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的学校管理,是为教师和学生赋能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源创图书 Author 万玮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题歌】——


创新并不是一个高大上的词,它就像空气、水一样无处不在。

多样性是创新的源泉。

创新需要有三闲:闲时、闲钱、闲情。闲时与闲钱容易有,闲情却不易得。许多改变人类命运的发现常常是兴趣使然。人若处在高压的状态下,你用鞭子抽,棒子敲,不要说创新,完成的东西连作品可能都称不上。

在管理中,执行是输入,创新是输出;自上而下是输入,自下而上是输出;统一思想是输入,各抒己见是输出。重输出,就是更强调基层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愿发声,能发声,善发声;愿担责,能担责,善担责。

一个组织也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我们只有营造了自由生长的生态,创新的成果才会涌现出来。

只有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融合,才能产生创新。 一个组织想要有创新力,就必须有多样性,就必须包容不同。——万玮

好的学校管理,是为教师和学生赋能

作者|万玮

来源|源创图书

01

教育常常讲“创新”。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变,变就是创新。在我看来,创新并不是一个高大上的词,它就像空气、水一样无处不在。


创新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来源是融合。有性生殖就是融合,两个个体融合在一起,产生出一个新的个体。新的个体间再相互融合,产生下一代,如此循环往复。这是人世间万事万物演化的规律。

第二个来源是封闭。很多人会感到奇怪:为什么封闭会产生创新?在中国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信不发达,所以,各个地方之间只要距离稍远一些就会相对封闭。这造成各地的风土人情有很大不同,这就形成了多样性。多样性是创新的源泉。

爱好美食的人应该感谢封闭,有了封闭才会有这么多各具特色的美食。现代社会充分融合,特色反而越来越淡化。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现在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方言的弱化。我们学校里有很多上海学生,他们在上海出生、长大,却不会说上海话。这种现象在年轻一代中已经很普遍。

02
管理创新

我没有学过什么高端的管理学课程,我谈一点对管理创新粗浅的认识。

执行力越强,创新力可能就越弱

我曾在部队参加过一年军训,体验了一年士兵生活。可以说,最强调执行并且执行力最强的地方就是部队。我们曾顶着酷暑训练了三个月的分列式,就是那种正步走的方阵。我们几百人打军体拳,动作整齐划一,我们自己还挺有成就感。部队强调执行力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有的时候部队为了实现一个目标,需要士兵上战场牺牲性命。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做得到吗?反过来说,士兵们经历过部队的磨炼,连死都不怕, 生活中还有什么困难呢?

然而,还真有。创新就是一个。创新可不是领导下了命令就能实现的。相反,执行力越强,创新力可能就越弱。我之前曾提出过一个创新力的“三闲”理论,即创新需要有三闲:闲时、闲钱、闲情。闲时与闲钱容易有,闲情却不易得。许多改变人类命运的发现常常是兴趣使然。人若处在高压的状态下,你用鞭子抽,棒子敲,不要说创新,完成的东西连作品可能都称不上。

好的学校管理,是为教师和学生赋能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管理者要做的是激发和释放人身上固有的潜能,创造价值,为他人谋福祉。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常常为如何平衡生活与工作而苦恼。有这个苦恼,就说明他的工作是不快乐的。工作是什么?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 工作就是生活。如果一个人喜欢工作,享受工作,在工作中感受到自我成长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他又怎么会把工作与生活分得这么清楚呢?

管理者要想办法让员工的工作变得有价值,让员工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一个组织、一家企业的领导的眼中首先要有目标,但是不能只有目标,还要有人。学校的管理目标更明确,就是培养人,而不是培训人。人成长了,教师和学生被赋能了,目标怎么会不实现?

管理的翻转

这几年,教育界流行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强调教学的中心不是教,而是学,由此衍生出诸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之类的观点。


重输入,更重输出


在教学领域,上课是输入,考试是输出;听是输入,讲是输出;练习是输入,竞赛是输出。关注输出,可以促进输入。学而思的创始人张邦鑫认为,家教不应该是“5天+2小时”的模式,家教老师将孩子在一周里学过的知识再复述一遍,意义不大。他认为,我们应该采用“5天×2小时”模式。这个乘法怎么做呢?先让孩子输出,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讲一遍,在此基础上帮助孩子提升,效果会更显著。

考试能够促进学习,这是所有教师都明白的道理,这也是教师喜欢考试的原因。一些运动队教练喜欢以赛代练,就是因为在比赛中可以更快地发现问题,从而改进训练。

在管理中,执行是输入,创新是输出;自上而下是输入,自下而上是输出;统一思想是输入,各抒己见是输出。重输出,就是更强调基层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愿发声,能发声,善发声;愿担责,能担责,善担责。


踩油门,更要踩刹车

在管理实践中,我发现管理分三个层次,分别是控制、激励与服务。为了保证正常运行,所有组织都需要制定一些规则,进行一定的控制。而管理者最核心的工作常常是激励,管理者需要思考如何奖勤罚懒,如何将胡萝卜与大棒完美结合。

