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题歌——
“学校不流行命令!”这是刘京海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透过这句话,我们能具体地感受到刘京海在学校管理中的“平易近人和实事求是”的人格魅力以及“尊重人尊重科学”的民主精神和人文修养,这也正是刘京海学校管理思想的精髓——平实与人文。刘京海校长是我非常尊敬钦佩的当代教育家之一。多年前我曾特别邀请他去我任职的区域指导讲学,并在部分学校践行成功教育探索,也曾应邀参加过成功教育20年会议活动,今天将陆续转发分享刘京海校长的若干文章,以表达对他的由衷敬意。——陈东强刘京海,成功教育改革与研究的主要发起人、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之一。现任上海市成功教育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校长、上海市田家炳中学董事长、华东师大兼职教授、上海师大兼职教授;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校长、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主编《成功教育》《成功教育探索》《成功教育100例》等专著。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看,刘京海是“贴着地面翱翔”的思想者、实践者。不用掩卷,我们的脑海里就会跳出法国艺术家罗丹的雕塑“思想者”和中国人家喻户晓的“齐天大圣”孙行者的映像。而在学校管理中,他更是这两种映像的叠合,是“思想着的行动者,行动中的思想家。”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学校不流行命令!”——平实与人文:
刘京海学校管理思想的精髓
作者|佚名
来源|ks5u服务号
一、 帮助教师成功是校长的天职
一位好校长的使命就是如何去发现教师,让教师的特长发挥到极致。成功教育学校管理的真谛,就是最大限度地为教师创设一个和谐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位教师在学习和工作中,在改革的推进和深化中,找到归宿感、事业感,帮助每一位教职工取得各方面的成功,是校长的天职!这也正是刘京海一生的一种追求!
(一) 成功教育的管理信念——让教师在人文光芒中找到温暖的感觉
如前所述,学生成功需要教师建立“三个相信”的教育信念,即“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同样,教师的成功,需要校长建立“三个相信”的管理信念:相信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教职员工都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教师没有这个信念,就教不好学生。同样的道理,校长和学校领导没有这个信念,就办不好学校。
记得在“成功教育”初期的一次专题汇报会上,时任闸北区区长的周金彩区长打断了正在汇报的刘京海的发言,突然提出一个问题,说:“刘校长,我从来都没听到你怪这个,怨那个,是不是你班子里的成员都特别好,学校里的教师都特别好?”刘京海憨厚地回答道:“这个道理很简单,班子里的成员都不好,教师都不好,那我不成了坏头头了吗?其实班子里的每一个成员,学校里的每一个教师都跟我一样,不会没有不足的地方,但问题是你校长怎么看。情人眼里出西施呀!好校长眼里就出好人!成功教育与传统教育在理念上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传统教育认为你有缺点所以应该被雕琢;而成功教育认为你有优点,所以你能成功!”
你相信吗?刘京海在近二十年的校长生涯中,从来没有在教工会上点名道姓地批评过一个人。他常常对他身边的人说:领导的关键就是发现人的优点,发展人的优点,发挥人的优点。这就是扬长避短、扬长补短的简单道理。领导要对人好,对人真诚,真心地帮助别人,创造条件让别人成功,搭建平台让别人展示。教学水平高的你让他在三尺讲台上建功立业;善管理的你让他管点儿事。领导首先要关注每位教职员工内心深处对自己岗位的合适程度、满意程度,这叫会用人。手下的人出了错,你不要急着批评人,你们要先想想用人是否合适?要求是否明确?程序是否清楚?谁不想把事情干好?!谁没有成功的愿望?!所以我们首先要批评自己,要反思。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刘京海和他的管理团队,在学校管理中,多了一份关怀,多了一份人情。“理”治“情”化,人心思齐呀!闸北八中有一件事让外校的人羡慕不已:同样是公办学校,同样是经费紧张,闸北八中的每人每月有50元的“聚餐费”(工会称之为“凝聚力工程费”)。刘京海明示:这笔钱只准吃(以工会小组为单位聚餐),不准发!每个组都可以轮流邀请学校领导;还有每年教师节的“联欢会”、春节前的“团拜会”……,刘京海的节目一定是“重头戏”。刘京海得意地说:“我是将亲和力作为一项特有的技巧,作为打开心灵的金钥匙,作为化解矛盾的良药,作为人文关怀的双手啊!”
刘京海经常在一周一次的学校行政会上对他的管理团队提出这样的思考题:教师中的热点问题,你关注了吗?教师个体心理问题,你关怀了吗?教师提出的积极建议,你响应了吗?教师在平凡岗位上的发展,你肯定过吗?教师在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你关心过吗?你的言语,是否让人感到温暖?你的行为,是否传递了信任?透过刘京海的言语,你能感受到,人文光芒无时不刻在温暖着每一个八中人!
