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三件事——应做之事、擅做之事,乐做之事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人生三件事分别是:应做之事、擅做之事,乐做之事。所谓应做之事,即应当要做的事。所谓擅做之事,即擅长所做的事。所谓乐做之事,即乐于去做的事。培养孩子的理想结果,便是他们将来长大之后所做的事情“三合一”。

少数大智慧者会突出重围。例如王阳明,他说,“我有三宝,一曰尽,二曰得,三曰常快乐”。在王阳明看来,做事有三个境界:自尽于心,自得于心与自快于心。

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自我认知。自我认知何其难也,多少成年人,几十年来浑浑噩噩,不知道自身应做之事、擅做之事、乐做之事究竟是什么。眼睛一闭一睁,已垂垂老矣。 

很多家长被教育问题所困,对孩子爱恨交织,却不知作为一名教育者,首先应做之事是自我认知。别人会帮助你认识自己吗?不会。这个世界唯一能够直言不讳指出你问题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的孩子,且那也是在他们年少不懂事的时候。等他们长大懂事,你就更加没有机会认清自己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

新教育的彼岸是什么模样?我想,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 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 财富是有汗水的, 科学是有人性的, 享乐是有道德的。——朱永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日新之谓盛德。——《易传》。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德贵日新。——康有为。常新,自新,全新。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陶行知。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徐悲鸿。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行走大地的思想者
探路未来教育的“行动派”
找到你的兴趣与使命,以独立之心,做合群之事
万玮:跟学校中层谈管理
万玮:教育者究竟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品质?
万玮:精英家长的教育百慕大是什么?
万玮:校长的10个方法论
......

人生三件事

作者|万玮

来源|远播教育


万玮,平和教育集团总经理、平和学校总校长。
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自我认知。——摘自10月24日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万玮校长现场演讲。
人生三件事分别是:应做之事、擅做之事,乐做之事。所谓应做之事,即应当要做的事。所谓擅做之事,即擅长所做的事。所谓乐做之事,即乐于去做的事。培养孩子的理想结果,便是他们将来长大之后所做的事情“三合一”。

1、三件事

所谓应做之事,即应当要做的事。早晨醒来,头疼欲裂,不想上班,但想到有重要会议,必须提早到会场;眼前有迈不过去的坎,但无法逃避,横竖要去面对;有不喜欢的人,或是上司,或是同僚,或是下属,只能把真实想法隐藏起来,扮演好应该扮演的角色。

所谓擅做之事,即擅长所做的事。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总有一些事情做起来得心应手,超过一般人。原因大致有两条,一是天赋过人,无师自通;二是刻意练习,熟能生巧。高手在民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欧阳修说:无他,但手熟尔。

所谓乐做之事,即乐于去做的事。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总有一些事,不做是煎熬,做时是享受。不仅仅爱好它,而且以此为乐。例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休对故人思旧国,且将新火试新茶;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吃货就像一列火车,狂吃,狂吃,狂吃……做乐做之事,正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2、三合一 

培养孩子的理想结果,便是他们将来长大之后所做的事情“三合一”。何谓“三合一”?即他们必须要做的赖以谋生的事情,恰恰乐于去做,也擅长去做。这样的人生,想一想都很美好。

三合一过于理想化,更多的时候是二合一。


二合一有三种组合。

第一种,应做之事也是乐做之事,不是擅长之事。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大概属于这类情况。

第二种,应做之事也是擅做之事,不是乐做之事。有孩子考出钢琴十级,从此再也不弹琴;有奥赛金牌得主不做科学家,而是遁入空门。

第三种,擅做之事也是乐做之事,不是应做之事。那些防不胜防的电信诈骗背后,多是这类人。

如果只能二合一,第三种应当杜绝,第一种和第二种之间很难选择,选择第一种,很可能是一个快乐的普通人;选择第二种,也许外表光鲜,却“身如已灰之木,心似不系之舟”。


3、
三选一 
南唐后主李煜本来有五个哥哥,但三个哥哥不幸早夭,大哥很有野心,毒死了可能对他继位产生威胁的叔父,却未及登基便暴病而亡。李煜稀里糊涂继承了帝位。

对李后主来说,擅长的是文艺创作,且是文艺史上不世出的天才;应当做的是当好皇帝,治理国家;乐于做的却是和大小周后在一起,“只羡鸳鸯不羡仙”。结果呢,成了亡国之君,开始大量创作,在监牢中写“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最终导致杀生之祸。很多人不知道,让李煜在文坛确立地位的那些诗词,多是亡国之后受了刺激而创作的。大周后病重期间,李煜写给小姨子小周后一首《菩萨蛮》,我们看一看是什么风格:



若没有那些悲惨遭遇,李后主也就是一个艳词高手,终将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只能说是造化弄人。


把乐做之事排第一位的,以不爱江山爱美人为典型。国外有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中国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了博妃子褒姒一笑。

如果所做之事非乐做之事,这件事能坚持多久,难以知晓。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梁启超说,“人活着的目的就是寻找乐趣”。若是没有乐趣,人生究竟还有什么意义?

