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用诗歌与沉默的世界对话

田原 雅众 2019-10-31

谷川俊太郎


如果时光能够倒回的话,我很愿意再想回到诞生《定义》的1975 年。用那时我还是10岁的少年的好奇心,去聆听一支德国制的HB 铅笔被我现在握过无数次的手握动着在纸上走动的声音,甚至莽撞地去敲开位于东京都杉并区那一幢有点欧风格调建筑的朝向东开的门扉,我会像进城的乡下的孩子,怯弱和腼腆、甚至自卑地不敢用自己的目光正视身居在大都市里诗人谷川的目光;或者在想像的世界里遇见被称做是北轻泽森林里别致的木造的小别墅,在森林里,那时的我一定活泼得像一只栖息在诗人岸田衿子肩头上的小松鼠,活蹦乱跳在小别墅的周围,吸引和扰乱诗人谷川的注意力……。


《我:谷川俊太郎诗集》(内含《我》《定义》《minimal》三部诗集)


从谷川出版的70 余种诗集来看,《定义》《忧郁顺流而下》《夜晚,我想在厨房与你交谈》《日语的商品目录》《诗歌日历》等都是与他的整体创作风格迥异的作品。这一点或许是谷川自己在随笔里所言及的“很快就会对一种创作手法产生厌倦”的结果所致。这里的厌倦其实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它理解为是诗人背负着探索诗歌的使命。回顾谷川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历程,虽说他在每个时期的变化不是大起大落和一落千丈的那样的明显,但变化一直是贯穿着他的整个创作的。50、60 年代的谷川基本上是倾向于“纯诗”写作的,其中诗集《二十亿光年的孤独》《六十二首十四行诗》和《旅》最为典型。这类作品完全可以用保尔·瓦雷里(Valery,1872~1945)在1933 年提倡的“纯诗”理论来为它界定。观念与形象的统一无不在他的更多的诗篇里流泻出感性的光芒,语言的机智与多变,直觉秩序的建构,诗性的饱满和形式逻辑的完整……想像、感觉、灵感和创造在他的作品里得到了有机的整合。使我们很难觉察出他的作品里含有非诗歌的杂质的东西。早期的20 年对谷川而言,变化在他的创作里称做为“小变”也许较为合适。在70、80 年代,谷川的变化的轨迹才可以说十分明显地的凸现出来。《定义》可以说是他求变的一个顶峰。


青年时期的谷川俊太郎


它的独特在于诗人用表记的文字集中地将每一个诗篇的意思和意义穷追不舍地根究到底,以最大的限度让语言恢复到更原始的秩序,以及让语言回归到语言的本源。从而为自己对定义的命名找到立足点,使其定义在词汇中水落石出并使存在的意义呈现光彩。在有些诗篇里,如《非常困难之物》《小丑的晨歌》《关于灰之我见》《剪子》《对杯子的不可能接近》《关于我看杯子的痛苦和快乐》等,即使使用虚构主义和隐喻的手法,或者以虚实交叉搭配的方法,其模糊的概念并不影响对语言本意的澄清。诗人在这里扮演着的仿佛是语言律师的角色,想方设法为定义的真理辩护,从而得出向着意思和意义命名的能够成立找到力证。


词汇在这部诗集里是被诗人搜索枯肠般地精挑细选过的,同时每一个词汇又像是被诗人在天平上小心慎微地称量过一样,然后再被他安置在每一个词汇在诗篇里必须承担的位置上,为“定义”抽象的意义和实际的意义的成立提供了足够的说服力。《定义》既是诗人竭力命名的结果,又是“物”(即物象)在《定义》中自身的“发言”的记录。《定义》在表现上的直接性与写实性能使我们联想起那些写实主义和形而上学派的绘画作品。这一点,在其父,哲学家谷川彻三回答《现代诗手帖》的访谈时,就《定义》在艺术上与意大利画家莫兰迪(Morandi,1890~1964)和坂本繁二郎(1882~1969)的绘画作品的共通性进行了对比和阐述。指出《定义》与这些绘画在“捕捉物的形状而来的感觉的直接性与观念的纯粹性”上是一致的。并对《定义》以散文诗的文体表示赞同,而且还对这种文体的未来性寄予了期待。《定义》与谷川的其他诗集相比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是,除了《一部限定版诗集“世界的雏形”目录》一诗是以诗行的形式排列外,其他篇章均是以散文和散文诗的形式出现的。


谷川俊太郎之父、日本著名哲学家谷川彻三


这不能不使我们想起该诗集出版后立即所引起的各种反响。大冈信、北川透等都纷纷撰文在《朝日新闻》、《读卖新闻》、《周刊朝日》、《读书新闻》等发表评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大冈信在《朝日新闻》上称《定义》的写作是诗人意图“把横亘在日本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暧昧的灰色领域深层挖掘、究明……将诗的领域更进一步拓宽和明确化”。北川透则在《读卖新闻》上称“将论理学定义上的世界看不见的领域……以诗歌的语言尽可能的去接近不可能接近的领域,无所谓语言所产生的孤立……”等等。其中1975 年11 月14 日的《周刊朝日》在书评栏里以“把语言作为精神明晰的单位去捕捉,《定义》因诗人执拗的意思而成立。这既是在摸索存在和物质又是在证明自己本身,也更是将意识精确的行为。致使极其抽象的知性世界敞开。”并称谓《定义》是一部“再次向诗歌及普通日常生活语言提出崭新的发问行为所产生的作品集”。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和评析《定义》的文章从诗集出版至今连续不断,不胜枚举。日本诗歌界在当时对《定义》出版后给予的评价和重视度由此可想而知。


《定义》日文版封面


在结束这篇文章时,我在想,再过30年,如果谷川还健在的话,他已经是世纪老人了,而我却是谷川现在的年龄。那时,我不知道已届古稀的我会不会像现在的谷川那样健朗地在大地上“诗意的栖息”和奔跑,若是,我会像他一样永葆一份纯粹和晶亮的童心,与沉默的世界对话,与阳光和大海握手。那时,即使他永远地去了另一个世界,世界肯定仍还是现在的世界。树木仍是他歌颂过的绿,天仍是他憧憬过的蓝,大海的涛声仍是在他诗歌里咆哮和澎湃的涛声。风依旧会吹动他稀疏的华发,人们依旧会从月亮和众多繁星的光芒里看到他的面孔——在世界的东方,那在大地上与天等高的刻着他名字的墓碑。


(节选自《我:谷川俊太郎诗集》译者序)


               


《我:谷川俊太郎诗集》

谷川俊太郎 著 

雅众文化 & 人民文学出版社

联合出版


(点击阅读原文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购买本书)



往期回顾

──────

黄灿然 | 在文学上,一个前辈意味着什么

去爱那可爱的事物 | 玛丽·奥利弗诗15首

蓝蓝×钟立风 | 好的诗歌让我们不再孤独

一生坎坷,却为数代人带来希望与勇气的日本童谣诗人


主理人:方雨辰

执行编辑:赵磊


雅众文化

微博: @雅众文化

豆瓣小站: 雅众文化

长按关注


感谢关注雅众,欢迎转发,转载、投稿或其他合作请联系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