(二) 自我发展研讨——让教师在发现自我、超越自我中找到成长的感觉曾经有一个专门研究科学的专家讲过这么一句话:最可悲的是当一个人走向坟墓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才能。刘京海从走进闸北八中的第一天起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这么多学生和教师自认为失败,以至于自认为不中用、没能耐,从而不觉醒,不激动,不行动呢?成功教育要求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体现自我价值,争取自主成功。可我们的教师都不能发现自我,都不清楚自身已有的优点、缺点和潜在的优点、缺点,都确定不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生长点,又如何去提高自身、超越自我呢?为了促使教师主体形成“反思——发展”的机制,刘京海首先在领导班子和党员中召开了“超越自我争当成功之星”的自我发展研讨会。第一次,大家以为又是“民主生活会”,自然习惯地自我检讨一番,再消极地等待大家批评帮助。刘京海急了,站起来说:“这个活动的出发点是发展,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用发展的眼光看别人;核心是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和潜在的能力,找到自己发展提升的方向。”说完,刘京海自己做了个示范,讲了自己的“平实、勤奋、脑子活、思维快、关心人、事业心强、讲义气”等一大串优点,还要请大家补充还有什么优点,应该朝哪方面发展……您别说,头一回开这种“表扬与自我表扬”的会,会场可热闹了。大家开始兴奋了,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可劲地夸自己,夸别人……,于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个能人,都觉得自己能干一番大事业,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发展的方向。为了让这些优点发扬下去,很多人都主动地制定了好多针对性的措施,还请其他同志监督执行。这个会,开成了一个鼓气会、加油会……,有劲!后来,刘京海把这一种形式逐步推广到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推广到质量分析和业务会议,推广到了评课议课当中……;再后来,就形成了一个基本模式:先个体分析,再群体分析,主要是找优点,不反对找缺点;挖掘潜在的优点,不反对暴露潜在的缺点;目的就是要找到新的发展点、新的生长点,确立自我发展的目标和措施。这一模式现已成为闸北八中一项常年坚持的自我发展活动。这种“自我激励、自我加压、自我更新”的模式,让教师在发现自我、超越自我中,找到了成长的感觉,养成了教师一种“自信、好学、勤奋、大气、阳光、上进” 的精神品质,难怪接收过闸北八中流动过去的教师的区县和学校领导都说:闸北八中出来的老师就是不一样!后来,一个区教育局的领导说:只要是从闸北八中调进的老师,以后不用考核了,都要!(三)搭建有用的平台,提供平实的服务——让教师在展示自我中找到提升的感觉你以为让教师感到温暖、感到自信就可以了吗?教师从此就自然而然地“自主成功”了吗?不!刘京海手一挥,对他的管理团队说:你还要搭建平台、搭建有用的平台,提供服务、提供平实的服务,帮助教师在展示自我中找到提升的感觉。换句话说,你要让教师有真见解,有真本事,有真内涵,他才可能成功!刘京海培养了很多校长和学校管理者,在他身边工作,学习过的人,谈起他是怎样帮助教师、培养教师、发展教师的趣闻轶事,恐怕几天几夜都说不完。细细想来,大家感觉以下四招,即平实又有用:1、用最平实的道理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孩子肯定是教得会的教师水平的提高过去往往认为是能力问题,而刘京海认为首先是观念问题。刘京海讲的观念,从来都没有让人“头晕”的,讲的都是最平实的“大实话”。举一例子:他借用中科院上海脑研究所的一位博士用猕猴做的实验结果告诉老师们一个浅显的道理:正常孩子的聪明程度其实是差不多的;要教会每一个孩子,关键要找到适应不同孩子的方法。作为校长,不能要求每一个教师马上找到教会每一个孩子的方法,但是有权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没教会孩子的时候,不要怀疑孩子是可以学得会的,只是我们并没有找到教会这个或这类孩子的方法。只要我们继续探索新的方法教孩子,最终我们一定会找到效果相对比较好的方法。其实这个教会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提高的过程,追求科学方法的过程。好教师、差教师的差别不仅仅在认不认为学生是教得会的,而且还在于对教不会的学生所采取的跟进态度和措施。好教师用第一种方法教,有些学生不会,他不怀疑学生,而是怀疑自己的方法,于是就用了第二种、第三种……第n种方法教,结果是一方面教会了学生,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自己;而差教师遇到学生不会时,不会去尝试改变教法,总是一味地责怪学生,一厢情愿的指望学生来适应自己一尘不变的教法,这样下去,他自身的教学水平一辈子也不会提高。所以说,好教师、差教师的差别虽然表现在能力上,但其根源在观念上。闸北八中或是从闸北八中出来的教师从不怨产生,而且在教学上主动求新、求变,正是得益于这种最平实的观念渗进了心底。2、用最原始的办法整体提高师资——选择配对,捆绑结算除了新教师进校要拜师外,刘京海干脆将大部分教师“选择配对(也有一配倆,一配三的)”,结成师徒。