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叫停”:这种事件,它会在西安城上演吗?
更多发现请关注 西安城记
文图=聂海峰
前言 | Preface
在中国乃至世界学术层面认定,西安主城区有三大世界瞩目的唐文化遗产:唐大雁塔、唐小雁塔和唐开成石经(远郊区唐陵除外)。
与唐大雁塔、唐小雁塔等建筑不同,「唐·开成石经」被誉为“世界上最大最重的一部书”:完成于公元837年,由一百一十四块石碑组成,共计65万字,每块石碑都有两吨重。作为不可移动的“国宝级”乃至“世界级”文物,因为场馆扩建要大动干戈的迁徙,却仅100米!
创建于公元1087年的西安碑林博物馆,
整体已是“不可移动文物”
2007年,国家文物局批复西安碑林博物馆是“扩建”,而非移动「唐·开成石经」。本是“北扩”,却成“北迁”——从合理性、合法性和程序性上讲,它都存在被“叫停”可能!
国家文物局为何叫停6.6亿投资
世界文化遗产地
西安碑林博物馆已确定“北扩”,并预迁徙“国宝级”文物——「唐·开成石经」之际,从国家文物局传来一个“叫停”新闻,它就是山东省泰山博物院。
文物保护的职责,是保护而非破坏。在中国,“保护性的破坏”屡见不鲜。近些年,辽宁“最美野长城”用水泥抹平城墙而面目全非、宁夏黄土夯筑的古长城被改成青砖长城、凤阳明中都被修复的整齐簇新……泰山博物院被“铁腕”叫停,反映出国家文物局在重大问题上不会做一个“好好先生”。
2018年7月2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泰山博物院建设项目的意见》中,明确“暂不同意该项目”,意见全文如下:
山东省文物局:
你局《关于报送泰山博物院建设项目涉及泰山世界遗产(泰山古建筑群)建设控制地带相关材料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我局暂不同意该项目。具体意见如下:
一、补充说明泰山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规划,以及老君庙、关帝庙等项目选址周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所划定的保护区划与项目选址的关系,补充相关管理规定及其他相关规划要求,并就项目对上述规定、要求的符合性作出说明。
二、深化文物影响评估报告。进一步分析评估拟建项目对岱庙——泰山历史文化轴线的自然、文化景观和视线通廊的影响,评估在此选址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利弊。进一步分析评估项目建设和后期运行维护对世界遗产、文物建筑潜在、长期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在满足泰山博物院基本功能和需要的前提下,应进一步优化建筑设计,压缩建筑面积和体量,简化外观形式,减少庭院式群组建筑,增加外围的绿化遮挡,尽可能降低对世界遗产及周边文物建筑的历史环境、景观风貌的不利影响。
四、应进一步明确泰山博物院的功能定位,相关设计应突出对世界遗产泰山突出普遍价值的展示和阐释,凝练展示主题,科学测算参观流量,合理规划建筑规模和展示空间。
请你局指导相关单位,根据上述意见对所报项目评估材料和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依法另行报批。届时,我局将根据《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规定,将此项目上报世界遗产中心。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
我们在《你会移走钟楼吗?他们为何,想要搬走碑林里的“国宝”》一文中提到,“国宝级”文物,它不属于一人和一城,而是全人类共同的遗产。泰山博物院“叫停事件”,能看出国家文物局对重点文物保护问题上的“零容忍”态度。
那么,这次“叫停”对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何镜鉴?我们相信,“先上船再买票”的情形已不可能再现!
