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路径,专业阅读造就幸福教师——教师专业阅读地图:中国中小学教师基础阅读书目

朱永新 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改变,从阅读开始


对人类,阅读是一种生命本体的互相映照。对教育,阅读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教学手段。对社会,阅读是一种消弥不公的改良工具。对生命,阅读是一条通向幸福的重要通道。——新教育国际论坛《武侯宣言——阅读的力量》(《如何营造书香校园?》)


为什么新教育在教师阅读上,特别推崇专业阅读?《中国中小学教师基础阅读书目》的研制工作,有着怎样的研制背景、指导原则?——朱永新《专业阅读造就幸福教师——在教师基础阅读书目发布会上的发言》(文章附后)(《阅读的重量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必由之路。共读,是一个班级、一所学校、一个家庭、一个社区、一个国家乃至于整个人类通过阅读继承共同的文化遗产,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从而能够共同生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我们能够实现的最大的自由,就是不断地打碎与生俱来的傲慢与偏见。只有阅读才能在不断流动的时间和空间中拓展,让狭小的自以为是的傲慢,和我们居于一隅的狭窄视角顿时变得毫无意义。(《专业阅读造就幸福教师——中国中小学教师基础阅读书目》(文章附后))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让传播美好成为本能,让思考为行动导航》)

阅读,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路径

——朱永新给教师的一封信

原创|朱永新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路径


亲爱的老师:


非常高兴,在“4.23”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即将到来之际,能够有机会与大家聊聊教师阅读的问题。



1.

专业化程度不高,

与教师缺少高品质的专业阅读有关


顾明远先生曾经说过:“现代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 现在,教师的地位不够高,与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够高是有关的。而专业化程度不够高,与教师相对缺少高品质的专业阅读,缺少对于教师职业和学科本质的把握有关。


的确如此。一个没有学过医学的人,是没有胆量站在手术台上动刀为病人开肠破肚的,因为医师的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而一个没有学习过教育学,没有接受过系统师范教育的人,站在讲台上可能会无所畏惧。这至少说明,在大多数人看来,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是不够的。(《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阅读伟大心灵留下的伟大著作》)


果然如此吗?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其复杂性、可变性在教育上的表现远远超过医学。现在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方面已经成就斐然,我国国防科技大学彭绍亮教授及其团队研发的超算医疗机器人,对100份病历的批量临床诊断,只花了4.8秒,平均单个病例需要的时间仅为0.04秒。经过对比研究,智能机器人的诊断和专业医生作出的诊断结论一致度达到100%。但是,我们能够研制出这样的机器人,对教育问题做出诊断吗?我个人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几乎是不可能的。


教师职业的复杂性、可变性是内隐的,不被普通人发现的。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它又是外显的、深刻的。同样的孩子,在不同的教师面前就有不同的表现。同样的知识,在不同的教师面前就有不同的阐释。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充当知识的传声筒,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外一个脑袋;有些教师,则能够复活知识,让知识还原到它最初被发现的状态,让学生能够经历科学家当初发现知识时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记忆和接受知识。(《曹文轩:文学教育的意义——文学阅读的魅力所在》)


教师这种复活知识的能力,与教师的专业阅读是分不开的。所谓专业阅读,是指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阅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直接作用于专业实践的自觉的阅读。新教育实验曾经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理论,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是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其中,专业阅读是基础,是纲,纲举才能目张。


2.

为什么教师要专业化阅读?

因为共性和个性两种需求


为什么新教育实验在教师阅读上,特别推崇专业阅读?这是因为,阅读同时具有共性和个性两种需求。


一方面,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加入什么群体,在不同中存在着相同,可以共同阅读许多基础图书。这一类图书,我们称之为共同的精神底色。这是教师在拓宽视野时需要关注的问题。这是教师的专业阅读之基。(《阅读,才是最好的“补课”》)


但是,另一方面,每个群体,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阅读的结构会不一样,会有自己这个群体、这个职业特点的特殊之处。后者即为专业阅读。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教师的专业要求,当然对教师的专业阅读提出了特殊要求。所以,我们研制了中国中小学教师基础阅读书目,从职业认同、专业发展、视野拓展三个方面,为教师自我整合知识,打下了复活知识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正在研制分学科的中小学教师阅读书目。我们的梦想,就是能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可靠的专业发展“成长地图”。


3.

