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写,成就教育人生——新网师10年,重塑了一个新我

孙影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种一棵树的最好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感谢十年前,在新网师埋下了一颗种子,如今坐在这颗大树下,抬头看枝头红艳艳的果实,心里充满了对时间的敬畏和对新网师的感谢。是啊,很多事情的意义和内涵,需要经过岁月的沉淀,最终才能浮出水面,成为成就自己生命的关键事件。


愿在新网师中,所有教师都有第二次的成长,从而更幸福,更完整!


时光永是流动,岁月永远静好,生命一直前行。就这样以时间为笔,以岁月为犁,以网师为家园,在生命地不断更新中,勇敢地划破自己的肤浅,寻找生命的深度、生命的豁亮、生命的意义、生命的精彩……相信我会碰到自己生命的庆典!


她是一位博士,大学老师,却来读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的课程,而且是那样的投入,用心。其实,教育是相通的,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好的教师本质上也是相通的,只有用生命来叙事,用生命来书写自己,才能遇到生命的庆典。祝福她。——朱永新(孙影:用生命叙事——2019年,有爱有痛,一路走来,依然是理想主义者

新网师10年,重塑了一个新我原创|孙影来源|新网师

种一棵树的最好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感谢十年前,在新网师埋下了一颗种子,如今坐在这颗大树下,抬头看枝头红艳艳的果实,心里充满了对时间的敬畏和对新网师的感谢。是啊,很多事情的意义和内涵,需要经过岁月的沉淀,最终才能浮出水面,成为成就自己生命的关键事件。

新网师10年,于我,不是简单的学习之旅,而是生命重塑和升级的10年。
1.网师回忆
10年前的2009年,我正读博士二年级,每当专业书读累了,就会跑到教育在线看几篇文章透透气。那时,结识了新教育和网师。最喜欢里面有着蓬勃生命气息的文字,文字后有挫折中的奋进,成功后的泪水,课堂扎根的精进。当时我就想,这是什么神奇的地方,可以让如此多的老师醉心于此。一篇篇文章看过去,一个个真实的人在我心中也丰富立体起来,更看到了一批批的中国教师是如何在这里驻扎、栖居和创造的,他们本然的真实、挣扎和痛苦,实实在在地撞击着同为教师的我。
2012年博士毕业后的7月,就迫不及待地在郝晓东老师的推荐下加入了新网师。于此,开启了5年的筑造栖居之旅,戏称自己读了个“博士后”。5年中,选修过的课程包括《苏菲的世界》、《中国哲学史》、《非理性的人》、《论语》、《中庸》、《心经》、《庄子逍遥游》、《教育学经典研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从学习到教学》、《静悄悄的革命》。
选课容易,完成作业可要脱一层皮的。平时都是小作业,最后要完成课程大作业。小作业也都必须建立在深度阅读基础上才能完成,但我更注重每门课程结束后的大作业书写,因为那是将琐碎知识凝练成珍珠的过程,更是对下一步阅读方向的明了和清晰。例如在书写《中国哲学史》作业《探析儒家的生命之光》(良好)的过程中,就在1月初认识了新儒家的各位人物(杜维明、方东美、牟宗三、唐君毅、钱穆)。接下来的一年中,牟宗三和唐君毅成了我阅读儒家的重要他人,钱穆则成了我此生的最爱。在书写《苏菲的世界》作业《存在主义哲学---非理性的人》(不及格)的过程中,很早地认识了基尔凯戈尔、尼采、海德格尔、萨特,所以一激动竟然以存在主义哲学完成《苏菲的世界》的大作业,结果来了个不及格。想想写跑题了,也就释然了。不过后来翻看《中国哲学史》成绩时,发现及格里也没有我,头一下就大了,心咣当一下就下来了,后来看“良好”里冒出自己的名字,顿时心又升了上去,这一下一上的感觉真是让人难忘啊!书写《非理性的人》的作业《海德格尔的语言之思》(及格)是在暑假,把一个多月的时间都献给了这位诗人哲学家。记得暑假里办公室只我一个人,食堂也不开,泡了一袋方便面后发现没有筷子,怎么吃呢?两支笔看起来还不错,只不过一长一短,将就吧,吃完后接着写作业。写这份作业的过程中,海德格尔对我还是敞开了大门,读了他很多书。教育学选修了《教育学经典研读》,作业为“良好”。《静悄悄的革命》的作业是打通了两本书写出来的,成绩是“优秀”,后来直接成了这门课程的讲师。
网师学习中发生了最尴尬的一件事就是在提交第5次《中国哲学史》作业时,因为西安出差,我房间网络的不好用,就去杨老师的房间上传,可是进了房间后才发现杨老师的老公还在被窝里没起来,我就像一个被抓在现场的小偷一样,不敢回头直着脖子把西哲作业上传后,脸红脖子粗地又直着走出了人家的房间。
5年后,本以为和新网师的缘分就是如此了,但今年在郝晓东老师的邀请下,于2019年6月参加新网师的太原讲座,做了一场《输出式---从学习到教学的一场微革命》,受到好评。今天的12月,又要去山东武城做一场关于 “教师专业阅读和写作”的讲座。看来与新网师的缘分,越走越是绵密。

