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周年柏林,我们最期待的就是她
深焦DeepFocus
特别报道
- DAY 2-
柏林电影节进行到第二天,各个单元逐渐展开。主竞赛单元方面,菲利普·加莱尔执导的《眼泪之盐》表现平稳,阿根廷影片《入侵者》令人失望。特别展映方面,皮克斯动画《1/2的魔法》表现出色,韩国影片《狩猎的时间》较为常规,无甚新意。有关影片的简短评价,可以在今日第二格推送中看到。
柏林时间22日,美国女性导演凯莉·雷查德执导的影片《第一头牛》将进行首映。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其作品《某种女人》《米克的近路》等在评论界获得很高评价,但雷查德仍然是一直以来较为被人忽视的美国女性导演。此次《第一头牛》依旧没有让人失望,如作者所说,这部新作不仅是雷查德迄今所有创作中最长的一部电影,也覆盖了更多议题。
我们也在这部最新影片的评论之下介绍了她的其他作品,以期读者对其创作有全方位的了解。
第一头牛
First Cow
导演: 凯莉·雷查德
编剧: 凯莉·雷查德 / 乔纳森·雷蒙德
主演: 约翰·马加罗 / 雷内·奥博诺伊斯 / 特德·鲁尼 / 戴兰·史密斯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9-08-30
片长: 121分钟
作者
2miao
编辑
往事如烟
狗主人发现土壤里冒出了一只头骨。无需深挖,两具完整的尸骨不久后映入眼帘。在新作《第一头牛》(First Cow, 2019)里,凯莉·雷查德(Kelly Reichardt)罕见地把故事的结尾写在了最前面。之后一段旧事徐徐展开,现在荒凉萧索的河岸,曾经有着茂盛的植被,作为一片富饶之地吸引着全世界怀揣美国梦的人来到这里。
导演凯莉·雷查德 Kelly Reichardt
在开头的序曲过后,和绝大多数雷查德执导的影片一样,《第一头牛》采用了线性叙事。影片主体故事没有一个明确的开端和结尾,时空线索也不甚明确。主角Cookie(约翰·马加罗饰演)看上去是一个窝囊的厨子,在一段旅途中为几个粗犷和凶狠的皮毛猎人服务。一天夜里,他在树林里采摘蘑菇,遭遇到躲在暗处一丝不挂的King-Lu(Orion Lee饰演)。King-Lu声称自己来自中国,正被一群俄罗斯人追赶。他被Cookie收留和给予食物,并在天亮时自行离开。直到两人在一个荒凉的交易站再次相遇,一段友谊才逐渐发端。
Cookie和King-Lu,他们是过路者,典型的雷查德式人物。两人有各自对于未来的憧憬,却不得不暂时驻足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美国梦只是一种心理上的抚慰和需要击碎的幻象, 《第一头牛》归根到底还是属于失意者的故事。
雷查德命名她的影片时,总是会刻意制造一种偏差。片名从不直白地指向主人公。在《米克的近路》(Meek’s Cutoff, 2010)里,作为队伍向导的米克,其实是反派的存在,他无法兑现自己带领三个家庭到达目的地的承诺,这给了艾米丽(米歇尔·威廉姆斯饰演)挑战其权威的机会。而《温蒂和露茜》(Wendy and Lucy, 2008)会让人以为影片将采取双主角的设置,但宠物狗露茜很快就被带离了主人温蒂(同样由米歇尔·威廉姆斯出演),而温蒂则在寻狗的过程中意识到自身究竟是何其无力和脆弱。
约翰·马加罗
《第一头牛》也是这样,片名里的第一头牛不是绝对的主角,但当这头奶牛被有钱的英国商人(Toby Jones饰演)运到牲口稀缺的当地,她的到来给Cookie和King-Lu提供了一个赚钱的机会。Cookie用夜晚偷偷挤回的牛奶制作油面包(一种油炸食物,英文叫oily bread),现实物资的匮乏和人们嘴里不断提及的繁荣形成了鲜明对比。数量有限的油面包很快变成了紧俏的商品,就连英国商人也不禁赞美Cookie的好手艺。
