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宏启观察 87 || 基础教育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

褚宏启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4-09-02


全文共1880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zxxgl.com


2023年2月,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炙手可热的焦点话题。那么,何为数字化转型?基础教育应该如何应对?


国际上有一个被广泛引用与应用的“数字化转型框架”(Digital Transformation Framework),将数字化的发展过程分为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三个阶段。基础教育的数字化发展也包括这样三个阶段:在数字化转换(Digitization)阶段,重点是将人财物、课程内容、规章制度等物理形式的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进行归档、存储、检索和管理;在数字化升级(Digitalization)阶段,主要关注流程,如教学过程、管理过程等,重点是将流程数字化以进行自动化处理,并简化优化流程;在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阶段,则重点关注组织的系统变革,使流程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推进组织的改革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换与数字化升级都属于局部变革,而数字化转型涵盖并超越前两个阶段,是整体性变革。简言之,基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就是将数字技术引入教学、学习、评价、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全要素、全流程、全领域改造,从而引发基础教育整体变革的过程。


基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可以从培养目标、育人模式(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平台建设、教师素养、管理方式和价值主张等维度予以整体推进。


第一,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数字素养是21世纪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数字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数据处理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使用数字化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数字内容重新整合与编排的数字内容创新能力、保护个人信息与遵守数字伦理的数字安全能力等。


第二,优化育人模式,系统化推进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以数字化转型优化育人模式,可以实现教育规模化与个性化的有机结合,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在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推进因材施教。在课程内容上,应将“数字素养”纳入课程体系,包括开设专门的数字化课程;结合学科、课程特点,将数字素养融入课程目标和内容;加强各种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改造,促进课程形式多样化和课程内容的个性化选择。在教学方式上,应通过数字技术创新虚实融合的开放教育教学实践,探索融合式教学与智慧教学新形态,为学生提供更加沉浸更具实感的个性化、交互式在线学习体验。在评价方式上,应创新数字化评价工具,实现开放教育全过程、伴随式评价,实时采集、全面记录学生学习多模态数据,精准分析学习成效,及时评价反馈和适时干预,提出个性化学习方案,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第三,加快平台建设,夯实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物质基础。基础教育数字化平台是发挥数据作用的新型生产要素,是改变基础教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治理方式的物质基础。基础教育应持续加强平台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和支撑能力。2022年我国集成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其中基础教育平台汇聚了全国最优质的基础教育数字资源,未来要不断丰富完善已有数字资源,并让全国师生用足用好这些资源。


第四,提升教师数字素养,让教师学会运用数字技术优化教学方式。教育数字化转型、学生数字素养的培养,教师是关键。要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使其不仅能有效运用数字技术开展自主学习、自我提升,还能将数字技术、工具和数字资源融入教学过程,选取适切的数字技术来辅助教学,营造参与式、沉浸式、连接式、反思性的在线教学场景。


第五,提高治理能力,促进管理与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数字化转型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治理提供了更加便捷透明的信息平台与渠道。在数字技术驱动下,教育教学管理与决策逐渐向以数据为中心的扁平化、平台化、网格化转变,教育治理结构不断优化,民主参与更为广泛,信息提供更加充分,可以大大提升管理与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水平。


第六,凸显人本价值,处理好数字化与人本化(人道性)的关系。在数字化转型中,既要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变革和优势,又不能过度夸大教育数字化的作用;应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化不是教育现代化的全部,充分认识到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人本化大于、高于数字化,数字化蕴含的工具(技术)理性不能僭越价值理性。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必须聚焦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利用技术和数据更好地了解和支持学生,更好地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工作,尤其是让数字化转型更好地为弱势群体服务。


总之,基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深层次的系统性变革,需要多方协同才能有序有效推进。



(本文作者系本刊编委、北京开放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相关文章推荐↓

《中小学管理》2022年总目录

褚宏启:英才教育有没有成效?

褚宏启:走出英才教育的认识误区





3期文章回顾 


王   烽丨当ChatGPT、人、教育三者相遇

夏青峰丨好校长的修炼

张菊荣丨校长的使命:成为教育现象的研究者与创造者

孙宏艳丨学校榜样教育如何与时代同频共振?

张新平丨回望与坚守:变革时代的校长领导力审思

刘莉莉丨新时代校长领导力提升的价值意蕴与路径探析

刘艳萍丨十一学校一分校:新时代校长领导力的三门硬功夫

李建华  韩董馨丨“不确定”的时代需要校长“确定”的自我领导力

李   琳丨新时代小先生制:赋能师生创造性成长

程红兵丨衡量教育改革成效的“标尺”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3年第3期 · 宏启观察

文章编辑:崔若峰

微信编辑:黄子珂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连续九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17次居人大《中小学学校管理》年度全文转载量榜首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