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第一辑:“田野中国”系列书单
小编说
从这周开始给大家带来“聚焦”系列
最新书单+话题讨论+赠书活动
不容错过哟!
第一辑:
田野中国
在田野中认识中国
壹
《差序治理:国家与农村社会
的分层互动》
贺海波 / 著
当前社会科学还没有真正搞清楚国家与农村社会之间处于一种怎样的互动关系?已有的两种研究路径都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从国外理论到中国经验的研究,市民社会、法团主义、治理理论等国外理论进入中国场域后普遍缺乏解释力,主要原因在于其理论背后隐含的理论前提在中国不存在。二是从中国经验到本土理论的研究,全能主义、压力型体制、双轨政治和集权的简约治理等,要么是理论的社会背景已发生了变迁,要么是用社会的一部分代替整个社会来解释两者的关系,对于解释当下的“国家—社会”关系显得力不从心。村治研究深受其影响,并且村治研究常将“国家—社会”关系研究放在村庄场域中展开,国家主体性与社会主体性体现得不够充分。受国内“过程—事件”分析法与“结构—制度”分析法的启发,笔者建构了“行动者与‘国家—社会’关系结构”的互嵌性分析框架,以前人理论和事实研究为基础,以花镇镇域经验为例,展现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贰
《乡村秩序的裂变与重建:
企业与社会的“双向嵌入”》
周延东 / 著
除了农民进城务工之外,对农村变化产生深刻影响的另一力量是乡村民营企业的兴起。乡村民营企业在乡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其“理性计算”、“追求利益”和“充分竞争”等现代气质也极大地冲击着蕴含着“乡土关系”、“固守土地”以及“人情伦理”等内涵的乡村秩序。但乡村民营企业能兼顾“市场生存”和“乡土生存”的共同挑战,在实践中与乡土日常生活、乡村权力结构和乡土社会转型进行深度的“双向嵌入”,实现乡村秩序的重建。
阅读链接 新书 | 《乡村秩序的裂变与重建》
叁
《再造农业:皖南河镇的政府干预
与农业转型》
孙新华 / 著
近年来,我国规模农业发展速度惊人。这一过程到底是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还是政府干预的结果?皖南河镇的实践告诉我们,地方政府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通过“再造水土”、“再造市场”和“再造服务”,直接推动了小农农业向规模农业转型,却挤压了小农的生产空间。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地方政府如何定位,小农农业和规模农业如何协调发展亟待解决。
阅读链接 新书 | 《再造农业》&《再造小农经济》
肆
《精英俘获:扶贫资源分配的乡村叙事》
邢成举 / 著
按照扶贫政策设计的既定逻辑,扶贫资源应该向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倾斜,但实践呈现“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的特征,即扶贫领域出现了典型的“精英俘获”现象。理解扶贫的应然逻辑与实然逻辑的差异,仅从宏观的扶贫政策出发是不够的,“精英俘获”乃是扶贫制度、地方权力和社会结构在多重互动中衍生的,要在地化与情境化地开展扶贫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扶贫并非纯粹的政策执行,更应是一场全面系统的社会改造运动。
伍
《权力的生成:香港市区重建的民族志》
夏循祥 / 著
在中国人类学学界里,这是第一部建立在长时间田野作业基础上的有关香港社会的著作。全书用“权力的生成”这一理论框架组织民族志材料的叙述,系统地阐述了无权者之权力的前提和原则,无权者之权力生长的机遇与限制,权力生长的社会戏剧、组织机制、网络机制和有效的行动机制和途径,以及其与无须暴力的国家权力形成的“对抗性合作”这一政治生态。
陆
《换花草:占里人口文化的
环境人类学解读》
沈洁 / 著
本书通过对具有“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和“中国计划生育第一村”美誉的占里村进行人类学调查和研究,探寻其控制人口的“秘方”。书中阐述了占里村民在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位置、人口与环境间的相互适应发展的过程、自然和社会环境对村落社会组织的影响、文化机制在人口控制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国家行政建构和经济发展对当地文化的影响,论证了人口与环境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其关键就在于文化的调节。
柒
《分利秩序:鸽镇的项目运作与乡村治理(2007-2013)》
李祖佩 / 著
分利秩序主导下,国家税费汲取时期形塑的乡村治理逻辑逐渐瓦解,但新的适应当前形势的有效治理机制又没有及时生成,乡村社会的治理出现了系统性变革,具体表现在乡村治理结构的特殊主义逻辑、乡村治理空间的碎片化以及乡村治理面向的外向化。
第一辑
THE END
赠书活动见下一条推送
第二辑主题预告:民族与社会
本期编辑/ S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