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出一朵属于自己的花儿——四季当歌,且以永日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寻找:如同黑暗里大海上行驶的航船,失去了航线和方向,随着风和浪逐波前行;心中的那片绿岛在哪儿?不知所向,是她沉没了还是我迷失了……
遇见:固守一片净土,看你方唱罢我登场。与新教育相遇,这是一种神奇的缘分。
行动:在这丝丝缕缕的烟雨中,我看到了萤火虫的光亮;如果人生是一段旅程,我想我看到了未来的方向,我会朝着向光的地方,开始一段新的历程。
奖赏:当荣誉和奖牌走向我们的时候,忘记了是怎样的感动和激动,重要的是岁月记下了这一段旅程。
思考:每一条道路,仍有向远方出发的人,我们注定还要失落;无数白天和黑夜,我只请求留给我,一个宁静的早晨。
在新教育实验这条路上,我们追随新教育、践行新教育,享受新教育,带着爱和使命,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播撒、耕耘,留住生命的每一份诗意,让校园处处散发着书香,充盈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出一朵属于自己的花!——徐良惠(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孙其屯小学校长)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一朵花的使命就是让自己开花》)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让梦想成真》)
开出一朵属于自己的花儿
寻找:如同黑暗里大海上行驶的航船,失去了航线和方向,随着风和浪逐波前行;心中的那片绿岛在哪儿?不知所向,是她沉没了还是我迷失了……
2012年,工作岗位的调整,我成了一所乡村小学的校长。8月的校园,陈旧的校舍,狭隘的环境,平静的气息,在被四周高楼林立包围的小小的学校,使人感到像一方小小的天井,无论如何仰望也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一个35岁的掌门人,该将带领1100名师生走向何方?走向何处!
遇见:固守一片净土,看你方唱罢我登场。教育的乱花渐欲,有时候也会使自己在行走的路上放慢脚步,去思索,无所谓对与错,无所谓先进与后进,无所谓更好与最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与新教育相遇,这是一种神奇的缘分。
2012年9月,刚刚上任的高新区文教体局孙健通局长向我推荐了《新教育》一书,并要求我用心阅读此书,再去对照自己的校情,做出属于学校自己的特色。他用朱永新老师的话来勉励我:“对于一个学校而言,有了一定的特色后,要善于及时地总结、提升、创新,使萌芽的生长得更快、使朦胧的越发清楚、使暂时的变得久远。”
当我读完《新教育》,当我看到年过半百的朱永新教授仍以义无反顾的勇气在新教育实验中布道呐喊,我不禁为自己的生存状态而惭愧。是啊,为了孩子们美好的明天,为了责任和梦想,我的脚步只能向前,我的选择只能是跌倒后爬起,接着前行。
2013年12月12日,在这一年中最冷的时刻,在区文教体局的组织下,我去参观新教育实验的样板校。在沁阳一小、沁阳实验小学,不禁驻足留连、细细地查看资料。这样的校园,师生充满生命活力,环境充满诗意之美;这样的档案,师生作品朴实生动,掩卷令人深思。 回校后,我先后组织开展了以《新教育带给我的思索》和《阳光行动》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张赵虎老师的《新德育新思索》、陈明飞老师的《关爱学生从“新”开始》都给我深深地启发,三年级的教育月行动、五年级的阳光行动“四重奏”,王腊云老师的《与孩子共同成长》、陈淑鹏老师《和学生共写阳光日记》让我受到心灵的触动。通过交流,通过行动,我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我看到了柳暗花明的春天。
2013年1月,在高新区全体教师读书分享会上,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我的读书感悟。随着《新教育》的深读,我不禁一次又一次地质问自己:阳光教育的内涵在哪里?阳光教育能给师生带来什么?阳光教育的特色体现在哪里?阳光教育的理论框架和支撑又在哪里?阳光教育的行动品质和行动方法又是什么?每一次的质问,都使我陷入苦行僧似的精神修炼之中,那种走火入魔似的冥想,似乎走入山穷水尽之处。而新教育的行动论告诉我,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我自己是孤单的一个人,而我的身后,站着我的老师们和我的学生们。我们为什么不都行动起来呢?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在跌跌撞撞的稚嫩中,蕴含着无与伦比的力量。那我为什么不向未来索取力量呢?
