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丽琴:以共读共写为契机,点燃生命里的那束光

张丽琴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以共读共写为契机,
点燃生命里的那束光
作者|张丽琴
陕西省宁强县北关小学

年近半百,你的生命里还有教育的理想之光吗?静下心来,我常常扪心自问。两点一线的生活节奏,一成不变的工作流程,直到2018年响应教体局新教育实践的号召,我加入了新教育的行列。走进新教育,践行新教育,亲历一群孩子拔节生长,体验一个个生命的唤醒和自我精神的觉醒,我乐在其中。相伴可爱的孩子,手捧心爱的书籍,相随同尺码的人,勾勒出一幕幕温情的生命成长画卷,我的生命之光再一次开始燎原。


(一)抓时机,凝聚生命共识

“爱三岁,恨九年”是一句老话。小孩子到了八九岁,随着见识的增长,对世界有了自己的认知,有了自己的主见,开始叛逆起来。我常常在和孩子父母面谈或微信聊天时,感受到家长不经意间透露出的无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我该做点什么。

契机来了!朱永新老师说过:“师生共读共写是个心灵的窗口、灵魂的寓所、青春的阳台,是一笔人生的精神财富。”而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成为我和孩子们走入新教育共读共写的一把密匙。当我在课前准备中询问孩子们:你们出生时爸爸妈妈开心吗?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地争着发言,甚至模仿爸爸妈妈的表情动作,表演得绘声绘色。我心里暗暗想,原来孩子们懂得父母的爱,懂得爸爸妈妈以他们为傲呢。我继续引导:那你的名字是谁给起的?有什么含义吗?有个别孩子能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但是局限在字面意思上。我就抛出了自己的名字含义:我姓张,名字是爸爸给起的。丽,是希望我做个美丽温婉的女孩;琴本意是声音如琴声一样优美,寓意未来口才卓越,能说会道。孩子们听了老师的名字故事,茅塞顿开。在课下积极地询问父母长辈自己的名字由来,并撰写了自己的“名字故事”,有的还手动配上了“剪影”。在交流的时候,孩子们神采飞扬,自信满满。    

【我叫付琳雅,这个名字是爷爷、奶奶给我起的。我随爸爸姓,琳乃温婉美丽,尊贵典雅,雅乃文雅、美好;给我起这个名字是爷爷奶奶,他们希望我能像玉一样完美无暇,做一个文静典雅,尊贵大方的小女孩。】

【我叫刘君昊,我的名字是姑奶奶给我起的。我和爸爸姓。君,君子,品格高尚的心;昊,广大无边的天空。她给我起这个名字是希望我做一个品格高尚,胸怀宽广的人】

【我叫黎轩羽,我的名字是爸爸妈妈给我起的。轩,乃器宇轩昂,羽,乃羽翼丰满。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希望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能飞得更高,望得越远。我喜欢这个名字,更不会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国家做出贡献。】


每一个响亮智慧的名字里,有家族精神的延续,有家庭文化的熏染,饱含了父母对子女深沉的爱和期望。孩子、父母间的回忆,讲述,记录,是对家长初心的呼唤与重温,也是对孩子一次难得的亲情教育契机。通过一次小小的写作,交流,孩子们了解自己名字里的故事,感悟自己名字中蕴含的希望,塑造了向上向美的志向追求。几个家长偷偷告诉我:老师,这段时间孩子不太顶嘴了,也能主动与我聊天了;孩子把“名字故事卡”放在桌角,贴在墙壁上当座右铭,说要向着这个目标奋斗!听着家长欣喜地诉说,我仿佛看见了幕幕温馨的画面,美丽的字句,融化了多少妈妈与儿子,父亲与女儿之间的隔阂和坚冰!