要求徒弟节节课听师傅的课后再去上课,师傅要定期听徒弟的课,指导徒弟;规定师徒的教育教学质量秋后“捆绑结算”。这样一来,师徒都上心了,教的真教,学的真学!多年下来,闸北八中带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师资整体水平在闸北区处于中上,而且长期稳定。闸北八中除了支持教师的学历提高,积极参加市区举办的植物培训外,还特别重视校内培训。经过市教委批准,闸北八中成为了上海市首批校本自培基地。一开始开设了两门培训课程,一门是成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另一门是尝试成功课堂研究。试点学科是初中数学,现在已逐步推广到初、高中大部分主要学科。新近又增加了“学科教学电子平台的制作与研究”,“电子教案的编写研究”等课程。上海的教师都知道,每个五年计划中,每一个任课教师都必须修满对应职称要求的培训学分,俗称“240”和“540”。通过申请,凡是在闸北八中参加培训经考核合格的也能取得区教育学院承认的相应学分。这样一来,不仅是本校的教师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外校也有近千人次报名参加。校本培训课程的开设源于闸北八中的改革特色,又为推进成功教育的进一步改革深化培训了师资。课程中既有理论,又联系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既有系统的讲座,又经常把课程教学中的典型实例片段提供给大家研讨,还把一些重点的教学内容让大家讨论后回去设计电子平台的制作脚本,或者设计好后拿来讨论,统一得了的让电教人员协助制作课件,统一不起来的就制作多个版本的课件,拿到课堂上去比效果……。这样的形式,让大家觉得实在、实惠,相当有收获!那种“培训靠点名,签到就走人”的现象,在这里没有!每次点名,只多不少,没有缺席的,只有“加塞”的。4、用最实惠的政策推动教科研——任务驱动,谁做了给谁先说闸北八中的教科研在做什么?主要集中在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经验两大方面,而这又恰恰是每个教师都可以做的。研究问题,就是要找到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预测问题的演变方向和跟进措施,提高对教育教学中规律性的问题的认识,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研究经验,就是要找到优秀的经验并把它过程化、细节化、精致化和科学化,使优秀教师的经验更易于推广和继承。这两个方面的课题确实与教师的日常工作息息相关,也是校长和教师们都想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两个方面的课题靠专家不行,光写论文不行,得靠第一线的老师们!如何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如何让好不容易从市区争取来的科研经费产生激励作用?刘京海定了一个原则:任务驱动!出台一项政策:课题经费决不能挪作它用,决不搞大锅饭!谁做了给谁,谁的效果好重奖谁!至于闸北八中的教科研是具体研究了哪些课题,又是如何展开的,前面已有论述。我们只想从近五年的一组数据,粗略地看一下刘京海的这个原则和这项政策产生了多大的效益:不足两百万的科研经费支出,却完成了两千多课时的教学电子平台的编写与制作,两千多课时的电子教案的编辑整理,四十多本专著和丛书的出版,500多篇论文的发表,30多期《成功教育研究》杂志的编辑发行,近千节区级以上的展示研讨课的开出……帮助教师成功是校长的天职!刘京海是践行者,并且仍在努力地担着这份天职。我们虽不能穷尽他的一言一行,也不能学会他的每招每式,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人文和平实,是履行这份天职的基石!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学管理,教学管理的着力点是课堂教学的改革。那么校长在教学管理中的角色如何定位呢?刘京海认为:校长必须始终站在教育学科的最前沿,必须取得教学管理的绝对领导权;教育思想的领导是校长领导的关键和本质,发现、总结、推广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是校长教育思想领导的最佳操作点,同时也是教师自身提升的最佳途径。教学管理、课堂改革都是学校管理的头等大事,事关大局。校长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把它推给分管校长、教导主任、科研主任……。刘京海为什么94年又重返闸北八中,而且放弃许多次升迁的机会而坐定不走?因为他明白,浮在上面指示、蜷在机关指导,是搞不成“成功教育”的!要想改革就必须始终站在教育学科(不是学科教育)的最前沿,必须取得教学管理的绝对领导权!校长要不断引领教师的教育思想,使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在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这四位一体的流程中传递;校长要善于发现能把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转变为教学行为的操作点,加以推广,完善和巩固其教育思想。如何运用教育思想来领导学校?刘京海开出了两剂良方:1、校长要善于研究理论的作用,用理念支撑思想体系。刘京海常说:理论的功能就是解释和预测。教师做的好但无法解释现象,你校长要有本事诠释其本质。校长必须站在教育学科的前沿,不是学科教育的前沿,必须提升理论功力;校长不必课教得最好,但你必须不断观察众多教育现象,然后分析、解释、发掘其本质。