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是一颗颗心的碰撞与交融——“自新,常新,全新”

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 2022-04-27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题歌】——


陶行知先生是我最为尊敬的教育家之一。30多年前,我在撰写《中国教育思想史》的时候,就阅读了先生的主要著作。6年前,我又再次精读了先生的全集,写下了10多万字的阅读笔记,还出版了《陶行知教育箴言》等著作。

我相信,但凡略微了解陶行知先生的人,都会被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而感动,都会被他矢志不渝地研究、探索、实践的思想与行动而折服。——朱永新


“陶先生,你讲的一席话, 我读了便觉精神提起来。这种话我久不听见了,可算是教育界的福音。”——蒋梦麟


陶行知先生把“新教育”的“新”释义为“自新”“常新”“全新”。“新” 的三个标准就依然适用于当下的新课程改革,或者说教育改革。所以说,《新教育》 依然新崭崭,这就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时代穿越性和洞察力。陶行知先生的这些呼吁已有近100年了,现在依旧闪亮和新锐,我们不能丢掉这座教育金矿。——毛道生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青春。在躁动不安的灵魂里,有一个年轻的梦。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创造。在探索求知的丛林里,有一面个性的旗......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未来。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条破浪的船。——朱永新

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探路者——新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之“八字”精髓——要做一个整个的人
陶行知:一辈子,一道题——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究竟新在何处?——自新,常新,全新
陈独秀:新教育是什么——新教育之精神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为了教育更美好
......

教育是一颗颗心的碰撞与交融
——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2021年4月25日



亲爱的会员代表和各位陶友: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感谢教育部、民政部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一直以来对中陶会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对本次代表大会的高度重视!
  
陶行知先生是我最为尊敬的教育家之一。30多年前,我在撰写《中国教育思想史》的时候,就阅读了先生的主要著作。6年前,我又再次精读了先生的全集,写下了10多万字的阅读笔记,还出版了《陶行知教育箴言》等著作。

我相信,但凡略微了解陶行知先生的人,都会被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而感动,都会被他矢志不渝地研究、探索、实践的思想与行动而折服。

对我而言,陶行知先生意义更为特殊,是我的人生榜样。先生曾经创办《新教育》杂志并担任主编,更是多次在自己的讲话和文稿中把自己的生活教育称之为那个时代的新教育。先生毕生致力于为中国探索教育之路,是新教育的代表人物。


人们都说是我发起了新教育实验。我想,与其说是我发起了新教育实验,不如说是我继承和践行着新教育的思想与行动,把新教育在新时代中落地开花。多年前我就公开说过,新教育实验最大的成就,是点燃了许多普普通通老师的理想与激情,让他们知道教育原来可以如此美丽,教师原来可以如此生活。至于我,最多只是一个在时代急促的呼吸声中,大着胆子,跑出来喊了一嗓子的家伙。

我立志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做一个关注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做一个思想着的行动者,不仅因为我努力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等前辈的教育思想,也源自朋友的鼓舞与引领。比如我的前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小蔓老师。

小蔓老师也是我非常尊敬的教育家,更是我志同道合的朋友。她与我情同姐弟,我一直叫她“小蔓姐”。我们曾经多次合作发表论著。她的教育情怀与道德文章,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她对我的无限关怀与期许,对新教育实验的无数指导和引领,让我永远铭记感恩。

记得2017年在北京中学召开陶研会的理事会议,她打电话邀请我到会议上做一个报告,她说:永新,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参加陶研会会议了,你务必答应我。


我二话没说,推掉了其他工作,准时出现在陶研会的理事会现场。

我非常清楚小蔓老师对教育、对陶研会、对会员和陶友们的感情。
  
所以,我担任会长,于公是有这个机会为大家服务,于我个人而言,是表达我对陶行知先生高山仰止的追随,对朱小蔓老师深情厚谊的感恩。

此前,在小蔓老师的领导下,在各位副会长,各位理事和全体会员的共同行动下,中陶会已经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了会内外的广泛认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谈何容易?更何况,疫情的背景、网络的时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加剧,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中陶会工作也不例外。

但我相信,在教育部、民政部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支持下,在陶友们的共同努力下,换届大会将成为一次新起点,我们一定能够让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教育,正是一颗颗心的碰撞与交融。因为碰撞而不断创新,因为交融而齐心协力。为了实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所有人员,自当为此知行合一,勇往直前!


