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兴 孙建显 || “围炉教研”:打造区域“低成就”教师成长新样态
导读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建构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但在很多地方和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及专业水平不均衡问题依然突出。近年来,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区域内中小学“低成就”教师(泛指那些教科研成果相对较少或校外教研活动参与率低,以及专业发展能力较弱的教师)数量多、占比高的现状,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教育局柳市学区通过设立“围炉教研”工作室,将有专业发展需求的教师聚集在一起,在促进“低成就”教师携手共进、专业提升方面取得了阶段性实效。
明晰现状,搭建“围炉教研”的专门平台
柳市学区是乐清市四大学区之一,多年来受经济特点、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高成就”教师逐年外流,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极大压力。学区通过深入调研充分认识到,作为学区内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占据大多数的“低成就”教师的成长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的成效,为此学区层面创新研修平台,探索以“围炉教研”工作室的建设和运行引领“低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
1. 现状:低位聚集,研修受限,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引领
近年来,柳市学区本就不多的“瓯越领军教师”在专业能力与影响力不断提升之后,很多流向城区学区和市外名校,专业能力发展较弱或教科研能力薄弱的教师形成区域聚集,加上新教师快速补充进入教师队伍,留在当地的教师80%以上为“低成就”教师。“低成就”教师占比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学校和区域教研活动的有效带动。很多学校为了追求所谓的“教学成果”,要求教师采用增加学生学习时间、提高学科作业量等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但对教师专业发展缺少关注,也缺乏有效举措。加上区域内农村学校居多,教学设施设备落后,县市级教研活动举办能力不足。由于长期缺乏学科领军教师与大型教科研活动的有效组织能力,导致学校教研组织无力,活动有名无实,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校级平台基本丧失。同时,校外的各种工作室与研修班对“低成就”教师的培养缺乏关注与行动,越是“低成就”教师越无法获得加入优秀团队的研修机会。由于缺乏教科研实践与成果提炼,教师很少在专业发展中获得成就体验,最终形成专业发展意愿低下、动力不足的恶性循环。
2. 举措:扎根本土,精准匹配,组建“围炉教研”工作室
直面现实,柳市学区探索组建“围炉教研”工作室,让一批骨干教师带领更多教师“围”在一起,聚焦教育教学真问题开展研究,由此形成教师携手共进的研修平台,推动教师专业成长踏上新台阶。
一是优选导师。“围炉教研”工作室创建初始阶段,主持人与骨干学员招收均面临很大困难。考虑到小学段领军教师比较充盈,学区审时度势,于2023年3月先行围绕小学语文、数学、科学与英语4个学科启动16个“围炉教研”工作室建设,并选定16位骨干教师担任首批工作室主持人。同年11月,学区又在初中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历史与社会5个学科启动5个工作室建设。学区还尽最大可能在工作室主持人中纳入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校级领导或具有带队经验的学区兼职教研员,如小学16位工作室主持人中包括校长(副校长)9人,学区兼职教研员8人(1人同为副校长与兼职教研员)。
二是合理调配。在工作室组建初始阶段,学区特别向全体校长宣讲其成立的意义与作用,引导他们积极推进宣传与报名工作,同时首次把民办教师纳入区域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经过学员申报与筛选的有序推进,学区从首批报名的265名教师中最终录取231人,并采取“志愿为主,合理调配;学员均分,地域优先”的原则将其分配到16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学员14~18人不等。第二批初中5个工作室采取相同的遴选方法,从82名申报学员中录取70人。目前,学区内小学及初中21个“围炉教研”工作室共有学员301人,约占该学段教师总数的18%;其中教龄在10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合计243人,约占该教师群体的83%。
三是合理规划。工作室成立后,学区对其活动内容和要求提出了指导意见:一是充分尊重学员的专业水平现状,做到精准指导与团队建设相结合;二是活动组织体现“围炉”特色,尽量做到人人参与、互帮互助、协同发展;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次活动既要体现教育教学理论上的“传帮带”,又要注重布置实践性任务与评价反馈;四是建立学员成长档案袋,全程跟进记录学员的成长历程,做好针对性规划与发展评价。
优化策略,探索“围炉教研”的多元路径
“围炉教研”工作的有序推进,需要工作室主持人的无私付出、精心准备和科学组织,各工作室也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策略。
1. 基于学情,用特色活动达成精准研学
只有立足学情的教研才能有效帮助参训学员提升专业能力。柳市学区非常注重开展需求调研,如在学员名单确定后马上组织各工作室针对学员的专业能力现状及成长需求展开调研;学期结束后,组织召开工作室导师阶段性研讨会,在了解学员成长情况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规划。在此基础上,学区要求各工作室从学员能力现状和需求出发,制定“低起点”“高适应”的精准研修活动。例如:包艳艳工作室在第一次研修活动中为学员赠送了《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课例中的儿童本位理念》两本书,并指导学员制订读书计划,建构读书-感悟-交流-应用的进阶脉络,帮助学员树立读书用书意识,形成自主读书、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又如:胡艳丽等工作室在多次活动中带领学员锚定新课标进行解读,选用多版教材展开对比分析,围绕课程、教材与教法开展研学,以此培养学员用好课程、课标、课本的意识与技能,为后期建设性创新性用好教材奠定基础。
