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佚名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如果你一直低头寻找脚下的六便士,也仍旧体会不到人生的乐趣,不妨抬起头,其实月光一直都在,甚至将周围的事物照耀得无比美好。

坚守内心的向往,才能葆有真挚而无畏的灵魂!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邵雍《清夜吟》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王阳明的《蔽月山房》(《当见山高月更阔——无论如何也要让太阳的光芒在自己的身上闪出》)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麦田里的守望者》)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


月亮与六便士,该如何选择?

作者|佚名

来源|小渔看电影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早就知道毛姆的经典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小说中的许多名句耳熟能详,然而最近几天才真正去捧读。腾讯视频出品的读书节目《一本好书》第一集对这本书进行了舞台演绎,赵立新饰演的毛姆,黄维德饰演的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深深吸引了我去读原著的兴趣。

“月亮”,在西方有神圣崇高的意义,代表的是美好的理想和不被物质世俗所羁绊的诗和远方;“六便士”代表的是残酷的现实和世俗的物质。《月亮与六便士》就是描绘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艺术与生活的冲突,精神与物质的抉择!


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不惑之年,本来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子女双全,但是为了追求自己内心的绘画梦想,抛妻弃子,离家跑到巴黎开始画画。最后去到了一座孤岛—塔希提岛,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并创作了许许多多的惊世杰作,完成了自己对“月亮”的追逐。

他说: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理想是一个奢侈的词。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形容那些不知道自己理想是什么的人,是“梦游者”。问十几岁的小孩子理想是什么,是很正常的问题;问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你的理想是什么,也充满了青春的激情。

然而,问一个三十多岁的人理想是什么,则很有可能被对方当成神经病。要不,“人到中年不如狗”的说法怎会收获如此多的共鸣?当仗剑侠客不再是鹰击长空的青春年少,曾经的雄心壮志被生活磨成了万里平沙一粒尘,再谈理想,只会成为笑柄。

如果有一个人,年过四十,有着稳定的工作,有在一起17年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忽然有一天离家出走,去追逐理想学画画,又会被如何看待呢?斯特里克兰德,就是这样一个离经叛道、不可理喻、愚蠢透顶、令人厌恶、沉迷自我的人。

他一心追逐心中的“月亮”,只想画画。他不要舒适与安宁,不要体面与秩序井然,不要关爱与同情,不要爱情与友情甚至亲情,不要任何的赞美与指点,只画自己认为的画,尽管别人看来,他的画作当时是那样的笨拙、杂乱、阴暗、无聊,但他依然我行我素,他的物质世界极端贫乏,但精神世界无比强大。“六便士”在他的世界里一文不名。最终,他成功了,当然他的成功与被认可是在他死后。

月亮还是六便士,究竟该如何选择?


如果你觉得毛姆的这本书是在告诉我们,人人都应该仰头看月亮,而不是低头捡六便士,那你,太小看他了。

他深谙人性的复杂矛盾:卑鄙与高尚,邪恶与善良,仇恨与热爱,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灵中。

正因人性复杂,人人生而不同,你没法去评判别人的快乐、成功和生活的意义。

有些人的快乐是六便士式的,俗世安宁,生活富裕已是幸福。

有些人的快乐是白月光,是追根溯源的返祖。就像他们并未生长在理想之所,一直在寻找心中的故乡。


小说中有一段话: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求得内心安宁,怎么能叫作贱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你对社会、对个人的要求。

什么是生活的意义?不是看到别人画画也去画画,不是听爸爸说,听老师说,听别人说,你要做什么。

这些没有人能真正告诉你,需要你自己满怀勇气,去探索寻找。

遵循自己的内心,月亮或者六便士,无论你选哪种,都是幸福的。

月亮或者六便士,除了选择,取舍,在我们的现实中,还可以去平衡。

谁说就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两者可以同时追求。

在你实现梦想之前,需要做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需要走一些弯路才能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不是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谋生。大部分的工作都不是自己的梦想,但是好好工作,业余时间可以追逐自己的“月亮”。我觉得牛人可以平衡好现实和梦想的比例。

一边脚踏实地工作,一边仰望星空地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胡适先生曾说: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利用闲暇时间,闲暇定终生。

王尔德说: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

大冰说:平时世界,多元生活,既能够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你要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真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月亮与六便士能够同时拥有。

