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晓玲:阅读,是一路的修行——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

孙晓玲 守望新教育 2022-04-17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经由阅读,我一路修行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

当有一天我重读《小王子》时,读到其中一句话“只有用心灵才能看得清事物的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 让我热泪盈眶,我猛一下领悟:新教育不遗余力的在校园推动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将共读传统的恢复视作改良教育的突破口。——孙晓玲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教师应是最好的领读者
乡村教师阅读的三大追问
教师专业进阶的三种读书姿势
阅读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路径,专业阅读造就幸福教师——教师专业阅读地图:中国中小学教师基础阅读书目
.......

阅读,是一路的修行
——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
作者|孙晓玲
兰州市榆中县和平中学

本文为新教育实验第21届年会兰州新教育叙事部分内容之一,经授权发布。

大家好。

我是来自榆中县和平中学,我叫孙晓玲。

今天我把我的阅读史讲给您听。


见自我

我出生在榆中山区,儿时对书的渴望,至今想来都隐隐作痛。那时太难读到书,家里穷的叮当响,但我觉得唯一宝贵的就是屋子里糊墙面的报纸,那简直就是我的精神大餐。每到闲暇时,先从炕沿边看起,再慢慢上炕。起先还能坐着看,慢慢够不着了,就得踩在被子上,继而爬上炕柜。最后屋顶的报纸只能似长颈鹿般伸长脖子去看,头抬的太高,脑供血就不足,终于支持不住,跳下炕,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呕吐一番。随即便眯着眼,躺在炕上,慢慢梳理刚刚如虫子般在墙面上蠕动一番后的所得。

那时,阅读是我一个人的自娱自乐。在那个阅读的大饥荒时期,逮着什么就读什么,从糊墙面的报纸,到巴掌大的小人书,从有点野路子的《薛刚反唐》《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到不知辗转多少次到手里的《燕山夜话》、《汪国真诗选》,以及令我万分痴迷的金庸、古龙、梁羽生武侠小说,他们对抗了我童年、少年生活的无聊与贫乏。

感谢那个年代,没有过重的课业负担,没有家长的过多干涉,就在那样野蛮的状态下,我开始自生长,读了自己能搜寻到的所有的书,并从此种下了一颗美好的种子----此生与书有约。因而发现了自我,成就了自我。


见天地

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相遇,我记得书的封面上赫然写着“大声为孩子读书吧”。

就这样,因为我的孩子,我放下柴静的《看见》,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放下岳南的《南渡北归》,张恨水的《金粉世家》,我从一个人的阅读,走向两个人的且歌且行。

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是我开启朗读模式的第一本书,书中的小林校长是我心中想成为的模样。我为儿子读了曹文轩当时的著作《草房子》《青铜葵花》等有十二三本。感觉读的过程“就如尝遍了世间所有糖果的滋味”

一年后,儿子上学了。我的阅读又变成了和一群人的载歌载舞。

每天到吃营养餐的时间,他们吃着,我就开始读。记得有一次,刚下课,班上一个女孩要去领营养餐,看我拿着书已到教室门口,她连忙拉住我说:“老师,你先等会儿啊,我马上来,你不许读啊”说完撒腿就跑。

后来读沈石溪的《狼王梦》,《一只猎雕的遭遇》读《夏洛的网》、《小王子》以及罗尔德·达尔的童话系列……当我将一本书读到三分之一的时候,班上已经有将近一半的孩子手里拿着一本同样的书。

我用和我的学生一起读童书的方式度过了2008年到2013年的5年时光。感谢这5年的读童书时光,影响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的儿子,同时也影响了我最爱的一届学生,他们从此爱上了读书

这些当年用书喂大的孩子如今已经大部分奋斗在榆中乃至兰州市的各重点高中,那个当年喊我等她的女孩儿就读于兰州外国语高中,马上高三,她让我等她明年的好消息。


见众生

2013年11月份,因为工作调动,我进入了和平中学。时隔18年之后我又要从事初中语文教学。我的眼里是迷惘,心中是恐惧。

这一年,我遇到了生命中的重要他人,通过我家先生介绍,走进了全国语文特级教师王君老师的博客。

我用读小说般的痴狂读完了王君老师的所有博文。后来,她的专著一本接着一本的出,我就一本接着一本的读,2014年一年就专门读王君一人的书,汲取站立课堂的力量。

感谢王君老师的推荐,2015年我的阅读书单上,是这些书籍!这一年基本就在语文教学的专业阅读上摸爬滚打了,因为王君老师说:“一线教师,要读教育教学名著,探源溯流,修炼学科信仰。”

