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作,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源创图书 Author 吴非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实验》


写作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原创|吴非 

来源|源创图书


如果学生说“我不会写”,教师不能说“你不会写,是怎么混到高中的?”可是如果教师说“我不会写”,学生听到了肯定会想“他是怎么混成老师的?”


有家教育培训机构宣称,学生只要在那里上十次课,即能“作文过关”“大幅度提高中考、高考作文成绩”,并称有很多“成功实例”。我见他们说得声嘶力竭,遂冒昧约请参与其事的老师把这方面的经验写一写,推荐给专业期刊,或许可为中小学作文教学提供些借鉴。哪知对方老师忙不迭地说:“我们只会教,不会写。”——我不是为难这些“创业者”,作文教学这点儿事,是他们“无法言传”,还是不肯金针度人?作文教学什么时候也弄出像传销一样的“快速培训”?吹嘘“十次课教会写作文”,和卖大力丸的差不多。本以为不会有人上当,谁承想这些培训机构“挂靠”上了大学文学院,有教授参与其间,以对付应试作文为诱饵,这样一来,就麻烦了。

因为有应试的压力,业内也视作文为难题,更让人感到纠结。说起写作教学,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也如外行一样,晕头转向,不知所云。某年在某地做新教材培训,我谈到写作教学必须重视“打底子”,夯实基础,鼓励多写、多修改,不要过早谈应试作文;对付考试作文,有些“临阵磨枪”的技巧虽然能蒙混过关,但那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没好处,不要舍本逐末云云。岂料买椟还珠,一些听课老师听到“临阵磨枪”,立即喜形于色,递条子提议:“必修阶段的教学,不麻烦老师讲了,先给我们讲讲应试作文技巧。”我从这类反应中看到:一些教学培训效率低,也在于教师格调不高,教学过于功利,缺乏专业意识。

利用“临阵磨枪”和应试技巧帮学生混过考试,的确并不算难;要论真正的教学,培育趣味并养成习惯,就得看讲台上这个人的志趣与品位了。写作实践培育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表达能力,是教学任务,教师没有能力在课堂上正常教授写作技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反而让“教育商”们大行其道,利诱学生和家长,这类现象,语文教师要有反思。

相比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技能,语文教师的“不会写”最遭人诟病。毋庸讳言,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连写个年度小结,写个述职报告也要参考“模板”。20多年前,听闻有教师申请单位分配住房,还要请别人代笔写申请报告,可是,他竟然能“指导”中考、高考作文,而且成绩还算过得去,简直不可思议。虽然这也可以说明中考、高考作文并不神秘,那个“十次课教会”,教的就是怎样“混”。可是,即便“混”过中考、高考,学生还是不想写、不会写。

在高考作文阅卷现场,曾发现一些中学教师和中文系的硕士生、博士生胡乱判卷,我难以理解:写作是专业基本功,为什么他们写不出一篇合格的千字文,却有资格来评高考作文?考生如果知道是这些“不会写”的阅卷人在评判作文,能放心吗?能服气吗?十多年前高考作文阅卷培训时,针对一些阅卷教师的盲目和随意,我倡议阅卷教师“下水”,庶几可得点儿经验,减少误差,然应者寥寥。都是专业人士,也并非是要你“露一手”,个把小时的事(考生一般只有50分钟),体验一下而已。区区小事尚且露怯,谁敢相信你的评判能力?我也见过一线教师不但有个人写作,教学中也长年“下水”,能就一道题目写出三篇不同文体的文章(甚至能模仿写作困难的学生写出有不同毛病的样文)。有这样的功夫,写作教学就不是难事。

说到“下水”,或是说到语文教师自身的写作经验,有些老师善于藏拙,他们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解释自己不写的原因,但往往站不住脚。

有老师说:“我不会‘下水’作文,但学科论文我每年都交了。”——一个人怎么可能“只有专业能力”而“没有基本能力”呢?我也因此对他所说的“具备论文写作能力”表示怀疑。

有老师说:“我没有写作习惯,但我教的学生中考、高考作文并不差。”——有这种可能,但是我无法理解:他的写作课是怎样上的?教师对所教的内容没有足够的实践,也没有基本的写作能力,就失去了“教”的资格。这类现象或许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应试作文的实际价值。

还有一种理由:“没时间。”持这种理由的老师理直气壮,也比较多。然而,任职十多年也没能写出一篇短文的老师,就不能认为他是“没时间”了。给他足够的时间,比如三个小时,他的“作文”仍然会是不合格的。“懒”,是通病,懒人不一定不聪明,可是因为懒惰,他最终一定会变得愚蠢;如果他不幸又来做语文教师,也只能培养和他一样懒惰的蠢人。一名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表现出无所畏惧的懈怠,无视学生在观察、在仿效,那不是洒脱,是缺乏职业自尊。