教师的专业阅读关键在两个字

“专”与“问”


教师的专业阅读对于教师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任何学科的教师,如果没有专业阅读的训练,没有相对成熟的专业素养,是难以真正承担起“复活知识”的重任的。因为,复活知识的前提,是要求教师了解这个学科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这个学科的文化基因、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能够把那些碎片化的知识通过一定的逻辑和体系整合起来。(《阅读对学校意味着什么?》)


当然,我们说的专业阅读,本身也包括着专业阅读的方法与路径。


我觉得关键就是两个字:“专”与“问”。


所谓“专”,就是能够专心致志地精读某一个领域的书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只用5年多时间就获得了物理、数学双学士和物理学博士学位,并在40岁那一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说:“与物理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话可能有点偏激,但的确说明了“专”的重要性。教师的专业阅读需要由“浪漫期”进入“精确期”,“精确期”的阅读相对就体现了这种“专”。


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卡林经过研究发现:“在任何一个领域里,只要持续不断地花6个月的时间进行阅读、学习和研究,就可以使一个人具备高于这一领域的平均水平的知识。”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坚持一定时间的专业阅读,完全可以在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水准。如果能够坚持不懈地长期专业阅读,自然有可能成为这个专业领域的“小专家”。成为这样的“小专家”,无论是对于知识的整体把握,还是对于知识的逻辑关联的认识,都可以成竹在胸。


所谓“问”,就是能够在专业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是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李政道博士在论治学之道时也说过:学问,学问,要学“问”。只学“答”,不学“问”,非“学问”。


前不久,我刚刚读完剑桥大学艾伦教授的《启蒙之所,智识之源》一书。他在书中骄傲地说,“英格兰人绝不肯长大,而且确实成功地终生保持了几分童心”,他介绍说,在他采访过的剑桥思想家们也都保持着这样的“孩子气”,动不动就抛出一长串大大的问号。有许多相当优秀的知识分子虽然长期不得志,收入不高,但正是好奇和好问支撑了他们的研究。



4.

好奇好问

是教师不可缺少的品质


好奇好问也是一个教师不可缺少的品质,是专业阅读的前提。因为,没有这样的追问,就容易丧失阅读的兴趣和原动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做学问一样,一定要先学会提出问题,自己能提问题,再经过自己的思考想问题,自己求得答案。这才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掌握学问,增长学问。知识复活的过程,往往需要对知识进行提炼概括和理性深化,这是加深对知识理解的重要环节,也是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必不可少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问”的过程。(《把每一间教室都建成图书馆》)


在专业阅读的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自然就能够把握知识的源流和内在的关系。专业阅读中的提问,通常是要解决三个“W”,即“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办(how)三大问题。“是什么”的问题要搜集事实和认清事实,“为什么”的问题要解释事实,“怎么办”的问题要由认清事实而解决问题。


陶行知先生曾经把这三个基本问题进一步细化,介绍过提问的八种方法(“八贤”)。何事——什么事情?何故——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何人——事情涉及到哪些人?何如——事情的来龙去脉?何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何地——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何去——事情会有怎样的结果?几何——事情的关键点在哪里?可以用思维导图或者“知识树”等方法来厘清问题理清关系,在我们的心中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知识自然也就活了起来。


5.

教师想拥有复活知识的能力

离不开专业阅读


美国教育界有一句流行的话:谷歌里有的东西,不需要老师在课堂里讲。这句话虽然有些绝对,但是,在信息时代,是特别值得我们咀嚼的。过去的时代,教师可以成为知识的“搬运工”,把死的知识从自己的脑袋里搬到学生的脑袋里,考试的时候能够准确地再现出来,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到了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教师只有拥有复活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拥有活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掌握发现知识、运用知识的技能,才能让学生拥有创造新知识的本领。这一切,是离不开专业阅读的。


你的朋友:朱永新

2019年4月20日写于北京滴石斋



专业阅读造就幸福教师

——中国中小学教师基础阅读书目

新教育研究院

新阅读研究所

 

一、基础书目篇(30)本

 

(一)、职业认同类(7)本

 

1、《孔子传》 鲍鹏山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2、《给教师的建议》 【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3、《孩子们,你们好》 【苏】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4、《第56号教室的奇迹》 【美】雷夫·艾斯奎斯著/卞娜娜译 中国城市出版社

5、《过去的教师》 商友敬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6、《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吴正宪、窦桂梅等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美】帕克·帕尔默著/吴国珍等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专业发展类(15)本

 

