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洲新教育运动的杰出代表——蒙台梭利

佚名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1)通过自由教育发展儿童内在潜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的人才;(2)按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组织教育;(3)重视现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通过多方面的教育来培养儿童多方面的能力,通过灌输民主、自由和合作的观念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进取心;(4)主张教育要联系实际生活,鼓励儿童自由、自主地活动。新教育运动的教育纲领是“生活教育”、“尊重个性”和“自发学习”。——《欧洲新教育运动的杰出代表》

蒙台梭利称儿童为“成人之父”,呼吁成人净化心中的爱,关心并承认儿童的权利,让儿童自由发展。蒙台梭利把自由与纪律密切联系起来,她认为真正的纪律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过程应与儿童心智发展阶段和兴趣相适应,而不应完全按照课程要求或教师的计划。蒙台梭利批评旧教育看不到儿童发展的内在力量,把成人的思想、要求强加于儿童,对儿童横加干涉,压制和扭曲了儿童的发展,教育几乎成了惩罚的同义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麦田里的守望者》)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

欧洲新教育运动的杰出代表

作者|佚名

编辑|陈东强


一、新教育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国家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欧洲大陆出现了以改革传统教学理论和方法为目的的教育革新运动,与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遥相呼应。新教育运动以建立不同于旧式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为先导,在新的形式、内容和方法等范畴内进行了广泛的实验。


1889年英国的雷迪在阿博茨霍尔姆创建了欧洲第一所新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接着德国的利茨、法国的德莫林分别于1898和1899年开办了同样类型的学校,逐渐形成了盛行一时的新教育运动。新学校是一种学费昂贵的乡村寄宿学校,校舍设备完善舒适,学生都是有钱人家的子弟。新教育运动的领导人都是立志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他们把新学校作为实施新教育理论的实验室。这类学校在各国名称不同。在英国和法国叫作活动学校,在德国叫作劳作学校。由此可见,新学校强调“活动”和“劳作”,而不强调“学习”或“书本”,强调用手而不是用脑,它注重手工劳动、近代语言和农业工艺课程的教学,以此来改革传统的学校教育。

新学校的教学注意研究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创造性要求。学校采用家庭式教育管理方式,整个制度强调发展学生的独立精神,注意智力教育,尤其注重鼓励学生学习运用科学方法去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自治也谋求培养学生组织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了给各国的新学校提供联络中心,1899年瑞士教育家费列尔在日内瓦建立了国际新学校局。1913年在该局注册的新学校达一百多所。在共同的教育实验中,新教育运动出现联合趋势,终于在1921年成立了新教育联谊会并出版《新时代》杂志。从1932年起该联谊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国际讨论会,并在整个欧洲、部分亚洲和非洲国家和大部分英语地区建立了分会。1966年,该联谊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继续发挥其作用。



与此同时,一些热衷于革新的教育家,如法国的德莫林、比利时的德可乐利、意大利的蒙台梭利、德国的凯兴斯泰纳、英国的尼尔和罗素等人,不仅自己开办新学校,而且运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从理论上论证和概括新学校的原则,从而形成了新教育思想。新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1)通过自由教育发展儿童内在潜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的人才;(2)按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组织教育;(3)重视现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通过多方面的教育来培养儿童多方面的能力,通过灌输民主、自由和合作的观念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进取心;(4)主张教育要联系实际生活,鼓励儿童自由、自主地活动。新教育运动的教育纲领是“生活教育”、“尊重个性”和“自发学习”。



二、新教育运动的杰出代表蒙台梭利





(一)蒙台梭利的生平

蒙台梭利(MariaMontessori,1870—1952)是意大利教育家,也是国际著名幼儿教育家。1870年8月31日蒙台梭利诞生在意大利亚得里亚海边安科纳省的希亚拉瓦莱镇。她虽是独生女,但父母从不溺爱她,使她从小就懂得关怀别人,萌发关心和照顾幼小者的念头。她的父母希望她选择意大利妇女的传统职业当教师,但蒙台梭利从小爱好生物,后又迷恋医学,因此她不顾亲友的劝阻,冲破当时的习俗对女性的束缚,毅然考入罗马大学医学系。1896年她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在任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诊所助理医生期间,治疗有身心缺陷的儿童,并逐渐转向对低能儿童的研究。为吸取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蒙台梭利先后去伦敦和巴黎,认真钻研法国低能儿童教育先驱、医生伊塔和塞贡的著作。她非常欣赏他们通过感官训练活动医治缺陷儿童的方法和经验,并深受他们的教育观点的影响。