只要与刘京海有过深入接触的人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他的猎涉面之广,理论功底之深厚是许多校长甚至理论工作者都不能企及的。他可以随口给他的副手开出一串读书书目:斯金纳的《刺激反应理论》、皮连生、邵瑞珍的《认知心理学》、罗杰斯的《人本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钟启泉的《建构主义理论》……。有一次,一个外省市的代表团在听完闸北八中的“教与学电子平台”的介绍后,有人向刘京海提问:有些课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更好,你为什么强调每节课都要有课前准备呢?刘京海脱口而出:“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同化就是顺应。讲授新知识就像船靠岸,船要稳定靠岸就需要抛锚,而这个锚位就是准备知识。所谓差生即是没有锚位或锚位不稳定的学生……”没等刘校长讲完,那位代表说:“I 服了 YOU!理论、比喻、现象这么一串,抵我上四年大学!”2、发现、总结、推广经验是校长引领教师的根本点,也是形成校长教育思想的生长点。刘京海从来都反对“死读书”、“照搬理论”,他的“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时(不在意一时一事的得失),不唯俗(不在乎世俗的评论)”的领导气魄成就了他的“成功教育”事业。他反复告诫他的管理团队:不要去“碰”理论界,我们是实践派。我们要在教师的实践行为中发现改革的契机。国家的任务是在适当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前提下,使学生受教育的知识总量最小化;校长的任务是在国家规定的知识框架内,使课堂效益最大化。校长要做该做的事;校长只能做能做的事。只要刘京海有空,他准带着一帮人深入教学、深入课堂,找问题、找经验。关于“电子教案”和“电子平台”,前面已经有了专门的章节论述其起因、意义、结构、作用等,我们再从管理的角度看看刘京海是如何抓契机、抓改革的,从中我们也体会体会刘京海的管理和行事风格。“电子教案”的诞生源于几次教案检查中屡见不鲜的矛盾。有的教师教案写得很认真,但教学效果不好;有几个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教案又不过关。刘京海说:有意思,我要专门看看那几本不过关的教案。他发现:这些教学效果好的教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批注在旁边,还有课后又补注的学生提出来而教师预先没设想到的问题……。教案当然不整洁、不规范……刘京海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实用而高效的方法。于是他马上带领分管校长和教学处、科研处一干人马与这几位教师座谈。一开始,老师态度很好,说:“刘校长,我们知道错了,你不必兴师动众,我们改就行了”。另一个老师更直接:“标准教案网上有,书店还有特级教师的优秀教案呢!我们拉就是了,抄就是了!可那些教案不对我们学生的路啊!”刘校长笑眯眯(他“忽悠”人干事的时候都是这样的)地说:“我今天不是来批评你们的,是向你们讨教的,是请你们带个头,改革教案。你们给教研组推荐几本书、推荐几个网站、研究几个课时的标准教案、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我让打字员打印出来,旁边加一栏:预测与对策,你们就专门写这一部分;然后再传到网上,给其他教师共享;再发动其他教师针对自己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修改和完善‘预测与对策’部分。我们以后检查,就在网上检查老师写的预测与对策;对于课堂上随机生成的东西,我准备给每个教室装上触摸式的大屏幕,就像《朝闻天下》的那种,大家在教学中发现的生成性问题,可以随时修改、随时添加、随时保存……,好不好?”你说教师能不叫好吗?于是电子教案诞生了!“电子平台”的诞生更是源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它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把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转化为更多教师的行为。我们不想再重复它的发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只想说明刘京海是如何应对理论界的责难和同行的不理解的。“电子平台”一出现,就有人摇头:刘京海是“特级校长、特级教师、特殊人才、特殊贡献”的四“特”人物,怎么能连“因材施教”的原则都不懂呢?怎么能用“标准化”扼杀教师的教学个性呢?刘京海说:我们创建的电子平台是把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过程华、细节化、科学化、精致化,再加以传承和推广;第二,我最清楚我校师资情况,教师平均年龄不足30岁,相信很多学校的情况也是如此。我需要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迅速从低层次的个性到高层次的共性化,然后在这个平台上完成高层次的个性化;第三,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不道出第一步,焉能有第二步,第三步?!我们现在有很多校长,只愿想,不愿做;想好的事,想理想的事,不敢做切合实际但有背“理论”的事,不愿做看起来很小但是没人做过的事!