趁热打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我是他们的儿女?他们爱我们吗?从牙牙学语,到成长为翩翩少年,靓丽女孩,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孩子们的心里充满了无穷的不解和遐想,加之偶尔在网络听说一些思想极端,离家出走或走上轻生道路的孩子的例子。因此,“珍爱生命”教育在这个叛逆而冲动的年龄段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才能有的放矢地触摸这个敏感的话题呢?打开孩子们手里《生命教育》读本,我豁然开朗。“人的生命集结着崇高的父母之爱”“珍爱生命,为的是让你的未来更美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她;年轻的生命承载着人类的未来,我们要重视她;最大的生命长度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光和热,我们更应热爱她”。读着这些诗般隽永的句子,孩子们的内心似有所动,纷纷跟大家分享爸爸妈妈平日里对自己照顾、关爱的点点滴滴,个别孩子已是泪光点点。


接着,我又抛出了另一个话题:当你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我们也来挑战“当一天妈妈”好吗?孩子们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老师提出实践活动要求:做一天“蛋妈妈”,保护自己的“蛋宝宝”。孩子们兴奋地接受了挑战任务。回家之后洗鸡蛋,煮鸡蛋,并给自己的蛋宝宝起名字,穿上漂亮的“衣服”(画图案)。第二天的教室里,孩子们的神情激动而郑重。上课时,正襟危坐,不敢擅动;回答问题,写作业时,一只手捂紧衣袋;上厕所时行走,蹲坑,小心翼翼;上操,跳动时,手臂不敢舒展;体育课上,还不放心地拿出自己的“宝宝”瞧了又瞧。终于挨到展评发奖了,完好无损,完成挑战的孩子可开心了,傲娇的神色溢于言表。而那些挑战失败的孩子,明显失落沮丧,羞愧自责。是的,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挑战失败了,但他们也从中体验到了妈妈孕育宝宝的不易,感受到了“自己”的珍贵。

同学们在周末随笔中写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憾所获,感恩的种子在小小的心灵中萌发滋长——“我怎么这么不小心呢?唉!看来我以后做什么事都要有责任心呀!”“保护鸡蛋就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每一件事都要认真去做呢!”“原来妈妈把我们怀在肚子里就要细心地保护我们,要是像我这样粗心,世界上早就没有我了!”“保护蛋宝宝真难,爸爸妈妈养育我们肯定也很不容易,我以后也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不能像蛋宝宝一样碎了,那爸爸妈妈们该多伤心呀!”看着一篇篇以反思和感叹号结尾的练笔,我的心泛起阵阵涟漪。课后,我向孩子们推荐阅读《小王子》《夏洛的网》《绿山墙的安妮》《狼王梦》等富含生命意义教育的书籍,期盼他们能从中进一步领略到生命的真谛,让自己的生命温暖精彩。

面对比我年轻很多的家长,面对他们在子女教育上的困惑、烦恼,我先后向他们推荐阅读《正面管教》《陪孩子走过六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家庭教育书籍,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提升修养,领悟教育方法,舒缓教育焦虑。在我的读书小记《遇见悉达多,见天地辽阔——读黑塞《悉达多》一文有感》文下,有家长留言:如果那时候,能早一天读到这本书,或许我的眼睛里会早一天多一些星光。看着他们舒展的眉头,听着他们欣慰的诉说,从他们或简短,或冗长的读后感悟中我分明看到一个词——温和而坚定。他们,懂得了更好地善待自己,善待孩子,为孩子的人生路播洒点点星光。我想,这是书籍的力量,是阅读的力量!


(二)托教材,激发生命热情

“播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回想三年前,当我带上新一轮班级,看着51个懵懵懂懂的孩子,想着自己又一次从“零”出发,四十有四的我疲惫、忐忑。想起一句心灵鸡汤“只要不被淘汰,就是胜利!”是的,六年级毕业班的短暂“辉煌”已过去,那些精彩的句段篇已封存定格,新的帷幕已然拉开。

