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永新:让书香伴随孩子成长——以阅读推广为己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与最好的书对话,如与最好的人为伍。


虽然已经拥有了很多荣誉,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他仍然没有停下他的脚步,仍然在儿童阅读推广的道路上不懈前行。


“放眼当代全球,能够在阅读推广领域拥有如此之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理论研究成果的,没有第二位。放眼当代全球,能够在教育领域,以阅读为切入口,深度参与并深刻影响教育发展的教育家也绝无仅有。”在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张明舟的心目中,朱永新是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阅读推广人。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用阅读填平社会的沟壑

阅读,看见更大的世界

新教育阅读宣言——阅读的力量

阅读的高度,就是国家的高度

影响我生活与生命的关键书籍和关键人物


让书香伴随孩子成长

作者|赵婀娜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研制和修订阅读书目,探索多元的阅读方法,营造书香校园……近30年来,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始终没有停下推广儿童阅读的脚步。在他看来,用阅读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能为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发展拓展出更大空间。



5月4日晚,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2020年奖项发布会以线上直播的形式与全球观众见面。儿童文学与阅读界三大备受瞩目的国际奖项——国际安徒生奖,IBBY—朝日阅读促进奖,IBBY—iRead爱阅人物奖揭晓。其中,来自中国的朱永新与来自荷兰的玛丽特·托恩奎斯特成为IBBY—iRead爱阅人物奖首届获奖者。

朱永新,苏州大学教授、新阅读研究所创办者,推动儿童阅读近30年。

总结信息时代下的儿童阅读方法

与最好的书对话,如与最好的人为伍。在朱永新看来,人是由他读的书造就的,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早在1993年担任苏州大学教务处处长时,朱永新便推出苏州大学学生必读书计划,从1995年开始,组织专家学者研制中小学生和教师阅读书目,由此开始了专业的阅读研究与推广生涯。

作为专业阅读研究推广公益机构——新阅读研究所的创办人,朱永新始终致力于探索和解决“为什么读”“读什么”及“怎么读”的问题。


有关“为什么读”,朱永新提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真正的精神家园”,聚焦阅读中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基于此,他还完成“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阅读理论建构,提倡儿童在自主阅读中独立思考、发挥个性,在共同阅读中互相理解、求同存异。

有关“读什么”,朱永新带领团队,完成多种类别儿童阅读书目的研制和修订,包括儿童基础阅读书目《中国人阅读基础书目》的研制与发布。从2016年开始,他主持研究《中国中小学学科阅读书目》,研制中小学所有学科教师、学生的基础阅读书目。从2019年开始,主持并启动《中国人学科(项目学习)研究基础书目》,对100多个一级学科进行书目筛选。

有专家评价:“该系列书目不仅为儿童阅读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且形成了由浅入深的阅读梯次,为儿童阅读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

有关“怎么读”,朱永新带领新阅读研究所,长期致力于探索创造更多阅读方法。如鼓励乡村多元文化的“乡村特色阅读课程”,如激发兴趣、深化效果的“童书电影课”,如以校园、家庭不同特点分别研发的“阅读整体方案”等。

“朱永新以科学的研究,为信息时代下的儿童阅读方法总结出了一系列可供复制的成果。”有学者说。


推动以阅读为抓手的教育探索

1999年,在一所两排平房的乡村学校——江苏常州武进湖塘桥中心小学,朱永新发起了新教育实验,这项以推动教师阅读和儿童阅读为抓手的教育探索,从一开始便刻上了“书香”的印记。

现已退休的小学原校长奚亚英至今仍记得,朱永新每隔一段时间就来学校开展讲座,推动以阅读为抓手的教育改革。

2000年,苏州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正式推行书香校园建设。朱永新要求参加这项教育改革的学校,所有的小学生、中学生、老师,在6年内必须阅读完100本书,不读完,不毕业。

渐渐地,阅读从任务到习惯、从被动到主动,越来越多的师生逐渐认识到,读书能使人有底蕴、有品位。


如今,这项教育改革已覆盖多所学校,这些学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儿童阅读的高度重视。

2003年的全国两会上,朱永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正式提出建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此后连续17年,朱永新共提出几十个关于阅读的提案和建议,其中大部分都在直接推动儿童阅读。

由于中国自身发展的多样性,这些阅读课程在探索上的成功,也将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推动儿童阅读的问题,乃至跨越贫富差距、解决教育不公的难题,提供可资借鉴、可以复制的优良模式。

新教育实验的探索,也在2018年获得了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带动越来越多读书人和推广人

朱永新个人的成长经历与阅读密不可分。

他的童年时期处于图书极度匮乏的阶段,只能通过担任小学教师的父亲及往来客人的“讲书”,完成儿童时期的阅读。直到大学阶段,他才在大学图书馆里补上了阅读这一课。

发起新教育实验后,朱永新更是身体力行,坚持每年阅读100多部教育著作、200多部童书,将推动阅读放在工作首位……不少熟悉他的老师和校长都说,朱永新的阅读经历和人生经历,鼓舞着更多老师热爱阅读、推动阅读、帮助儿童学会阅读,成长为优秀的阅读推广人。