8、《<学记>评注》 高时良 人民教育出版社


9、《毓老师说大学》 爱新觉罗•毓鋆讲述、陈絅整理 上海三联书店2015


10 、《陶行知教育名篇选》 陶行知  著/董宝良编选 人民教育出版社


11、《蔡元培教育论著选》 蔡元培 人民教育出版社


12、《教育的目的》【英】怀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文汇出版社


13、《什么是教育》 【德】卡尔·雅斯贝斯著/邹进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4、《民主主义与教育》 【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


15、《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 【法】埃德加·莫兰著/陈一壮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16、《儿童心理学》【瑞士】J.皮亚杰、B.英海尔德著/吴福元译 商务印书馆


17、《思维与语言》 【苏】列夫·维果茨基著/李维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18、《儿童的人格教育》【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静悄悄的革命》 【日】佐藤学著/李季湄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有效的学习型学校——提高学生成绩的最佳实践》【美】杜富尔、埃克著/聂向荣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1、《道德发展心理学:道德阶段的本质与确证》【美】科尔伯格著/郭本禹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


22、《儿童发展》(美)贝克,吴颖 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三)视野拓展类(8)本

 

23、《教师人文读本》增订本(上中下) 张民生、于漪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24、《唐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 北京大学出版社


25、《公正》【美】迈克尔·桑德尔著/朱慧玲译中信出版社


26、《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韩毓海 中信出版社


27、《美的历程》 李泽厚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8、《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著/涂又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9、《苏菲的世界》[美] 乔斯坦·贾德,萧宝森译 作家出版社


30、 《万物简史》 比尔·布莱森著,严维明陈邕译 接力出版社

 

二、推荐书目篇(70种)

 

(一)、职业认同类(12)本

 

31 、《民国先生》 马建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2、《夏山学校》 (英)尼尔著,王克难译 南海出版公司


33、《情境教育的诗篇》 李吉林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34、《岁月如歌》 于漪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35、《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 于永正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36、《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37、《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 安奈特·布鲁肖,托德·威特克尔著,范杰译 中国青年出版社


38、《给青年教师的15封信:教育家对话新任教师》 【美】乔纳森·考泽尔著/史亚娟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9、《致青年教师》 吴非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40、《教师作为知识分子——迈向批判教育学》 【美】吉鲁著,朱红文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41、《给青年诗人的信》 【德】里尔克著/冯至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42、《积极心理学:探索人类优势的科学与实践》 斯奈德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二)专业发展类(49)本

 

43、《问题学生诊疗手册》 王晓春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4、《有吸收力的心灵》 【意】玛丽亚·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 中国妇女出版社


45、《华德福教育之道》 【荷】克里斯托夫·维歇特著/魏羽译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46、《一生的学习》 【印】克里希那穆提著/张南星译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47、《中国古代教育文选》 孟宪承编选/孙培青注释 人民教育出版社


48、《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 顾明远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


49、《课程的逻辑》 钟启泉主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


50、《“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 叶澜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51、《新教育年度主报告》 新教育研究院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


52、《教育新理念》 袁振国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53、《面向个体的教育》 李希贵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54、《什么是好的教育》 刘铁芳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55、《教育常识》 李政涛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6、《道尔顿教育计划》 【美】海伦·帕克赫斯特著/陈金芳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57、《爱弥儿——论教育(上下卷)》 【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商务印书馆


58、《教育漫话》 【英】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59、《幸福与教育》 【美】内尔·诺丁斯著/龙宝新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60、《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 任钟印选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61、《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 王承绪等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2、《外国中小学教育问题史》 单中惠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63、《教育人类学》 【德】O·F·博尔诺夫 著/李其龙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4、《布鲁纳教育文化观》 【美】杰罗姆·布鲁纳著/宋文里、黄小鹏译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65、《教育哲学》 石中英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6、《动机与人格》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7、《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 【美】埃里克·H·埃里克森著/孙名之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68、《爱的艺术》 【美】艾里希•弗洛姆著/李健鸣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69、《教育心理学精要:指导有效教学的主要理念》 【美】简妮。爱丽丝。奥姆罗德著/雷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0、《多元智能新视野》 【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1、《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  【美】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漷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72、《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 【美】卡美] 萨尔曼·可汗著;刘昱含编;刘婧译 浙江出版社


73、《后现代课程观》 【美】小威廉姆斯E·多尔著/王红宇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74、《教学与发展》 【苏】赞可夫编/杜殿坤等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


