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程红兵:有经验的教师怎么上课? ——告诉你听、看、说的9个秘密!

程红兵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学生在课堂上希望听到三种声音,你应该关注课堂上的三个细节,老师的语言有三重境界……你知道都是什么吗?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日新之谓盛德。——《易传·系辞上》。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德贵日新。——康有为。常新,自新,全新。——陶行知。(《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深耕|构筑理想课堂——关注育人价值的课堂转型

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理想课堂与十大行动的关系

有效课堂教学的十种策略方法

教师的最高尊严在课堂

不要只考虑教,更重要是学,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心——从课堂教学到网络教学的“变”与“不变”

......


有经验的教师怎么上课?
——告诉你听、看、说的9个秘密!
作者|程红兵  

1
听——学生在课堂上希望听到三种声音

掌声。发自内心的掌声让课堂有意义。孩子们希望在课堂上能听到来自老师或者同学的深刻而精彩的见解,简便而有效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让自己有所感悟。


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听了半天,然而一句精彩的话都没听到,一次可以,两次可以,十次、二十次他就会很失望。如果你从外地赶到北京去听专家讲课,没有一句话能打动你,你也会感到很遗憾。我们的孩子有这样一种期盼,有这样一种要求,其实非常好理解。

我听小学和初中的课,发现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就组织学生鼓掌,而且这个鼓掌很有节奏感。但是这是组织起来的,不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掌声,这个掌声的意义就显得不一样了。

笑声。学生们希望听到生动而精彩的课,这会让他们产生兴趣。我们曾经做过调查,问孩子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学生回答:“最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这是有道理的。很多老师希望从上午的第一节课开始,到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结束,学生的注意力都能高度集中,这可能吗?不可能。孩子是要走神的,是要休息的。优秀教师上课上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开个玩笑,把全班同学逗笑了,让孩子们的大脑集体放松一下,然后重新回到课堂,大家才会感到神清气爽。

复旦大学有一次组织学生无记名投票,学生喜欢哪个教授的课,就可以把票投给那个教授,最后选出受学生欢迎的十大人气教授。得票最多、排在第一位的是陆谷孙教授,很多人用过他的书,他是《英汉大辞典》的主编。有人问:“陆老师,您的课为什么让学生们这么喜欢?”陆老师想了一下说:“我每堂课一定要让学生大笑三次。”

辩论声。今天的学生主体意识已经觉醒。今天的学生和过去的学生不一样了。我们当年读书的时候,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老师上课讲什么,我们就记什么,最后考试就考什么。但今天的孩子不一样,个人的主体意识觉醒了,他们希望说一点自己的看法,说一点和老师不一样的观点、和教材不一样的观点,甚至想和老师辩论一番。这是成长的标志。如果班里没有这样的孩子,我们倒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问题,我们是不是压抑了孩子。

2008年上海市选了十位校长到美国加州去考察。我们到了加州理工学院,参观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室。上课过程中,学生头上戴了一个像帽子一样的仪器,老师在电脑屏幕上点到谁,就能知道那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他的思维是空白的、困顿的,还是非常活跃的、流畅的,马上就能看出来。他们经过大样本的调查研究发现,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学生思维最活跃?一定是学生在辩论的时候。什么时候教学效率最高?一定是学生跟老师进行辩论的时候。

想想看,当孩子和老师进行辩论的时候,他会把自己大脑中所有的细胞全部激活,想方设法地战胜老师。所以他的思维非常活跃,教学效率也相应最高。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过程当中会有意识地、故意地留一个破绽给学生,让学生跟他进行辩论。一辩论,学生就充分活跃起来了。(《程红兵:面对未来,学校家长何为?社会国家何为?——面向未来的课程改革》)



2
看——关注课堂上的三个细节

关注思维方式。一般来讲,很多数理化老师都是这么上课的,先讲定义、定理、公式,之后带着学生解例题,解完例题以后再去做作业。公式、定理是什么?就是一般规律。具体题目是什么?是个别现象。由一般到个别,就是演绎法。演绎法可不可以?当然是可以的。演绎法有没有问题?当然是有问题的。如果你永远使用演绎法进行教学,就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高分低能。学生只有掌握了一个公式,然后才能去解决一个与此相关的具体问题。面对一个新的问题,学生永远无法去解决它。

芬兰有一位数学教育家说,在数学公式、数学定理和生活现象之间有一条鸿沟,数学教育的任务就是把这个鸿沟填平。把生活现象和公式、定理之间的鸿沟填平,这就是数学教育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始终采用演绎方式的话,这个鸿沟不但没有填平,反而在不断地扩大。

