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约翰·怀特:何为生命的意义?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教育科学出版社 Author 约翰·怀特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令人沮丧的、糟糕的、让人觉得失去活下去的支撑的存在方式,不是欣欣向荣的活法,所以意义与繁荣兴旺密切相关,意义是繁荣兴旺的必要条件。——约翰·怀特

一切从零出发,就会找到生命成长的路径,会找到企业成长的路径。——稻盛和夫

永远是第一天。——贝索斯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教师幸福的本质是对“意义”的思考与追寻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本质上是被需要
如何做最好的自己?怎样拓展生命的长宽高?
人生的四种境界
......

约翰·怀特:何为生命的意义?
原创|约翰·怀特  
来源|教育科学出版社

编辑推荐:《儿童幸福与学校教育》这本书,没有大量专业术语的堆砌,没有大段理论成果的罗列,这是一本你细细阅读,就能读懂并能心有戚戚的书。本书作者约翰·怀特,就像是你身边一位睿哲的老人,和你聊着他对生活的认识,他对幸福的理解,以及从幸福出发,他对儿童成长和学习教育的看法。

本期我们推送的这部分文字,展示了约翰·怀特对生命意义的看法。当年岁渐长,工作和生活中总有忙不忘的事情,感到时间飞速流逝时,你是不是也问过自己这个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它在哪里?

怀特教授陪小外孙读书
 
我活着是为了什么?我在这个世界上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不信教的人排斥宗教语境中的答案,因为宗教语境中嵌入了这样一种假设,即存在某种外在于生命的东西,它能够赋予生命有说服力的存在意义。但是,这样的东西并不存在。我活个几十年乃至一百年之后就死了,然后故事就结束了。
 
这似乎表明我活在地球上很没有意义。人的生命到底是什么?人把一生的时间都花在呼吸、吃饭、思考、工作、睡觉等活动上,就是这个样子。我们是无神的茫茫宇宙中微小的颗粒,甚至连微小的颗粒都算不上。
 
当我还很年轻的时候,我深受当时流行的存在主义作品中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我那时会静静地站着,从一丛野草、一次日落和布满星星的天空中寻找存在感。既对它们的不同性质感到兴奋,又对我意识到它们的不同性质感到兴奋,在那之后我关注的对象很快就变了。很难弄清楚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当我现在独自面对宇宙时,我头脑中的确会产生种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念头,但这种反应可以和常常与其伴随而来的荒谬感分离开来。


“生命无意义”的信仰只能从“生命有意义”的宗教信仰的反面来获得理解。它有赖于宗教框架为其赋予意义。在迷人的宇宙中,充满了看不见的精神和在日常事件中被隐藏起来的意义,但在相信“生命无意义”的人看来,真实的逻辑却是:在宗教语境中,内容满满的宇宙其实空无一物。从这个视角看,人类存在的外在理由根本就站不住脚,这使得人类的生命意义无所归依。
 
还有什么别的选择吗?我们可以在不被古老的宗教神话再次套牢的情况下摆脱生命无意义的宿命吗?高尔顿和威尔斯以及其他优生学家认为,因为我们的生命有一个目的,所以我们可以进化为更高层次的存在。马克思主义者和其他人也都相信人类的进步是一种必然。那些被生命的荒谬感困扰过从而去寻找打开生命秘密之门的钥匙的人,有时也包括我自己,都是这么认为的。
 
我们到哪里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呢?有可能在喜马拉雅山的喇嘛庙里、在精神领袖的头脑中、在喇嘛教的传经筒里吗?如果我们只是努力地冥想,放飞我们心灵中所有的东西,超越那个欲望的自我,我们会发现一个静止的点,在那儿,所有东西都汇集成一个可理解的整体?或者修行问道的关键是吃鹰嘴豆和酵母面包?或服用麦司卡林?还是分秒不差地控制自己呼吸的节奏?我年轻时在这个问题上研究了很久,我总是随身携带着《腹部的文化》这本书,该书介绍了养生之类的东西,我现在不记得它是否给了我想要的答案。
 