你们——他对他的管理团队说:做该做的事,做能做的事,做实事求是的事!做多了,就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就有了教育教学的领导权!后来,“电子教案”、“电子平台”在一百多所学校使用,被几十个市内外区县引进推广并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我们不想得到“性格决定一切”的结论,但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探求基本理论支撑,掌握教育思想的领导权,对教学管理和课堂改革的成败是多么的重要!熟悉成功教育历程的人都知道,94年刘京海重回闸北八中后,在原先的“帮助成功——自主成功”中间加了一个环节:尝试成功。从帮助成功到学生自己尝试成功,让学生自活动中去尝试、探索,再到自主成功,这是最适合素质教育理念的。之后,刘京海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口号:减少传授模仿,增加尝试探索,把接受式学习方式与体验式学习方式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的和谐发展。教育改革是无情的、痛苦的,校长在操作过程中要有情,要给教师正确的方向,又要给教师改革的空间。刘京海不无得以地说:我这个口号是温情脉脉地,是在尊重传统、传承优秀经验,融合东西方教育现代理念和发展趋势基础上的静悄悄的革命,结果是和平演变、自我演变。课堂教学改革的难度是多方面的。老师心里明白:刘校长提出的口号对是对,但“减少传授模仿”,考试成绩掉下来了怎么办?刘京海马上说:不用担心,你们自己决定“减”多少?减五分钟、减八分钟都可以!一学期下来,成绩没有掉下来,老师们就会自己增加减少的程度。为什么要减少?因为要“增加”!老师们都是明白人,从前只考知识,现在要考能力。考能力就一定要增加“体验”这东西。要“增加”,就一定要“减少”,并且先“减”先得益。如果搞改革只增加,不减少,这改革肯定不成功!因为时空是一个定值。98年开始,闸北八中从数学学科开始全面改革。一开始,减少传授模仿,但知识未必增加;随着能力逐步提高,随着长期尝试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表现出来了,倒过来,能力提高,传授知识也丰富了。多年下来,各年级的质量明显提高。但记住:减少传授模仿,不是不要传授模仿;增加尝试探索,不是全都尝试探索。这中间的“度”要靠老师自己把握和调整。有人问过刘京海,你初中教学的所有概念,老师几乎都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索获得,你是如何做到的?刘京海答:一点一滴地变呀!这叫和平演变——“掐死你”的温柔!老师讲少了,学生自然就想多了;老师放手让学生探索,自然稀奇古怪的结论就出来了。这些课例前面已经讲了很多,这里只研究管理层面上的意义。有一段时间,老师找校长来诉苦:刘校长,你把学生发动起来了,搞得我们晚上睡不着觉。因为五十几个同学思维方向不一样,我们常常不知道谁说得对,谁说的错;提出的怪问题也不知道怎么解答好?所以现在一上课就紧张,晚上都在琢磨学生提的问题……。刘京海嘿嘿一笑,说:“第一,学生是你们自己发动起来的,说明你们启发的好,问得对的学生的路;第二、晚上琢磨问题就对了。以后不仅要琢磨学生提出的问题,还要琢磨学生每天可能提什么问题,采取什么对策,所以我要你们写预测与对策呀!电子教案不是不要写教案了,是要更花心思琢磨课堂上可能发生什么事了,琢磨透了,上课就不紧张了;第三,长期坚持,注重积累,不用多长时间,学生能力增强了,你们也就成优秀教师了!”刘京海因此又提了一句口号:提高教师的原动力在学生!发动学生革命,是校长最高明的管理。还是前面讲到的那个“分数的除法”的课例。传统的教法是:老师一上来教给学生:“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等于乘上它的倒数”;然后讲例题、做练习、口答、笔试、演板,学生就掌握了。刘京海改了,他让老师先复习整数的乘法、除法,分式的性质和加法、减法、乘法,倒数等,然后让学生讨论“七分之三除以三分之二”怎么算?这下炸开锅了,学生搞出了四五种算法(课例承前省略)。半节课过去了,学生才整出了这个法则。相比较而言,例题少讲了,学习少练了。闸北八中的教师敢说呀!讨论的结果非常实事求是:传统的教法对知识的掌握,对应试,对眼前来说是好的,高效的!但这种学习水平是接授的学习水平;增加尝试探索后的学习水平是探索的学习水平;尝试探索的学习效益虽然短期内没有传统的传授模仿来得显著,但长此以往,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肯定要强,所以最终的效益是高的。现在有个怪现象:很多生源基础比八中好的学校用八中的“电子平台”,一课时上不完一课时的内容,校长很奇怪,刘京海总是笑一笑,说:放心,过一段时间,他们就上得完了。静悄悄,温情脉脉的课堂教学改革,这种很专业的管理,透出的也是刘京海管理思想中的平实与人文。“升学率”是任何一个校长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有一种误解,认为成功教育是“差生教育”,“三个相信”只要“差生”在原来的基础上进步一点点就算“成功”了,所以,刘京海没有“升学压力”,刘京海是不抓升学率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规律注重的是人的中长期发展,这与浮躁的社会就有了矛盾。“成功教育”没有回避这个矛盾。面对“升学率”,刘京海有心得,也有办法,更有底气!时任教育部长的陈至立同志到闸北八中视察,听完刘京海的汇报后就问:刘校长,你是如何看待升学率的?