谢谢大家!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之“八字”精髓——要做一个整个的人
陶行知:一辈子,一道题——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什么是新教育? 新教育究竟新在何处?——自新,常新,全新
陈独秀|新教育是什么——新教育之精神
20世纪新教育运动的重要推动者——杜威
“新教育之父”雷迪——欧美新教育运动始末
欧洲新教育运动的杰出代表——蒙台梭利
新教育实验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为了教育更美好
......

1919年的“新教育“依然新崭崭
作者|毛道生

毛道生,男,四川省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副高级教师。

《新教育》一文,系陶行知先生1919年7月22日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生讲习会 上的讲演稿,后发表于1919年9月的《教育潮》第1卷第4期。

陶行知先生把“新教育”的“新”释义为“自新”“常新”“全新”。“自新”,意味着革新是源于自身的内在需求,并非为了装点门面和盲目模仿而为,“这种客来则新, 客去便旧了,不得为根本的新”。“常新”,意味着自我革新是常态,教育是不断追求进步的,教育是常惟新的,是“日日新”。“全新”,意味着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手段的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新,是形神兼备的新,是内外统-的新,那种把“创新”挂在嘴边,而行动保守落后的人是“叶公”。


“新” 的三个标准就依然适用于当下的新课程改革,或者说教育改革。所以说,《新教育》 依然新崭崭,这就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时代穿越性和洞察力。

教育具有社会属性。陶行知之所以要提出“新教育”,是因为他要用“新的国民教育”来为“富而强的共和国”的新国家提供人才支撑。这与当下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的主张是一致的。

“新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陶行知在演讲中谈及“新教育的需要”“新教育的释义” “新教育的目的”“新教育的方法”“新学校”“新学生”“新教员”“新课程”“新教材”“新教育的考成”等,可谓体系完整,内容丰富。

“新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主”“自立”和“自动”的共和国民。“新教育” 所培养的“新学生”是自己去学人生之道的人,追求“高尚的生活,完全的生活,精神上的生活,永久继续的生活”。为此,陶行知提出了“符合目的”“依据经验”“共同生活”“积极设施”“注重启发”“鼓励自治”“全部发育”“唤起兴味”“ 责成效率”等9种新教育的方法。

新学校要成为“具体而微的社会”,即“学校是小的社会,社会是大的学校”。教师作为“新教员”,要“重在引导学生怎么样去学”,而不“重在教”,做到“要有信仰心”“要有责任心”“要有共和精神”“要有开辟精神” “要 有试验的精神"等。“新教育"需要“新课程”和“新教材”来支撑,要判断是否是“ 新课程”,一则问 “ 是否合乎世界潮流”,二则问“是否合乎共和精神”。教师要把教材变为“新教材”,陶行知“教科书只可作为参考”的要求,这与当下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是一致的,所以“正确不正确,需要仔细考查”。

教育评价历来是教育改革的要点和难点,陶行知提出“新教育的考成”要“按照目的去考成”,不应该是分数、成绩和名次作为考核的指标,这对于当下教育评价改革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陶行知先生的这些呼吁已有近100年了,现在依旧闪亮和新锐,我们不能丢掉这座教育金矿。

朱永新:当代教育家的知行合一
一个真实又鲜明的人,一个知行合一的人——朱永新散文集序
探路者——新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
新教育究竟有哪些主要特征?——教育世界里的理想国
创新与超越:改变区域教育生态——如何有效推进区域新教育实验?
朱雪晴:图说《新教育在银河》(十二讲)——走,我们去找好教育
......