如果不正视这样的窘境,我们仍然不能解决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师不能再找各种理由来搪塞了,语文教师“不能写”“不会写”“写不好”,就是专业素养不合格,无论他如何解释,都没用。

对语文教师而言,“下水”其实是很低的要求。学生想看看教师是怎样示范的难道有什么不对吗?我不止一次地听闻语文教师拿鲁迅的一段话作为挡箭牌,认为学生不能苛求教师参与作文。这段话说的是作家和评论家的关系:“我想,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颇有些像厨司和食客。厨司做出一味食品来,食客就要说话,或是好,或是歹。厨司如果觉得不公平,可以看看他是否神经病,是否厚舌苔,是否挟夙嫌,是否想赖账。或者他是否广东人,想吃蛇肉;是否四川人,还要辣椒。于是提出解说或抗议来——自然,一声不响也可以。但是,倘若他对着客人大叫道:‘那么,你去做一碗来给我吃吃看!’那却未免有些可笑了。”(《看书琐记(三)》,鲁迅《花边文学》)

但是,有些人忘了,“作家和批评家”与“学生和语文教师”两对关系不一样。学生跟从教师“学”,看出教师不会“教”,只不过靠威权去“训”。而教师“训”个不停,总是给学生六七十分,学生也不敢质疑,只能“一声不响”,那这个学生以后能有什么出息?如果他实在受不了了,想请教师示范一下,有什么不可以?即使他不尊师,敢质疑教师功夫差,也怪不了他。他本来就是学生,没法择师而学,现在,求师示范一下也不行吗?烹饪师傅连一盘菜也不会炒,他的徒弟凭什么要对着空盘子感恩祈祷?

时下语文教师写作,多为“职称写作”,如果请他写点儿文章,他会大大方方地说“我近期没有申报职称的打算”,或“我不想参评特级”,也就是说,他不把专业写作当作教师分内的应有能力。持这样的写作观,有资格教学生写作吗?特别不能容忍的,是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写作抄袭成风,在例行的职评中,很多“论文”“案例”来路不明,有些地区的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形同黑市交易,不能见光。

教师的本职是教学,必须把课上好;要把课上好,必须有专业基本功。对语文教师而言,“不会写”,是基本功不合格。——你的确可以“不想写教学论文”,但如果原因是“不会写”,那是不称职。你认为“我能上课就行”,可一个“不会写”的人怎么“教学生写”?说不通,也说不过去。也有另一个极端。学校教科研评价、教师职称或是荣誉称号评审,过分强调论文写作数量,出现不少负面现象。一些教师追求“发表”而忽略教学,甚至抛弃教学“专职搞科研”(个别教师评上“正高”后就认为自己是专家,竟然拒绝上课);也有些教师放弃正常教学,热衷上示范课、公开课,发表案例,到处开馆授徒;等等。这当然是违背职业准则的错误行为。

语文教师至少是合格的表达者,应当熟悉各种表达能力的基本要素,能写作各类应用文体(如评论、新闻报道、调查报告、综述、学科论文、总结等),也应有文学写作知识,能尝试写文学类文体(如散文、诗歌、小小说、戏剧、文艺随笔等)。不一定出类拔萃,但既然他受过专门教育,有基本能力,就应“写得出”“写得像”。这样,他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就能加入语文教科书无法体现的个人体验,能示范,能了解学生的写作状态,能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能发展学生的写作趣味,同时能对学生的写作做出正确评价。跟从他学习,学生也就不会视写作为畏途。

文章来源:源创图书《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王栋生(吴非)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

于漪:写作是对语言文字魅力的深刻领悟与实践

朱永新:从书写作品到书写人生——您还记得“朱永新成功保险”吗?


