果没有分数,我们过不了今天的关;如果只有分数,我们过不了明天的关。在现实的语境里办学校、办教育,总让人有一种撕裂感,一端是教育理想牵引着,另一端是世俗功利在拖拽着。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是明智之举。



      于是,姜堰教育人在苦心寻觅着一盏既能温暖现实又能照亮未来的灯。正是这个时间节点上,姜堰有幸成为全国第一个新教育实验区。我们凭感觉判断,新教育所倡导的“营造书香校园”行动,既能带来成长又能带来成绩。这么多年的大阅读实践证明,牵住阅读的手,完全可以优雅地跳一场“带着镣铐的舞蹈”。

     

         今天,如果再有人问我们除了有高考还有什么,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有大阅读行动烛照下基于教育原点的思考与建构,有区域教育气质的深刻改变。


        (二)5000元的草房子



      相信只要看过曹文轩的《草房子》这本书的孩子,心中都刻印着一个草房子的意象,都会期盼着看到草房子的样子。

      

        我们的实小城南校区还真的为孩子们建起了一座草房子,一共花费了5000元。与那些豪华的雕塑比,这个草房子也实在是太土了,但孩子们在乎。如果让城南孩子向别人炫耀学校有什么好玩的“景点”,他们一定会首先想到草房子。

     

         在城南的校园里,《夏洛的网》中的那张网被编织在了一个走廊的拐角处,与《绿野仙踪》关联的稻草人站立在小农场里,还有一棵树被装扮成了“过错树”,上面挂满了孩子们的过错瓶。如果,学校在成长礼、毕业礼把这些过错瓶埋藏起来,并与孩子们约定,二十年、三十年后再来开启,那么这些孩子对学校的依恋感、归宿感该有多强。



      在罗塘校区的校园里也有不少与经典名著相关的校园景点,比如藏着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森林”,用来做优秀作品推荐导读的“转经筒”等,这些都成了孩子们的最爱。

     

         新教育提倡“文化为学校立魂”。文化是什么?用美好的事物引起改变。城南、罗塘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启示我们,心里装着孩子,才会站在儿童的视角建构;书香是校园最迷人的味道,我们必须要有向书香要学校文化品质的思维。

      

        教育就是唤醒。把经典名著中的那些生动的画面,呈现在孩子生活的校园里,能够唤醒更多孩子的好奇之心,吸引他们走进经典,回味经典。文化景观要有“故事”,让学习内容在校园成“象”、成“型”,成为课文掌故、历史经典的再现、延续和创生。

      

        当校园的景观成了孩子们的心心念念,儿童也就真正站在了学校的正中央。


        (三)潘兆良和他的“童画整合课程”



      去年以来,白米小学的潘兆良凭借“童画融合课程”,可以说出尽了风头。2016年新教育年会上,该课程被评为新教育年度十佳卓越课程;2017年10月,他获评南怀瑾乡村教师奖(全国仅15人);2017年11月,他又被中国网教育频道评为“中国好教师”,并赴钓鱼台国宾馆授奖。

     

         据潘老师说,这个课程的创生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次作文课上,面对那些怕写作文的农村孩子,潘老师说:“不会写作文,画画应当会吧,那么就请你们把要说的话要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于是孩子们就被潘老师“哄”上了先画画再用一段话写个说明的作文之路。

      

        如此边画边写的作文教学探索,让这些农村的孩子不仅迷上了画画,也爱上了读书与作文。后来,潘老师又带着孩子“童画名著”“童画古诗”“童画中华传统美德”“童画核心价值观”等等,实现了语文教学与多个学科的跨界融合。



      课程,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最基本的载体,也是学校提供的最重要的产品。没有课程支撑,“大阅读”之路无法行稳致远。这些年来,我区不少学校聚焦“大阅读”,研发了形式多样的“卓越课程”。城南校区的“手指上的阅读”,让孩子们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将文学作品中的生动画面,制作成手工作品,实现了从浅阅读向深度阅读的掘进,《人民教育》专题作了介绍。东桥小学集团“三请曹文轩”,终于感动了“上帝”。他们不满足于名作家进校园签名售书、做个讲座这样的低层次活动,而是以课程开发的方式,组织全校孩子共读曹文轩唯美系列作品,请作者和孩子一起在课堂上分享体验、沙龙研讨,放大名作家进校园的效应。二实小康华校园,开发了“一本书的微课程”,在整本书阅读策略上有了系统的研究。



      在专注“大阅读”校本化课程创生的同时,很多有改革意愿的老师还在国家课程上动起刀子,让国家课程这道主餐不但有营养而且有味道。如“小古文实验班”“经典诵读实验班”“快乐诗教实验班”等,都不再满足于把教材中的十几篇课文做反复的肢解,而是把海量阅读、趣味阅读带进语文课堂,追求“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意境。