我将激励这件事比喻为踩油门。一些拼命踩油门的管理者,往往是控制做得太多了,员工都停在原地不动,因此管理者需要激励,需要踩油门。如果员工是被充分激励的,管理者需要做的事情就变成了服务。 

踩刹车就是一种服务。员工充满热情,主动性特别强的时候,有时会造成部门之间发生矛盾。这个时候,管理者需要从全局出发进行调节 疏导,这就是踩刹车。对管理者而言,刹车踩得比油门多,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幸福。

靠权威,更靠涌现

平和有一个学生交响乐团,这个交响乐团每年都举行新年音乐会。 “第一教育”微信公众号记者吴华来采访我时,我告诉她,这个学生交响乐团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她很惊讶,后来写了一篇报道,叫作《好的教育应该是有根的,是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在采访中我说:“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学校应淡化行政力量,尽量克制从上到下行使权力的冲动,而应支持自下而上的力量。因为如果教师想做一件事,就会做得非常好,但如果这件事是学校指派的,教师也许就会敷衍了事。”

我曾经问一位中医,去做推拿对健身有没有帮助。他说,当然是有帮助的,但所有被动的推拿都不如主动的运动。一个组织也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我们只有营造了自由生长的生态,创新的成果才会涌现出来。



03
我的实践与思考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做一个能助力学校发展的校长。我认为,学校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成长的地方,应该是为国家与民族培养栋梁的地方。

平和人的“五自”精神

平和注重培养学生的“五自”精神,分别是自主、自由、自然、自信和自省。其中,自主是指平和努力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个性;自由是指平和允许孩子们自我探索,允许他们走一点儿弯路;自然是指平和为孩子的生长打通学校和社会的界限,教育即生活。

我相信,具有创新素养的学生也必须同时具备“五自”精神。平和的学生社团非常多,初中、高中加在一起有超过100个社团。所有社团都是学生自发成立的,学生自己寻找指导教师。在高中部,管理学生社团的组织叫SMG,它本身也是一个社团。平和学生社团的特点是,社团成员不仅在社团内部很活跃,还经常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比如说正在进行的戏剧节,就是由平和高中生的戏剧社团举办的。他们自己排练了一出戏《奥匈情史》,还邀请了平和教师戏剧社以及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戏剧社团一起来参演。学校里有一个资源中心,学生组织活动需要学校提供什么样的支持,他们直接找资源中心的教师对接就可以了。

过几天,也在我们学校,平和数学社团联合上海两所高中一起举办 的“上海市高中联盟首届高数研讨会”也将举行。两周前,平和学生哲学读书会在学校举办了面向全国的“第一届中学生哲学大会”。两个月之前,平和高中生骑行社举办了一个慈善骑行活动。由于那次活动规模比较大,涉及的环节比较多,他们希望学校提供额外的支持。有时候, 学生社团组织这些学生活动时还会邀请我去致辞或者颁奖,只要有空, 我通常都会欣然前往。

当然,学生组织的活动不像成年人组织的活动那样完美,但学校教育正是要让学生为未来走上社会做准备、做预演,学校就是学生不断试错、不断挑战自己的地方。教育者考虑的不应是怎么管控学生,而应是如何成全学生。


平而不庸,和而不同

平和提倡的校园文化是“平而不庸,和而不同”。这个话题很大,我只想说一个词:包容。包容什么呢?包容不同。只有包容不同,才能和而不同。

之前我也说过,只有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融合,才能产生创新。 一个组织想要有创新力,就必须有多样性,就必须包容不同。

包容不同又分三个层次:接受不同,融合不同,制造不同。接受不 同,指的是当别人的观点和意见与你不一致时,你要转换角度思考别人也可能是对的。融合不同,指的是你能容纳两种不同的观点,同时又能很好地做事。制造不同,就是主动求新、求变。

学校管理的儒、法、道思路

大到国家,小到学校,管理通常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法家思路,以事为先,赏罚分明;一种是儒家思路,以人为先,仁爱宽恕。以法家思路管理久了,人们的心态容易变坏,易生内乱;以儒家思路管理久了,人们会滋生惰性,组织容易衰败。因此,真实的组织管理通常是两者结合,外儒内法或者外法内儒,两种思路达到一定平衡。

《道德经》第十七章有一段话是我做管理一直追求的境界:“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功成事遂, 百姓皆谓:‘我自然。’”

你看,事情做成功了,他觉得是自己的成就,并没有感觉到你这个顶层设计者的存在。只有在这样的土壤中才能产生创新。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只要我们打开心扉,顺势而为,创新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源创图书《学校管理的本质》,万玮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作者:万玮,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校长。2006年“上海教育年度十大人物”,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班主任专家库成员。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管理的进化与嬗变:从1.0到4.0
超越“管理”,做“整个儿”的校长
跟学校中层谈管理
新教育实验的管理铁律
学校管理之道:善待教师,善待学生
新时代教育管理者的10项修炼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新教育实验”价值系统的特征与实现路径

新教育之光——新教育实验的奥妙何在?

在新教育的田野里舞动梦想,用心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图说《新教育在银河》(十二讲)——走,我们去找好教育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