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如观音》第7课丨怎样才能随时随地感应的观音菩萨?
丨今日共读内容丨
《大悲如观音》 第7课
丨注意事项丨
■请在文章末尾点击“阅读原文”打卡,并留言分享今日学习感悟
■您也可将留言分享到共读群中,与师兄们交流
■还未加入共读群的师兄,可扫描文章底部二维码加入共读群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5021frfu0&width=500&height=375&auto=0
▲ 看视频,学习更有效
▲没WIFI?听音频,省流量~
《大悲如观音》第7课
昌乐法师·讲述
- 怎样才能随时随地感应到观音菩萨? -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这段经文到底是什么含义呢?我们再来看一下。把经文给大家解构一下,整个经文分十部分以上的内容。
第一,“佛告无尽意菩萨”,是立信——其实观音法门不是观音菩萨的法门,而是观音菩萨按照佛陀成就的方法去修行,也成就了——立信包括两点:一,菩萨可信;二,菩萨所对于众生的承诺可信,这是一个信任背书。
第二,“善男子”,是对谁说的?是对于无尽意菩萨说的,这字里行间当中对于修行人所提出了的一个很高的要求。就是成为菩萨的前提。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修善,可是为什么善因得不到善果?或者说,为什么没有能够如期地得到解脱?因为虽然我们懂得了众善奉行,现在还有人每天放生,每天做好事,但是他忘记了一个问题,众善奉行前面还有一句话,诸恶莫作。你不能做好事,又做坏事。或者,你不能觉得做点坏事没关系,到时候洗洗手再做好事就好了。善是纯善,这个善,应该是佛陀在早期经典当中说的:一个人修行他所做的事情应该像一根好的甘蔗,从头吃到尾巴都是甜的,没有一口是苦的。如果有一口是苦的,那甘蔗就坏掉了。
本经的重点是在于,第一,“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这是说,所有的众生。佛陀或者观世音菩萨所面对的不是哪一类众生,不是哪一些人的特权,而是所有众生,这是大乘佛法的核心之所在,就是众生平等。一切离开了平等的法门,都不是真正的佛法。
再接下来,“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这是听法。听法者有要有闻法的因缘和弘法的契机。众生闻法的因缘是什么?受诸苦恼。他没事的时候,如果你去帮他,他是不要你帮忙的。所以如果有人烦你,有人要找你,那是需要你挺身而出去帮助他的时候。众生受苦的时候,则是我们弘法的时候。
那这一句“闻是观世音菩萨”,这观世音菩萨是什么?是持菩萨的名号。这是法门,是与你生活当中完全不同的文化标签。在佛法以外的世界当中,所有的生活方式与佛法所导引的人生观都是不一样的。这里首先是闻观世音菩萨名号,然后是持观世音菩萨名号。“闻名”是知其人、知其德,学习这个人,以及要成为这样的人的起点。这是持佛名号的意义。常常有人把起点当终点,起点不是终点,这是现实佛教当中需要做出很大改变的。
接下来,观世音菩萨是说法者,她这个人物的特性,要去充分的理解。特别作为一个信仰者来讲,你对信仰的对象、你对你的导师,或者你对心中的女神,要有所了解。对很多人来讲,观世音菩萨就是我们心中的女神,此女神非彼女神。在现实的信仰生态当中,在现实的佛教生态当中,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出在信仰者对于信仰对象的迷惑无知。
这无知有两种,一种,他觉得不需要去知道,信就好了,别当真。另外一个,信就好了,菩萨太遥远了,不是我能达到的。由信产生了极大的自卑。尽管他在信上是信的,可是信仰的潜在是自卑。还有一种信,特别对于西方神教来讲,信就意味着你不能达。在神教当中有一个不可知论:“我是凡人,信仰对象是圣人,凡人怎么能跟圣人比?请问,圣人有没有凡人的属性?没有。那我凡人怎么能知圣人?用凡夫的心怎么能知圣者之心?”不可知,这是不可知论的源头。
佛教的原理不是这样的,可是,人的潜在心理是这样。所以对法、对信仰对象,要有很深刻的认知。所谓学佛,佛教与其他宗教不一样的地方是,其他是讲信佛、信神,信者得救。而我们昨天也讲了,信只是解脱的开始,而解脱的过程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去丈量。而不但是去行动,而且是如法如理地丈量。
所以对于我们来讲,信只是开始,要真正地学,而学,就需要对你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对象有充分的认知。但是一般的有信仰的人,他们的心理是惰性心理——我都已经相信菩萨了,还叫我学?学不了,除非真正想成为菩萨那样的人的人,才能够真正发动、真正启动自我学习模式,否则信仰本身不会给别人带来学习的动力,反而会让人的自我学习能力锐减。我说这话的意思并不是耸人听闻。你们会看到很多人有了信仰之后,学习能力一下没有了,他的脑子变成一根筋,这就是这个问题。
那“即时”是什么意思?当你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时候,观世音菩萨马上就加持,不需要等到以后,也不需要菩萨梦中再托梦给你。这个“即时”是非常的意味深长的。对我们修行者、弘法者来讲,众生有苦,马上要去帮,你不帮或者以后来帮、过一会来帮,那时机将错过。
而对于我们学佛的诵持观世音菩萨名号的人,我们内心当中是如何能感知到观世音菩萨及时的帮助?这是一个宗教修行体验,你把这个弄明白了,灵感随时现,如果这个弄不明白,你对于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是念了很多,但是不知道感应在哪里。这是“即时”。
观世音菩萨是怎么帮助众生的?通过“观其音声”,这是我们后面要讲的,所谓的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所以,听其言,观其行,知其人。了解一个人,一定要了解他在说什么,了解他由语言所展示出来内心的实际需要,然后最终使他能够得解脱,最终圆满。
也就是说,这里我们提出来问题是什么?是修行的起点到修行的终点到底是多远?经文是这样说的:“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名号,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这段经文在文字的理解上,我们很容易理解成,只要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马上就来了,帮助我们解脱。实际上,经文是“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然后“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就会帮助我们,乃至一直会陪伴着苦恼的众生到解脱,所以是从“观其音声”到“得其解脱”。我们都跟那些难以相处的人相处过,你要改变那些难以相处的人,特别是跟你们家的“冤亲债主”相处的时候,你能改变他多少?极其之难。可是观世音菩萨能观其音声,用她的慈悲心,用她的智慧,一直伴随着这个受诸苦恼的人一步一步走向解脱,这是何等的耐心。她是伴随着一个学佛的人从初发心一直到解脱,保驾护航。
还有,“一心称名”,是这段话语是我们受持观世音菩萨,希望观世音菩萨能够度我们出离苦海的一个核心条件、必要条件。很多人把一心忘记了,就跟把《弥陀经》当中的“心不颠倒”忘记了一样,故意忽略,选择性遗忘。为什么?他想只要他念名字,菩萨就会来帮。可是事实上要一心称其名字,什么叫一心?禅定,功夫成片,是讲这个呀。在一心的时候,在禅定状态的时候,你是不是百千万亿受诸苦恼的众生?一心的时候,你的苦恼已经消失了。一心是这里的“观其音声”到“皆得解脱”中间的重要环节,是众生是如何得解脱的——由一心。这也是禅宗行禅打坐特别重要的一个核心,这才是真正的般若之舟。
上面我们讲了,观世音菩萨是如何帮助众生的?经文当中表现出来就是这句话:“有苦有难不要怕,有人帮。”谁来帮?观世音菩萨会来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