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设计,是当下很流行的话语,甚至有人预言,我们将进入一个设计的时代。
让孩子发展跳出教育的设计,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知和已有经验的超越。这一理念可以概括为“顺其自然、积极引导”,重在发现孩子无限的可能,尊重并信任孩子的自主发展,鼓励并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顺其自然是遵循规律,顺应孩子的天性;积极引导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基于孩子的成长性发挥教育应有的责任。让孩子跳出教育的设计,实质是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成长,学会自主发展,学会选择,让孩子创新性地成长,成为最好的自己。让孩子跳出教育的设计,绝不是否定教育的价值与功能,绝不是排斥教育的职责和使命,恰恰是对孩子发展的智慧引导。——成尚荣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日新之谓盛德。——《易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德贵日新。——康有为。常新,自新,全新。——陶行知。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
新教育的彼岸是什么模样?我想,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 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 财富是有汗水的, 科学是有人性的, 享乐是有道德的。——朱永新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让孩子跳出教育的设计
设计,是当下很流行的话语,甚至有人预言,我们将进入一个设计的时代。
教育也十分重视设计,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活动设计,尤其正在日益走向热潮的学校文化设计,都越来越受到重视,甚至还有对孩子发展的设计。设计,让教育更有目标意识,充满着教育的预期感,随之而来的是成功感。与此同时,一种质疑摆在我们面前:对孩子的发展要不要设计?能不能设计?孩子接受不接受成人的设计?许多父母常常为此而烦恼,甚至焦虑。我曾经为儿子的发展进行过设计,尽管很粗略,但设计的念头没有放弃过。我是教师,后来成为教育研究者,当然希望儿子做个教师,或者争取做个学者。但是,儿子在小学阶段就想成为乒乓球运动员,我支持他打乒乓球,但不支持他当运动员;上初中时,他去玩卡丁车,渐渐成为卡丁车店里实习生,驾车本领超过一般小孩,管理的能力也很不错,这当然违背我预定的设计,于是坚决反对;高中时,自己去麦当劳打工,还想将来当店主,我反对的态度更加坚决;在英国留学时,成了麦当劳的店员;结果,回国后又自己开公司……虽然希望子承父业的火苗从来没有熄灭过,儿子却一直按着自己的意愿走,把我的设计丢在一边,我的设计失败了。暂且不论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的要求,儿子的人生经历让我领悟到,对孩子的发展设计是很难的,一般来说是无法设计的。我逐渐生成了一个观念:父母应当让孩子跳出教育的设计。孩子的发展会跳出教育的设计,原因至少有四个。一是人生充满不确定性,充满变数和各种可能性,未来的发展难以预料和设计;二是人各有志,孩子各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内心的倾向常常驱动孩子走自己的路,无法强求,不能把孩子的志向强行纳入父母设计的框子里;三是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而不是定向的职业教育,过早为孩子设定职业目标,与教育规律和孩子发展的规律相悖;四是父母的设计常常是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变成一种意志,让孩子替自己去实现,为自己人生做一次补偿。因此,所谓为孩子发展设计,实质是为自己设计,这样的替代性设计既不科学,也缺乏道德意义。让孩子发展跳出教育的设计,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知和已有经验的超越。这一理念可以概括为“顺其自然、积极引导”,重在发现孩子无限的可能,尊重并信任孩子的自主发展,鼓励并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顺其自然是遵循规律,顺应孩子的天性;积极引导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基于孩子的成长性发挥教育应有的责任。让孩子跳出教育的设计,实质是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成长,学会自主发展,学会选择,让孩子创新性地成长,成为最好的自己。让孩子跳出教育的设计,绝不是否定教育的价值与功能,绝不是排斥教育的职责和使命,恰恰是对孩子发展的智慧引导。倘若把“设计”当成一种科学、合理的培养,那就是要着力培育孩子发展核心素养,教导孩子在纷繁的世界中学会价值的澄清与辨别,学会价值的选择与体认;教导孩子从小学会立志,学会创造,学会做人;教导孩子遵守公共规则,养成良好的私德与公德,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儿童,长大以后挑起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这是最为根本的“设计”,是教育的定向盘和指南针,这样的“设计”不但是不能跳出的,而且是必须坚守的。今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尚有不少概念需要重新定义,我们千万不能错误地定义教育,错误地定义爱,错误地定义孩子的发展。让孩子跳出教育的设计,也许是对教育、对爱、对发展最正确的定义。作者成尚荣,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顾问。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年10月29日第9版 版名:家教周刊。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