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永新:教育如何发展智力、培养智慧?——《教育的目的》读与思(6)

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教育的任务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重要的是发展智力、培养智慧

《教育的目的》读与思(5)

作者|怀特海 朱永新

来源|新教育观察NEI


经典共读|这是一本奇书!——《教育的目的》

朱永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教育的目的》读与思(1)

朱永新:教育的金科玉律——《教育的目的》读与思(2)

朱永新:凡是不注重智力训练的民族是注定要灭亡的——《教育的目的》读与思(3)

朱永新:智力发展的三个阶段——《教育的目的》读与思(4)

朱永新:理想的逐渐消失标志着教育的失败——《教育的目的》读与思(5)


知识与智慧

读与思(2月6日)

 

罗列每个人应该掌握的各种学科是毫无价值的。学科太多了,所有的学科都有值得学习的若干理由。也许,这种知识的过剩状态对我们来说是幸运的,因为对许多重要原理的愉快的无知,使这个世界变得趣味无穷。我非常希望让你们铭记于心的是:虽然智力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但智力教育还有一个要素,模糊却伟大,而且更重要——古人称之为“智慧”。没有一些基础的知识,你不可能变得聪明;你轻而易举的获取了知识,但未必习得智慧。——(英)怀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注:《教育的目的》,文汇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第42页。
 
昨天有朋友在读书笔记后面留言:“怀德海原文讲的是智慧,朱老师后面怎么去讲智力了?智慧和智力是两回事,逻辑有点乱。”是的,一般而言,智力与智慧还是有明显的区别,智力主要指人的认知能力,智力的高低往往用智商来表示;智慧则包括智商、情商等多方面的能力,有人认为它是由智力系统、知识系统、方法与技能系统、情意系统、观念与思想系统、审美与评价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体系所蕴育出的能力。但是,怀特海并不是严谨的心理学家,在他那里,智力与智慧是相对于知识而言交替使用的概念,两者没有严格的区别。正如他所说:“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法。它涉及知识的处理,确定有关问题时所需知识的选择,以及运用知识使我们的直觉经验更有价值。”人的智力或智慧与知识有关,它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和驾驭知识所需要的,丰富的知识本身也是智力或智慧发展的前提。但是,智慧和智力又不等于知识。“通往智慧的唯一途径”就是在知识面前享受绝对的自由,但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却是在获取有条理的事实方面的训练。知识是智力和智慧形成的前提条件,但不是充分必然的条件。也就是说,没有知识,必然没有智力与智慧,但是有了知识也并非必然具有智力和智慧。教育的任务,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智力、培养智慧。


自由和训练并不对立
 
读与思(2月7日)

 
自由和训练,这两个原则并不对立,应该在孩子的生活中得到调节,使之适应其个性发展自然变化。这种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对自由和训练的调节,就是我在其他场合所提到的“教育的节奏”。我确信,过去之所以有那么多令人沮丧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忽略了这种节奏的重要意义。我的主要看法是,在教育的开始和结束阶段主要的特征是自由,但是中间会有自由居于次要地位的训练阶段。——(英)怀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注:《教育的目的》,文汇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第43页。
 
关于教育的节奏,怀特海除了用浪漫、精确、综合运用三个阶段的表述之外,也喜欢用自由和训练来阐述。在他看来,儿童的心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一方面需要自由,因为“它并不是一个可以被人无情地塞满各种陌生概念的匣子”;另一方面它需要训练,“有序地获取知识,对孩子们真正发育的心智来说,则是天然的食品”。也就是说,自由与训练不是冲突的、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一个理想的教育体系中,“应该使训练成为自由选择的自发结果,自由则因为训练而得到丰富的机会”。前面我们也谈到,教育需要张弛有度、藏息相辅,一直绷紧的弦迟早会断裂,而一直不上发条的钟表迟早也会停摆。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重视节奏,把握平衡,否则就会导致“令人沮丧的失败”。怀特海认为,总体而言,在教育的开始和结束阶段,也就是所谓的浪漫与综合运用阶段,需要更多的自由,而在中间的阶段即所谓的精确阶段,需要更多的训练。与浪漫、精确、综合三个阶段的循环发展逻辑相似,怀特海也特别指出,并非只有一个唯一的由“自由——训练——自由”所构成的三重循环周期,在全部的智力发展过程中,也有多个这样的循环周期以及周期中的周期。

没有兴趣就没有进步
 
读与思(2月8日)
 

没有兴趣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兴趣是注意和理解的先决条件。你可以用体罚来引起兴趣,或用一些愉快的活动来诱发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进步。就发生命有机体朝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最自然的方式就是快乐。幼儿受妈妈和保姆的爱抚的诱惑而使自己适应环境;我们用餐是因为我们喜欢美味佳肴;我们征服大自然,因为我们受一种永不满足的好奇心的驱使去探索奥秘;我们喜欢运动锻炼;我们欣赏由于痛恨危险的敌人时所怀有的异教徒般的热情。——(英)怀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注:《教育的目的》,文汇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第44页。
 
兴趣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表现为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们从事任何活动不可缺少的心理前提。按照怀特海的观点,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人的智力发展,兴趣也是人的注意集中和理解事物的先决条件。“快乐是激发生命力的一种正常而健康的方式”,人们只有在对某个内容感兴趣的情况下,学习和实践活动才会有积极的情绪体验,才能有良好的学习与工作效率。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教育者认真思考的问题。怀特海说,“可以用体罚来引起兴趣”,这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体罚一般只能使人望而生畏;他又说,可以“用一些愉快的活动来诱发兴趣”,这虽然有点道理,在愉快的活动中逐步喜欢上这个活动本身,是兴趣形成的重要前提,但是,兴趣与愉快的情绪本身也是互为因果的,人们也只有在兴趣的指引下才会有愉快的情绪体验。虽然以上两点不完全正确,但是下面这个观点却把握了要领的——激发兴趣往往首先要通过目标来强化学生的内在动机。怀特海说:“我们应该寻求一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模式。这种模式本身令人愉快,让人在自身的快乐中去追求并安排个性的发展。处于次要地位的严格训练必须以保证某些长远利益为目的,要保持必要的兴趣,就必须有一个适当的不能过低的目标。”没有兴趣就没有进步,是教育的基本原理。

