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是日常生活的诗意,就让这部纪录片在FIRST口碑爆棚
深焦DeepFocus报道
Day 3
Day1 胡波和他的大象开启2018FIRST影展
Day2 我以为我逃出了家乡,但最后仍困在这里
【深焦评分】
竞菲 90
一个透过镜头讲述的人,替你征询人间值得不值得。这片其实可以叫“美丽”,纯然为人的美丽,珍贵而罕有。
朱马查 85
没有什么巧思和”创新“,几乎的平铺直叙,无甚推敲的结构,却让人从记录片中看出来是枝的家庭剧情片质感来(妈妈也是树木希林式生命力的存在),人情吃食劳作丧葬风土,细节之处都是有力的。农村魔幻现实肆虐,这却是部异常难得乡土而完全不土的电影,看看父母的艺术感受力,看看导演经历,这部片大概最能说明拍电影技巧之外的感知力和生命体验是多么重要的东西。最后一组风景镜头,乍看落了俗套,后来回味起来,竟然仿佛将全片变成了山林间一对神仙夫妻故事。
柳莺 80
最私人的影像才能抵达最多观众,有影片中这对对生活知足,对事事褒有好奇的父母,不难理解导演对人情敏感的洞察从何而来。久违的属于日常生活的诗意和爱。
文 | 苏七七
编 | 荒岛、往事如烟
2012年的时候,豆瓣ID叫“起床,吃饭”的陆庆屹(好几年之后我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我们都叫他饭叔,饭兄,乱叫)写了篇豆瓣日志,题目叫《我妈》,我去查了下,时至今日有900多个推荐,称得上是豆瓣爆款。
2013年他又写了篇《我爸》,更惊人,有6000多推荐。这两篇文章的好,不光因为写得好,更主要是因为两个主人公的人格魅力。之前饭叔当过足球运动员,做过生意,当过摄影师,但从2013年前,他开始做一件事,是拍关于家人的一个纪录片,从2013到2016,他拍了四年,主要是春节回家时拍,所以这个片子,就叫《四个春天》。
这个电影2017年在北京尤伦斯中心首映,然后上影节期间在上海放过一次,看过的观众大概有三四百人,我又查了下这个片子的豆瓣评分,有230人评分,分数是9.2。在我所有的导演朋友拍的电影里,这个电影的分数竟然是最高的。
这是他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个非常个人的作品,自己摄影,自己剪辑,技术都是边学边做。但他有一种什么都不担忧,什么都充满信心的精神,而这个精神,如果你看过《四个春天》的话,一眼就能看出这来自于他的父亲母亲。艺术的天赋,乐观的态度,劳作的习惯,感情的丰沛——这些东西混融着落在生活中,形成了一种诗意,他们的生活,不是对诗意的追求,而是诗意本身。
第一个春天里,我们进入了一个贵州小城。就像所有的四五线小城,水泥马路,两三层的立面贴着瓷砖的楼房,是一种粗劣临摩的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实在谈不上什么审美可言。从一个甬道进入陆家,是一个四方天井,天井中间有个水井,绕着水井还做了一圈水池,并在池沿上砌出八卦的符号——这是个素人建筑师的奇思妙想,然后水池里还养了鱼。家里相当杂乱无章,因为总有大量的舍不得丢了的东西,而且也并没有什么收纳的意图。这是最平常不过的上一代人自建的县城的房子,能建起房子已经是一个竭尽全力的胜利,而家居里处处有着经历过物质匮乏时代的痕迹。
但就在这么个最普通的家里,饭叔的爸爸妈妈实在是两个很不普通的人。
他们做香肠、采蕨菜、做小鞋子……忙碌各种事情,但“劳作”对他们来说,不是为了生活不得已而为之的“工作”,而是充满乐趣与成就感的。正像这座小城四周还环绕着农田,遍布着山林,他们的“劳作”也是从农业社会中脱胎而来的,带着自然的节律。他们山行的路上,有松涛的声音,有茅草的气味,有两个人忽然唱起来的歌声。他们天真快乐,两个人都还有点孩子一样的神气,一点也没有被“时代”与“社会”摧折,这让人看着几乎觉得是这个奇迹。而他们对生活有一种不以为意的付出,有毫无抱怨的知足,并且相互之间的爱,是真正生活与灵魂的伴侣。
这种生活,是任何一个观众看了都会被打动的吧?不止是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父母家乡,勾起了亲情的思绪,而是一个非常高的、非常美好的境界,让人向往。