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是很难回答的一个问题。多数校长可能会答:升学率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是万恶之源;我们现在搞素质教育,所以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刘京海没有这么回答。他说:陈部长,我有四句话。第一句,少数人才能升学这在很长时期内是难以解决的,这不是我们校长能解决的,也不是你陈部长能解决的。中国的国情如此,也大概需要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第二句,老百姓需要升学率,我是校长,共产党员,共产党的责任是为老百姓服务,所以我要抓升学率,否则就不是共产党员了;第三句,毕竟我不是老百姓,我不能把校长、共产党员的身份降低到老百姓的水平,而应该提升老百姓的思想认识,所以我还是要坚持教育规律,让学生多方面发展;第四句,校长应该做自己能做的事。陈部长很感兴趣,接着问:你认为校长能做的事情是什么?这又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刘京海说:共产党不会为了少数人的升学率而放弃多数人的合格率。校长能做的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合格!陈部长点点头,是满意还是肯定这样一个敢说实话的校长,我们不得而知。查遍所有关于刘京海和成功教育的资料,这是刘京海唯一一次关于“升学率”的表态。他说得更多的是:坚持改革,想办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升学率提高是水到渠成的事!有一个教师,教学成绩不高。校长还没找他,他先找校长来了:“刘校长,这次成绩差,是因为我在搞素质教育;他们成绩高,是在搞应试教育……”刘京海打断了他的话:“你应试教育搞不好,素质教育就不要搞了。因为应试教育是低层次的,素质教育是高层次的。低层次的搞不好,高层次的就更搞不好了。”刘京海在很多场合明确地表态: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成绩;成功教育就是要所有的学生进步,标志之一就是考试成绩提高。否则,社会舆论这个坎,你就迈不过!既然升学率是社会需求,再讨论、再批判也是不能改变的。谁要是以为我刘京海不要考试成绩那就大错特错了!但校长应该考虑的是在现实条件下,能否找到比较好的方式方法,让教学成绩高的老师逐步增加对学生能力和人格的培养,反过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成绩?这才是校长该做而且可能做的事情!如何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来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成绩?这是长期困惑着我们,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瓶颈问题,也正是成功教育多年来摸索和探讨的问题。刘京海经常问这样的一类问题:一个学生两次都考了75分,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两个学生都考了75分,哪个学生进步了呢?一个学生尽管他很用功,可是每次考试他都是最后一名,我们如何让他体验到成功?对于一个班、一门学科、一个老师的教学成绩的评价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比值定位法”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用“个人(班级)的成绩”比上“班级(年级)的均分”得到一个比值,这个比值大于1,说明你的成绩高于均分,比值小于1说明你的成绩低于均分;比值的大小确定了个体在集体中的相对位置;如果连续地记录一个个体同性质的“比值”,就能比较客观反映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比如,最后一名的那个学生第一次考试的比值是0.3,第二次考试是0.31,尽管他还是不及格,还是最后一名,但是他能切实体验到进步,不断地进步就是不断的成功体验。考到最后一名的也能有成功的体验,这是传统的百分制评价和名次评价所不及的。什么叫实力评估呢?就是用集体的“目标均分”乘以你“历史记录”上的最高比值得到你的“奋斗指标”;乘以你“历史”上的最低比值得到你的“保底指标”。最高最低的区间,就叫做你的“实力评估”。考在这个区间内,叫发挥正常;考过最高,叫超常发挥;考不过最低,叫发挥失常。比如,那个最后一名的同学,“历史”上的最低比值为0.3,最高比值为0.5。这次考试我们要力争均分达到90分。很容易算出来,这名同学的实力评估为(27,45)。如果他考了50分,尽管他还是没及格,还是最后一名,但这次他可是不得了了:老师会夸他“超水平发挥”,同学也不会再埋怨他拖了班级的后腿,他自己也觉得为班级取得好成绩还做了贡献呢。这种评价模式正是成功教育理念的直观体现。刘京海与一家软件公司联合开发了“成功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用多种方式对教学进行更直观、更简便的评估。虽然没有足够的篇幅来描述刘京海在教学管理上的一言一行,但透过以上几个片断,我们已经能够读出他管理思想的精髓:平实和人文。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校长拥有学校的人权、财权和各项工作的决策权和指挥权。这些权力是校长的领导地位所决定的。但刘京海说:校长不是官。