一二年级阅读课上,我带领孩子们诵读了韩兴娥老师海量阅读中的儿歌系列,包括《成语儿歌》《俗语儿歌》《歇后语儿歌》《谚语儿歌》等。朗朗上口的儿歌,巩固了汉语拼音,拓展了识字量,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特别是儿歌中的常识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更是在诵读中对刚入学的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妙趣横生的俗语,歇后语,像一幅幅生动的漫画,激活了孩子们的脑电波。大部分孩子在完成生字扩词,词语造句,甚至看图写话时,往往想象丰富,语出惊人。同时,我和孩子们利用午读时光一起阅读绘本故事,看图,猜想,表演,续编,那精美的插图,生动的故事,让孩子们意犹未尽。孩子们在一本本绘本故事里学习与人合作,学习勇敢坚强,学习健康成长。《一粒种子要旅行》《小魔怪要上学》《爷爷一定有办法》《猜猜我有多爱你》……打开了孩子与世界的壁垒,也让我与学生在共阅中成为朋友,家人,成为共同成长的一份子。


进入三年级,根据教材编排,阅读童话,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力,阅读寓言,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成为年段阅读的重点。童话是孩子们最爱阅读的内容,也是家长为孩子准备的“枕边故事”。“这种儿童文学,经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性格的成长”。进入中年级,孩子们识字量大增,已经可以进行自主阅读。因此,由课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学习感悟,引出《安徒生童话》的阅读,进而推荐阅读《格林童话》《稻草人》等。在童话阅读中,采取一本一本阅读,读一本交流一本的形式。先按照老师的交流任务进行小组交流(故事名,作者,出处,主要人物,故事内容,好词好句,喜欢的情节,喜爱的人物,我的感受),然后推荐一名代表上台交流,其余组员补充,其他同学提问的形式,最后再进行《我喜爱的童话故事》读后感撰写。虽然孩子们笔触尚显稚嫩,但大多能概括主要内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特别是对好人,好品质的肯定,对坏蛋,坏行为的憎恶,都表现在字里行间。在22年元旦节来临之际,我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场“童话表演秀”。孩子们自由组合,自选内容,自编自导,合作表演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准备时长两周,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制作道具,服饰,编台词,积极排练。每到大课间,午餐后,都能看见孩子们在教室后边或者走廊空处认真排练的身影。表演秀上,我们投票评选了“最佳表演奖”“最佳服装奖”“最佳台词奖”,孩子们表演得认真,用心,对故事的理解也清晰到位。一旁观演的我,看到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冒险的向往,英雄的崇敬,让我有理由相信我可爱的孩子们,一定会成长为有担当,有力量的新一代。

三年级下学期的寓言阅读,我在寒假已紧锣密鼓地进行了规划。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故事短小精悍,“戏剧”冲突也更为激烈,但深长的寓意却不易“击破”。假期,我就推荐布置了寓言阅读任务,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先通读熟悉,开学后利用午读合作阅读,老师引领点拨,力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结合自身扬长避短。我想,寓言的阅读感悟不能急于一朝一夕,它应是冬天里的一盆火,夏夜里的一阵风。遵循“愿读——会读——乐读”的原则,我逐步为孩子们开辟——讲好寓言,巧演寓言,趣味编写等环节,领会寓言故事的博大精深。我还在双周语文课前设置三分钟“寓言分享”环节,让孩子们讲述一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简说寓意,并引导孩子们联系自身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在陆陆续续的听思中,感悟蕴藏的道理,习得人生智慧。


(三)特色作业,缤纷生命色彩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及语用能力。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如何让孩子们学得好、用得活,还能“轻装前行”,就成为我们每一个科任教师心头的“微型课题”。秉承“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融入于生活”的理念,更好地实现减负增效,呵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我想法设法为学生量“材”打造特色实践作业,在“实”与“趣”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了语文作业的优雅转身。如结合三年级教材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让学生观察搜集制作了“昆虫备忘录”“植物备忘录”。学生对这一新颖的积累形式充满好奇,制作的备忘录图文并茂,色彩靓丽,内容丰富,并进行了交流展示活动,让孩子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也激发了探究动植物习性的兴趣。又如学习了科普文《花钟》,为理解花钟的设计原理,巩固课文背诵,设计了根据文字描绘花钟的实践作业。学生和家长一起“画、涂、写、背”,奇妙的花钟印刻在孩子的脑海中,也让孩子对科学着了迷。此外,还有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用象声词记录;找一找大自然里面的“书”(好玩和有趣的事物);观察我们的世界,看看哪些事物是有生命的,体会它们的美好。