在最普通的生活情境里,为什么有这样奇迹般的生活呢?就像是某种柏拉图的“生活”的最高理念的化身,而没有任何污损的、俗气的东西。这不是因为导演作为一个儿子的隐恶扬善,选择性的拍摄,这种生活是真实的还是矫饰的,每个人都能判断得出,就像真花与塑料花一样。他们的生活中总有音乐缭绕,爸爸会各种乐器,妈妈随时地,随口地就要唱起歌——他们都有艺术的天赋。
与艺术的天赋伴随的,还有爸爸身上的无声的道德(这道德是像康德说的的“头顶的星空,内心的道德律”,是个人内在的对善的追求与维护),是妈妈身上的丰沛的地母般的生命力。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相当完美的结构,这结构不是他们自觉的,而是在日复一日的,艰苦与勤奋的生活中自然形成的。
他们既无企图、也无条件,把他们的艺术的天赋用于创作,这天赋很大一部分并未得到开发与发展,甚至可以说可惜了,但是这艺术的天赋,被他们挥洒在生活里,就像露珠在草叶上一样,依然熠熠生辉。他们的艺术的天赋,也不是突发与偶然的现象,我们看到来往的亲戚们,也张口就能唱起“人无艺术身不贵,不会娱乐是蠢材”,这是这一方风土的滋养,是自然造化出灵气。艺术的天赋给平常的生活打了光,当爸爸夜里在楼顶拉起小提琴时,流泄出来的旋律,让人觉得生活可以是有超越性的,人,也可以是有超越性的。
但《四个春天》的重点倒也不在于我领会或读解的这些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也不是两个人真如天作之合般的爱情,这个电影从第二个春天开始,就进入了姐姐的病与死,也进入了父母的老去。
亲情有多么深重,生老病死就有多么惨痛。如果说电影在第一部分几乎给出了一个完美的世界,在之后的两个部分里,这个世界在坍塌之中,然而也并不因为外在的因素,这个世界的美与好如此内敛,自给自足,它只是因为最无可奈何的时间,而只能是束手无策地看着亲人的离去,以及担忧着“如果走了一个,另一个怎么办?”失去与孤独永远徘徊在人心之上,生而为人,幸福就像天井上空的那一方蓝天,它是有限的,而有一个无限的虚空,在这个有限的幸福之外。
父母在女儿的坟前种菜,种树,把这些整饬得像个生机勃勃的小花园,人生如此有限,必然来临的终将来临。而此时此刻,依然在父母身上没有灰暗的“丧”,他们写毛笔字,养蜜蜂,学怎么用手机微信,因为一个笑语两人笑得前仰后合。妈妈在电影结尾时唱了一首歌:
“在我心灵深处
开着一朵玫瑰
但愿你天长地久
永远永远把我伴随”
有什么能留着久一点吗?爸爸在九十年代时,就用小摄影机拍视频来留下那些上山砍柴、收苞谷、去拉垄沟洗衣服这些美好时光(拍得真好,音乐也配得好),而《四个春天》是一次更有结构感和整体感的记录。也许能对抗时间的,还是唯有艺术。
《大象席地而坐》
导演: 胡波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王大方 83分
有这样的一部影片开幕,再看其他影片就是为了洗掉这部影片留在内心的阴影。自成风格的虚焦同时虚掉了影像中与生活里的美感,它代表着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时间的虚无,每一个镜头构成的一个段落都在陈述着:这个世界不会好了。每个角色都是受害者,受害是影片悲剧的驱动力,它也是一种程序,一种深沉而僵死的不能自拔,因此席地而坐,成就着一种向死的哲学。导演用这部影片作为工具开垦世界种下的种子,长在了观影者的心里,并不会开花结果,只有着不断生根发芽的痛感
柳莺 83分
230分钟,是对观众的挑衅,但同时,也是一种极大的善意。对如同《大象席地而坐》这般充满戏剧性又追求日常质感的影片来说,铺垫、勾连、回溯都是极为必要的过程。所以,即使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他仍旧选择“不省略”的方式去交代所有人困惑与压抑的来源。不知所措的个体,徘徊在灰蒙蒙的城市街道上,他们在不同的时刻被“满洲里马戏团”的彩色海报所吸引,并想要去那里看那头静坐不动的大象。遥远的满洲里,虽然只是一张火车票的距离,却以梦幻的姿态,搅动着所有人的心绪
朱马查 75分
快到隧道尽头光亮了,硬是要停下来坐下来,让我们理论理论。我不跟你走,可我不愿意看你坐这儿。
《红毛皇帝》
导演: 岳廷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Songke淞可 55分
纪录片面前无作者 《红毛皇帝》属于这一类。网络、快手、直播、尬舞 ,导演的镜头直指这些当下发生的敏感词汇,当去掉这些内容之后则只有形式。但纪录也可以变得很好看,《红毛皇帝》会告诉你这一点。