2.阅读,为生命建立中枢
感谢新网师,10年中让我重塑了自己,从内到外。
一个教师想要优秀,至少要有两次成长。第一次多是基于生存意义上的被动式成长,第二次成长才是教师的自我抉择,才能决定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甚至卓越。当然,很多老师止于第一次成长,是“英年早逝”的,他们极有可能不是教了30年书,而是教了一年,重复了30遍。正如一个教育局长所说:“有的老师做了一辈子教师,只是重复一种了无生趣的教学模式,自己没精打采,学生如坐针毡;自己身心疲惫,教学质量平平淡淡,他们把智力劳动变成了体力劳动。”教师第一次的成长经验和路径,对第二次的成长几乎不太起作用。教师的第二次成长必须有所突破,不破不立。
我最为关键的是第二次成长,是在新网师里修炼完成的。十年修炼,新网师给了我教师专业发展的两个秘密武器。
一是阅读。十年潜心阅读,修得了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当看到有的老师和我说花一两个月才能读完一本书时,我为自己在网师中的修炼而庆幸。几年来,都有阅读记录。2012年下半年加入网师,阅读没有精确统计,2013年阅读114本,2014年阅读109本,2015年阅读56本,2016年阅读30本,2017年阅读31本,2018年阅读50本,2019年到现在已经阅读58本。现在一两天读完一本书是常事。没有阅读速度这把刀,又如何在余生砍更多的柴呢?
10年中,打造了几块“阅读中枢”。加入新网师后,自觉摒弃了原来有关励志类的“舒适区”阅读,开启了不同学科的啃读之旅。一个学科聚焦一两年,攻下某个“阅读堡垒”后,再换下一个“阅读中枢”。不知不觉间,拥抱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理想课堂、文学、以及自己专业的英语语言学、认知学、跨文化交际。渐渐地,这几块“阅读中枢”相互链接起来,学科间彼此融会贯通起来。如同几条小溪一起汇聚,那一刻,似乎成了一片海!虽不大,却是自己汇聚的。虽渺小,却是自己创造的。在那片海里,我终有了自己的发言权。在那片海里,我看到了自己未来壮阔的可能性。在那片海里,“阅读---思辨---表达---写作”,具体来说“思辨式读写”和“整本书阅读”,将是我要扬帆的船,旨在抵达改变大学生阅读量少,质次,思维能力弱的彼岸。