过分严格的训练是极其有害的
 
读与思(2月9日)

 
鉴于知识的能动性,教育中过分严格的训练是极其有害的。积极而富有创新精神的思维习惯,只有在充分自由的环境才能产生。不加区别的严格的训练使心智迟钝,反而实现不了自身的目标。如果你与那些从中学和大学出来的年轻人有较多接触的话,你很快就就会注意到其中一些人心智的迟钝,显然,这些人所接受的所谓的教育就是有那些沉闷无趣的知识所组成的。——(英)怀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注:《教育的目的》,文汇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第45页。
 
虽然自由和训练是教育过程中缺一不可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而且从浪漫、精确、综合运用三个阶段来看,自由占据了其中两个阶段的主要部分,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人们经常是自由不足而训练有余,过分严格的训练大量地存在。怀特海认为,知识的重要性在于它的运用,在于我们对它能动地掌握,这就是智慧形成的大背景。如果只是消极地记忆知识,就违反了知识的能动性特征,这种过分严格的训练是极其有害的,它会扼杀积极而富有创新精神的思维习惯。怀特海敏锐地发现,在许多大中学生身上,可以看见他们“心智的迟钝”。这与当时的教育“操之过急地传授单纯的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青少年生来渴望成长,渴望发展,渴望冲动,“厌恶乏味的强迫性的知识训练”,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要简单地把训练与自由对立起来,而要尽可能有自由精神的参与。正如怀特海所说,“训练,当它进行的时候,应该满足一种对智慧的自然的渴望,因为这种智慧给原始的经验增添了价值。

教育绝不是往行李箱里塞满物品的过程
 
读与思(2月10日)

 
在教师的意识里,孩子们是被送到望远镜前来观察星星的;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教师给了他璀璨星空的自由通路。假如对强加给儿童的种种习惯做法不加以改变,即使是最愚笨的孩子,他的天性也会使他拒绝吸收外界陌生的知识。必须记住,教育绝不是往行李箱里塞满物品的过程。——(英)怀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注:《教育的目的》,文汇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第45-46页。
 
怀特海认为,教育要尊重人们的一般认知过程和规律。在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中,人们的心智过程“是在一堆概念和经验中从事一种有点儿散漫的活动”。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一个“习惯于奇特想法的过程”,一个“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一个“设计新体验的过程”,一个“注意到新的探险活动会引起什么后果的过程”,这是一个自然而然又兴趣盎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好奇心占据主要的地位,任何“摧毁这种好奇心的蠢人都应该受到诅咒”。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尽可能适合儿童成长的阶段,应该尽可能适合儿童个人的不同需要,应该给他们直抵璀璨星空的自由通路。教育不能够“牛不喝水强按头”,不应该把学生的大脑当做行李箱往里面乱塞物品。怀特海指出,“教育是一个完全具有自身特点的过程”,与这个过程最相似的就是生物有机体吸收食物的过程,既不能“喂错了食物”,又要“美味可口”,才能保证营养,易于吸收,有利健康。

撇开了浪漫,就无所谓理解力
 
读与思(2月11日)

 
在教育的任何阶段,都不能没有训练——或没有自由;但是在浪漫阶段,重点必须放在自由方面,允许儿童自己观察,自己行动。我的观点是,对正在成长的儿童来说,如果在其浪漫阶段的自然发展尚未结束时就对其进行精确训练,必然会妨碍他对概念的理解和吸收。撇开了浪漫,就无所谓理解力了。我始终认为,过去的教育是那么的失败,其原因就是对浪漫应有的地位没有进行仔细的研究。没有浪漫的冒险,你最多不过得到了一堆枯燥无味的知识;但是,最坏的结果是你会轻视概念——且又不具备知识。——(英)怀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注:《教育的目的》,文汇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第46页。
 
如前所述,浪漫与精确是相辅相成、互为基础的。在教育的任何阶段,都不能够没有浪漫,也不能没有精确,不能没有自由,也不能没有训练。从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来看,浪漫是最重要的基础,这个阶段要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己观察,自己行动,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经验之后,他们自然就会主动进入精确的阶段。“当这个浪漫阶段得到了很好的引导之后,就会出现另一种渴望。儿童由于缺乏经验而引发的新鲜感已经逐渐消失;对客观事实和理论的基本成分有了一般的认识;重要的是,他们已经能够对得到的直接经验进行独立的思考——包括思想和行动的多次探险。”所以,要给儿童足够的浪漫时间,在他们浪漫阶段的自然法则尚未结束时,不要急于匆匆忙忙开启精确阶段的训练。这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教育的失败,往往就是没有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过早的精确训练,导致儿童得到的仅仅是一堆枯燥无味的死知识。甚至会导致他们由于没有真正理解知识而“轻视概念——且又不具备知识”。

未完待续

余世存:在阅读经典中安顿自己
读书何以拯救自我?
朱永新|教育的使命和目标——《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读与思(17)
朱永新:确保每个学生不会丧失勇气;儿童对自己的评价非常重要——《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与思
经典共读|如何解放大脑,学到极致?——《深度学习》:彻底解决你的知识焦虑
经典共读|谁改变了教育,谁就改变了人——《爱弥儿》
......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