1898年蒙台梭利在一次教师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儿童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的观点。她深信只要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就能改善低能儿童的状况;而且,适用于低能儿童的教育方法也可用于正常儿童。她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此后意大利教育部长任命她为国立特殊儿童学校的指导。在1898~1900年的两年内,她成功地使低能儿童的读写能力胜过同龄的正常儿童。她在这两年中获得的经验以及发明的一些方法,成为她以后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



为了从理论上探索正常儿童的教育问题以及新的科学教育学,1901年蒙台梭利重返罗马大学,进哲学系深造,以扩大和加深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她把大量心血倾注在对人类学、精神病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上。1904年蒙台梭利成为人类学教授。



在意大利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同时,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穷困,贫民区儿童无人照管,他们喧嚣街巷,损坏住房。1907年,罗马住宅改善委员会为保护房屋,愿出资把父母上班无人照管的3~7岁儿童组织起来。蒙台梭利应邀在罗马贫民区办起了第一所“儿童之家”,这使她有机会把自己的教育思想运用到对正常儿童的教育上,开始了对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和研究。她致力于幼儿教育的宣传和改革,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儿童,认识儿童教育的重要性。1909年蒙台梭利根据对“儿童之家”经验的总结,写出《蒙台梭利方法》一书。此书风靡一时,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广为流传。



1911年蒙台梭利离开“儿童之家”,但仍研究儿童教育问题。从1919年起她在不少国家开办每期为六个月的国际教师训练班,亲自讲学,宣传和推广自己的教育思想。她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大洲,回国后纷纷办起蒙台梭利协会,由此形成了蒙台梭利运动,使蒙台梭利在幼儿教育方面产生的国际影响仅次于福禄培尔。这种协会后来发展成国际性机构。1925~1951年蒙台梭利连任九届该协会的国际大会主席。



蒙台梭利的主要著作有:《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方法》《高级蒙台梭利方法》《有吸收力的心智》这些著作都有中译本,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中等。她在这些著作中尖锐地批评旧式学校和旧式家庭教育,指责这种教育压抑儿童本性、窒息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呼吁新教育应以对儿童心理的研究为基础。



(二)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就是帮助儿童发展其内在力量;由遗传决定的心理潜能规定了个体的发展方向,其表现就是自发冲动,正是这种自发冲动赋予儿童积极的生命动力,促使个体不断发展;心理潜能必须在适宜的环境中并通过活动体现出来并获得发展,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儿童提供独立进行自由活动的环境,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得到自然发展,成为身心健康的儿童。她的基本的教育思想就是认为教育过程应与儿童心智发展阶段和兴趣相适应,而不应完全按照课程要求或教师的计划。蒙台梭利批评旧教育看不到儿童发展的内在力量,把成人的思想、要求强加于儿童,对儿童横加干涉,压制和扭曲了儿童的发展,教育几乎成了惩罚的同义词。



蒙台梭利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自然过程,它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和敏感期。在某一个敏感期儿童对某一些物体和练习特别感兴趣,能毫无困难地应付和学会他的特殊敏感度适用的事物;敏感期一旦过去,相应的兴趣随之消失。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发展敏感期的观点,是对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贡献。



蒙台梭利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研究,把儿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出生到6岁,称为创造期。这一阶段出现一个又一个敏感期,是各种功能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也是人的个性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任何疏忽和偏差都会造成永久性缺陷。该阶段可细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出生到3岁,称为胚胎期。此时儿童没有有意识的思维活动,只依靠其感官敏感性无意识地吸收一切外界刺激,并在各种刺激的影响下分别地、独立地形成和发展各种能力。3~6岁为第二个时期,称为个性形成期。这时儿童从无意识逐渐转化到有意识,记忆、理解和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表现出对成人影响的敏感。第二阶段从6岁到12岁,是较平稳发展的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能有意识地学习,开始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这一时期最适宜学习,开始形成学习技能和艺术技能,产生道德意识和社会感。儿童终生的智力兴趣是在这一时期确定的。第三阶段从12岁到18岁,称为青春期。这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又一重大变化时期,是身心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蒙台梭利的主要兴趣是研究儿童第一阶段的发展。