然而“奶头乐”理论告诉我们,若是纯粹将享受放在选择做事的优先级,我们很容易成为商业机构的目标对象。抖音这样的APP会精准计算我们的偏好,推送定制化的信息。我们恰如婴儿一般,含着一个奶瓶,娱乐至死。

4、三明治

作家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说,“一般人都不是他们想要做的那种人,而是他们不得不做的那种人”。他还说,“为了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

欧洲管理学大师马利克在《管理成就生活》一书中说,“没有什么工作是真正快乐的。”

所有的工作都有不快乐的部分,为了享受工作带来的快乐,我们首先得忍受那些不快乐。

想一想我们每天所做的那些事,有些事必须做,有些事没有必要做,而究竟有没有必要做,不同的视角得出的结论并不相同;有些事喜欢做,有些事讨厌做,却不像毛姆说的那样乐观,常常为了做一件喜欢的事,而不得不做九件不喜欢的事;有些事擅长做,能带来正反馈,有些事则屡战屡败,却逃无可逃。所有的这些事混杂在一起,悲欣交集,只能用胡适的话来安慰自己:“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更复杂的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喜欢的事情会变,对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的认识也会变,擅长做的事情也会变。这就是真实的人生。


5、三件宝 

少数大智慧者会突出重围。例如王阳明,他说,“我有三宝,一曰尽,二曰得,三曰常快乐”。

在王阳明看来,做事有三个境界:自尽于心,自得于心与自快于心。

自尽于心,就是说一件事情,无论是你自己要做的,还是别人要求你去做的,你是否尽力去做了。

自得于心,则是指在做事的过程中,是否用心去思考,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有心得体会,有诀窍秘籍。

自快于心,指做的事情是否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真正的享受。

这三个境界,分别对应了人生三件事:应做之事、擅做之事、乐做之事。

在王阳明那里,三者是统一而递进的,把应做之事做到自尽于心、自得于心和自快于心。王阳明说,做事就是修心。知行合一,事上练。这是圣人的境界。

6、三不朽 


儒家所崇尚的圣人有一个“三不朽”的标准——立德、立功、立言。

这个标准太高,在我看来,日常对孩子的教育可以有一个弱化版的三不朽:立志、勤学、自省。

立志对应立德。我们得让孩子从小明白,人有小我与大我,小我指向乐做之事,大我指向应做之事。有志之人可将二者和谐统一。从小我至大我依次经历兴趣、乐趣、志趣的过程,当兴趣成了志趣,人的境界就开阔了。

勤学对应立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因为有强烈的个人成就动机,要实现远大抱负,所以能不畏艰险,持之以恒地努力。

自省对应立言。成长是自我认知的过程,唯有通过不断自省,才能正确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的长板短板,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真正擅长的是什么,如何将二者合二为一。自省的最好方式就是写日记。那些名言警句的背后都是对坎坷人生的反省。

7、结语

当年王安石变法,真正的主导者其实是宋神宗。变法受阻,神宗内心焦虑。后来因为陕西用兵失利要斩一漕臣,亦被众人阻止。宋神宗发出千年一叹:快意事便做不得一件!

由此可知,上至帝王下至庶民,想要随心所欲——“此事古难全”。

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自我认知。自我认知何其难也,多少成年人,几十年来浑浑噩噩,不知道自身应做之事、擅做之事、乐做之事究竟是什么。眼睛一闭一睁,已垂垂老矣。

很多家长被教育问题所困,对孩子爱恨交织,却不知作为一名教育者,首先应做之事是自我认知。别人会帮助你认识自己吗?不会。这个世界唯一能够直言不讳指出你问题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的孩子,且那也是在他们年少不懂事的时候。等他们长大懂事,你就更加没有机会认清自己了。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新教育实验”价值系统的特征与实现路径
新教育之光——新教育实验的奥妙何在?
在新教育的田野里舞动梦想,用心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图说《新教育在银河》(十二讲)——走,我们去找好教育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