如果你一直低头寻找脚下的六便士,也仍旧体会不到人生的乐趣,不妨抬起头,其实月光一直都在,甚至将周围的事物照耀得无比美好。

坚守内心的向往,才能葆有真挚而无畏的灵魂!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人生哲理

作者|良良大师
来源|百度

人生处处面临着选择,尤其是梦想和金钱之间的冲突更令人难以抉择。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我们可以看的不同的人放弃现在的生活勇于追求梦想的故事。月亮代表梦想,是遥远皎洁的,每个人都看得到却很难触及。六便士代表财富,是大多数人选择的方向。选择月亮的人很难为别人所理解,即使得不到金钱,那些追逐梦想的人在追逐的过程中依然很快乐。作者毛姆不仅仅表达了梦想和财富的选择关系,还折射出多方面的人生哲理。


下面我们将从《月亮和六便士》中摘取最精彩的4个金句,并感悟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金句一: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这句话深刻真切得突显出那些少数选择梦想的人,和那么多选择财富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众人为了自己的名誉,地位,财富忙碌的时候,梦想在他们面前不值一提,大部分的人都放弃仰望天上的月亮而是去选择低下头捡地上的六便士。六便士的重要性在生活秩序中大于月亮,自然选择对自己更加有利的六便士。那些选择月亮的勇士在人群中多么渺小和孤立,得不到家人朋友的理解,被他人嘲笑,逆着社会的主流前行困难重重。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放弃一切去找寻属于自己的月亮。这不仅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毅力。要做一个奔向月亮的人,就要做好孤独单一的思想准备。

金句二:有时候,人们把面具佩戴得天衣无缝,连他们自己都以为在佩戴面具的过程中自己实际上就成了和面具一样的人了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句话虽有戏谑意味,其实很有道理。有多少人带着面具活着,每个人都有多副面具,遇到不同的人戴上不同的面具。长时间佩戴面具的人最后恐怕会和面具融为一体,再也找不回真正的自己了。最初的时候佩戴面具的人还能分清楚自己和面具,时间久了,究竟自己是面具还是面具是自己恐怕很难分辨的出来。在追求六便士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迷失了最初的自己,成了面具的寄生主,成了六便士的奴隶。所以,在你面前和你交流的人可能只是个面具,最后不是人和人在交往,而是一副副的面具在交往。

金句三:同样坠入情网,男人和女人的区别是:女人可以一天到晚谈恋爱,而男人只有几分钟。



这句话说得特别对,女人对待感情的方式是随着时间的增加感情也越来越深,而男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则随着时间的消逝感情越来越淡。女人追求安稳,男人追求新鲜感和挑战。男女天生的思维差异势必会在生活中产生碰撞。恋爱中的女人大半的心思都在她的另一半身上,而恋爱中的男人一天中只有一小部分想着恋爱的女人,其他时间则做着自己的事情。在约翰·格雷的《男人来自火星 女人来自金星》中就诠释了男女在恋爱中的思维差异。恋爱对于女人来说是一件大事,充斥整个生活。而对男人来说就是生活中的一件平常的事,并没有女性看得那么重要。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同样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金句四:说苦难使人高贵是不正确的,让人高贵的有时是幸福。而苦难,在大多数情况下,使人们心胸狭隘,一味报复。


都说苦难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力。认为经历苦难的人都是高尚的,可是有时候破茧并不能成蝶。让人快乐的更多是幸福,而不是生活在苦难中。苦难确实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可更多时候是摧毁人的意志,能挺过去的人有多少呢?在苦难的情境下,多让人心生怨恨,埋怨别人,嫉妒别人,指责社会不公平,自然会变得心胸狭窄,产生报复心理。相反幸福使人感恩,会有更丰富的同情心。为了成为高贵的人,就要努力成为幸福的人;为了成为幸福的人,就要勇敢追求幸福。


读完《月亮和六便士》受益良多。不仅为我们在梦想和金钱的选择中提供了选择的教材,还为我们在未来路上可能遇到的很多事情做了探讨。这本书是在教人做人,也告诉我们不要迷失本心。带着面具固然可以,可是别忘了摘掉。更别忘了面具是面具,我们是我们。追求梦想的过程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因为追逐梦想的过程也是个苦难的过程,能否克服苦难还是个未知数。最终,我们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因幸福而高贵。无论是选择月亮,还是选择六便士。做好自己,而不是成为千篇一律的别人。我们是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是公式化的符号。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才能让自己永远认识自己:这还是我。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9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