蒙台梭利在强调儿童发展取决于其内在力量的同时,也指出了适宜的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她指的环境是广义的,包括儿童的活动环境、教师和教具。但她的儿童发展观是建立在生物本能基础上的,环境只不过是为潜能发展提供的场所,因此她对生命潜力的过分强调带有神秘色彩。然而她要求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这是对无视儿童的传统教育的勇敢挑战。



(三)蒙台梭利的自由观和纪律观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生命潜力的自发冲动表现为自由活动,引导还是压制儿童的自由活动是区分教育好坏的标准。自由是蒙台梭利方法的最基本原则。她指出尽管家长深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们之间仍不断发生冲突。究其根源是成人由于潜伏在心中的偏见而无意识地压抑儿童个性的发展,为儿童心理发展设置障碍,压制儿童的自由。蒙台梭利称儿童为“成人之父”,呼吁成人净化心中的爱,关心并承认儿童的权利,让儿童自由发展。蒙台梭利把自由与纪律密切联系起来,她认为真正的纪律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但并非任何自由活动都能导致良好的纪律,只有身心协调的活动才能导致纪律。蒙台梭利把这种活动称作工作。自由、工作和纪律,是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的三根支柱,它们通过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首先,工作有助于肌肉的协调和控制,因而能促进纪律的形成。第二,工作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有助于儿童进行自我教育。蒙台梭利认为,没有独立性的人也就丧失了自由。第三,工作有助于培养意志力。服从是自我约束的重要标志,而服从的先决条件是具有相应的活动或抑制能力,即意志,而意志是在工作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蒙台梭利认为,在自由、工作基础上建立起的纪律,完全不同于用压制和命令训练出的服从。她的“儿童之家”的一大特点是儿童通过自由活动和工作养成守纪律的习惯,这较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她把肌肉的协调和意志力的培养作为形成良好纪律的途径,对于后人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四)感官教育和日常生活技能练习





蒙台梭利认为,感官是心灵的门户,对智力发展尤其重要,因此她很重视感官训练和智力培养。她认为,幼儿处于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儿童心灵在敏感期吸收的东西将保持终生,而任何疏忽都是不可弥补的。蒙台梭利针对人的各种感官,为“儿童之家”专门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教具。她把感官训练分成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训练。每种感觉又可按其性质和形式分别进行练习。由于感官训练主要是针对敏感期的,敏感期的出现则服从个体发展规律,因此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兴趣。通过感官训练还可以早期发现儿童感官的某些缺陷并及时予以矫正。



蒙台梭利在对儿童强化感官训练的同时,非常重视儿童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既能促进儿童体力和各种动作能力的协调发展,也是培养儿童独立性的重要手段。蒙台梭利重视现实世界的需要,注重实际生活教育,强调通过活动促进儿童的生理发展,这是符合儿童生理特点的。但她狭隘地理解实际生活能力的培养,把它同一切想像活动截然对立起来,反对儿童游戏,忽视绘画和音乐对想像力和情感的培养作用,这是她教育思想中的严重缺陷。



蒙台梭利继承和改造了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培尔等教育家的思想,应用当时的医学、生理学、实验心理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验,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她的方法强调儿童有选择活动的自由,相信儿童有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能力,重视儿童早期智力发展,主张通过自由活动形成纪律。她采用精心设计的各种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具使自己的方法发挥了巨大的教育作用。所有这些都是对当时盛行的传统教育的有力挑战,推动了20世纪初蓬勃兴起的新教育运动。蒙台梭利作为一位成功的教育实践家,她对儿童充满了爱、信任和尊重,她善于耐心细致地观察儿童,也善于机智及时地指导儿童,她的方法对20世纪学前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当时学前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由于她的方法脱胎于低能儿童教育方法,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机械训练的性质和神秘主义的色彩。


(文章转自网络,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向原创作者致谢!)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9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