或者盖亚就是答案所在?我们都是包含了生物体和非生物体在内的复杂的系统的一部分吗?像一个有机体那样运行?
……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大多数人的生命是不是已经足够有意义,并且并不需要找出使生命有意义的那些隐藏的要素?想想我们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吧!把雅各布送到托儿所,挤公交车去上班,查看电子邮件,陪客户,接雅各布放学回家,边看新的《冲上云霄》的影碟边吃比萨。使我们的生命有意义的,是我们所过着的有一定的模式可循的生活。构成这种模式化的生活的那些活动和经历是连接在一起的,而使它们连接起来的链条则是相互关联着的目的,这些目的又从属于那些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中心目的。我们不需要把自己和宇宙相连,以使我们的生命有意义。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去从事上述那些活动。正如哲学家伯纳德·威廉姆斯曾说:“一个人的存在是有其立足点的,最好的证据是对立足点的质疑还没有出现。”我们只要简简单单地埋头做事就行了。
 
这仍为生命是无意义的感觉留下了空间,甚至是为“存在”本身是无意义的观念留下了空间。想想当人们沮丧和考虑自杀时所体验到的那种绝望感。也许他们失去了一个孩子或者一个伙伴或者家乡,他们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找不到继续支撑他们活下去的东西,现在那些常见的活动模式对他们来说毫无价值。
 
总体而言,这种无意义感并不是人类生活的一种内在特征,它只是一个病态的观念。只有当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正常生活”遭到破坏时,这种无意义感才会出现。它非常不同于无价值的存在感。毕竟,它不依赖之前的宗教框架,当然,它也不是和宗教对人的想象相反。
 
同样,我们日常生活的意义不是我们问出来的,也不是它自己从荒谬的深井中爬出来的。我们不是要去寻找我们生命的意义,而是我们发现它无处不在。
 
在前面对意义问题所做的所有论述中,我是否已经渐渐地远离了“个人的充实”这个主题?对宗教遗产的着迷使我误入歧途了吗?
 
并非如此。无论繁荣兴旺的生活可能是什么别的样子,它至少必须是有意义的,我所说的“意义”是在大家都认可的范围内。令人沮丧的、糟糕的、让人觉得失去活下去的支撑的存在方式,不是欣欣向荣的活法,所以意义与繁荣兴旺密切相关,意义是繁荣兴旺的必要条件。
 
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够的。想象某个人的生活充满了不幸,不是受到了像被入侵者驱逐出家园和祖国之类的威胁,而是碰到了严重的生活问题,比如偶尔甚至没有足够的钱去买生活必需品,耳朵聋了,被抢劫或被偷,不停地失业,被一位又一位女士抛弃。尽管他的生活还是有一个结构可循的,但是你很难说他所过的生活是一种欣欣向荣的生活。像我们其他人一样,这个人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目标,做出种种努力想要找到实现目标和克服障碍的办法。唯一与我们大多数人不同的是,他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坏运气和没完没了地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他的生活还是有意义的,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他从未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以至于他看不到继续支撑他活下去的东西。他胡思乱想,总希望生活有一天能变得更好。他的生活是有意义的,但远远谈不上充实。
 
那么,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被添加到关于意义的探讨之中,以确保大家能过上一种繁荣兴旺的生活呢?
……
 
想要了解约翰·怀特关于生命意义的更多看法,欢迎阅读《儿童幸福与学校教育》这本书。文章内容节选自《儿童幸福与学校教育》一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微信推送时有删减。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看见和成全,幸福而完整
哈佛校长:如何寻求生活的意义和幸福?谁是最聪明、最强大、最富有的人?
教师幸福的本质是对“意义”的思考与追寻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本质上是被需要——特级教师袁卫星给学生的信
当世界身处一片火海,年轻人读书的意义何在?——耶鲁大学校长开学演讲
人生三件事——应做之事、擅做之事,乐做之事
......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