行动:2014年7月13日,我参加了在全国新教育第十四届年会上,百部名曲、百部童话剧、百部电影、百幅名画进校园,新教育研究所正在研发的艺术课程在校园中的蓬勃开展,令人眼前一亮。我写道:“在这丝丝缕缕的烟雨中,我看到了萤火虫的光亮;如果人生是一段旅程,我想我看到了未来的方向,我会朝着向光的地方,开始一段新的历程。”
(一)营造书香校园
我围绕“营造书香校园”开展各项工作,努力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让校园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我打破借书的围墙,将图书搬出图书室,放至孩子们活动的各个角落,近40000册的图书,学生们可以自由借阅;打造品质书柜,将每间教室建成图书馆;建造童心阅(悦、越)读区,让学生室外活动区充满童话和哲思色彩;开展新教育的儿童课程,每天清晨,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开启诗意的晨诵之旅;开展亲子故事会,印发阅读存折,父母与孩子一起记录当天阅读内容;请作家进校园,让偶像走进孩子中间;开展读书月活动:共读蛋糕、超级模仿秀、童话剧、经典诵读展演……丰富的读书活动,让孩子觉得每一天都是新的。
通过营造书香校园,我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寻味的童书,带到给孩子们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通过书香校园建设,也得到额外的奖赏,“新孩子乡村阅读公益行”项目、新教育研究院、新教育基金会、河南省教育读书会、厦门华夏学校陆续为孩子们捐赠了价值近十六万元的图书,彻底更新了学校的图书室;在阅读中,我们也遇到属于自己的庆典:河南省教师读书会“带一本书到洛阳”活动在学校举行;洛阳市“书香伴成长”2018少儿阅读年在学校启动;学校成为全市第一个与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合作的单位,建立了分馆……在阅读中,我也发现:书承载的远远不止这些;它会打开孩子们心灵的的一扇窗,让我们去触摸生命的神奇;孩子回赠给我们的,是满载着真善美的童心。
(二)“三专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教育的“三专模式”是教师成长的“吉祥三宝”,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这吉祥三宝。为了更好地寻找与自己生命气质相契合的榜样,我们确定先以办公室为单位开展共读活动,固定时间,由各办公室申报书目,学校统一购买发放。仅2018年,我们共读了《一线带班》《一线表扬》《愿你慢慢长大》《致教师》《种下一间教室》《小种子教室的童话剧之旅》《我的阅读观》《孩子,你慢慢来》《目送》《白说》《我不只是数学》《小学数学思想与方法》《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如果说出的话能看得见》《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等书籍,使大家拥有共同的知识背景和语言背景。
“新阳光”QQ群、微信群成为教师发表读书感悟的固定房间;“知行”读书会成为推进教师读书的社区;“相约星期二”成为教师思想碰撞的约定时间;“读书分享会”成为教师展示阅读成果的“大市场”。一次次主题鲜明的分享活动,让大家更加感受到书的美好、书的力量,从而不断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促进专业发展。
专业写作是一种梳理表达,是专业阅读的深化,是真正思考的开始。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们把读到的内容与工作实践结合,写下一篇又一篇的反思,并且把习得的经验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就这样不停地阅读、写作、实践,循环往复,不知不觉中,职业的思考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提升。2017年,河南省大象出版社出版了教师的教育随笔《守望教育的初心》一书,两年来,这本书已经二次印刷,被列为浙江省教育类采购书籍,获中南六省优秀教育读物三等奖。
老师们立足课堂、守住教室为起点,从专业阅读开始,形成反思,进行书写,从而运用于教学实践,使得他们教学风格凸显,教学业绩突出,不仅成为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更是成长为省、市级名师,学术技术带头人及业务骨干。
知行读书会、七彩联盟、名师工作室、萤火虫工作坊、种子项目组、河南省教师读书会、新阅读群、家校合作社、未来学校联盟……通过专业交往,老师们领略到榜样的风采,在共同的愿景引领下抱团发展,感受外部世界的精彩和生命涵义的丰富,找到其中站立的真实的并不渺小的自我,获得真正的成长。2018年洛阳市第三届中小学名师评选中,我校共有3位老师获奖,村小一下子生长出三位名师,令大家刮目相看。
(三)新教育实验的蝴蝶效应
在重点项目的推动下,在榜样教师的言说中,大家一次次地感受着新教育的执着、纯净、向美、幸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更为生动和鲜活;身边的榜样,更有说服力。新教育唤醒了心底最深处的渴望,于是,阳光人欣然行动,展现着教育最优雅的精彩。
奖赏:是点灯人和新教育人的精神和赤诚感召着我们,五年多来,近6000人的参观学习,给师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当荣誉和奖牌走向我们的时候,忘记了是怎样的感动和激动,重要的是岁月记下了这一段旅程。
和全国大多数的新教育实验校一样,我们是普通的,以践行“阳光教育”为使命的阳光人在新教育实验中扎根田野,躬耕实践,不因土地贫瘠而忘却了绽放;同时,作为一个普通的实验学校,我们又是幸运的。成为新教育实验校五年来,朱永新老师、陈东强院长、傅东缨先生、杨东平先生、李镇西老师、吴勇主任、张硕果老师、郭明晓老师、童喜喜、宋新菊、胡盈等一大批新教育实验的核心人物先后走进学校,对学校的工作进行指导。朱永新老师在学校视导后,亲笔题写“享受教育”,并为《守望教育的初心》推荐:一所普普通通的学校,面对困难,没有抱怨和放弃,而是把孩子的想象与老师的创造有效地利用起来,执着地改变与建设,他们才是新教育的真英雄!
