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摄影》半年总目录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周末福利·年中回顾
(温馨提示:点击每月封面图,阅读更多内容)
一月刊·目录索引
11 卷首语:南方南北方北
特别纪念
12 永远的侯波 文/李前光
2017这一年
16 只有相伴无别离 文/马夫
18 他们如何去爱——消失在2017年 文/任悦
20 向内看,向外看,看人像摄影
——“海外媒体速览”年度回顾 文/门晓燕
26 2017年的相机世界 文/滕飞
28 资讯
专题 TOP20·2017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
秉承着鼓励摄影创新的勇气与探索精神的初衷,并不断地交合着时代发展的种种现象与问题,同时应对着媒介技术推进所带来的崭新的影像命题,“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摄影的风向标和重要窗口。本期专题呈现了“TOP20·2017”全部20组入围作品、相应的评委评语,以及针对选拔和展览的观察报告两篇,对相关摄影现象和话题展开了具有启发意义的探讨。
31 趁年轻,信一回
——“TOP20·2017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观察 文/何博
36 赵谦:边缘及边角料 42 李舜:格物致知
48 李止:洪谷 54 陈见非:佛隐
60 郭棚:黑洞 64 陈华:在长安
70 曾戈:致幻 76 许力静:mono
82 裘诚:sigh 88 孙凛:新生地
94 廖梓怡:沉寂的追寻 100 石勐尧:我和爷爷
106 樊丽勇:傩者 110 杨达:东时区
116 黄乖儿& 汪润中:触
122 王磊:你可以当它是场梦,但我告诉你的都是真的
128 金向怡:归来的流亡 130 唐晶:美丽新世界
132 周仰:漫长的告别 134 吴郑鸥:今天你会不会来
136 以新锐的名义 文/胡昊
138 对“新锐展”的二次观看 文/黄东黎
140 “TOP20·2017中国当代新锐摄影展”交流论坛摘要
哈佛书简
145 探索光的无限可能性
——观《乔治·克佩斯的照片:从柏林到芝加哥1930-1946》展 文/顾铮
现场
152 2017巴黎摄影博览会:磁性的观看
文/柯百万 翻译/金向怡 陈旻
156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撑杆眺 文/潘盒
160 摄影节的两条路
——丽水摄影节和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观展记
文/钟华连
166 当“共享”介入摄影——摄影共享经济研讨会侧记
文/周星宜
业界
168 业界月评 文/周星宜
170 在“商业”与“体育”之间——付增凯访谈
摄影/付增凯 采访/本刊记者
二月刊·目录索引
12 卷首语:为什么说河南
14 资讯
特别报道
18 回望经典,聚焦时代
“与时代同行——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六十年精品回顾展”在京举行 文/本刊记者
专题 四十年河南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作为中国的极具地理和文化重要性的地域之一,40年来,河南在当代摄影的发展与探索也令人瞩目,其类型的多样、个案的丰富使得河南摄影成为当代中国摄影发展的重要样本。本期专题由70多位跨越老中青三代河南摄影家的一百多幅作品和数篇梳理河南当代摄影发展脉络的文章组成,呈现了河南摄影丰富的细节以及与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相应和的文化纵深。
20 四十年河南 文/本刊编辑部
24 河南摄影四十年 文/陈晓琦
84 为什么是惊蛰 文/李宇宁
126 探寻地域摄影史书写的更多可能
“同步——河南摄影40年研讨会”观察 文/周星宜
哈佛书简
128 大学图书馆与大学人文内涵建设
——观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的摄影收藏有感 文/顾铮