片中的时间感是模糊的,直到最后他们差点被抓个现行,我们也不清楚Cookie和King-Lu到底去偷了多少天的奶。而在一片丛林之中,我们也很难获悉明确的方向。他们究竟该逃往何处去,又是否能找到藏身之处,《第一头牛》自始至终伴随着悬念感。这部极简主义的慢电影,在表面的波澜不惊下,深藏着不安、不确定和不幸的苗头。依旧是4:3的画幅, 雷查德固执地把人物框定于最为狭窄的银幕世界,即使他们都生存在相对广阔和人烟稀少的环境里。
两具相互靠近的尸骨从一开始就制造了一种可怖的阴影,两人的死亡究竟如何发生又为何发生,以及这两人究竟是Cookie和King-Lu还是别人,这些关于结局的猜测同样让人无法放下心来。而在不紧不慢、用稳定的节奏叙述主角们的日常遭遇时, 除了长镜头,雷查德还喜欢用跟拍/移动摄影(tracking shot)。在摄影机的平稳而缓慢地移动,提示着人物被窥视的可能,也制造着一种游动的不详感。
《某种女人》剧照
自《旧梦》开始,除了《某种女人》,凯莉·雷查德的影片都是改编自乔纳森·雷蒙德(Jonathan Raymond)的原著小说。两人合作撰写影片剧本。这些发生在俄勒冈附近的、分属不同时代的故事,从文字不断幻化为影像。
《第一头牛》对原著小说进行了非常大幅度的改变。乔纳森·雷蒙德在《The Half-Life》里并没有提及这头被带到这个西太平洋贸易站土地的牛。影片也几乎取消了女性角色,这在男性主宰的西部片世界里不算罕见。影片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革新之处在于,不仅颠覆了白人男性粗犷和阳刚的刻板印象,而且增加了一个有趣的华人移民形象。
Cookie几乎做了所有女人要做的事情,他做饭、扫地、清理桌面、在河边洗衣服、做针线活、采花装点屋内,甚至在酒馆里被人吩咐照看婴儿。与此同时,雷查德为Cookie设计了多场和动物互动的戏份。Cookie会温柔地帮一只肚皮朝天的爬行动物翻身,同时他不忍心追捕一只松鼠,而他每次挤奶时都会先抚摸母牛,再跟她说些悄悄话。
即使在雷查德自己的前作里,在动物身上寄托情感,往往是女性人物。Cookie带着阴柔气质,他注定无法融入当地粗鄙的白人男性群体,而从中国远道而来的King-Lu虽然也有同胞来此,但他北方人的身份让他在一众广东移民中无法得到欢迎。
两人的友谊之所以能够建立,不仅仅他们都无法适应当地环境,一种共通的疏离感反倒将他们联结在一起,而且他们在性格和生活习性上都达成了很好的互补。King-Lu是雷查德第一个非白人主角,一个神秘的东方来客。与温顺的Cookie相比,King-Lu显得更具冒险精神。他的主意和小算盘比Cookie要多得多,行动上也更为敏捷。如果不是King-Lu打起做油饼生意的念头,耳根子软的Cookie便不会和他一起去偷奶,也就不会在东窗事发后陷入困境。
雷查德非常细致地展现着两人相处的细节。没有太多的言语倾诉,Cookie和King-Lu在互相了解彼此的身世后,基本开始了过日子、做生意和攒路费的日子。从Cookie第一次来到King-Lu的小木屋开始,Cookie闲不住地打扫房屋,而窗外的King-Lu则正在劈着柴火。他们去集市售卖,Cookie负责制作油面包,King-Lu则承担挑担子和收钱交货等体力活。前者主内,操持生活;后者主外,掌控大局。面对重复劳动和生活琐事里,Cookie和King-Lu相互陪伴。
《昨日欢愉》剧照
一定程度上,《第一头牛》里的男性友谊没有《昨日欢愉》(Old Joy, 2006)里那么隐晦和多义,但又更为非比寻常。它展现的是两个陌生人如何建立珍贵的连结并进一步维护和确证了这个特殊时期的感情,而后者讲述的则是两个曾经的朋友在一次短途旅行的过程中,残忍地发现他们无法再诚心相待,彼此相差甚远的生活轨迹已经不允许他们重拾所谓的友谊。