学校生长模式被打开,村小的面貌和精神气质发生了变化,村小的生长,在朝向卓越的路上,经历了从破土到繁茂、从平凡到奇迹的蜕变,每一个置身于其中的人啊,跟随着它从容成长,如自然万物生长一般。而我,在和学校一起成长的日子里,我也由衷地感受到的自己的变化:觅得到成长的途径与方法,结识了更多的尺码相同的人,对教育、孩子的认识也变得不一样。
2017年5月,徐林林老师代表学校在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7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议上作了《用心用情 共育美好》的分享;学校的种子教师为前来学校跟培参观学习的校长老师们作了50多场的分享,外出培训20多次。
《教育时报》首席编辑代修鹏老师说,“孙旗屯小学的教师给我的感受是,不因为身在村小而失却做出的教育的品质,他们学习意识很强,敢于接硬任务,深知教学相长的意义,对教育有爱,做教育有毅力。他们有目标,有坚持,有成长。这所村小教师的精气神昭示这样一个道理:每一个向上的教师本身就是对孩子教育的最好文本。他们一边生长着,向下扎根,一边向外输氧,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滋养着本地和外来的孩子们。”
五年多来,朱永新老师一直是心中的一盏明灯,在我迷茫的时候,在我困惑的时候,给我指引。不知多少次地反复读他的书籍,践行着十大行动;从他的书中,总是会发现同一项行动中优秀的榜样,他们的事例和行动一直指引鼓舞着。
五年多来,每一次的会议和学习,我都虔诚地投入其中,屏息凝视,听着新教育的理念以声音的形式在心上播种印痕;每一次,都凝心聚气,感受着点灯人的赤诚大爱。
五年来,朱老师走进我们的校园,为我们进行指导鼓励;为学校题写留言,寄托希望与期冀;为我签赠书籍,让我学会智慧爱;为我提供机会与平台,去讲述村小的故事,去参与全国性榜样的评比;为我的文章提供出版的机会,让我看到全新的自己。
曾经,我抱怨过成为校长,让我成为众矢之的;现在,我感激能够成为校长,它让我发现更好的自己。坐在这里,回想起经历的种种, 一种温暖、美好的情愫在心中流淌。因为成为校长,在这个阳光家园中,看到每天都有动人的故事发生;因为成为校长,在成长过程,感受到更多的人性的美好和深刻;体验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分和温暖。
思考:每一条道路,仍有向远方出发的人,我们注定还要失落;无数白天和黑夜,我只请求留给我,一个宁静的早晨。
作为一个普通的实验学校,我们的力量很小,所做的一切,还不足以能够书写生命的印痕。生命,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就是能够自我成长的有机体,如何通过开展新教育实验、选择好适切的实验项目让师生的生命不断丰富、提升,不断趋于完善?如何实验的内容成为师生生命中的水源,让它载载舞,使每一位师生的生命臻于完美?这将成为每一位新教育人永远的思考。
从和新教育相遇,到抵达、到现在,这条路已经成为全体阳光人眼中最美的风景线。今后肯定有更多的日子等待去擦亮,有更多的美好需要去发现、去书写。在新教育实验这条路上,我们追随新教育、践行新教育,享受新教育,带着爱和使命,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播撒、耕耘,留住生命的每一份诗意,让校园处处散发着书香,充盈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出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四季当歌,且以永日——2015年度生命叙事作者|徐良惠河南省洛阳高新区孙旗屯小学校长