海外
132 文化、空间与地方:马克·鲍尔的摄影实践
摄影/马克·鲍尔 文/何伊宁
138 忠于自我:对话英国摄影师马克·鲍尔 采访/何伊宁
144 潘多拉盒子已被打开
——劳伦·格林菲尔德《财富世代》观后
摄影/劳伦·格林菲尔德 文/江融
现场
156 回路:是影像实验,还是身份焦虑? 文/海杰
业界
164 业界月评 文/周星宜
168 轻装上阵拍山水——职业摄影师眼中的富士GFX 50S
摄影/叶文龙 文/周星宜
172 TIPA测试摘要:尼康D850、奥林巴斯OM-D E-M10 Mark Ⅲ 编译/翟晓冬
174 海外媒体器材测评 编译/翟晓冬
三月刊·目录索引
11 卷首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14 资讯
专题 第二届中国摄影图书榜
第二届“中国摄影图书榜”从来自中国大陆的130家出版机构及个人推荐的273种315册参评图书中,评选出了五大类15种入榜图书。本期专题集中呈现了本届所有入榜图书的精选版式、部分摄影作品、文字,以及部分编著者、译者为此次入榜专门撰写的文章;还有多位谙熟摄影图书的学者、出版工作者、资深图书编辑、摄影书爱好者对国内外摄影出版状况的介绍分析,共同构成了对摄影出版的进行时和未来式的描绘。
16 第二届中国摄影图书榜
17 摄影出版的进行时和未来式 文/钟华连
21 第二届中国摄影图书榜入榜图书
89 第二届中国摄影图书榜评选现场发言摘要
94 2017《中国摄影》编辑部推荐阅读书目
102 摄影与出版 文/杨小彦
104 到书店寻一本摄影书 文/任悦
106 摄影器材与技术类图书综述 文/钱元凯
108 从法国摄影出版看欧洲摄影书市场 文/石真
114 “光圈”:一个非营利机构的诞生与成长 文/郑亦然
119 一位德国摄影师的自出版之路 文/张一智
122 日本摄影出版的三个关键词 文/李戈迪
125 2017欧美摄影新书经眼录 编译/黎旭欢
哈佛书简
130 纽约观展记 文/顾铮
现场
136 象眼观照:观伦敦科学博物馆“照亮印度”展
文/刘铖望
148 复广相州叠城影
——观“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复相·叠影” 文/翟月
影廊
154 雾色 摄影并文/张锦旗
158 奢侈的平静状态 摄影并文/王攀
162 个人的欢愉 摄影并文/赵晶
业界
166 业界月评 文/周星宜
169 海外媒体器材测评 编译/翟晓冬
170 40年的不解之缘——“尼康老朋友”于云天的新机与新作
摄影/于云天 文/周星宜
174 TIPA测试摘要:
佳能EOS 6D Mark II、佳能EOS 200D、富士X–E3 编译/翟晓冬
四月刊·目录索引
14 卷首语:俯仰之间
16 资讯
专题 当别人的照片成为你的作品
在这个摄影图像不断产出且过剩的时代,在人人都可以拥有便捷拍照渠道的背景下,在大量摄影者努力使自己生产的照片趋近于“大师之作”的氛围中,对于已经存在的、由他人制造的现成照片,为什么值得关注和讨论?应该怎样理解“把别人的照片变成你的作品”这种再创作策略?本专题以大量中外个案,梳理了围绕现成照片进行的再创作的历史和理论渊源,以及其丰富的实践样态。
20 当别人的照片成为你的作品 文/何博
32 JATP计划 摄影并文/陈旻
39 泉 摄影并文/蔡冬冬
46 重组与融合:关于“插花地影像”的再度创作
摄影并文/絮絮
55 在消逝里生长 摄影并文/金元
60 亲爱的李屏 摄影并文/蔡颖莉
69 Kwei Yih 摄影并文/石真
76 记忆地理学 摄影并文/程新皓
82 边境 摄影并文/秦浩然
86 我盗版了您的摄影集
摄影并文/HDM出版社(黄思慈、薛敬议、许戊德)
92 从此没人和你说话 摄影并文/何博
97 微芒 摄影并文/吴雨航
100 青年当代艺术家案例 摄影并文/高岩
106 来自家庭相册——无法被驯服的照片 文/任悦
海外
110 档案噪音——约阿希姆·施密特对现成图像的再创作
摄影/约阿希姆·施密特 文/胡安·方库贝尔塔 翻译/潘盒
120 约阿希姆·施密特:我与“别人照片”的二三事
摄影/约阿希姆·施密特 采访/陈海舒
本土
126 洞庭西·30年 摄影并文/赵有强
140 胡卜村的消失 摄影并文/王小红
现场
152 又一年,在路上——编辑部春节影像计划