有一位数学老师喜欢采取归纳法进行教学,他从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出发,然后让学生归纳出一般的定义,比如什么是解方程,什么是方程解,然后再对照书本的定义,从个别上升到一般,最后给学生许多练习题,让孩子们自己去判别,由一般再回到个别。我觉得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提倡。要让孩子面对生活,面对现象,而不是直接面对公式。

关注课堂的开放度。比如数学老师问一句“还可以怎么计算”,就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小小的窗户。过去我们不太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今天我们的课程改革强调要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去我们说“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学生看来看去就看教科书;今天我们讲,“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有一个英语老师正在板书,一个学生用笔在桌上敲打起来。老师听到以后,说了一句很幽默的话:“英语课是不需要伴奏的。”敲击声就悄然隐去,孩子们也笑了,那个捣蛋的孩子做了一个鬼脸。而他做鬼脸的动作恰好被老师捕捉到了,老师马上边模仿边说了一句话:“Make a face,这就是做鬼脸。”孩子们无意之间学到了一个新的英语短语,这个老师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户。

关注旁例和反例。有一个理论叫作变异理论,什么意思?你要想正确认识事物的关键属性,还需要理解该关键属性的变异形式,以加深对该属性的理解。也就是说,还要了解它不一样的地方,变化的地方,相反的东西,要关注旁例或者是反例,然后再加以对比,从而达到对于关键属性的辨析。

我们有一些老教师这方面做得很好,有一些年轻教师在这方面做得不好。有的老师讲了一道例题,给学生们提供一个配套的跟这个题目完全相似的题目,孩子们也会做了,这样就认为孩子懂了。真懂了吗?稍微变一变,孩子就不懂了,孩子就不会了。换句话说,不让学生了解旁例,不让学生了解反例,是不行的,只有了解了旁例、反例,他们才能真正理解。

所以我们在听课的过程当中,要观察老师是不是只涉及了一个方面的正相关的例子,而没有让孩子们读懂旁例、反例。没有真正教会学生,这堂课就是没有效率的课。变异理论证明,学习迁移的必要条件是同时具备共同性和差异性,既要有相同的,还要有相反的,有差异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为什么我们很多有经验的老教师课上得好,为什么学生学习效率高,原因就在这里,他们给的不是一个方面的东西,而是多方面的、立体的、全面的。



3
说——老师的语言有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实话实说,如果连这一步都达不到的话,是不适合当老师的。我现在主要是培训老师,可后来我发现,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培训得出来的。原因在哪里呢?有些老师连基本的条件都不具备的话,你怎么能够培训得出来?
基本条件是什么?第一,你得想得清楚;第二,你得说得明白。

这是当老师的最基本要求,让学生听得懂而且能说得出来。我在建平中学担任校长时招聘教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的一些学生,都会跑来应聘,包括硕士、博士。如果是招聘数学老师,我们就请数学特级教师给他们出几道题目,做两个小时。如果连题目都做不出来,说明他想不清楚,那就不适合当老师;如果做出来了,请他走到班上去,对着学生讲清楚,如果讲不清楚,我们也不能要。

比如陈景润,他大学毕业以后被分到北京最好的高中——北京四中,这也是全国最好的高中。陈景润是解题高手,什么题目到他手上很快就做出来了,这说明他想得清楚。但是面对北京四中这么好的学生,他讲完了之后居然没有一个学生听得懂,他就是说不清楚,他是不适合当中学老师的。后来他到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但教学能力的缺失不妨碍他成为数学家。

第二境界:声情并茂、传神动听。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我们今天很多人在谈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其中一个观点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当然很有意义,但是我们也发现,现实教学中我们有些老师变得不会说话了,这可能会造成新的问题。语言除了要准确精炼之外,还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语言是艺术,艺术的语言具有感染力,老师的语言能够做到生动传神,悦耳动听,能够把孩子的情绪调动起来、思维调动起来,能够让孩子激动,能够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兴趣。

第三境界:老师言有尽,而意无穷。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话很少,寥寥数语,但是包含了无穷的意思,老师三言两语却打开了孩子们一扇扇思维的窗户、想象的窗户,让孩子们尽情地思考、充分地想象,思也无涯,这是教师课堂语言的最高境界。(《程红兵:教育界的“造假”现象——教育如何守真?》)

文章来源|教研报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做个内心有光的人——与人同辉,或独自闪光》)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陈东强(《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当代教育家的知行合一》)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新教育实验”价值系统的特征与实现路径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