这一天,我在学校,因为学校的基建项目依然没有结束。这一天,我收到了同事发的短信:老大,我们的节目入围洛阳市小记者羊年春晚了。而这一年因这一天的起始,为了一年的工作定调:用一颗种子的力量,传唱着生命的舞曲。 蒋瑞老师带和社团孩子们排练的《缅桂花开朵朵香》是经过四次海选“杀”入羊年春晚,其间的艰辛和付出,她最清楚。去看演出,偌大的舞台,15个孩子,丝毫不觉得单薄。她们亮丽的妆容,翩翩的舞姿,加上飞舞的裙裾,博得现场观众阵阵的掌声。这些土里土气的孩子,一个个变得高雅美丽、眼波婉转、眉目含情,飞舞、戏玩,台上的小姑娘犹如一朵朵桂花,在音乐声中华丽地绽放。 肢体的弦,让它们跳舞,跳舞,在欢乐中,跳舞,旧的一年远去,新的一年来临。一种思想,一种音乐,用你们的样子,紧紧抓住我们,像跃动的精灵,在时间和音乐中踏行。在午夜的静寂中,听见晨钟击打的声音。 舞的陪伴,弦者的歌,是华丽的美,是教育生活中浪漫的点缀。而真实的生活永远是琐碎和努力。
“一粒种子,在经历孕育之后,都将破壳发芽,成长为独有的自己,遵循着独有的足迹完成一轮独有的卓越,让这粒种子沐浴阳光却是一种深深的责任,阳光教育、名师工作室……,这些孵化器在给予个体成长的时刻,更给予了这块土地上播下的种子更多的滋润,我们深深地相信:只要勤于浇灌,所有的种子都会开花结果!”这是工作室的伙伴写给我的一段话。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汇聚了全区13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期始我是以抵触的情绪“被迫”组建的,因为在区领导的行政历上,没有“不行”和“不允许”。不是怕付出,是担心以个人能力无力再去认领这份承担。
恰恰相反,工作室组建之初顺利圆满地完成区内的会务接待;这一年,又承担了洛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全年的“萤火虫故事会”和“萤火虫手工坊”。1月10日是开始,我第一次出现在公益讲坛,第一次上绘本阅读课,又是高新区和少年儿童图书馆第一次合作的第一个讲课人,工作室的王腊云、陈淑鹏和赵春凤老师一起陪我去。她们看环境,调电脑,发放资料,我静心地备课。真的是第一次呢!这些孩子中,最小的不到两岁,最大的上四年级,天!倚着自己亲和力还可以,就开始了特殊的讲座。效果还不错,一个小时的时间,孩子们能坐在这里听就很不错了,中间有一个小女孩子老是否定我的话,但是她真的很有自己的思想,爱护那些童心吧!会后,家长还真把我当成专家了,纷纷询问有关读书的问题,离不开会场了。直到现在,很多家长加了我的QQ,通过QQ我们共聊有关孩子读书的话题。一年的时间,伙伴在少儿馆公益讲座30次,到区内学校送课27次,到乡村学校送课80节。少儿馆有四百多个家庭参与了阅读和手工坊活动,有100多个孩子在伙伴们的引领下开始踏上了阅读之旅,近2000人次的乡村孩子和阳光人有了亲密的接触。 四川美女作家周冲通过“问对教育”向我签名赠书《你配得上这个更好的世界》,她写道,“总有一些力量,让我们看见微光”。 而这个春天的3月,刻骨铭心的3月。一开学,就确定要举行新教育实验开放周,除了作为开放学校外,学校胡雪利老师在会议上做叙事,我还要承担画册的编写和宣传片的制作,只有25天的准备时间。这25天,除了开放周,另外要迎接3月份洛阳市均衡县创建检查所有的档案和“六室”建设,为接下来省和教育部的检查做准备,还要到偃师市为城关镇近200名教师进行一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公益讲座,所以每天12小时的时间浸在学校和工作中。这一段时间工作是紧凑的,身体也出了一些问题。幸好的是伙伴们非常给力,大家默默地行动,没有一个人抱怨。直到月底,看到当日日志记录的时候,才看到心情轻松了一些——3月28日,周末去学校,看看,真的放松了好多:楼刷完了,围墙马上也要竣工了,版面上墙了,竹子种上了,柜子做着呢,检查过去了,仪器全到了,设计稿也都出来了,伙伴们都忙起来了,还撞上了三个偷偷去加班的……瓦蓝瓦蓝的天空,校外那棵高大的椿数枝条舒展,一只灰白相间的喜鹊在跳来跳去。 相信努力,相信自己,做好接受未来的准备;相信坚持,相信付出,艰辛只是梦想的本质;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这是每一个新教育人的语言密码。
夏: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
我们尊敬和熟悉的陈东强院长来了,对学校的工作和老师的状态盛赞不已。“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他告诉我门:相信种子,相信岁月。,上了路,天天走,一定会遇到隆重的庆典!”