3.写作,为生命润色
网师给我的第二件成长的秘密武器,就是写作。
曾在太原给新网师学员讲座时说,像里尔克问青年诗人一样,我也问过自己“不写你会不会死”,当时我回答“不写我肯定不会死,但我的生命会失去色彩。”现在,我要修改我的答案,“不写我会死,因为我失去了存在的证明。”
曾三次蝉联新网师十佳年度叙事,由此打开了我的写作热情和自信。从此,拿起了手中的笔,敲起了电脑上的键盘。2012年到2017年,认真书写网师的大作业,也多数成了发表的文章,因为一开始就是以论文的格式来要求自己的。
2017年开始,开始聚焦于写。如果说阅读是输入别人,写作则是输出自己。阅读,是走进他人的精神空间;写作,是营建自己的精神空间。在阅读与写作之间交替,就是在不同的精神空间行走。2017年,写了20万字。2018年,写了15万字。2019年,不少于10万字。字数虽在减少,但却开始清晰地显现了自己独特的方向和可持续性的发展路径,由此也知道自己走在了一条名叫“自我”的少有人走的路上。
写作于我的意义,首先是一座堤坝,让我不被冲走。日子总是琐碎,人渐如鸵鸟,被埋在日常的流沙里而不自知。渐渐地感觉也许我们生命里最大的敌人不是饥饿、困顿、疾病、苦难、甚至死亡,而就是这样如水一样的日常,人一滴一滴地老去,死去……如何抵抗这繁杂庸常的琐碎和重复,如何过有反思的生活,写作是我目前遇到的最好方式。如卡内蒂:“记日记决不是因为自身存在得太少,而是因为存在太多,以至自己一直处于被无穷小事辗倒的危险之中,于是他只好在自己四周建起一道堤坝,以免自己被冲走。”要活得长,生活本身就是最大的威胁。生活总是有所觉察,而这些觉察得加工成思想,要是这些思想遗失了,那么生活也就遗失了。
写作,让我换上了新鲜的眼睛和心灵,不再抱怨日常的贫乏,而是开始挖掘生活的宝藏。如里尔克所说:“如果你觉得你的日常生活很贫乏,你不要抱怨它,还是怨你自己吧,怨你还不够作一个诗人来呼唤生活的宝藏。因为对于创造者没有贫乏,也没有贫瘠不关痛痒的地方。走向内心,探索你生活发源的深处,在它的发源处你将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写作,是存在的证明。写完一篇文章,发在公众号里,有人点赞,评论,转发,就是认可,感觉自己被看见。被看见就是一种鼓励,一种支持,一种存在的证明,因为被人看见和欣赏是人心最深处的渴望。
写作,是生命的润色。我在新网师的名字是“绚之平淡”,这是除父母之外自己的命名,也是自我的宣告。来到这世界,还是要绚烂一次,或是多次的,最后归于平淡。每一次作品的发表,都是生命礼花的绽放。当作品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师博览中发表,都是我开心的一刻。当然,还有一个梦想,哪天拿着一本自己写的书送人,也是一件很酷的事吧。
写作,是一次次清晰自己,反思自己,超越自己。一些不好的习惯竟然在写作中改掉了,一些好的习惯养成了。每日阅读、写作、授课、锻炼、思考,生活越来越简洁、丰盈,生命越来越简单、纯净。
余生,有了写作,就有了家园,有了色彩,有了希望。慢慢写,不急,活到80岁,还可以写将近40年,在写作中学会写作,我要捧着自己的作品对这个世界微笑!