《驯马》
导演: 古涛
制片国家/地区: 加拿大/中国大陆
竞菲 85分
可以不喜欢东东这样的朋克青年,但无法不喜欢这部影片所贯彻的真与质询。去往海拉尔的列车承载的雪原梦境,与被规训与惩戒的生命本身。
Songke淞可 80分
电影一开始就把纪录片的作者身份和主人公的关系突出并打破了,这是真实电影的传统,同时导演的画外音也提醒着我这是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叙事传统。很欣喜的是古涛的《驯马》构建出北方人生活状态下的视觉真实。
《罪人》
导演: Gustav Möller
制片国家/地区: 丹麦
王大方 55分
故事讲述一个背着未裁决案件嫌疑人的报警接线员接到一个报警电话并解决警情。因而它的亮点是全片封闭叙事,也仅仅是封闭叙事,它能展现演员演技的拿捏,但很难让观众看见人物,尤其是关系。影片声音完成故事的另一半,够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空间,也因此牺牲了更多以点带面的表述,没有面,也就难以深刻,泛泛的成为很多影片的影子。影片的实验性给它加分,也正是这实验性给了它上限。
《清理者》
导演: Hans Block / Moritz Riesewick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 巴西
/ 荷兰 / 意大利 / 美国
竞菲 80分
科技有限论与新殖民主义的批判文本。在巨大的信息网中的灰色地带里,忽略与删除的与非判断,成为难以厘清的问题呈现。
朱马查 78分
看!这盛世,时代之恶,我在这儿先糊你脸上为敬。观感仿佛自己已是腐尸被虫蚁蛀满了全身,麻木中绝望。技术的全能,如同影像中千万条信息向天发射的景象,不知道谁得道不知道谁飞升,不知道我们飞向哪里,所有人都是螳臂当车。
柳莺 75分
当影像创作紧紧地与道德与立场捆绑,纪录片本身也跳脱开单纯的新闻属性,质问甚至鞭挞所有人习以为常的伦理框架。从网络清道夫,到社交媒体时代的仇恨传播,一块荧幕前后是监控的过犹不及,和话语的无孔不入。信息量大,有些话题点到即止,拍的精细完整,但再做扩充也无妨。
《狂热自白》
导演: 刘晓雷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柳莺 35分
自白是狂热的,影像是割裂的。再低的成本都不能成为粗糙质量的借口,就像再善良的心也无法成为不恰当暴力宣泄的挡箭牌。
朱马查 20分
“私影像”不该成为拎不清楚事件发展,不在乎外部世界运作的借口,题目中的“狂热”不该为作者的絮絮叨叨毫无电影意识开脱。
《网诱惊魂》
导演: 提莫·贝克曼贝托夫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 塞浦路斯 / 俄罗斯
柳莺 80分
形式与内容的顺利嫁接,虚构与纪实的自然腾挪。除去后半段个别片段中轻微dramatic片段,整个叙事整齐、流畅,亦扣人心弦。通过电脑荧幕无限向外拓展空间,不仅以新闻调查的姿态呈现恐怖主义通过新技术手段扩张的过程,更以更私人的视角剖析社交媒体时代恐惧感的滥觞。
《幻梦重线》
导演: Manu Luksch / Martin Reinhardt / Thomas Tode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 塞浦路斯 / 俄罗斯
柳莺 70分
对未来感的追求,从人类有想象力的年代就已经开始。旧影像组成的精美电影论文。
《青少年抑制》
导演: 牛小雨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朱马查 70分
轮转镜头想起了去年的Cocote,又贴轮回世事时空变换,配乐是日常中突来的鬼魂一刻。听见有说太像阿彼察邦,可这个又太可爱了,将鬼气都换作人味儿了,包着金元宝闲闲讲纪念堂笑话那种,就是结尾竖笛欢乐颂那样的,隐隐伤感又似有欢欣。片尾曲其实很搭的呀!
竞菲 70分
方言也好,现实中的幽灵也好,过于依赖一种现成的语言反而透露出观察的不足……
《运转法则》
导演: 蔡俊彬
制片国家/地区: 台湾
竞菲 70分
运行在生死两侧的信仰规则,摄影是表现主义式的。虽是短片,因完整而动人。
《幸福定格》
导演:沈可尚 / 盧元奇
制片国家/地区: 台湾
竞菲 80分
摄影机视角下的一瞬交流,love talk, life talk.
