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实修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善巧运用不恰当造成的【普巴扎西仁波切】
来源囊加果园
或许很多弟子心想:上师!我都已经修了一、两年的时间了,但是,并没有看到你说要开始传讲内相上师相应法啊?时间上看,的确是过去了一、两年,但是,我说的可是当见解有所成熟的时候。现在我看见身边很多弟子,他们最不圆满的地方或做得最不理想的地方就是:在修行方面非常着急,成天想着把自己该修的法尽快求完,就认为万事大吉了。
前些天我也跟很多弟子说,当今时代传讲密法之导师比比皆是。无论是系统传讲密法,还是从书面上,或是用其他方式传讲,总之,口中自称传讲密法之导师比比皆是。所以,你想在某位导师身边得到一个所谓的“完整密法”,一点都不难,太容易了。但是,导师在负责任地为弟子宣讲,弟子也为自己在负责任地实修,这样的情况非常稀少,可谓寥若晨星!
这两天我也陆续听到很多弟子说:“我已经求到过这个法、求到过那个法。但是,我现在还是不会修行,该怎么办呢?”我说,那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话了。你说连直断和顿超都已经求完了,却到我的身边来说自己现在不会修行、该怎么办。需知,现在我也就是懂一种修法,那就是直断与顿超。你连直断、顿超都求完后,却还不知道如何修法,那你让我说什么呢?我说你那个直断与顿超不叫直断与顿超。那我对你的导师是怀有什么样的心态呢?
尤其是,一旦你的导师听到我说的这句话,他会怎么想呢?我们先不说他本质上是否持有直断与顿超之传承,但是,从显现上面对这个导师以及其传承是不恭敬的,因此,我可不能说:你的直断与顿超不对。这句话决定不能来自于我的口中!
这个人千里迢迢跑到你身边,就是说他不懂直断与顿超,那我到底该说什么呢?现在类似这样的人太多了。现在他们依止的对境可谓是慈祥的导师和慈悲的导师。导师太慈悲了,完全顺着你个人的习气而行,你想要什么法,他就传你什么法。
我初次修学期间也总认为有这么一个现象,那就是:前面我在求某个法,但是,即便这个法修得好与不好,可以暂时先搁置一旁,心里想着我能否继续求到下面的法,指望下面的这个法会给我意想不到之结果。但是,当我求到第二个法的时候,第一个法的基础完全没打扎实,因为我在上面并没有投入太多的时间,有些东西仅仅是在文字上搞懂了就先搁置一旁,的确没有在上面下太多的功夫,总认为得到第二个法的时候,里面可能就有某种可得之法。但是,第二个也是以失败告终,这种显现之人太多了!
为何我会说:在我们这个圈子里头,拜师求法并不难,尤其刚开始步入修行之时一点都不难,难就难在这个实修过程。因此,当你们的见解没有稍稍赤裸和成熟之前,我会找很多借口和理由,总之,我绝对不会继续讲解下面的修法。原因是什么呢?以后你们去见阎王爷,光在他老人家面前说几句话,阎王爷是不会给你开绿灯的。你必须得具有实修之见解,要得到这门见解,就得依靠自宗之方式方法来创造。所以,你们在完全搞懂了外相上师相应法以后,就应该遵照这个法实修,在这上面多下一些功夫。随着你们个人见解之增上,后面什么事情都会好办得多。
针对这些问题,其实平常我都讲得非常细致了,我们不光是在法本和光碟上讲了很多,甚至有时还会把这些重点特地拿到课堂上再重复讲解。其目的就是想告诫每位修行者,我们在修法过程中要铭记这一点,刚开始步入修行之时,有散乱是很正常的,有昏沉也是很正常的;观想的时候观得不太清晰很正常,安住的时候禅定不太稳定也很正常。若是说现在还有一个不正常的话,那就是你在运用方便之时,方便运用不甚恰当,这就不正常了。一旦你能够恰当地运用这些殊胜方便的话,在你面前这一系列问题就不会有立足之地,这些问题也就不会构成你情绪飘动之缘。(Z1003)(本段文字内容对应录音时段为0秒-7分45秒)
弟子:已经把《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法本看过了五遍以上,但在座上,起妄念时还是很难及时发现,并调伏妄念,该怎么办?
上师:你把法本看过了五遍以上,并不代表你能很好地对治烦恼。我们只能说,看过《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五遍以上,说明你对“对治烦恼的方法”或许比较精通,但是,在对治烦恼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如理如法,是否具备对治烦恼的能力,还取决于你的修行时间。
也就是说,看五遍花费的时间倒是挺长,但是,你实修的时间决定不会太长,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哪怕你对理论有多么通达,但是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太大了。
以前我跟你们说过,在亚青寺的前一两年,我一直在上师(阿秋法王)身边学法,后来无论在谁的面前,我都会讲解共同外前行这样的教法。所以,后来我就跟随着上师,在从事亚青寺的事业中开始为他人讲经说法。但是,从对法的感觉角度而言,当时的感觉与后期的感觉相比,却有着天地悬隔之别。我当时讲得也挺好的,后期的讲解可能和前面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这是因为前面我阅读共同前行太多的原因吧。
现实当中就是这样,虽然一个乞丐已经知道富贵家拥有多少财富,但是,他自己要变成富人,还得亲手去创造。在创造的过程中,他还是得受点苦的。我们不能说,他已经具有丰富的知识了,从此以后就不需要再当乞丐了。在他自己还没有完全拥有这一系列条件之前,这个乞丐恐怕还需要经受不少痛苦。说不定他还得从零开始做起经受这个痛苦,因为其知识和经验本来就不足。再举个例子,我现在口很渴,知道喝水就可以解渴。但是,水在哪儿呢?!我还必须亲自去寻找水源。光是在这里想喝水,水可不会自己跑到你的身边来。因此,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就这么大,这是很正常的。
前面我一再提示,要多阅读几遍上师瑜伽,就是为了让大家首先从文字上对其圆满通达,只有这样,我们在后面的运用过程中才会做得更加圆满。但是,也并不是说,后面我们一做就能做得圆圆满满,这也不大现实,因为还需要一定的定力,所以我们还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来培养自己的定力。 (G0113)
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作者。如有不当请告知删除。
近期相关推文:
讲错一句佛法如挖三界众生之眼,罪过极其严重 【普巴扎西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