三年来,我们紧扣语文教材,以落实语文素养为着力点,整合美术、科学、音乐、体育等课程,精心设计特色作业,以丰富的形式,多彩的视觉,让作业“起”于活,“启”于思,“奇”于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打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点醒了孩子们思维的火花。


(四)巧练笔,丰润生命痕迹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非常欣慰自己喜爱阅读,热爱写作。在课堂上时常能引经据典,妙语连连,将我的阅读写作与孩子们的课堂学习有机融合。在必读书目之外,我鼓励孩子们开卷有益。鼓励他们到图书馆去,到汉唐书城去,在青少年区随意拿起一本书,五分钟之内能读进去的就可读可买。我鼓励孩子们准备一个笔记本,每天试着写几句,可以是所见所感,也可以是奇思妙想,或者自己的心里话,写完后跟爸爸妈妈或者要好的朋友交流,看谁写得最生动有趣。

在单元大作文的间隙里,我引导孩子们开展多角度的课后练笔。学完《秋天的雨》,引导孩子们写秋天的风、云、雾,孩子们兴味盎然地观察仿写,写出了自己眼中独具特色的秋韵;学习童话《那一定会很好的》,让孩子把自己想象成一种事物,满怀期待出发,写写自己的旅途,体悟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参加完图书馆的世界读书日活动,孩子们叙写活动收获,读书启思,激发了读书热情;劳动实践后写自己的感悟,有的孩子学会了做家务,有的学会了品美食,也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体会了父母的辛苦;童诗配画,改编古诗文,把自己的习作变成校报校刊上的铅字……我还及时组织孩子们做习作交流分享(好的开头,好的用词,好的结尾,发自内心的感悟),并将优秀习作推荐到校“红领巾广播室”。通过播音员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全校孩子分享写作的快乐。

在去冬的一场大雪过后,我以《雪》为题布置练笔,可以写雪中美景,可以写玩雪的快乐,或者写雪给你的遐思。大部分同学都以前两个内容展开习作,而小翌却写到了自己不喜欢雪,说它一来大地就特别冷,自己手脚冻得通红,妈妈去外边干活也不方便了,而且雪一化,雪水到处流把街道弄得好脏。让读完的我乐不可支。是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而这个孩子做到了我手写我心。我将自己发表在“书香宁强”公众号平台上的一篇散文《童年的雪》读给孩子们听,让她们感受老师童年里的雪,感受老师对雪的情感,以及对童年时光的怀念。我们在看雪,赏雪,玩雪,写雪,读雪中,一起抵达了彼此的童年,温暖了彼此的岁月。

作家三毛曾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在和孩子们共读共写的日子里,我也不忘阅读提升,读《双城记》让我保有良知,保持与“恶”的距离;读《活出生命的意义》让我懂得面临抉择时,要带着爱和责任活好每一天;读《卓越教师第一课》,让我感受到于漪老师厚实的教学功底,满怀的教育热情,以及对课堂教学的执着追求。而我的孩子们,已经开始阅读分享《红楼梦》《青铜葵花》《西游记》,他们自信的脸庞,流畅的表达,专注的神情让我倍觉幸福。

此刻,夏阳如火。我想,假以时日,坚持和孩子们逐梦共读,激情共写,巧手共绘,我们一定都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活出生命之光里的热气腾腾!

付祥武:牵手新教育,让我们脱胎换骨——同新教育相约,与新时代俱进
崔慧萍:结缘新教育,遇见更好的自己
沈洁琼:六大行动助力学校跨越发展——深耕新教育,幸福在闪光
付万鼎:深耕新教育,幸福在闪光——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大力推进新教育实验工作纪实
以行动书写,用生命言说——新教育是由无数鲜活的实践和生动的教育叙事组成的


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或加【守望新教育】编辑陈东强:qdc0828 微信。非常勿扰!加微信时需说明个人尊姓大名、单位和身份。)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