“撒一把种子,泥土里能长出希望起风了,就收起那半干的衣裳累了,我们就停一停脚迷惑的时候,看一看远方” 一年来,我像那只犟龟一样,朝向目标慢吞吞地行走;又像那个织网的夏洛,与同行的人进行生命的编织,实现着自己生命成长的奇迹。
秋:追迹逐梦向太阳,文字当歌思无涯
通过报告,我们再重新看待自己、认识生命、发现学生、定义老师;通过和志在书里、东方神鹿、小柯、风乎舞沂的深夜长谈,我明白的种子的意义和担当。会议结束后,我写下了:生命教育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崭新而又古老的话题。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面对存在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提升孩子的生命质量,让孩子们在小学阶段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至真至纯。家庭、学校、社会、家长、教师、同伴……每一个和生命相关联的元素、人,为了生命的成长,相互依托、相互成就;呵护珍惜每一个生命,建立一个爱与温暖共存的生命成长秩序,构建生命共同体,彼此成就、恒久弥长,当是今后应该继续进行的探索、思考和追求。 金堂之行,让我在读书和学习时多了更深入地思考和行动。读书不仅仅是慰藉,而是寻找,是成长,是播撒。
郭明晓老师,再次让我感受到萤火虫的精神。喜喜说,萤火虫精神,是腐草为萤生无所息的自我反省和重生;是越是黑暗越显明亮的自我锤炼与担当;是尽情飞舞呈现美好的自得其乐与坚持。郭老师,就是传递这种精神的人,或许她不是最闪闪发光的那个,但是作为光的传递者,她独一无二。 七月和八月,充足的时间,在家阅读写作。阳光打在窗外的树叶上,光亮亮油闪闪,叶长;花开;鸟儿在窗下叽叽喳喳地唱和,日子的蓬勃和热烈喷涌而来,我想:是该出去走走了。 这一路走来,我去了袁家村、马嵬驿,感受关中平原古朴的民风;我登古城墙、西岳华山,去领略厚重的历史和自然风光的奇崛秀丽;看了兵马俑和昭陵,看历史的伟人和常人如何被铭记;到钟鼓楼、回民街,深入到俗世的内心。和朋友结伴,与家人远行,与少时伙伴小聚;山河壮美,思与云平,闲看落日,放松心情。 在华山之巅,看奇云雾海、清明世界;看高低起伏的山峰,看触手可及的自己和那些细细密密的心事。该如何对待近40的自己:更珍贵,更丰富;还是更贫乏,更平庸?该坚持什么?不污染,常持心,这就是自己的初心吧。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心灵的书写。这个季节,我写下了14篇共计70000字的教育思考和叙事,这个过程,是表达内心理念的渠道。短暂的休息之后,是继续的努力。 学校基建项目继续,和阳光伙伴结合新教育的每月一事研发了六个年级十二册的《阳光少年自育手册》,这期间的推翻、重建、劳碌、艰辛自不必言,大家可能已经习惯了。
这个季节,有四位新教育的大伽走进学校,是之前从未想到过的:朱永新教授、陈东强院长、李镇西院长和飓风大姐郭明晓。他们的行走,是阳光校园最美的风景。 “以爱为名的行走,给全体阳光人带来了温暖和光彩。而您,就是高举火炬的人。我们将因爱而凝聚,因爱而努力,去探索好教育、践行新教育,将爱与温暖传递给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家庭,用自己的萤火之光去照亮更多的人!”——写给朱永新教授