156 《中国摄影》主题研修班两年记 文/刘清
业界
162 业界月评 文/周星宜
165 海外媒体器材测评 编译/翟晓冬
166 小宇宙——“尼康老朋友”袁明辉的微观世界
摄影/袁明辉 文/周星宜
170 国产AF超广角——永诺YN 14mm f/2.8镜头试用
摄影/张超雯 文/本刊记者
174 TIPA测试摘要:
索尼A7RM3、松下G9 编译/翟晓冬
五月刊·目录索引
12 卷首语:时代的肌理
特别报道
17 2018年全国摄影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 文/本刊记者
18 资讯
图像事件
22 “天眼”恢恢 文/郑萍萍
专题 生活的半径:王玉文摄影40年
因为多年来一直持续拍摄工业题材,王玉文被附着了鲜明的“工业摄影家”标签;在聚拢光环的同时,这个标签对王玉文本人而言显得有些被动与无奈。近些年他将自己40年来从未发表的农村与日常生活的影像整理出来,既是对多年摄影生涯的完整梳理与总结,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这种“人设”的打破。本专题除了对他的工业摄影进行系统呈现,也梳理了他的从未发表过的农村题材作品,勾画出王玉文以生活为半径的创作脉络,也呈现了独特的地域和时代景观。
25 生活的半径:王玉文摄影40年 文/郑浓
30 我喜欢在冬天拍照——王玉文访谈 采访/本刊记者
75 身份·态度·观看——论王玉文的摄影 文/宋伟
102 雪落无声——王玉文的自觉与自省 文/李楠
海外
107 权富问:于自然中反观人类自身
摄影/权富问 文/傅尔得
112 我的照相式呼吸——权富问访谈 采访/傅尔得
120 阿利克斯·玛莉:宽泛摄影的新方式
摄影/阿利克斯·玛莉 文/徐浩
哈佛书简
126 50多年,8万多件——哈佛艺术博物馆摄影收藏纪实(上) 文/顾铮
现场
134 三影堂,在时代的交叉口——荣荣访谈 采访/本刊记者
140 肉身在刷屏,灵魂在出窍——观AMNUA“刷屏/劳作”摄影展 文/郑梓煜
业界
146 业界月评 文/周星宜
148 2018TIPA大奖揭晓,四款中国产品获奖 文/本刊记者
161 影棚新宠——商业摄影师眼中的富士X-H1
摄影/杜云锋 文/周星宜
164 定焦是一种情结——“尼康老朋友”王婷舒的报道摄影
摄影/王婷舒 文/本刊记者
168 路与夜——带着松下G9重游澳门 摄影并文/石碧璇
172 海外媒体器材测评 编译/翟晓冬
六月刊·目录索引
12 卷首语:并置与对话
18 资讯
图像事件
22 真相是什么?——被利用的影像 文/郑萍萍
专题 与新时代同行
当下,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推动着艺术观念和影像实践不断前进, 影像文化从形态到传播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对于越渐多样的影像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在这种背景下,2018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暨中国第17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以“与新时代同行”为主题,既是对客观现实的呼应,也是举办此次节展的目的和指导方向。
24 与新时代同行
——2018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中国第17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 文/本刊记者
28 马与马 摄影/雅安·阿瑟斯-贝特朗、李刚 文/姜健
40 四季无限 摄影并文/李学亮
49 工业景观 摄影/冬尼 文/克劳迪娅·詹姆斯-巴特利特
54 视觉:意大利国别展 文/克洛迪奥·布鲁福勒
60 景像:法国普罗旺斯摄影节三人联展 文/安娜·巴洛伊、程雷
64 让世界重现——影像如诗 文/尼古拉斯·哈维特
78 新方向,新视界
——中国第17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 文/本刊记者