陶行知的“新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今天,分享的是人民教育家、我国乡村教育的倡导者、中国农村幼教事业的开拓者陶行知先生相关教育名篇。即便时间过去了一百年,中国今天的教育显然和陶行知时代有了很大的不同,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新教育”及教育主张至今仍有强大、鲜活的生命力。


幼稚园之新大陆


最需要幼稚园的地方是什么?最欢迎幼稚园的地方是什么?幼稚园应当到而没有到的是什么地方?幼稚园还有什么新大陆可以发现?


(一)女工区域是需要幼稚园的。妇女上工厂做工,小孩子留在家里,无人照应,最感痛苦。若带在身边,那么工厂里的特殊紧张之环境,便要阻碍儿童的发育。倘使工厂附近有相当之幼稚园,必能增进儿童之幸福而减少为母者精神上之痛苦。同时女工既不必心挂两头,手边又无拖累,则做工效率,自然也要增加好多。所以为儿童教育计,为女工精神计,为工业出产效率计,这种工厂附近必须开办幼稚园。这是幼稚园的第一个新大陆;我希望幼稚园同志快来探获。


(二)农村也是需要幼稚园的。农忙的时候,田家妇女们忙个不了,小孩子跟前跟后,真是麻烦。哥哥姊姊也要帮忙操作,无暇陪伴弟妹玩耍,所以农忙一到,乡村小孩子就要缺乏照料。倘使农村里有了幼稚园,就能给这些小孩子一种相当的教育,并能给农民一种最切要的帮助。幼稚园的同志们!诸君可曾想到这个新大陆?我深信如果诸君愿意下乡,采桑娘子必定是诚心诚意的欢迎诸君的。


幼稚园的下乡运动和进厂运动必须开始,实无疑义。但现在的幼稚园必须经过一番根本变化,方能到乡村和工厂里去。它第一要打破外国的面具,第二要把贵族的架子放开。第三要省钱,不当用的不必用。这里要整天整年的幼稚园。半天的幼稚园只能解决一半的困难。幼稚园放假也只能跟着女工农妇空闲的时候为转移。现在幼稚园还有一件事没有注意到,这事就是儿童的康健。儿童的康健比什么事都要紧。幼稚园教师倘没有受过严谨的卫生训练,则幼稚园恐怕要变成传染疾病的中心。我有一个朋友全家害过猩红热,又一个朋友的小孩儿都染着百日咳,还有好几家朋友的小孩子染着沙眼病和天花,都是因为幼稚园里不注意卫生所致。我希望大家把儿童康健当作幼稚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幼稚园教师应当做康健之神。工厂和农村是幼稚园可以发现的新大陆。它们只欢迎爱护康健的幼稚园,不欢迎传染疾病之幼稚园。


本篇原载于1926年11月12日《新教育评论》第2卷第24期。



第一流的教育家


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第一种不必说了,第二、第三两种也都不是最高尚的。依我看来,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中得了一种,方才可以算为第一流的人物。


(一)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我们在教育界做事的人,胆量太小,对于一切新理,大惊小怪。如同小孩子见生人,怕和他接近。又如同小孩子遇了黑房,怕走进去。究其结果,他的一举一动,不是乞灵古人,就是仿效外国。也如同一个小孩子吃饭、穿衣,都要母亲帮助,走几步路,也要人扶着,真是可怜。我们在教育界任事的人,如果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这是何等的魄力,教育界有这种魄力的人,不愧受我们崇拜!