75、《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 【苏】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76、《教学机智》 (加)范梅南著,李树英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77、《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 【美】布兰思福特等 编著/程可拉 等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8、《有效教学十讲》 余文森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9、《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沈毅、崔允漷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0、《教师如何做研究》 郑金洲著 华东师大出版社


81、《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 陈桂生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2、《剑桥学习科学手册》 【美】R.基思·索耶(R.Keith  Sawyer),徐晓东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83、《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 鲁洁著 人民出版社,2005


84、《0-8岁儿童纪律教育》 【美】菲尔茨等著/蔡菡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85、《美德的起源》【英】马特·里德利著/吴礼敬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86、《奖励的惩罚》 【美】埃尔菲·艾恩著/程寅、艾斐译 上海三联书店


87、《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88、《优秀是教出来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美】罗恩·克拉克著/汪颖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89、《全面课堂管理》 【美】琼斯著/方彤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90、《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 【美】海姆·吉诺特著/冯杨、周呈奇译 海南出版社


91、《如何阅读一本书》 【美】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郝明义、朱衣译 商务印书馆

 

(三)视野拓展类(9)本

 

92、《理想国》 【古希腊】柏拉图 著/ 郭斌和,张竹明译


93、《宽容》 房龙著,胡允桓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94、《老子注译与评价》 陈鼓应译注 中华书局


95、《吾国吾民》 林语堂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96、《全球通史》第7版修订版 【美】L. S.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97、《童年的消逝》 【美】尼尔・波兹曼著/吴燕莛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8、《文明之光》 吴军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99、《科学的历程》 吴国盛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00、《社会学的想象力》 (美)米尔斯著,陈强/ 张永强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专业阅读造就幸福教师

作者|朱永新

 

教师专业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专业阅读,就无法造就真正的教师。


如果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那么,一位教师的阅读史,不仅是他的精神底色,也是他的教育蓝图。


为什么新教育在教师阅读上,特别推崇专业阅读?


从阅读来说,一方面,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加入什么群体,在不同中存在着相同,可以共同阅读许多基础图书。这一类图书,我们称之为共同的精神底色。另一方面,每个群体,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阅读的结构会不一样,会有自己这个群体、这个职业的专业书目。后者即为专业阅读。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教师的专业要求,当然对教师的专业阅读提出了特殊要求。


2014年,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对上海48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3411名教师进行了阅读调查,其后发布的《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读书现状报告》中,列出了一系列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


教师阅读时间短:82%的教师每天阅读时间低于1小时。其中,阅读时间达90分钟以上的仅占6%,60-90分钟的占12%,30-60分钟的占48%,另有34%的教师每天阅读时间在30分钟以下。教师读书数量少:61%的教师在过去一年里读过的书不超过4本。其中,3-4本的占32%,1-2本的占26%,还有3%的教师一本都未读过。教师购书数量少:86%的教师在过去一年订阅的期刊杂志低于2种,79.4%的教师一年购买的书籍少于10本。教师阅读效果差:在浏览、泛读和精读三种阅读方式中,39.2%的教师以浏览为主;其次是泛读,占32%;最后是精读,占28.8%。


为何不阅读?教师给出的理由很多。66.1%的教师认为“工作太忙”。12.6%和8.4%的教师认为影响阅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压力太大”和“家庭事务”。在“阻碍教师阅读的因素”中,有57.2%的教师认为是“没有时间”,13%的教师认为是“没有合适的阅读环境”,还有9.4%的教师则表示“没有兴趣”。


类似的调查屡见不鲜。正如《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读书现状报告》所指出的那样:教师阅读存在着动机不足、环境不良、方法欠缺和资源缺乏四大问题。与其说这四大问题是教师阅读的问题,不如说是当下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阅读推广需要攻克的难点。


归根结底,缺少阅读的原因无非内因与外因。外因既是客观存在,如环境不良、资源缺乏等,同时也是通过动机不足、方法欠缺等内因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完全可以肯定一点:教师的确很忙,坚持阅读的确不容易,但是,工作再忙,“没有时间”仍然只是缺乏阅读习惯的借口。就像我们说忙到没有时间吃饭,但每天还是会吃饭一样,把什么事情作为最重要的事情,就一定能够找到做这件事的时间。


之所以教师阅读出现鲜明的理念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现状,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这种理念仍然来自外界压力,而不是内在动力。只有向教师澄清专业阅读的价值与意义,让教师真正意识到阅读对于自身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才可能打破这一僵局。让教师懂得为了自己的幸福而阅读,是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师的阅读兴趣,从而在此基础上逐步养成阅读习惯,在自主阅读中摸索阅读方法,在长期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从而成为一位爱阅读、会阅读的教师。