因为学校管理的对象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相对自主而又必须依法行事的教师和需要管束同样也需要尊重的学生。校长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如何,校长行使职权能否畅通无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非权力因素和自然影响力。比如,你不能运用行政手段强令教师接受你的教育思想,也不能强迫教师采用某种方式教学,你更不可能强令全体学生在学业上同步并进……。在“以人为本”、“以师生的发展为本”的学校管理中,“军令如山倒”显然行不通了!学校不流行命令!学校不流行命令了,那流行什么呢?校长靠什么管理学校呢?校长不是官,是什么呢?刘京海有第二句话:校长是领导。领导的主要职责是引导、管理和尊重。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认识如何,积极性、主动性如何,即是否具有文化自觉,决定着一所学校发展的宽度和厚度。校长的使命就是引领学校群体的行为和价值取向,担当学校文化的塑造者和领导者。刘京海具有文化自觉的特质。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深厚的感情;对当今世界文化潮流有深刻的了解;对教育发展趋势有准确的把握和足够的珍视;对学校文化建设与发展有强烈的追求;对师生道德修养的程度有敏锐的判断、正确的引导和较高规格的期待;有主动的研究意识,研究学校、研究教育、研究师生;有独立的思考意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有积极的自我批判反思意识,知道不足、知道不易;有丰富的兴趣、爱好,种花养草、休闲钓鱼、基金股票、住宅房价、国际政坛、国学史学、文化热点……,凡是师生们关注的“业余”话题,他都有很强的话语权和很畅通的交流界面;你相信吗?在近两百人的教职员工中,没几个乒乓球打得过他的。作为校长,要肩负学校文化建设的使命,要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学识、修养、价值取向,成为“优秀学校文化”的符号,成为学校文化的灵魂人物。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校文化的本质是办学者的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体现,它融合了学校管理的目标和行为,支配着师生的行为方式。学校失去了文化支撑,师生精神家园将逐渐荒芜,学校的办学层次将流于平庸。刘京海深知这一点,他在继承闸北八中原有的学校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成功教育的深化研究,明确地提出并且致力于三种学校文化的建设:营造梦想,倡导反思,弘扬大气。教师有了梦想,也就有了原动力,有了追求,直至达到“梦想成真“的境界。这一过程,就是教师不断走向成功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闸北八中的师资之所以能从全区倒数跃升为较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所学校的教师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有着自己的梦想——追求成功的梦想。平均年龄不足三十的初中数学教研组,能写出近千个电子平台的脚本,能出十余本的丛书,能把中考成绩提高到全区公办学校第二,能被评为“上海市劳模集体”,真是“梦想成真”呀!刘京海善于营造“梦境”:他把二十多间活动教室取名叫“梦工厂”,把小礼堂取名叫“梦剧场”,把文学社叫“梦飞文学社”,电视台叫“梦飞电视台”,把学生的电脑绘画作品请杨利伟签字,把徐寅生等十大乒乓冠军请进校园与小队员过招……,在八中的校园,没有禁锢,没有命令,只有梦!成功教育由“帮助成功”到“尝试成功”走向“自主成功”正是得益于反思。刘京海提倡“ 问题与经验”同步反思,有问题,就有解决问题的经验;不断地反思问题产生的原因,不断地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就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功。对学校、对师生都是如此。我们还是讲那个“分数除法”的课例。那节课上完后,一个听课的老师找到刘京海说:这节课听下来后我心里很难过。因为我先一节课上也问学生“怎么算?”当时有个同学说先通分,我马上把他的嘴巴“关”掉了。现在想来他的方法也蛮好的,当时应该鼓励他说下去的……。这就是学校文化对教学行为的影响!大气,简而言之,就是要有气量有气度,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有海阔天空的眼界。弘扬大气文化,就是要建立民主协调、既有集体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轻松活泼的人际关系和环境氛围;弘杨大气文化就是要有用人之德、容人之量,能够甘为人梯,能够成人之美。能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能为别人的失败而惋惜;弘杨大气文化,就是要发扬团队精神,就是要互助互学,就是要讲团结,大气才能有大的成功,大气才能有大家的成功!大气是人性之美,人格之美,是成功的基础,胜利的保障!大气是执行力,是管理效益!2006年,“大气”被刘京海写进了八中的校训。我们检索了上千条校训,把“大气”写进校训的,仅此一家。这也足见刘京海的大气!有了文化自觉,有了文化引领,学校管理就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生动!