(二)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从前的秀才以为“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久而久之,“不出门”就变做“不敢出门”了。我们现在的学子,还没有解脱这种风气,试将各学校的《同学录》拿来一看,毕业生多半是在本地服务,那在外省服务的,已经不可多得,边疆更不必说了。一般有志办学的人,也专门在有学校的地方凑热闹,把那边疆和内地的教育,都置之度外。推原其故,只有一个病根,这病根就是怕。怕难,怕苦,怕孤,怕死,就好好的埋没了一生。我们还要进一步看,这些地方的教育究竟是谁的责任?我们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于我们没尽到责任。责任明白了,就放大胆量,单身匹马,大刀阔斧,做个边疆教育的先锋,把那边疆的门户,一扇一扇的都给它打开。这又是何等的魄力!有这种魄力的人,也不愧受我们崇拜。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大丈夫不能舍身试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岂宜随便过去!但是这种人才,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出现?究竟要由什么学校造就?究竟要用什么方法养成?可算是我们现在最关心的问题。


本篇发表于1919年4月21日的《时报·教育周刊·世界教育 新思潮》第9号。


蒋梦麟先生有如下评语:“陶先生,你讲的一席话, 我读了便觉精神提起来。这种话我久不听见了,可算是教育界的福音。”作为一校之长,绝不做第一种政治的校长,可从书生校长、经验校长做起,努力当一个有胆量的创新型校长,总之不故步自封,而应去成就师生发展进步。



行是知之始


阳明先生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以为不对。应该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们先从小孩子说起,他起初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太阳地里晒过几回,厨房里烧饭时去过几回,夏天的生活尝过几回,才知道抽象的热。雪菩萨做过几次,霜风吹过几次,冰淇淋吃过几杯,才知道抽象的冷。白糖、红糖、芝麻糖、甘蔗、甘草吃过几回,才知道抽象的甜。碰着铁、碰着铜,碰着木头,经过好几回,才知道抽象的硬。才烫了手又冰了脸,那么,冷与热更能知道明白了。尝过甘草接着吃了黄连,那么甜与苦更能知道明白了。碰着石头之后就去拍棉花球,那么,硬与软更能知道明白了。凡此种种,我们都看得清楚“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佛兰克林放了风筝才知道电气可以由一根线从天空引到地下。瓦特烧水,看见蒸气推动壶盖便知道蒸气也能推动机器。加利里翁在毕撒斜塔上将轻重不同的球落下,便知道不同轻重之球是同时落地的。在这些科学发明上,我们又可以看得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墨辩”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是从旁人那儿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都可以归为这一类。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现在一般学校里所注重的知识,只是闻知,几乎以闻知概括一切知识,亲知是几乎完全被挥于门外。说知也被忽略,最多也不过是些从闻知里推想出来的罢了。我们拿“行是知之始”来说明知识之来源,并不是否认闻知和说知,乃是承认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


试取演讲“三八主义”来做个例子。我们对一群毫无机器工厂劳动经验的青年演讲八小时工作的道理,无异耳边风。没有亲知做基础,闻知实在接不上去。假使内中有一位青年曾在上海纱厂做过几天工作或一整天工作,他对于这八小时工作的运动的意义,必有亲切的了解。有人说:“为了要明白八小时工作就要这样费力地去求经验,未免小题大做,太不经济。”我以为天下最经济的事无过这种亲知之取得。近代的政治经济问题便是集中在这种生活上。从过这种生活上得来的亲知,无异于取得近代政治经济问题的钥匙。


“亲知”为了解“闻知”之必要条件已如上述,现再举一例,证明“说知”也是要安根在“亲知”里面的。


白鼻福尔摩斯里面有一个奇怪的案子。一位放高利贷的被人打死后,他的房里白墙上有一个血手印,大得奇怪,从手腕到中指尖有二尺八寸长。白鼻福尔摩斯一看这个奇怪手印便断定凶手是没有手掌的,并且与手套铺是有关系的。他依据这个推想,果然找出住在一个手套铺楼上的科尔斯人就是这案的凶手,所用的凶器便是挂在门口做招牌的大铁手。他的推想力不能算小,但是假使他没有铁手招牌的亲知,又如何推想得出来呢?


这可见闻知、说知都是安根在亲知里面,便可见“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