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6——龙胆草


上一篇:【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5——黄柏


龙胆草

 

酒洗龙胆草治胆经郁热头角痛

 

为什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龙胆草有此名称呢?小指月在琢磨。

 

爷爷说,中药的药名都非常讲究,有的按照功效来命名,比如说防风能防范风邪,续断能接续筋骨,决明子能清肝明目,千年健可以祛风湿强筋骨......

 

小指月又问,还有呢?爷爷说,有些按形态来命名,比如牛膝,它的节膨大似牛的膝,大腹皮形似大腹,乌头它的根块像乌鸦的头......

 

小指月说,我也知道一些,有些按药物的生长季节来命名,比如半夏,夏季的一半采收,即农历五月;夏枯草,夏至后枯萎;还有冬虫夏草,冬天长菌,夏天变草......

 

老爷爷说,没错,还有一些按药物的性格来命名。比如王不留行,它走而不守,虽有王命,不能留行也,通经下乳之力甚捷。沉香体重性沉,香气迷人,虽然是木头,丢入水中,直沉水底,故它善于纳气归田。还有肉苁蓉,大补精元,药性从容和缓。滑石滑利六腑,虽然是矿石类药,打成粉却非常滑腻......

 

小指月说,还有一些是按照药用部位命名的,像桑枝、桂枝走上肢,乃痹痛很少药引子,它们是桑树、桂树的枝条。大青叶、苏叶都以叶片入药,它们分别是板蓝根跟紫苏的叶子。莱菔子、枳实,它们是萝卜跟枳树的果实或种子。龟板、鳖甲非别,乃是龟鳖的壳甲。

 

老爷爷听了后,点点说,没错,当然还有一些按产地来命名的,如广陈皮,川黄连,淮地黄,浙贝母,藏红花。

 

更有按气味或口感来命名的,如各种香类药,因为味道芳香特殊,如木香、丁香、茴香、麝香,所以得此名。像苦参味极苦,五味子五味俱全,细辛辛窜之味特烈......


小指月听后点点头说,爷爷,那龙胆草呢?老爷爷说,胆是善归肝胆经,泻肝胆火,胆是苦的,龙之胆,以言其极苦,极能泻肝胆火,力量极大。所以你肝胆实火冲上头顶来,它都可以把你扯下去。

 

有个病人头额处经常跳动,像针刺那样,老先生问他,平时睡醒是不是口干口苦?他点点头说,不单睡醒口干口苦,连平时都容易口干口苦,而且饮水不解。

 

老先生又问,小便怎么呢?这病人说,小便特别黄。老先生问,指月啊,口苦尿黄,脉又弦数头痛,是何证呢?小指月说,这是肝胆之火上逆,最常见于各类胆囊炎。

 

这病人说,大夫,你真神,我几年前就发现有胆囊炎了,就是老治不好,现在我也不管它了,就是要治治头额角痛,这痛像针扎那样难受。

 

老先生笑笑说,这些都是一个病,都在一条线上。小指月马上会意说,头额角,属于偏头,偏头处乃少阳胆经所过,这还是一个胆火上逆之象。

 

老先生又说,你以后不能再吃鸡蛋牛奶了。这病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呢,我天天都吃鸡蛋牛奶啊?老先生笑笑说,这就是真正病因所在,不单鸡蛋牛奶要少吃,你胆囊炎都这么长时间了,一切肥腻的东西都要少吃,不是高营养就一定好。你身体如果胆胃消化不了,反而会成为负担,积在那里发炎发热,堵塞脉道,导致疾病。这人听了后点点头说,以前都没有大夫跟我这样说过,我回去一定戒戒口。

 

老先生又说,那为什么会刺痛呢?一般胆火上逆应该胀痛热痛的?小指月说,这里头,除了胆火上逆,局部还有瘀血,涩滞不通,所以固定刺痛不移。老先生点点头说,没错,就用单味龙胆草。

 

小指月说,龙胆草没有活血化瘀功效啊。老先生说,要看你怎么炮制,用酒洗龙胆草。小指月说,酒洗后既能清上焦实火,又可以活血行血,这样局部瘀滞被酒通开,那热火上炎之象,很快便被龙胆草引下来。

 

果然这病人服用三次酒洗龙胆草后,头角痛先减轻,后来口干口苦,也消失了,再后来尿黄赤的都变轻了。

 