Songke淞可 80分
每一个段落每一对夫妻的交流之间导演都会用不同的镜头感呈现,可见沈可尚背后的理解和思考。看似简单的聊天状态也是长时间的捕捉才能进入,社会性的抽样调查排列下有一种女性主义的倾向,甚至会对爱与婚姻有新的解读。但幸福定格在台湾。
Yiwen 65分
关于亲密关系乃至婚姻各个状态的捕捉是近乎坦诚的,选择的夫妻也都具有一定代表性,有些对话因为真实而不乏笑点。然后放在纪录片而非田野调查纪实片来看,又似乎缺乏了结构上的精雕细琢,二十分钟过后就进入疲软。
王大方 55分
整部影片用对话的方式表现琐碎的生活,因为影片都是对话,镜头反而不再重要,但可惜真正的语言沟通是不可能的。镜头的摇晃和静止都在尴尬的、带有节奏的出现,全片看似是自然的,却又全部都是导演的议程设置,纪录片的真实因此被简化成一种很私人的理解,情感不是完全能被话语表述的,不管是片中人物的话语,还是导演的话术以及他入侵性很强的大特写,完整体现“知人知面不知心”的反向书写。影片表述出所有男人都是一个样,所有女人也都是一个样,幸福也被定格成相似。因而,这被定格的幸福就刨除了更多的可能。
《美丽》
导演:周洲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竞菲 70分
长镜头暴露的信息冗余问题很严重,不过有个能量足够的演员撑了一下吧……
Yiwen 58分
一眼能望见的处女作弊病它几乎都有,幸在有一个有表演魂魄的女主角。试听导上的生涩,似乎就八天完成拍摄的这一时间跨度中得以解释。女主角性少数群体的设定,悲剧的命运与不讨喜的情感状态,皆因太过“注重现实批判”而失去了真实感和共情力。中国现实主义独立影片,要到什么时候才理解,真正能唤起关心和共情的不是一味诉苦,而是捕捉,甚至重述生活呢?
王大方 55分
这是一个发生在吉林的故事,然而导演表现的并不了解这座城市,也谈不上了解这里的人。除了女主之外的表演都很随意,镜头也跟着莫名其妙的失了几次焦,故事也就紧接着失去了表达的重心。唯一带有挤压感的是每次美丽难过的时候都是蹲在墙角,其他亲情、爱情、友情,亦或者是上海都成为一种概念,表述痛苦的概念是看不到痛感的。另外,既然表现女同的艰难不易,也应该多表现一些美丽的美丽。
《太行》
导演:何政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柳莺 78分
对我来说这是一部搅动记忆的私人电影,破败中的真诚,粗粝中的温暖。
Yiwen 62分
一部私语电影,在视听上有良好的完成度。在内容上,非常注重“感官漫游”,因此必不可免地阻断了大多数观众进入这个影像世界的可能。离开了“香烟”和“万青”,这个少年身上还有什么呢?
王大方 60分
影片中的表演不断的呈现出一种摆POSE的感觉,但并没有自成一种风格,反而显得随意而故作姿态,它可以以散点的感官引导观众的记忆,破碎而不知所以。穿越时空的对话被模糊处理,即便是浪漫化了,没了逻辑,就全剩烟雾缭绕了。
Songke淞可 55分
有野性的地方,导演对于视听和节奏的把控也很熟练。烟、酒、女人 、摩托、枪还都是一种符号化的出现,钟表时间等意象多次出现,故事有意隐匿在情绪的背后。小男孩和社会女,父亲是自己的影子,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少年做着“英雄本色”梦。
《地球上的一滴太阳》
导演:Elene Naveriani
制片国家/地区: 格鲁吉亚
云隐 70分
世界上有两个地方叫Georgia:一个是美国的佐治亚州,另一个是东欧的一个在地图上找起来都费劲的国家格鲁吉亚。《太阳》用61分钟的黑白手持影像对准了格鲁吉亚的社会底层的人们:站街女,黑人打工仔,小流氓,嫖客...故事很俗套:一个善良的风尘高加索女子动了情,结果对方是个屌丝黑人渣男,出轨的对象还是自己心善救了一命的同行。最后善良的她跳河死了,死的很美。前半段的平庸走向,然而惊喜在于最后关于死亡的结局:又是格鲁吉亚的一个普通的白天,人们该干嘛干嘛,她黑色的头发湿漉漉地披散着,穿着过膝的裙子,光着脚丫,被起重机的绳索吊着捞出了河.....这就是炙热的太阳坠入人间的模样吧。站街女们的嬉笑谩骂,黑人民工们的斗嘴等表演虽粗旷,但不时穿插的沉默,用不错的节奏带来了浓重的现实感。既然是女性主义,那么,美就好
《梧桐树》
导演:米娜/苏青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云隐 65分
聋哑儿童的题材,温暖且中规中矩的纪录片。关于这些孩子们生活中点滴的纪录,适合大众去观看。更重要的,是希望这类纪录片能产生一些社会意义上的改变。毕竟在日常生活中,残障人士生活的便利程度还有待发展。
-FIN-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请为深焦口碑榜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