4.读写,成就教育人生
新网师10年修炼中,最开心的不是重建了自己,而是重建了自己课堂。作为老师,阅读和写作都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成全学生。每个教师,都应该努力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一个老师,课堂是他(她)幸福的主场。如徐飞所说:“一节好课几乎就是一个人素养的全部呈现。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当你站到讲台上,你就不得不将自己全部交出,包括学识、眼界、情怀、思维、审美、节奏感等。你的眼里蓄满绿意,你的课堂才能春风十里。”是啊,哪怕是一节课,也是教师整个知识结构在起作用。小小的课堂,是大大的世界,包含着教育学、心理学、认知学、社会学、甚至伦理学,教育是复杂而多变的,教师如何带领学生,到高高的山岗上呼吸自由清冽的空气,最后培养出优秀甚至卓越的人,是一种能力。
2012年开始,我开始重建自己的课堂,因为不想成为教了30年,但实际上只教了1年重复了30遍的老师。事实上,早就于去年教育部发布创建大学金课前,通过新网师的专业阅读和课外阅读,我开始打造“英语分析性阅读金课”、“跨文化对比金课”。在课程建设中,学会了多种教学法,例如输出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问题链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等。在课程建设中,也不断升级着自己的教育理念,通过学科教学达至学科教育的目的,真正以“人”为出发点、核心和落脚点,给学生爱和方向。此外,打造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从开课、导入、中间、评价、到结课,用心升级原来的教学版本。
同时,以“大学生读书会”的形式开展了“整本书阅读”。在课内英语阅读教学,构建起“思辨读写”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外阅读中,从2012年开始,我组建了7年多的“大学生经典读书会”和“教师读书会”。7年中,带领大学生阅读过的书籍包括:雨果《悲惨世界》、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白鹿原》、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论语》、《中庸》、《大学》、余华的《活着》、莫泊桑的《羊脂球》、杰克伦敦《热爱生命》、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周国平的《人与永恒》、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干国祥《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等书籍,为大学生的“精神成人”搭建了东西方文化的底座。学生多部阅读作品发表在“中国教师报”、“读书”和“美文荟萃”上,读书会成员刘宇婷同学获得吉林省“我是讲书人”一等奖。于2017年,我获得了“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提名奖。
此外,10年新网师的修炼,女儿是最直接的受益者。随新网师推荐的阅读书目,我和美美踏踏实实地读了10年。从出生到小学初段的阅读浪漫期,到小学中段的海量阅读,再到小学高段的经典阅读,我们一个也没错过。小学高段时,艰难中完成了中国四大名著和国外一些经典阅读。小学毕业时,美美的阅读书单上有了2000多本的中文阅读量和快1000本的英文阅读量,我相信书籍浸润过的童年会为她的一生奠基润色。于2016年,我被评为“新教育年度新父母人物”。
新网师10年的修炼,受益人最大的是自己。在新网师申请时,我写到“这一季,不为成果,不为成功,不为成名,我为成就自己的生命而来。”现在,在书房里我静静地问自己,是否成就了自己的生命?答案无疑是肯定的!自己的阅读和写作都已经聚焦到教育上来,点亮自己的“教育人生”将是我这辈子的大事。一如歌者以歌显世,舞者以舞在台,天空以高深远,大地以博为厚,人也要世间留下什么作为活过的痕迹,教育和课堂将是我的生命半径。开始就有收获,2018年被中国教师报评为“非常教师”。2019年,被评为十大“科研育人”称号。

5.自己的经验
走过来,回头看,还是走了一些弯路的,借此写下。
及早转换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从输入式学习转到输出式学习和教学。
要有自己的研究点和自留地,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找到自我和超越自我,包括新网师。在不断选课的同时,早日确立自己的教学点和研究点,最后形成自己的研究焦点和教学特色。
读书并不是目的,新网师学习是为了要解决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不可沉浸在读书中不能自拔。其实大多数书籍,原本不必阅读的。真正值得读的书,并不太多。
人到中年,不可过多榨取自己,生命可以走得更从容!网师人,要有可持续性的发展。
愿在新网师中,所有教师都有第二次的成长,从而更幸福,更完整!
相信中国教育的明天,会因为新网师的存在更明媚,更闪亮!
2019年10月22日
作者简介:孙影,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生导师,2013年荣获吉林省英语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2015年荣获吉林省英语品牌专业带头人,2016年年度新父母,2018年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提名奖,2018年荣获“非常教师”,现已发表国内期刊40余篇,其中CSSCI级别6篇,主持6个项目,参编4部教材。
【守望新教育】特别推荐——

自3月22日至29日,每天19:30,新网师课程讲师将亮相沪江cctalk87913487频道,开启为期八期的“新网师云大学公益课”,新网师人将与全国教师云端见面,每天一个主题,来提升一线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让宅在家的日子也能清澈饱满。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教师成长之路究竟该如何走?
阅读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路径,专业阅读造就幸福教师
要追问自我是否成长——所有的力挽狂澜都源于专业素养
人何以发生改变——无论何时,成长从不停步
用生命叙事——2019年,有爱有痛,一路走来,依然是理想主义者
用时光雕塑最美的自己——轻舞飞扬的2019:新教育与我
遇见网师,舒展生命——结亲新教育,铸就新辉煌
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是什么?——在新教育中成长
......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9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