学校不流行命令,不等于学校不要命令!靠命令才能搞定的事,刘京海说,就两条:一类是重复发生的事,法治——照规章制度办;另一类是偶然发生的事,人治——靠校长长期积累而形成思维方式和经验来处理。这就是通常意义下的学校常规管理。关于这两方面刘京海有什么特点和创新,在后面都有专门的章节论述。此处从略。尊重也是管理,这是刘京海的经验之谈,也是刘京海管理艺术的人文精神所在。学校是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尊重人才、尊重师生,是校长的起码准则。但能意识到尊重也是管理,是刘京海的过人之处。从当校长至今,刘京海办了三所学校,兼并了两所学校,托管了五所学校。他对教师的需求、人才的渴望比谁都强烈。他先后从外省市、外区、外校引进了100多位优秀教师,他一边竭尽所能地为这些“新八中人”解决生活、工作上的困难,一边在为怎样让他们尽快地融入到“成功教育”的事业中来犯愁。是啊,“杂牌军”比“嫡系部队”难带呀!于是,“尊重”成了他带队伍的第一法宝。前不久,刘京海读完了一本介绍人大附中前校长刘彭芝的书,他感同身受说:如何尊重人才、爱惜人才、重用人才,我们一样呀!我也到火车站去帮引进教师扛过行李,我也陪“新上海人”过过除夕,我也为“无房户”去求过老板,我也为他们的家属就业、孩子上学通过关系……,但我感觉到,最能打动大家的的还是尊重!刘京海把离退休的老领导、老教师视为八中的宝贵财富,当成功教育研究的高级顾问,奉为校长室的座上宾,并委以“重任”,让他们在学校管理和指导教学中发挥余热。现在托管的几所学校几乎都是这些老同志在“坐阵指挥”;在八中专设了“专家室”,把有经验、有名望的老教师请回来“开堂坐诊”,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中的备课、听课、评课、命题、质量分析等活动,请他们为“电子教案”、“电子平台”的开发制作把关。让老同志老有所为,比什么都好!不仅老同志觉得,在职的教职员工也觉得:刘校长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为八中建设和发展、为成功教育事业作过贡献、尽过努力的人!老同志心里暖,年轻人心里也暖呀!在八中,想有所作为的人,舞台是宽的,起点是高的,最重要的是刘京海的“肩膀”是坚实的,“心肠”是热乎的。业务好的教师,他会跟你一起备课,一起研究学生,一起讨论教学,他会推荐你去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带你到各地去讲课;有管理才能的,他会创造条件让你在合适的岗位上展示,精心指导,放手践行,让你卓有成效。用他的话说: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在合适的时段做合适的事,取得合适的成功,这就是对有作为的人最大的尊重。这就是最好的管理,当然这也是校长的天职!凡是跟他共过事的人,刘京海都认为“前世有缘”,他都会“合作一段,关爱一生”。闸北八中是闸北区教育系统的干部摇篮,现在在任的校长中,就有十多位是从刘京海手下成长起来的。无论他们“翅膀”有多硬,刘京海还会跟以前一样关心关怀,校长们也乐意“常回家”看看,跟老校长叨叨“家常”。对于“流出去”的教师,无论是“主动流出”还是“被动流出”,刘校长都会跟对方校长讲这些教师的优点、长处,讲他们的成功生长点,并且承诺,用着不合适,包退!为什么还要关心他们?刘京海说:他们也是成功教育的种子呀!刘京海视学生为学校的小主人。他告诫教职员工,我们要待小主人好,真心地爱他们,让他们真心的快乐起来。他有一条检验各种工作好坏的标准:在校园里,我要看到的笑脸比愁眉苦脸的多!学生到校长室“告状”,准赢!学生说作业多了,他就会逼着老师精选习题;学生成绩下降了,老师就要针对性地辅导;学生想跳街舞,他就要体育组在运动会开幕式上加一项“班级创意比赛”,跳什么舞都行;学生会想搞卡拉OK比赛,行!毕业班要开“毕业patty”,行,剧场、灯光、音响伺候!学生要上网,行,把电脑放到走廊去(当然要把少儿不宜的屏蔽掉)!学生要查资料,行,让图书馆开放到晚上九点!他是一个“宠”学生的校长(在家也一定是一个“宠”孩子的父亲)!还有一件事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尊重学生。八中的男厕所原来跟其它学校没两样:“一字槽”的小便池,用“复合板”间隔的大便池。一学期不到,总务主任跟校长讲,男厕所的“复合板”全烂掉了。为什么?管德育的教育处主任汇报:男生都到大便池里小便,把小便尿到“复合板”上,所以烂得快!我们已经写上标语了:不准在大便池小便!刘校长问:你不准他就不去了?果然,一个学期不到,新换上去的“复合板”又烂掉了。这回教育处把标语换了:“大便入坑,小便入池”;“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学生还是不买帐。一天,刘校长进厕所问一位从台湾来借读的学生:你们为什么要进大便池里小便呢?那学生敢说:刘校长,我们都是大人了,站一排小便多难为情呀!你也太不尊重我们男人的隐私了!哦,刘京海明白了。他把总务主任和教育处主任找来,当场拍板:暑期改造厕所,男厕所装独立的小便池,两边装开放的隔板,上方装一条放书包的搁板,池里放驱臭的卫生球,窗玻璃换成了毛玻璃……。搞后勤,老是被动的维修不行;抓学生,靠口号、标语、命令不行!你们要研究学生在想什么,他们为什么那样做?守望新教育:本文未找到作者,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特别在此致谢!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真善美光芒的文字。”(《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