2. 合作教研,用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实践中,各个工作室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与活动资源,开展“联合输入”“合作内生”的联合教研模式。例如:小学数学的4个工作室合作开展第一次研修活动时,分别邀请浙江省特级教师、温州市教研员、工作室主持人各1名负责活动的三个环节。这样做一是可以合理利用有限资金,做到资源的最大辐射;二是能够减轻工作室主持人的压力,并通过典型活动和专家示范进阶式培养主持人的活动组织与引领能力。秉持这种活动理念,各工作室多次进行学科联合教研活动,利用有限资源做好输入,挖掘内部资源做好内生,让合作教研发挥最大效益。又如:初中数学工作室跨区域联合乐清市、平阳县组织“教研共富·送教下乡”活动,开展以“基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成果提炼的研讨”为主题的联合教研。活动在打破区域界限、丰富合作教研模式、拓展教研资源渠道、加强教研团队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以赛代练,以全程指导促进专业成长
任务驱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助推器。柳市学区“围炉教研”工作室成立之后,恰好迎来乐清市“教坛新苗”和温州市、乐清市“两坛”(教坛新秀与教坛中坚)评比活动。为此,各工作室结合内部相关活动,适时融合“新苗”“两坛”评比内容,通过鼓励申报、成长规划、过程指导等方式,针对参评学员开展包括“整体研训”与“个体指导”的融合教研。教研活动通过试课、赛课、说课等多种形式,让参评学员成为活动主力军;同时全体成员也参与研讨,深度交流,做到人人参与、整体提升。最终,在参评学员中有12人获得乐清市“教坛新苗”荣誉称号,15人获得县市“两坛”荣誉称号,37人获得温州市“新锐教师”(学科骨干教师)荣誉称号,54人在乐清市优质课评比中获奖,24人获得乐清市年度“教学标兵”,累计有217人在县市各类论文、教学案例、作业设计评比中获奖。
4. 名师领航,借高位引领提升资源品质
仅仅利用工作室主持人进行“内生式”教科研活动,显然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此,柳市学区为各个工作室调配教研专项资金,用于开展“输入式”教研。如工作室根据研训计划,有针对性地邀请省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温州市名师等高层次领军教师开展理论讲座,进行教学实践指导等。自“围炉教研”工作开展以来,21个工作室共组织线下活动79次,邀请省正高级教师17人、特级教师11人、县市(区)教研员9人、温州名师25人,指导内容涉及新课程理论、教材分析、课堂实践等。“输入式”资源有效弥补了工作室高端研训资源的不足,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品质。
完善保障,提升“围炉教研”的工作实效
有效推进“围炉教研”工作,打造适合区域教师发展的成长新样态,需要相关制度保障。
1. 安排到位,提升参训教师的活动参与度
在“便利”与“适宜”的前提下,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出勤率会明显提升。如统计数据显示,对于“围炉教研”工作室所有活动都参与的学员占总比高达90%,这一数据远超常规的县市级名师工作室培训和其他培训项目。究其原因,除了工作室活动形式与内容对学员有吸引力外,也与相关设计安排密不可分。比如:学区将工作室主持人所在学校设为研修工作站,学员就近安排,以保证他们都能在本镇内参加活动,解决了出行“老大难”问题;同时学员之间彼此熟悉,便于沟通交流,减轻心理负担。又如:工作室短时活动安排较多,一般都是一天或半天,学员调换课比较方便。应该说,“围炉教研”工作室活动真正做到了基于“低成就”教师的现实需求,因地制宜、因需而行,打造了一个合理适切的教研平台。
2. 评价到位,提升师徒合作的团队研修力
在开展“围炉教研”过程中,柳市学区非常注重构建合理的评价奖励制度,以推动研修团队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针对小学阶段的“围炉教研”工作室,学区在其一学期工作结束之后,根据活动的次数、效能、影响力以及学员的教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如第一期共评选出5名优秀导师和80名优秀成员,由柳市镇人民政府给予教育专项奖励。另外,在优秀导师和优秀学员参与乐清市各项评先评优活动时,学区也会在区域层面予以加分或推荐,以此鼓励导师与学员共同进步,提升团队研修能力,创新研修成果。后续,初中阶段的“围炉教研”工作也将参考此类评价奖励制度,不断推动工作室的高品质建设,提高学员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3. 宣传到位,提升教研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相比城区学区来说,柳市学区所辖学校和教师在教学成效和被家长、社会认可度上存在不少差距,这也是多年来区域优质生源外流的主要原因。为此,柳市学区非常注重通过各个工作室及学区微信公众号对“围炉教研”相关活动进行及时报道。迄今为止,两级公众号平台共发布相关活动报道84次,累计点击观看量达9万多次。报道内容在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层面流传,使得“围炉教研”工作的影响力不断辐射至乐清、温州两级市,促使相关群体对柳市学区的教师专业发展有了新认识,对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产生新期待。与此同时,“围炉教研”的实施使学区内全体教师看到了区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没能加入工作室的教师也有了积极参与的愿望。如相关数据显示,在21个工作室组织的79次线下活动中,教师总参与人数达3256人,相对学员人数的溢出率高达54%。这表明活动吸引了除学员外大量教师的参与,意味着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的认同感逐渐提升,职业归属感明显增强。
窦桂梅 唐肖肖丨把握“变”与“不变”:新修订语文教材“新”在哪?如何教?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4年第8期 · 教师
文章编辑:王淑清
微信编辑:黄子珂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在线购刊请点击↑↑↑
欢迎订阅 共同成长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连续十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18次居人大《中小学学校管理》年度全文转载量榜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