书香伴我成长
作者|徐良惠
如若谈起从小我伴我一起长大的,至今仍与我不离不弃萦绕在身边的,那就是淡淡的书香。
一、偶遇
记忆大概是从1984 年开始,那时我7岁,上二年级。爸爸是工人,在龙门水泥厂上班,离家比较远,大概是每周回来一次。周末,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爸爸上街,到广州市场的新华书店。《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世界著名童话》、《365夜故事》、《故事大王》……在低中年级段,我几乎拥有了市场上能见到的所有的童话和故事集,那个时候同学们鲜有课外书,我的家也成了小伙伴们最喜欢的地方。那个时候,认识了大胡子的阿凡提,舒克和贝塔,皮皮鲁和鲁西西……知道了白雪公主、锡兵、稻草人和拇指姑娘……如果让自己选择一个童话中的人物对照的话,我感觉我就是那个豌豆公主,因为穿衣服稍微有一点儿不舒服,我就会让妈妈摆弄来摆弄去,睡觉的时候床单皱巴一点儿我就睡不成。
除了这些,我拥有一箱子的连环画。那一箱连环画被我翻来覆去地看,一直到上师范后被陆陆续续被借走,加上家里盖房子就渐渐地丢失完了。每年一到放暑假,爸爸就带我去厂里住。和医务室挨着的就是图书室。我记得爸爸到医务室去给爷爷买药时,就把我丢进图书室。高年级的暑假,我翻遍了里面我能认得字的那些章回小说:《岳飞》、《瓦岗寨》、《封神演义》、《杨家将》……看完这些小说,再和连环画结合起来看,然后在本子画一些里面的人物。人物的样子现在想想都是戏曲中的造型。
读书是我最愉快的童年回忆,让我从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成为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对世界的认知,应该是从童年开始。我的原乡、我的伙伴、我的乡情和水土……构成了漫长的记忆碎片,它们触摸不到却一直存在,一直未曾离开。
初中的三年,看课外书的记忆几乎为零。因为外出借读,住在姑姑家。记得有一次拿 了课外书回去看,被姑姑家的爷爷撞见了,训了我一顿,说哥哥从来不看这些闲书(哥哥考上了洛一高)。加上功课忙,只是偶尔在放假的时候看看爸爸给我买的《儿童文学》和《少年文艺》。真正开始看书就是初三考完试,彻底放松了下来。我有一个好朋友,她的哥哥特别喜欢武侠小说。她常常偷偷地拿哥哥的书给我看,“书非借不能读也”,因为是偷偷地,所以读得特别快。
就是那个暑假,我几乎读完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并且是越看越喜欢。喜欢他笔下的各种女孩和各种性格的人物,尽管亦正亦邪,但都是独一无二的,都透着一股可爱劲儿,马夫人除外。当我看到杨过等不到小龙女而太阳下山时忍不住落泪了;当看到小昭与张无忌分手说,遥祝他福体安康时,我也非常难受,我也在想,小昭的妈妈——紫衫龙王究竟有多美?当萧峰因误会而打死心爱的阿珠时我哭得更加伤心;当我看到袁紫衣向胡斐亮出她的缁衣拂尘的时候,我更加心酸了;当看到赵敏让无忌答应她的三个条件时,我不禁为她的任性而得意………
14岁,在我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我的性格形成时期,我感受到是江湖带来的快意,江湖带来磨难与成长,江湖带来的儿女情长。感谢他们,装饰了我少年时代的梦!
