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永新:《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与思——每个人都是他自己人格的画作者

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自我教育
——成年人必须关注并引导儿童成长
作者|阿德勒 朱永新
来源|朱永新教育观察
 
读与思(4月13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问题对成人来说,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这对儿童也一样。不过,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儿童尚未成年,给予他们指导就异常重要。其实成年人有时也需要指导。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完全可以放任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而且,如果他们有2万年的时间,且在恰当的环境下发展的话,他们也许最终可以适应现代文明的成年人的行为规范。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生有限。因此,成年人必须关注并引导儿童的成长。——(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儿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另外一个较好的翻译版本是张庆宗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从今天开始,我和大家一起共读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的小镇,父亲是一名犹太商人,家境虽然富裕,但是童年却并不顺利,先后得了佝偻病和肺炎,还两次遭遇车祸。上学以后,在学校里的成绩也不太好,尤其是数学成绩很差,同学看不起他,老师建议他的父亲让他早点去当鞋匠。加上他的哥哥是个典型的模范学生,这对他的刺激很大,于是发奋学习,不仅成为班上的优等生,而且考入维也纳医学院,获得了博士学位,毕业后阿德勒在维也纳开设了自己的眼科诊所。童年的经历,加上他在与自己的患者的接触过程中,促使他逐步形成了自卑与超越的理论,认为身体的缺陷会引起人的自卑感和补偿心理。后转向精神病学,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成为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因为与弗洛伊德的学术分歧而分道扬镳,创立个体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人追求社会认可而发动和促进的,人天生就是一种社会存在物。每个人的人格都是一个统一体,是由各种动机、特质、兴趣、价值所构成的统一整体。这些观点都彻底颠覆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阿德勒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他特别关注儿童教育问题,《儿童的人格教育》就是他的一部教育代表作。
 
上述文字是《儿童的人格教育》第一章《引言》开宗明义的第一段文字。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是说,成年人必须关注并且引导儿童的成长。为什么成年人必须关注和引导儿童的成长呢?阿德勒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自我教育,也就是帮助人们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但是,这样的境界是不容易实现的,是要经过无数的尝试错误和不断地探索才能做到的。人类数万年漫长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因为人生有限,作为个体的儿童,是没有时间等待,没有时间自然而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这就需要成年人的帮助。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成年人是不应该缺位的。不仅仅如此,成年人自己也是需要教育和指导的,教育者自己首先需要接受教育。


儿童自出生起,就不断地追求发展
作者|阿德勒 朱永新

读与思(4月14日)
 
关于人的发展的一个根本事实就是,人的心理总是充满着有活力的、有目的的追求。儿童自出生起,就不断地追求发展,追求伟大、完善和优越的希望图景,这种图景是无意识形成的,但却无时不在。这种追求,这种有目的的活动自然反映了人具有独特的思考和想象能力;这种有目的的追求主宰了我们一生的具体行为,甚至决定了我们的思想,因为我们的思想绝不是客观的,而是和我们所形成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是一致的。——(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儿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这是阿德勒的“性善论”。在他看来,人生而就有一种向上向善的力量,就有着“追求伟大、完善和优越的希望图景”,正是这样的追求,贯穿并且影响了我们的整个人生。至于人为什么从出生就开始拥有的这种“充满着有活力的、有目的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究竟从何而来,又如何对我们的人生活动产生影响,在这段文字中语焉未详。在他后来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否定了弗洛伊德的“性欲”(也称“爱欲”或者“力比多”),用“自卑”替代了弗洛伊德的“性欲”,对儿童原初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与描述,认为这种追求发展、追求伟大、完善和优越的行为,就是对自卑的超越。尽管阿德勒的论证有些勉强,但是他重视儿童早期的心理冲突与内在矛盾,重视人成长的内在力量,重视人的生活目标与生活方式,是有其合理性的。他没有给出为什么儿童自出生起就不断地追求发展的完美答案,但是启发人们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本身是有重要的价值的。

朱永新:你是园丁式父母,还是木匠式父母?——亲子关系让我们成为真正的人类



每个人都是他自己人格的画作者
作者|阿德勒 朱永新
 
读与思(4月15日)
 
整体人格内在于每个人的存在之中。每一个体代表了人格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同时每一个体又为其整体人格所塑造。每一个个体既是一幅画作,又是画作的作者。个体是他自己人格的画作者。不过,他既不是完美的画作者,也不会对自己的灵魂和肉体具有完备的认识。他只是一个极易犯错误和不完善的存在。——(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儿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按照阿德勒看来,如果把每个人视为一幅画作,那么这个人既是一幅原作,又是这幅作品的作者。正如我们新教育的生命叙事理论所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不断书写中的故事,而每个人又是自己生命故事的作者。有的人能够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一部传奇,有的人则写成了一个平庸或者荒唐的故事。所有故事的书写过程之中,固然有各种各样的难以预料的因素,但终归取决于书写者本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人,都具有唯一性,他的人格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这种整体性和统一性造就了一个人的整体人格,也塑造了每一个特别的个体,决定了这个人如何创造自己的作品,书写自己的故事。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完人,正如没有绝对完美的画作。每个人都是一个“极易犯错误和不完善的存在”,成年人尚且如此,儿童更无例外。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知道只有他自己才是自己的塑造者,要知道没有完美的孩子,要帮助他学会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控制自己,完善自己。


朱永新:阅读从儿童开始——儿童阅读决定人类未来

朱永新:和孩子们一起玩——探索式的自发学习很重要

朱永新:给孩子这六种幸福更重要——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吗?

吴非:认识你面对的学生——非常时期,不要逼孩子

好的教育需要发现孩子,重新认识孩子

刘铁芳:|重新认识儿童:过充分的儿童生活——儿童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