《第一头牛》或许是雷查德到目前为止最让人暖心的电影,她肯定了一种我们未曾见过的男性情感关系,而这种关系很难用友谊一词来狭义地概括。而直到最后,我们只能通过部分线索来判断一种极为可能的结局。雷蒙德含蓄地保留了一个透明的幻想空间,在时空的缝隙里,更好的结局或许还能存在着。在《第一头牛》之前,我们从雷查德的片子里,获得的更多是一种夹杂着些许乐观的失落,有限的温暖人情被稀释在不容乐观的经济萧条大环境下,人们或行进在一次充满危机的路途中,或挣扎于难以改变的现实状况里。
《米克的近路》剧照
一次意外便会颠覆之前的所有努力,特别是对于漂流在未知旅程中的人们。就像《米克的近路》临结尾时,一架货车(wagon)跌进盆地,一个移动的家分崩离析,一队人马陷入更深的信任危机和生存难关。在《第一头牛》里,Cookie和King-lu深夜偷奶的事实败露之后,两人在逃跑过程中走失。他们在共居的小屋重新见面时,这个两人曾经栖身的居所,被英国商人的手下给破坏得不堪入目。他们被迫迁移,而对未来的计划赶不上突如其来的变化。
但无论如何,意外的发生不会改变雷查德的影片节奏,既然每分每秒都是等长的,那么危机事件也需要足够的时间发生和发展。和《米克的近路》一样,《第一头牛》也是反高潮的。意外是日常的一部分,所以主人公们会碰巧找到可能的出路,也会不断遇到未知的困难,或者陷入进退两难的危险境况。
雷查德鲜明的个人风格不仅让接连不断的意外变成了日常生活的必经过程,也让种族间的共存关系成为片中人物所处环境的组成部分。印第安原住民、英国殖民者、中国移民、并未现身的俄罗斯人,没有骇人的仇视、排斥或者是激烈的肢体冲突,但这也不意味着他们彼此间相安无事。《第一头牛》不乏笑点,而这些让人不禁捧腹的幽默瞬间大抵基于不同种族间的语言差异和文化隔膜。
在King-Lu向原住民借小舟回家时,一个奇妙的场景发生了:两人好像在拿类似的语言交流,但显然他们无法理解对方的意图,没有字幕提示观众他们究竟都在说些什么,我们只能看到两人一边说话一边用肢体比划。这个笨拙而有些尴尬的插曲,其实是一个对影片主题很好的注脚。人如何在陌生的环境求得生存?该怎么寻求和对待他人的帮助?最重要的是,人与人关系的建立究竟依靠什么?而对于银幕之外的观众,这一幕同样提出了问题。我们需要通过语言来理解他们嘛?面对一场看似失败的沟通时,我们该如何反应?雷查德给出的答案是 —— 原住民划着船,船上坐着要回去找到Cookie的King-Lu。
《昨日欢愉》剧照
自第二部长片《昨日欢愉》以来,凯莉·雷查德一直保持着每两到三年推出一部新作的频率。她坚守着标志性的现实主义手法,站在美国梦的反面,朴素但是精妙地呈现边缘小人物、被历史书写遗忘的失败者,和他们那些令人唏嘘不已的遭遇。但当她试图用一部电影覆盖更多的议题,进行更复杂和全面的人类关系探讨时,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她的电影越来越长了。两个小时的《第一头牛》,是雷查德迄今作品序列里最长的一部。
作者
Sam Littman
译者
Noreen
被流放的传媒硕士,现半吊子影视从业者,重度拖稿症患者。理想成为能呈现人间美丑百态的艺术节展人。
校对
柯斌
编辑
章三
原载于Sense of Cinema
原文链接
http://sensesofcinema.com/2014/great-directors/kelly-reichardt/
注:本文发表于2014年。
文中出现的一些“当下”的时间节点均指2014年前后。