上师范后,对语文的热爱从来没有消失过。《文选与写作》让我倾听,让我表达。我喜欢散文,我也动笔写散文,我的第一篇所谓的散文《女人》被老师在全年级当作范文进行表扬,我曾窃喜:这是我对散文“形散神不散”最好的理解。而课本中选入的课文,激起了我对原著的追根溯源的热爱。我去读《诗经》、《论语》、《先秦诗歌》……至今我都认为,我不能够去深入地读一本书和热爱一个作者,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都和我的学习经历有关,浅尝辄止,没有老师高屋建瓴式地引领。
爸爸每月都给零花钱,我省吃俭用,坚持订阅《少年文艺》、《儿童文学》、《少男少女》、《读者》、《女友》和 《童话报》,这一订就是三年。三年的师范生活,对于正处在长身体的我来说,显得既贫瘠又漫长;但对于自己的精神成长来说,应该是最丰盛的时段。学校给每个人都办了图书证和借书卡。图书室每周二下午开放,每人可以借阅三本书,只能一本是文艺小说。但是我不喜欢看其它类的书,只喜欢看小说。窃喜的是班上同学喜欢看书的也并不多,熟悉以后,好几个同学的图书证都不用,都送给了我,我一下有了一次借二十多本书的资格。欢欢喜喜地扎进图书室,挑一摞自己喜欢的书,刚开始,图书室的老师还盘问我,时间长了就不再问了。
三年期间,我看遍了图书室的小说,既有古典的四大名著和评论,还有外国小说;既有《野火春风斗古城》等这类的章回小说,又有张贤亮这些作家的小说,反正是看得懂的看不懂的都借来看。学校的大阅览室设在顶楼,一到下午下课都饿得荒,然后去买上烧饼啃着,一边享受胃的温暖,一边享受书籍带给自己心灵的温暖。
胡适说:“读书可以帮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的来源。”这大概可以作为我刚刚参加工作时读书的心态。
参加工作的前三年,在我上小学的的母校任教,除了地点和房子有变化外,六年的时间,连老师都没有变化。他们还是民办教师,工资奇低。每天早上去地里忙完再到学校去,在自己的专业发展和成长上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也没有目标。所幸的是我以老师的身份出现,可以到学校图书室里把上级发到学校的图书大明大放地借出来看,印象深刻地就是那套火凤凰系列丛书,忽然对那些散文的作者有了兴趣,比如萧红、沈从文、巴金、郁达夫、丁玲……。我有个要好的同学的爸爸在书市批发书,我每领到一个月的工资,就要去书市以最优惠的价格买来散文来看。十七、八岁,可能还有着改变世界的信心和勇气,觉得还是要涉猎广泛一点,买了整套的《大国的对抗》之类的书来看,可是到现在,那套书也没有看完,也不知道放哪儿去了。
狭窄的工作环境和青春的冲动,总是觉得与现实格格不入,94年的时候,首届大专辩论会在新加坡赢得胜利。我好喜欢里面那几个辩手:姜丰、季翔、严嘉和蒋昌建。那一瞬间,仿佛找到了自己职业和爱好的方向,觉得当一个新闻人,能够在镜头前妙语连珠、唇枪舌剑就是自己未来的方向。就开始特别关注新闻人的书籍。杨澜的、姜丰的、《狮城舌战》的系列书、赵忠祥的、白岩松的全部都买来读。期间还到当时洛阳条件最好的南洋学校任教一年,这一年期间,也看了好多的书,张洁、柯云路、张贤亮、苏童的,书名都不太深刻了,但我感觉是有关下乡知青的书籍更多。这个世界好大,一路慢慢走去,总能看到很多风景。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坚硬岁月,总会看见、或者遇上几个月夜,内心潮湿无助。将自己埋进文字,看到了深处的明亮清晰,宽恕包容,感性之后的理性生长,是冷的暖光。
任教的前18年,教育书籍成了闲适性阅读,而小说与散文则是我生命中的阳光与水分,《平凡的世界》、二月河的书籍、《三言两拍》、《穆斯林的葬礼》、《尘埃落定》、《老井》、贾平凹的书、莫言的书、林清玄的书、刘墉的书……这些书,一直在滋养着我的心灵,提升着我生命乃至生活的质量。这些作品带我走入真正地生活,认知生活并认知自我,给我的心灵提供庇护,从而让我的内心更加强大。或许,生活就永远这样地走下去,直到有一天,湛蓝碧透的天空启发了我,迟疑的我突然明白了:再也没有必要守着自己这四方的天空,再也别奢求什么与众不同的自我,只有抖擞的求知精神,带着自己的灵魂,去闯入传说中的神奇世界!