2017年11月29日下午5点27分,在榆中县教育局组织的新教育“十大行动”推进会现场,当马良彪主任手持一本《教师阅读地图》在全场做推荐时,我第一时间在当当网下单购买了此书,这样的果断,一是相信,相信“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共建一个阅读场,这是最朴素而有实效的教育实践;二是想解惑,一直以来,我也在不间断的读书,但深知成长不够,进步不快,我想看看凭着魏智渊老师的这本阅读地图,我是否能“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一周时间内,一口气读完了《教师阅读地图》。它改变了我的阅读路径,我通过它找到了更适合我自己的阅读书目。这本书让我明晰了作为教师的阅读必须包含三大块,即:本体性知识,专业知识,人类基本知识。这样的明晰划分,让我的阅读方向更加明确,由阅读的浪漫期向精确期开始转型。所以,2018年,我的阅读书单上是这些书籍!(屏显)

在专业阅读方面,我觉得魏智渊老师在书中有一点说到我的心坎儿上:“纵然你有一个一生的阅读计划,但读书,终究得一本一本地开始,而且你很快会发现,自己很难不折不扣地按计划阅读”,在这样的共性阅读问题之下,我们,我们的学生该如何实现突围?

我个人觉得,立足工作实际,带着一个班用共读实现突围!

2018年春季开学第一周,我将自己过去一学期读过的书,做过的笔记,背了一大包,一股脑儿的摆在学生面前:《给教师的建议》这是被我奉为教育圣经的书,老师这一遍读已经是第三遍了,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越是学习困难的孩子越要读书”;这本是《爱的艺术》,是老师的枕边书,是教会老师真正去爱,去尊重的书;这本是《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书中的雷夫老师创造了一间奇迹教室,是他给予了我信心……当我一本本如数家珍的和学生分享阅读收获时,当我将我的个人书橱一一向孩子们展示时,教室变得格外安静,那一刻,我知道,对于这个班,我成功的打开了走近他们的大门。

接下来,创建一个以阅读为灵魂的班,进行的出奇的顺利。


我和孩子们一起读《活着》《目送》《呼兰河传》《飞鸟集》《平凡的世界》,我们还读《麦田里的守望者》《追风筝的人》,我们开展以阅读为主题的读书笔记创意展评,摘抄配图,精妙绝伦。而真正将班级整本书推向一个高潮的应该是我用了三个课时的时间,进行的《平凡的世界》以“爱情”为主题的聊书会。

当班上同学热火朝天的在评议书中人物的爱情时,后排有人惊呼:“杨英巍抬头了!”我们集体朝向那个位置,那个上课从来都不抬头的男生,他竟然抬头了。他还想发言!因为紧张声音有点结巴:“我觉得……我比较喜欢王满银……”,一句话还没说完,大家就笑翻天了,王满银?我微微皱起眉头,就那个二流子?我示意大家不妨听听。

“我觉得他很会生活,很有生活情趣。他陪着兰花回家的路上,一边唱着信天游,一边说着趣事,逗兰花开心……”教室内长时间掌声不断……

“杨英巍的抬头事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班上任课老师笑着说杨英巍抬起头,是我创造了一个奇迹。


当有一天我重读《小王子》时,读到其中一句话“只有用心灵才能看得清事物的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 让我热泪盈眶,我猛一下领悟:新教育不遗余力的在校园推动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将共读传统的恢复视作改良教育的突破口。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经由阅读,我一路修行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

阅读如何改变家庭,改变世界?

新教育实验的阅读报告——改变,从阅读开始

读写,成就教育人生——新网师10年,重塑了一个新我

新教育实验的榜样教师——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

新教育实验的生命叙事——找到你自己,唱出你的生命之歌

.......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新教育实验的实现路径——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