诞生于1964年,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戴德县,凯莉·雷查德(Kelly Reichardt)最无成为当今美国独立电影代言人的可能。她的电影没有分毫暴力,也不企图突破边界。她从未参加过金棕榈的角逐,或激起过奥斯卡评审的关注。她不爱写才气横溢的对话,令人震惊的转折也不在她的语系内。她当然涉及政治,但她的作品还没有触及足够广泛的观众,不足以把她推入由迈克尔·摩尔(Michael Moore)等煽动者主导的讨论。她一点也不打算出来震惊或撩拨观众;事实上,她所有在院线上映的电影中,一个性爱场景都没有。但本世纪在独立电影范围内工作的美国导演中,鲜有比雷查德获得更多赞誉的人,她对边缘人物追求更好生活的旅程的敏锐观察与描摹,始终让这个国家最有影响力的评论家、发行商与观众们(有幸知晓她极有限的作品产出的人)深深着迷。
雷查德的第一部全国上映的长片《昨日欢愉》(Old Joy, 2006)空降在好几个年终前十榜单上。她的下一部作品《温蒂和露茜》(Wendy and Lucy, 2008)巩固了她在同时代最杰出导演中的地位;这部电影被《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多位影评人评为那一年的最佳影片奖之一,并在饱有盛名的《电影评论》(Film Comment)年终影评人投票中获得了第一名。在2011年的票选中,她当时的最新之作《米克的近路》(Meek’s Cutoff, 2011)排在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 《合法副本》Certified Copy, 2010)与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 《雨果》Hugo, 2011)的新作之间。
这项年度票选并不是对好评度的终极检验,但对多数在好莱坞以外工作的电影人来说,它无疑是对喜爱度最先行的预测标。在其他极少数导演会被期待能与基亚罗斯塔米或斯科塞斯这样的重量级导演竞争时,屹立在这些名导之间对雷查德来说却成了一种合理期望。她对处在看似无尽旅程之中的局外人的描写,都来自与乔纳森·雷蒙德(Jonathan Raymond)的合作,且经常是基于他的短篇小说改编的。这些描摹使她成为一个极赋才华的故事人,她尤其对边缘人物与他们勇敢却最终徒劳的尝试着迷,他们试图找到安居之所,被不超出他们最基本生存需求满足的谦逊野心所驱动,不论他们寻找的是庇护所,工作还是可饮之水。雷查德的最近四部电影以俄勒冈州为背景,地点变换于山中、贫困城市和1845年左右的俄勒冈小道之间。这位朴实无华、说话低声细语的导演偏爱简朴而未经修饰的美学、巧妙发展的悬念、沉思的节奏,以及对尘世本貌的敬畏,这些元素都融合在一起,成就了可嘉的布列松(Bresson)式现实主义。
《野草蔓生》海报
雷查德出生于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在波士顿的艺术博物馆学院(塔夫茨大学)获得了艺术硕士学位。她的处女作《野草蔓生》(River of Grass, 1994)在圣丹斯电影节被提名为荣誉评委会奖,且获得了三个独立精神奖的提名,但电影中的性别问题很快成为了,呃,一个问题,正如对每个女性导演而言它已看似成为的那样:“我从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的十年间无法拍成一部电影。这与身为女性有很大关系。这绝对是筹资过程中的一个因素。在那段时间里,我不可能做成任何事情,所以我就说‘去你的’!然后取而代之拍摄了Super 8短片系列。”