旅行又是一种不同的阅读方式。我把自己放到遥远的地方,贴近地面一路观察下去。置身于广阔的自然,仰望星空,始觉个体如此渺小。这十几年的时间,我利用假期,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将文字印象与眼前美景结合,并书写自己的旅行笔记。在真实的行走中,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在冷静地思考中,我去感受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提供给我的心灵的供养。行走让我看到了这个有血有肉的生动的世界。对于爱旅行的我来说,阅读又使我化身为旅人,带我远离家乡;因为阅读,我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新的家园,做到随遇而安。
我选择了教师,我始终记得自己是一个教师。在专业发展一块,想想是自学考试的时候吧,教育学、心理学……期间没有主动地去看教育类的书籍。反倒是自考,让我对《写作》和《中国古代文学史》和《哲学》更感兴趣。学习期间,我忽然回忆起了从初中到中师这六年背诵的古诗文,又重新喜欢上了《红楼梦》和中间的诗词歌曲。我重新去读古文史介绍到的诗歌、散文、词、曲和小说。
直到现在,我仍然固执地认为如果能上大学的话,我一定要报古代文学史专业的,那些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让我一遍一遍地阅读,一次又一次地回味。我把我们的校本编写为《古诗词诵读》一——六册。我和学生们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表演、过读书节。我们一起在诗歌中领略杏花春雨的温婉江南,长河落日的粗犷北国;我把“书香校园诗意浸润”作为我们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目标;我们和学生一起书写我们的生命传奇,我们创作了《爱之魂》、《少年志·中国梦》、《中华少年》、《国学韵·阳光情》等大型的诗歌朗诵和表演节目。师生精彩地演绎,一次次地成为我们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读书是收纳,是装载,是聆听,更是引领。无论是闲适性阅读,还是为了解决工作中问题的功利性阅读,都成为我职业生涯成长的一部分,当我游弋于作者思想的王国,我的情绪思想与作者的情绪思想交流碰撞,从而产生剧烈地化学反应,最后升华为精神的愉悦。
直到有意识地去读教育书籍,应该是走上校长工作岗位这两年。因为我碰上了一个对教育充满热情、激情和爱读书的领导。这两年期间,一方面是迫于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充实自己,从书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两年,是我读教育书籍最多的时间。历数读过的书:《学生第一》、《面向个体的教育》、《新学校十讲》、《发展性教育探索》、《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始终》等,读校长的书,让我懂得做为一个学校的引领者,不仅要有大思想、大格局、大胸怀,还要有人文情怀,懂得科学管理;《看见》、《一问一世界》、《杨澜先锋访谈录》、《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让我明白每一个人都不会随随便便地成功,都会有自己生命的低谷,坚持做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暗算》、《风声》《风语》、《小说月报》、《读者》、《收获》让我看到人心的浮沉,让我发现生活中细微的美,感受生命存在的独特幸福,并把这种幸福感传递给大家。
我记得有这样的一句话:教育专业成长路上需要伙伴,同样需要“精神偶像”,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去深挖他的教育思想,钻研他的教学艺术,学习实践他的方法。在阅读李希贵校长的著作中,我被他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捧着他的书,觉得时间好快。对他的话进行分析解读,把具体的事例在不同著作的表现对照着来看,去体会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边学习边对照,记写教育随笔,寻找工作中问题解决的办法。单是李希贵校长的书,我的读书笔记写了近三万字。李希贵校长比别人多了更多地行动和思考,他借水行舟,无中生有,寻找力量,创造市场……我几乎是带着膜拜的心情来读他的书,用他的教育智慧来改进我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进行实践,效果出奇地好。越读越觉得无知,越读越感觉到世界之大,教育之奥妙。在这个被书香叩响的清晨,我庆幸我还没有沉睡,没有在这个浮躁、功利化的社会中沉沦。
九、书写
在读书中提升,在积累中提炼,近一年期间,我先后记写了自己的教育感悟和思考近六万字,在整理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思想是有变化的,在行走与感悟中,我产生了新的教育理解、诞生新的教育思想,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尽管还稚嫩,但我觉得我越来越走进了自己的内心。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迥异的阅读史,和一路上迥异的生命体难,测出了一个人精神成长的过程。在确定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我们的教育追求的时候,我去接触新教育人,阅读他们的书,体会新教育人的激情、理想和执著。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新教育年度报告》、《这一群有种的教师》、《喜阅读出好孩子》、《大西洋来的飓风》、《新教育的行者》、《新教育年鉴》……尽管多是会议带回的书籍,但是他们对教育的思考、行动和执著,都让我心生敬意。
十、未来
那天看到这样的一段话:没有必要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只需要用真实的内心来感受生活。无论命运赋予了你什么,都不要低下高贵的头颅,唯一要做的就是迎着阳光向前走,让梦想指引前进的脚步,让勇气鼓起破浪的风帆,让自信赢得的好运的青睐,让拼搏换取成功的喜悦!我想,就让灵魂一直在路上,让书香引领自己成长!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