 

教师专业书目提供阅读地图

 

“中国中小学教师基础阅读书目”的研制工作,正是建立在以上背景下,体现出以下几点必要性:


第一,研制出一份专业的教师书目,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需要,是一位教师能够从职业生活中得到完整幸福的需要。从宏观而言,为了自身的成长,一生的幸福,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离开阅读,从微观而言,为了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更轻松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需要以阅读作为最佳途径。


一份专业的教师书目,是一张教育的地图。一张地图当然无法穷尽世界的美好,却为我们寻觅那些精神上的奇珍异宝,提供了有效的指南。好的教师书目,既节约了教师寻觅好书的时间,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又能对培养教师的创造力提供足够的沃土,而不是施加过度的压力。因为书目不是教材,重在推荐启发,而非强制执行。


第二,专业的教师书目,是推动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当务之急。如果说,课改受益的主角是学生,那么,课改实施的主角就是教师。新教育实验一直强调,教师就是课程,也正是强调教师在课改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个推动的过程中,教师起到“活化”课程的作用,教师自身的素质,毫无疑问是其中的关键。


第三,专业的教师书目,是十八大之后全民阅读工作深入推进的需要。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新常态之下需要“心”常态。阅读,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为心灵提供着最丰富最精纯的养分。十八大之后,全民阅读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项阅读举措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


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同理,每一位教师,就应该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以专业的教师书目进行阶梯式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出知识结构全面的教师,还能让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言传身教,成为一位阅读代言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一位阅读推广人。

 

教师专业书目研制五原则

 

我们在研制这份服务于中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书目中,特别强调和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开放性与原创性并重的原则。教育是人类自我提升的工具,教育的本质源自对人的深入研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所以,只要是足够优秀的教育著作,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历史时期所涌现出的,我们都应该有着为我所用的魄力。和其他中国人基础阅读书目一样,教师书目也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并且在选入外国图书时,尽力兼顾美、德、英、法、奥、日等不同国家的作品,力争更加丰富。同时,不同文化背景之上的教育,是不同土地上开放的花朵,难免有着“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现象,因此而诞生的教育著作,也有着本土作品更接地气的现象。因此书目也强调中外教育著作以大约4:6的比例分配。


第二,理论性和操作性并重的原则。很多人听到“理论”二字,就把它和枯燥、乏味、深奥联系在一起。其实,真正的理论,就是破解和记录的规律。


教育与教学本身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有其特殊的规律与方法。有人曾经总结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归纳了这些方法,能够从根本处打牢教育的地基,这一类的图书,自然也是教师书目的根基。人类的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教育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


落实到具体的实际操作中,从学校应该开设什么课程,到课堂教学的效率,从教室环境的布置,到教育活动的设计,既有许多不确定性,又有许多操作性很强的具体方法,所以,课程论、教学论的著作,学校文化的书籍等等,自然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阅读的,也是教师书目必须推介的。


第三,经典性与阶梯性并重的原则。经典著作是人类的精神高峰。阅读经典,就是与大师对话。因为教育本身就是文化的选编和传承,在教育中阅读经典著作的作用,更是重于其他职业。所以,阅读教育经典,一方面本身就是继承与传播优秀文化,一方面也是在进一步学习着传授优秀文化的方法。现代的许多教育新思想,新流派,其实只不过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大师的对话而已。


第四,价值观和完整性并重的原则。没有价值观的书目,是缺乏教育立场的书目,就像一个人,长得再美,却没有灵魂,最终无法产生真正的吸引力。倡导立足传统,强调现代建构,推崇人本精神等等,都是我们通过选择图书所传达出的教育立场。


第五,前瞻性与实用性并重的原则。教育是一项创造未来的事业。作为教育书目,必须强调前瞻性,强调面向未来。否则,一份所有图书都读完就能用的书目,就只是一根功利的拐杖,只能探索几步路,而不能成为一座灯塔,能够照亮远方和高处,给教师更高远的引领。


同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教师的职业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要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关于人的学问,最主要的集中在心理学方面,与心理学关系十分密切的是脑科学与生理学。同时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了解一些社会学知识,尤其是关于家庭关系学、学校社会学、媒体传播学等方面知识,对教师也十分必要。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16年10月17日)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8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学习培训参考资料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我变了,我没变”——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在行动中研究,在坚守中创新——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