      

        课程的创生,让姜堰“大阅读”从无序走向了规范,从浅水区迈向了深水区。


        (四)一本书引发的关于“课堂革命”的思考



      “构筑理想课堂”,是新教育人的孜孜追求。但是,在眼花缭乱的各种教学模式中,不少人迷失了方向。欲找到课堂革命的出路,得从静心来读书开始,尤其要通过教育经典的阅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思考、追问。

      

        我们一直有一个梦想,通过一群教师的手不释卷,感染一群孩子迷恋书卷,带动千万个家庭向往书香,让读书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一道美丽风景。当更多的教师能够沉心静气地捧读经典,对话大师,聆听心灵的时候,教育就有了超越功利,回归本原,趋向完美的可能。

      

        可惜的是,当下有太多的教师不读书。如果教师的手中只剩下可怜的教科书、教辅用书,课堂怎能不索然无味。不读书的教师,带着一群“不爱学习”的孩子,教师职业怠倦在所难免。于是,我区不少学校借助“大阅读”行动,开始了教师阅读行动。东桥小学校长定期给教师读写班荐书,全校共读美学系列经典,开启了审美课堂的探索。桥头小学的教师“第九小时”,让教师在共读共写中彼此映照,寻找共同的语言密码。

      

        2017年,姜堰有很多教师都在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这本倡导学习共同体的著作,让不少老师找到了当下课堂高耗低效的症结: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导致学生的学习没有真正发生。教师们在随后的读书心得交流、沙龙研讨等环节中,逐渐形成一种共识,课堂的革命,必须聚焦于学教翻转,把课堂让位给学生。

      

        康华郭建珍、城南袁小芬等一批老师,在领悟了佐藤学学习共同体的实质要义、操作要领后,率先革起了自己课堂的命,构建以倾听、串联、反刍为活动形式的共同体课堂,让儿童真正与文本相遇、与同伴相遇、与自我相遇,呈现了学教翻转的课堂风景。



      改变,从阅读开始。因为阅读,我们相遇了共同体;因为共同体,我们越来越靠近新教育所追求的“落实有效教学的框架”“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的“三重境界”。


        (五)徐秀忠和他的完美教室



      徐秀忠,姜堰区张甸初中的一名普通历史教师。农村学校、边缘学科,很容易让一个年轻教师混迹于流俗。然而,徐老师不甘于平庸,他沉醉于新教育的完美教室建设,领着那些处于青春期的农村孩子们,一起建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命名七彩班,发行班币,组织每月一次的跳蚤市场,用镜头记录孩子们的瞬间,在班级公众号分享学生的成长轨迹,他让这个班孩子们平凡的生活,多了几份斑斓色彩。

      

        徐老师所带的班级于2015年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十佳完美教室,2017年他本人再度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十佳榜样教师。一个农村教师两度成为全国新教育十佳,实属难得。



      完美教室建设与营造书香校园一样,都是新教育基础行动。这几年,我们除了扎扎实实推进大阅读之外,在完美教室建设上也下足了功夫,并努力寻求这两者之间的融合。因为我们体认到,不同的教室、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学生,教室的意义——学生的未来所在,教师的幸福所在,学校的质量所在。

     

         在完美教室建设所有标准中,我们最在乎的是班级里有没有一架让学生惦记着的书。我们见过不少这样班级的图书柜:整天用一把锁锁着,作文选之类的书占据了很大比重。当一个班级里,图书柜矮了,里面的书精了,存取自由了,阅读习惯的培养才有了可能。阅读,是完美教室里最迷人的风景。



      在读什么的书问题上,我们坚决鄙视让学生多读甚至背诵大量作文选以应对考试的做法,这是典型的功利主义的阅读行为。其实,作家的作文比学生的作文写得好。与其让学生看同伴写的作文,不如看作家写的作文——故事。从故事书里,不仅可以读到故事,还会在别人的故事中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思考自己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阅读,是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扇扇打量世界的窗。


        从完美教室里的阅读起步,延展到有品质的学校图书漂流角、师生阅读书吧、星级图书馆建设,我们在追求“让学生与好书零距离接触”“打开一扇门,迎来一群人”的境界。


        未完待续,请看之二。


      (文章转自林忠玲老师的简书,向林局长致谢!该文著作权属于作者本人,有媒体刊发须经作者本人同意。)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守望新教育》微信公众号 swxjy_cdq 欢迎关注! )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真教育}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每一个普通的改变,都将改变普通——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