可见火从下面往上炎,导致诸病,一旦降下来后,疾病就像退潮一样,从头退到脚,然后从小便排出。

 

小指月马上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明代方隅曰,胆经郁热,令人头角额尖跳痛如针刺,非酒洗龙胆草不能治。

 

 

肝经湿热尿血,一味龙胆草煎服

 

有个司机苦于小便带血,他先找到一个郎中给他用了各种炭类止血药,血越发止不住,人也难受,连小便都涩痛,甚至连阴囊都有一些肿胀。他就有些害怕,便找到竹篱茅舍来。

 

老先生摸完脉后说,指月,这尿血当行还是当止。指月摸完脉后说,爷爷,如果脉虚弱,那就应该收止住。如果脉洪带数,这是肝胆有火,就应该清利肝胆,不应该强行止血,等红数之象消去,血出自止。

 

老先生听了后说,为什么是肝胆湿热呢?洪数脉也可以是心肺火旺啊?

 

小指月说,肝经下络阴器,病人尿赤,小便涩,阴囊肿胀潮湿,而且还有口苦,这都是肝胆之火上炎,肝胆湿热下注的表现。

 

老先生点点头说,那有没有一味药,既能上清肝胆火热,又可以向下疏通郁滞湿热?小指月说,就龙胆草一味。《本草正义》上说,龙胆草既能清泻肝胆有余之火,又可以疏通下焦湿热之结。老爷爷听了后点点头说,就用单味龙胆草15克煎汤。

 

这司机看到老先生只开一味药,便有些疑惑说,大夫,我这病都这么久了,还这么厉害,吃一味药能管住吗?

 

老先生说,就像你在一楼按电梯,按到按键上,电梯从二十楼都会下来,如果你没按到按键上,用再大力,这电梯也下不来。这司机听了后,便没有疑惑了。带回一味龙胆草回去煎汤服用,一吃完后,不单尿血止住了,连口苦脸红也都消失了,以前他经常眼睛红赤,一喝酒就加重,这回吃完药后,连眼睛都变清了,尿也不黄了。

 

老先生又说,其实他这病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一吃也就好了,不用刻意去止血,把上面脉洪数之势降下来,血出自止。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类证治裁》曰,肝火脉洪尿血,一味龙胆草煎服。

 

《药品化义》曰,龙胆草专泻肝胆之火,主治目痛颈痛,两胁疼痛,惊痫邪气,小儿疳积,凡属肝经热邪为患,用之神妙。其气味厚重而沉下,善清下焦湿热,若囊痈、便毒、下疳,及小便涩滞,男子阳挺肿胀,或光亮出脓,或茎中痒痛,女人阴癃作痛,或发痒生疮,以此入龙胆泻肝汤治之,皆苦寒胜热之力也。亦能除胃热,平蛔虫,盖蛔得苦即安耳。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治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筋萎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龙胆草6g,黄芩9克,栀子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3克,生地黄9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亦可用丸剂,每服6~9克,日二次,温开水送下。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泻火除湿,为君药。

 

 

龙胆草(龙胆)

【性味归经】苦,寒。入肝、胆经。

【功能主治】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治肝经热盛,惊痫狂躁,乙型脑炎,头痛,目赤,咽痛,黄疸,热痢,痈肿疮疡,阴囊肿痛,阴部湿痒。用于湿热黄疽、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往期内容: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麻黄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桂枝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紫苏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香薷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生姜(上)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生姜(下)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荆芥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防风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羌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0——白芷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1——细辛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2——藁本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3——苍耳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4——辛夷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5——葱白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6——鹅不食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8——薄荷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9——牛蒡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0——蝉蜕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1——桑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2——菊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3——蔓荆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4——柴胡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5——升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6——葛根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7——淡豆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8——浮萍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9——木贼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0——石膏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1——寒水石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2——知母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3——黄芩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4——黄连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5——黄柏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倪海厦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小编是一名中医粉,苦于无人交流,所以建了中医群,已汇集了700多位中医爱好者,欢迎爱好中医的朋友进群交流。

1群已经满500人,还可以进2群

也可以加群主微信:slyjbjly,群主拉你进群。验证时请注明中医粉。

扫描下面二维码也可以进群!进群发广告者勿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