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忠慧:有趣的图书馆课程,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实现快乐成长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海教思维 Author 王忠慧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有趣的图书馆课程,

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实现快乐成长

原创|王忠慧 

来源|海教思维


作者,王忠慧,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校长。


课程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回应学生成长需求。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图书馆课程的研发与实施于2016年6月正式启动,迄今已经4年。学校以课程的建设及实施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探索校本化、综合化整体育人的模式,培养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专访|曹文轩:这个世界上,最巍峨的宫殿是图书馆——阅读,是实现民族愿景的必由之路

朱雪晴:把每一间教室都建成图书馆


(王忠慧校长和学生在一起)


01


为图书馆课程定位


学校秉承“为了每个人的最大可能”的理念,以“有限学校空间无限教育可能”为价值追求,确定培养“好学、自信、包容的健康少年”的育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确立了“四领域三层级”课程体系,其中,“四”是指“品德与审美、运动与健康、语言与文学、数学与科技”四个领域,“三”是指“基础性、拓展性和实践性”三个层级,如下图所示:


教院附小“四领域三层级课程”结构图


在性质上,小学图书馆课程属于“四领域三层级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性课程,是学校每个学生都要学习的课程。这一课程群进一步打破了学科界限,凸显了综合化的整体育人取向。


小学图书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02


设计图书馆课程结构与内容


围绕课程育人目标,构建了由图书馆基础核心类课程、学科拓展类课程和实践探索类三类课程构成的小学图书馆课程框架体系。


小学图书馆课程结构框架图


课程是与单门课程对应的一种课程建设模式。学校图书馆课程为发展学生素养,按照基础核心类课程、学科拓展类课程和实践探索类课程为序列,将这三类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成为学校图书馆课程。


图书馆课程中每个学段均包括以上三类课程,课程间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密切。


教院附小图书馆课程结构和内容


03


每学年设计40课时


小学图书馆课程的实施包括了课程设置、教学落实、资源整合及经费保障、课程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根据2015年市教委课程建设要求,各学科至少有10%的学时用于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学校整合学科实践活动、综合实践和校本课程的课时,整合内容、优化教法,每学年用40课时进行图书馆课程学习。



课程的卓越决定着生命的卓越

一线教师如何研发卓越课程?


04


五条路径实施课程


学校有专人负责课程实施及资源整合,建立了由学校图书馆馆长、全学科教师和高校图书馆专业教授构成的师资队伍,以保障课程的高质量实施。


1. 研发了《小学图书馆课程读本》用于基础核心类课程实施


我们还聚合教师智慧,研发了《小学图书馆课程读本》(简称《读本》),是学校为图书馆课程基础核心类课程研发的教师与学生使用的读本。



2.开发项目式学习手册


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阅读方式,其次是探究式的项目化学习方式,适当的时候也会采取讲授式。学校充分发挥PBL学习综合性强的特点,契合小学图书馆课程设计原则的特点。通过学生的体验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情境中主动、系统的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学校编写了《小学图书馆课程学习项目手册》。


一年级以“我与绘本交朋友”为主题开展读绘本、画绘本和讲绘本的项目学习。


二年级学生的项目主题是“游戏”,与数学、体育课中的游戏活动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我国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的规则及游戏方法的了解,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三年级开展了品味“老北京的春节”的项目学习,学生在搜集、分析、整理资料中,诠释老北京习俗,感受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


四年级以“银杏”为主题,通过“银杏”课程学习,学生走出课堂,接触自然与社会生活。他们主动观察身边事物,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五年级的主题是“传承经典‘畅’国粹”——走进脸谱。学生通过对“脸谱”的研究性学习,深化了对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六年级学生项目学习的主题是“童年”。通过对童年生活回顾和关键事件整理,更加珍惜自己的童年时光,为即将开始少年生活规划美好蓝图。学生成果主要以文字作品呈现,如以组为单位创编的童年诗歌;改编的童年的歌曲;也有记录童年趣事的作品……


各个年级项目学习主题来自于课内外结合,来自学生研究兴趣。学生借助互联网和图书馆(实体和电子),查阅、检索、整理相关资料,选择适合的方式完成研究成果。



3.巧用绘本拓展课程新资源


绘本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着学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绘本中蕴藏的知识,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 。学校图书馆购置了大量与学科有关的绘本。学生除了到图书馆借绘本阅读,老师们也在利用绘本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巧用绘本拓展课程新资源,进行“绘本+学科”的教学。


学校学科组开发出语文、美术融合的绘本《眼泪茶》、《毛毛虫》,数学绘本《神通部落的人气调查——统计图》、《外星人来啦—负数》科学绘本《可可冰》,英语绘本等20篇。


我们梳理出巧用绘本拓展课程新资源课程设计前提四个读懂步:读懂教材、读懂会本、读懂学生、读懂生活。教师先于学生阅读,全面熟悉,做到5看1选1加工的备课设计思路,五看指:看封面,初步知道什么;看环衬,了解大概讲什么;看页面,寻找故事中的策略、方法、知识、情感;看尾页,反复读读,拓展数学思维;看封底,回扣整个内容,全面认识。1选.找出主要页面,张弛有度。1加工指做好加工工作,适当删减。



4.以体验性学习活动为主开展实践探索类课程


开展以真实情境下的体验性学习活动,老师们在每个主题,设计真实性问题情境,进行项目学习。如“图书馆小馆员”,老师以培养孩子们日常生活的服务意识、劳动意识为指导思想,弘扬志愿者服务精神,依托学校开设的图书馆课程安排,指导孩子们进行职业体验性的综合实践活动。两位教师按照图书馆的工作流程,把孩子们分成纪律岗、借阅岗、修补岗、导览岗及推广岗5个工作岗位,进行1个月的职业岗位体验。在本节课中展示的是中期总结、汇报。孩子们停下来看看自己做过的事,分享收获,反思疑问、积极寻找提升点。


5.探索形成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图书馆阅读课程包括单篇及整本书的阅读,是从课堂向图书馆的延伸。


(1)建立了选择阅读书目的策略


学校从教学价值入手,从不同年段学生阅读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发展性三方面进行论证,最终确定推荐书目、版本。


(2)探索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型


(3)展开以体验性学习活动为主的教学策略实践


(4)完善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法与工具


(5)以图书馆为依托的学生、家长大讲堂


(6)走进多种图书馆,开展现场教学



05


九成学生每天阅读超30分钟


小学图书馆课程实施以来,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学生从图书馆课程中提升了综合学习素养


从学生来看,切实提升了学校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图书检索能力,每学期生均借阅图书6册以上。每周平均有3个班级来图书馆开展阅读课程,大幅提升了图书馆场地及图书的利用率。


因疫情居家学习期间,98.24%的学生仍坚持每天阅读,其中阅读90%的学生阅读时长超过30分钟,多数学生已经养成阅读的习惯。


(2)图书馆课程得到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3)图书馆课程为教师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4)图书馆课程推动了国家课程的高质量实施


(5)图书馆课程提高了学校影响力


(6)图书馆课程辐射和带动了更多教师和学校



全球十大艺术品级图书馆

朱雪晴:把每一间教室都建成图书馆

林忠玲:他把学校建在图书馆中

我们孩子的未来,取决于图书馆、阅读和白日梦

把学校建在图书馆里——有什么事能像阅读一样,做起来简单却成效显著?

英国图书馆馆长推荐:必读童书30种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