为阅读鼓与呼,朱永新渐渐从一个人到一行人。

通过创办新阅读研究所,朱永新的阅读主张凝聚了一大批阅读推广人:他领衔创建的中国“领读者大会”吸引了400余家各类阅读推广机构参加;新阅读研究所建立的网络读书会汇聚近10万读者;成立的亲子阅读工作站,遍及50多个城市和乡村;新阅读研究所举办的数十场“领读者”培训,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阅读推广人……


朱永新所带领的教育团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阅读推广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来自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这些中小学教师通过推动阅读,让自己受益、助力儿童成长,还建构起良好的儿童阅读生态。

近30年来,朱永新推动与阅读有关的工作很多,但有一项很有代表性。这项工作主要面向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人,为他们举办公益讲座、推广亲子共读,这项以“萤火虫”命名的工作计划,希望帮助万千父母,点亮孩子阅读的光。

尽管已获得国际奖项,但朱永新推动儿童阅读的步伐不会停止。他表示将把所有奖金捐赠给儿童阅读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因为在他看来,阅读是提高国民素质、缩小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的有效路径。用阅读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他们将因此拥有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未来,也将为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发展拓展出更大空间。

《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08日 12 版)
 
朱永新:以阅读推广为己任
作者|本报记者 杜羽《光明日报》
( 2020年05月08日 09版)
 
朱永新 资料图片
 
【新闻人物】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2020年度的各大奖项日前揭晓。朱永新——一个很多中国孩子、家长、老师都熟悉的名字,出现在了“IBBY-iRead爱阅人物奖”的获奖名单中。
 
出生于1958年的朱永新,童年时没有书读,他的阅读生活,主要是听当小学教师的父亲和来家里的客人“讲书”。大学时,朱永新整天泡在图书馆里,终于补上了阅读这一课。此后,无论是在大学任教,还是在政府部门做管理工作,直至现在成为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他从来没有停止阅读,而且愿意把自己对阅读的思考与人分享。
 
早在1993年担任苏州大学教务处长时,朱永新就推出了“苏州大学学生必读书计划”。从1995年组织专家学者研制中小学生和教师阅读书目,到近年来带领团队完成的儿童基础阅读书目《中国人阅读基础书目》,再到推出《中国中小学学科阅读书目》,近30年来,朱永新始终致力于推动儿童阅读,他归纳提出的“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的理念,在中国已广为人知。

 
“朱永新的阅读推广既有学术性和专业性,又有公益性和普惠性。”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原社长兼总编辑海飞如此评价。
 
1999年,朱永新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在一所只有两排平房的乡村学校——江苏常州武进湖塘桥中心小学萌芽。推动这所小学的教师阅读和儿童阅读,是新教育实验的重要内容。现已退休的原小学校长奚亚英至今记得,朱永新每隔一段时间就来这所小学开展讲座,以推动阅读为抓手开展教育改革,从不收讲课费,也只吃盒饭,反反复复强调不让学校接待,“有吃一顿饭的钱,就足够给孩子们买很多书了。”
 
朱永新不仅鼓励学生和教师读书,还倡导亲子阅读。他组织的“新教育萤火虫亲子共读公益项目”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在国内多地建起了萤火虫亲子共读工作站,开展各类专业亲子阅读公益活动7000余场,参与者超过800万人次。


朱永新活跃在全国各地的阅读推广活动上,既带动了儿童阅读,也影响了大量阅读推广人和阅读推广机构。他撰写的《我的阅读观》《造就中国人》等阅读推广和儿童教育方面的著作,已被翻译为24种语言,版权输出至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在2011年之前就做过一些阅读研究,但是,直到2011年夏天,我读到朱永新的《我的阅读观》一书后,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把儿童阅读放到一个体系之中。这种认识所产生的强大的力量,促使我做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我要用两年时间,放下写作,专职进行儿童阅读推广。”儿童文学作家童喜喜这样回顾自己成为儿童阅读推广人的经历,“这些年来,像我这样受朱永新影响的阅读推广人,数不胜数。”


从2003年到2019年,每一年的全国两会,朱永新都会提出推动全民阅读的建议:建立“国家阅读节”,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把农家书屋建在乡村小学,为乡村教师提供阅读课程和培训……其中很多内容都直接推动着儿童阅读的发展。
 
“放眼当代全球,能够在阅读推广领域拥有如此之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理论研究成果的,没有第二位。放眼当代全球,能够在教育领域,以阅读为切入口,深度参与并深刻影响教育发展的教育家也绝无仅有。”在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张明舟的心目中,朱永新是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阅读推广人。


虽然已经拥有了很多荣誉,虽然已经年过花甲,朱永新仍然没有停下他的脚步,仍然在儿童阅读推广的道路上不懈前行。
 
(本报记者 杜羽)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常新,自新,全新。——陶行知。日新之谓盛德。——《易传·系辞上》。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德贵日新。——康有为。(《新教育究竟是什么?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做个内心有光的人——与人同辉,或独自闪光》)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陈东强(《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当代教育家的知行合一》)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9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新教育究竟是什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牵手新教育的“接口”在哪里?——教师应该成为‌‌幸福完整的代言人
新学年,新征程|新教育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让梦想开花!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让梦想成真......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