从泰山博物院被“叫停”看问题所在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废
根据公开信息,泰山博物院规划用地面积3.8万平米,总建筑面积3.2万平米,总投资高达6.65亿。这次叫停,调整规划带来的影响难以估计。
泰山博物院的规划有着“超明星阵容”: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和北京设计院共同承担,由两院院士吴良镛操刀设计。2004年11月底,吴良镛先生就主持设计了《泰山博物馆规划设计方案》,经过第六次论证修改,并敲定了大体框架。
而泰山博物院的展陈设计方案,则由现故宫博物院院长、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设计,突出泰山“国泰民安”的象征和“泰山安则四海皆安”的寓意。
国家文物局“叫停”之前,泰山博物馆就已开始进行了施工。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先上船再买票”:
2017年07月19日《齐鲁晚报》报道:“加快泰山博物馆施工图编制进度,确保年内开工建设并完成基础开挖工程。”
2018年2月27日齐鲁网报道:山东泰安市举行2018年春季重点项目建设集中开工仪式,并在泰山景区设立分会场。
对此,「西安城记」专门查询了泰山博物馆设计理念——以“融入与根植”:即融入泰山,根植于泰山文化的土壤为原则,把“长在泰山上,化在自然中”作为建筑设计理念。造型以泰山“高山流水”亭等建筑为基本元素,由七个大小不一的“方亭式”场馆组成。
众星云集、大师操刀。设计理念不可谓不先进、文化性不可谓不强。但是,国家文物局的一纸公告,工程停工、设计调整、工期遥遥无期。我们认为有两个方面原因:
第一,是规划理念问题:在如此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胜地,却规划如此庞大的建筑物,本身就是一种破坏,这是“根子”上的事情;第二,是保护立项问题:投资六个多亿的建设项目,未获得最高文物保护部门的认可,“补船票”的做法显然行不通。
不要造成无法挽留的遗憾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前身。对比国内外同等规格的博物馆,今天的它们都面临着同样的一个问题:场地有限,空间严重不足!
1962年,西安碑林博物馆成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收藏石刻文物4000多方,数量为全国之最,时间跨度达两千多年。由于面积限制,目前只展示了一千余方。其社会教育、陈列展示、文物保护以及游客服务等功能无法得到保证,每逢节假日高峰时期,游客拥挤不堪。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唐开成石经
早在2007年,国家文物局就批复了“西安碑林发展整体规划”。按照规划,西安碑林博物馆占地面积将扩大到100亩,东至柏树林街,北到东木头市街,西接安居巷。由于政策、资金等原因,一直未能实施。2017年初,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提出碑林扩建,并拟对碑林所在街区进行同步改造。
作为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见证,著名的博物馆是“国家宝藏”所在地——它始终是人类文化层面的聚焦点。所以,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引发全球热议, 古根海姆博物馆“激活”了西班牙毕尔巴鄂这座城。
碑林博物馆的扩建,是让“国宝”焕然新生的绝佳机会。但是,“新建更大场馆→所以,需要“国宝级”文物镇馆→那么,必须移动《唐·开成石经》”则是一个混账逻辑。
▲要记住,保护文物才是第一要义。
「唐·开成石经」,已历经沧桑:1555年的明代关中大地震,114石中有44石扑倒断裂。历史记载,在明、清、民国就有三次大的整修,梁思成还参与了民国时那次整修。
作为不可移动的“国宝级”,任何形式的修缮都需慎重考虑。何况,对于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唐开成石经来说,搬迁更可能存在“不可逆的破坏性”。所以,2007年国家文物局批复是“扩建”,而非移动「唐·开成石经」。如今,泰山博物院可以“叫停,搬迁「唐·开成石经」若到“叫停”之时,这种损失,恐怕任何人都无法承担!
扩建碑林博物馆,可以有国际国内大师参与、可以有数亿资金的投入、可以形成不同的展区和内容。但是,请放过「唐·开成石经」!
2018年7月30日,西安城记发表署名文章《你会移走钟楼吗?他们为何,想要搬走碑林里的“国宝”》。四十八个小时,选择“反对票”占比高达94%。
从2015年友谊路护桐运动,再到随后西安种树大讨论,以及2017年大学入地铁站名等公众事件中,我们一直相信这座城公众和真理的力量。更相信,光线所到达的地方可以驱赶黑暗。关于碑林博物馆,敬请期待城记“守唐经”第三篇!
文=聂海峰
©版权声明:西安城记原创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投稿及联系:150 336879(微信)
超两百万阅读,「西安城记」为城而写
我们用脚丈量这片土地
专题❶:规划
专题❷:城脉
—西安城记,发现身边这座城—
文=聂海峰
©版权声明:西安城记原创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投稿及联系:150 336879(微信)
超两百万阅读,「西安城记」为城而写
我们用脚丈量这片土地
专题❶:规划
专题❷:城脉
—西安城记,发现身边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