92 搭建“与新时代同行”的平台
——访2018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中国第17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艺术总监徐大庆 采访/本刊记者
本土
99 伤感的记忆 摄影并文/张峰
海外
115 揭露风景与技术中的秘密:特雷弗·佩格伦的垂直文化地理学摄影
摄影/特雷弗·佩格伦 文/何昆霖
122 影像的未来、人文地理学、网络技术与人工智能:对话特雷弗·佩格伦
摄影/特雷弗·佩格伦 采访/何昆霖
哈佛书简
128 纪录的与表现的
——哈佛艺术博物馆摄影收藏纪实(下) 文/顾铮
现场
136 探寻摄影的可能与边界
——第38届纽约摄影展销会观后 文/江融
144 一场乡野中的视觉试验
——第三届芒砀山摄影季侧记 文/周星宜
148 面朝书海 春暖花开
——影上书房摄影图书馆漫游记 文/钟华连
业界
150 业界月评 文/周星宜
152 做独立的自己,专注于自我的表达
——2018索尼世界摄影大赛颁奖侧记
摄影并文/本刊记者
156 一路西行,有想不到的美丽
——SWPA英伦摄影纪行 摄影并文/文汇
160 从黎明到黄昏
——佳能EOS 6D Mark Ⅱ多时段表现
摄影/郭建永 文/周星宜
166 猫的肖像
——“尼康老朋友”张天航的宠物摄影
摄影/张天航 文/周星宜
170 海外媒体器材测评 编译/翟晓冬
172 TIPA测试摘要:徕卡CL、松下GH5S 编译/翟晓冬
彩蛋
七月刊·目录索引
12 卷首语:为什么是图片编辑
18 资讯
图像事件
22 被观看的女性:从大妈的丝巾到网红 文/郑萍萍
专题 快门声响之后
从生成到传播,图片编辑所涉及的图像流动性的任一环节、介质和环境的变动,都会对影像的意义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对于任何意欲自由掌控影像表达的摄影者,图片编辑都是必修课。本期专题力求多方位呈现图片编辑的不同层面,既有对传统图片媒体黄金时代的回顾,也有目前最新移动端平台图片编辑现状的分析;既有对主流新闻传媒图编团队运作方式的介绍,也有独立出版、自出版方面的图片编辑样本展示,还探讨了当代艺术展览中图片编辑与现场的关系。
24 快门声响之后——代编辑手记 文/郑浓
28 直觉与经验——李媚谈图片编辑 采访并文/钟华连
40 从内容出发——以麦克出版社的摄影书编辑为例
采访并文/高航 刘佳欣
50 哆啦A 梦的任意门——佐内正史谈摄影书编辑
采访并文/宛超凡
58 影像的复调叙事
——《来源不同的时间:来自茨满村的图像》的编辑与设计 文/言由
64 坚守与创新
——中新社的图片编辑实践 文/满会乔 廖文静
70 用照片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日报》图片编辑匡林华访谈 采访/本刊记者
74 换一种活法
——腾讯图片编辑杨深来谈《活着》转型
采访并文/周星宜
84 平衡与想象力——澎湃Sixth Tone的图片编辑
文/丁依宁
90 图像、现场和超链接——当代艺术展览中的图片编辑
文/王晓松
本土
99 西北偏西 摄影并文/吴平关
现场
113 主题与视角
——“四十年来部分中外摄影人中国拍摄的比较分析”讨论会发言摘要
120 逝者如斯:江河、影像与记忆 文/郑梓煜
132 艺术与社区互育互生之路
——2018年多伦多摄影节艺术总监邦妮·鲁宾斯坦访谈
采访并文/周琰
146 科技时代的人文回归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存在:新摄影2018》展评
文/董宇翔
业界
158 业界月评
160 动人的风景——冰河谈风光摄影
摄影/冰河 采访/周星宜
166 夜幕下的肖像——“尼康老朋友”潘之望的报道摄影
摄影/潘之望 文/本刊记者
170 海外媒体器材测评 编译/翟晓冬
172 TIPA 测试摘要:索尼A7M3、富士X-H1
编译/翟晓冬
感谢读者诸君一路相伴
未来,我们继续奋力同行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留言邀约
精彩文章回顾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