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

来源|有间解忧杂货铺

《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说:

“写作,是这个时代对自己最好的投资。”

在任何时候,只要有纸笔,你都可以写作。

你既可以在写日记中发泄情绪,也能通过写文章赚取稿费。

写作,是最低成本的增值方式。


1、写作,可以改变命运

法国作家罗兰说:

“写作是一条认识自己,认识真理的路,你只要喜欢写,应该随时动笔去写。”

写作,是没有门槛的。

哪怕你出身普通,初中毕业,只要多读书,也能写出自己的风格。

多年前,一本《我是范雨素》爆红。

范雨素是这本书的作者。

但她更多时候,是一位育儿嫂,也在餐馆里做过服务员,住在300元每月的8平方米单间里。

范雨素只读过初中,20多岁结婚,遭遇老公家暴,她带着女儿独自打工生活。

在枯燥的日子里,她非常喜欢看小说和杂志,还会去参加“工友之家”的文学小组。

“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

看多了小说,她就开始写关于自己的故事,在网上陆续发表。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我们活着,我们挣扎,我们照常活着。”

范雨素写出底层人的卑微挣扎,也写下自己的痛苦遭遇。

一字一句,直戳人心。

后来,这种质朴无华的写作风格,受到无数网友的喜爱,出版社也连夜打电话找她出书。

人活着,除了吃喝拉撒,也要关心一下灵魂。

喜怒哀乐,无法与人诉说,那便写出来吧。

文字,寄托你的愁思,排解你的苦难。

久而久之,写作无形中改变了你的生活方式、思维角度,从而让命运发生转机。

史铁生《答自己问》中写道:

“写作就是要为生存找一个个精神上的理由,以便生活不只是一个生物过程,更是一个充实、旺盛和镇静的精神过程。”

写作,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


2、

写作,是最好的自律

记者采访作家严歌苓:“你为什么能写那么多本书?”

严歌苓回答:“我当过兵,对自己是有纪律要求的,当你懂得自律,写作就会变得十分简单。”

《芳华》、《金陵十三钗》、《妈阁是座城》,严歌苓的作品多次被搬上大荧幕。

无限风光之后,严歌苓一直过着十分自律的生活。

每天写作六小时,每隔一天就要运动1小时。

有时候,她两个月就能写出一本小说,然后不断修改。

“第一遍改我会删去很多字,第二遍改又会删去很多字,《陆犯焉识》我从40多万字的原稿中删掉了10万多字。”

严歌苓的爷爷,在40岁就自杀了。

她们家族都有轻微的抑郁症,性格敏感。

严歌苓也是如此,她晚上很难睡着,经常失眠,听到窗外的声音,都会觉得刺耳。

在这种心理下,严歌苓通过写作,来排解心中的情绪。

作家林清玄曾经说:

“写作也像耕田一样,只要你天天下田,就没有不收成的。”

人们常常以为,写作需要天赋。

其实不是这样,写作就像跑步一样,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形成肌肉记忆。

越写作,越自律。

把刷视频、看八卦的时间,用来写作,你慢慢的就会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

同一件事,别人看到的是热闹,而你却能分析背后的原理。

写作一开始很难坚持,但只要持之以恒,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优秀。

余生,花点时间,写点什么。


3

写作,为了安静下来

周国平说:

“我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让自己有事情做,活得有意义或者似乎有意义。”

这个世界很喧闹,微博上热搜不断,几亿的阅读量。

我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容易被分散,原本1个小时可以完成的工作,却不断被消息打断。

写作,可以训练一个人的专注力。

作家七堇年说:

“生活常常令我暴躁,唯独写作的世界是令我平静的。像在大雾的清晨于林中漫步,你心有山海,身轻如燕。”

我从上大学开始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写满了四五个本子。

有一次,我翻看日记本,才发现自己过得有多自卑:

5月18日:

“每一次和同事吃饭,都很难受。因为是很卑微的自己,丑小鸭,没有出色的学历,背景,外貌,我好难受。”

7月30日:

“最近跟一个项目,累心,常常被改的鸡零狗碎,没有任何用,反反复复,好想休息。”

那一年,日记里全是这些压抑的文字。

我知道要是再这样下去,会把自己憋出病来。

于是那一年,我果断辞职了,好好休息了几个月。

之后去了新公司、新环境,情绪才有所改善。


写作,是一次自救。

写出潜意识里的想法,面对真实的自己。

那些赤裸裸的悲伤、痛苦,全在文字里展现出来。然后,你才能读懂自己,调整人生方向。

作家余华说: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是在写作和回忆里,不仅可以无限次重复生命,还可以选择生存的方式。”

写作,可以填补生命的遗憾。

常有人问:30岁才开始学习写作、英语、音乐,靠谱吗?

最多赞的回答: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写作,是精神世界的保护伞,也是提升生命层次的阶梯。

愿你,常写作,多读书,爱自己。

李镇西:教育写作微讲座二十讲

教育叙事怎样才好看?——问题:教育写作从这里出发!

语言和写作决定人的发展潜力——文字,生命的灵魂伴侣

于漪:写作是对语言文字魅力的深刻领悟与实践

叶兆言:唯有不停写作,才能刻骨铭心

叶圣陶:关于教师写作的七点提醒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