雷查德以一系列最终积累了足够认可度,使她得到了长片筹资的短片作为回击:《颂歌》(Ode, 1999),这是一部由赫尔曼·劳赫(Herman Raucher)的小说《比利·乔的颂歌》(Ode to Billy Joel)改编的时长48分钟的作品,紧接着她又拍摄了由艾米·托宾(Amy Taubin)支持的《然后,一年》(Then, a Year, 2002),以及萦绕人心的伊拉克战争哀歌《特拉维斯》(Travis, 2004)。促成雷查德在独立电影界迟来的回归最关键性的因素是托德·海因斯(Todd Haynes)的支持,他担任了她接下来三部电影的监制。
事实证明,海因斯最大的贡献不一定是他与金融家的关系,而是与鲜为人知的小说家乔纳森·雷蒙德的关系。这位波特兰的作家在雷查德正在搜索第一部长片素材时,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半衰期》(The Half-Life)。海恩斯和雷查德是二十多年的老朋友,当他得知雷查德是雷蒙德小说的粉丝时,非常热切地想引荐两人认识。雷蒙德在《Trespass Magazine》临近《米克的近路》上映之时的一次采访中回忆道:“我在2004年左右出版了一部小说,凯莉很喜欢,她当时正希望在2005年左右很快拍一部影片。她问我是否还有更精简一点的故事,具有改编潜力,因为那时候她还没有改编这部作品的资源。我有《昨日欢愉》这个故事,难以置信地,她也喜欢这个故事,并决定将其改编成电影。那次经历对我们俩来说都很有趣,我们就由那开始继续了下去。”
《颂歌》海报
在过去十年的传媒界,这段合作关系逐渐演变成了最富有成果的创作关系之一。雷查德的下一部长片再次转向了雷蒙德的作品,两人把他的短篇小说《火车唱诗班》(Train Choir)改编成了《温蒂和露茜》,搬上大银幕。雷查德和雷蒙德合写了《米克的近路》,以及即将上映的惊悚片《夜色行动》(Night Moves, 2013),这是他们第一部现代类型电影的启程之作。他们在八年间连续合作了四部备受推崇的影片,从她名副其实的灵魂伴侣的文字中,雷查德唤出一种深刻的视觉化表达。雷蒙德小说的简朴完美投注到雷查德的极简主义美学之中,使他们的作品始终纯洁崇高。2012年,当海因斯签约为HBO导演,改编詹姆斯·M·凯恩(James M. Cain)的《幻世浮生》(Mildred Pierce)为五集电视剧时,他选择了雷蒙德作为联合编剧,两人获得了艾美奖提名。
《昨日欢愉》这部弥补了长达十二年长片空白的作品,几乎完全聚焦于两个角色:漂泊的嬉皮士库尔特(威尔·奥尔德姆饰)和他最好的朋友马克(丹尼尔·伦敦饰)。马克和妻子坦娅定居于波特兰附近一个古朴典雅的郊区小镇。他正与自己要初为人父的恐惧与潜在的财务危机做斗争。自由奔放的库尔特似乎不关心任何事,但随着两个男人在森林里支起营地,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问题与欲望可能比他成熟的朋友还要沉重。在马克的狗,露西(雷查德本人的狗,常作为电影中的明星出现)的陪伴下,两人边飞着叶子边驱车前往喀斯喀特山脉与波特兰朝北几英里的温泉。库尔特在他们上次见面后的这些年里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分享,但也不乏些俏皮而深刻的哲学沉思。他们搭起营火,痛饮啤酒,用弹丸枪射击易拉罐,过于刻意地避免谈论他们过去的苦难,这却也引发了一种明显的紧张感,随着他们宽衣解带泡进温泉,这种紧张不断加剧。然而,高潮不过是一个简单却难忘的告别;马克回到了他怀有身孕的妻子身边,库尔特却无处可去。
《昨日欢愉》彰显了雷查德对长镜头和由沉默而非言语定义的对话场景的偏爱,以一种让人想起罗伯特·布列松的方式,赋予世俗以高贵。雷查德并不是一个爱用象征主义充斥框架的人,她更青睐于在用摄影机长时间在演员在车内的面庞上、他们驱车去温泉的绿色小径上,和几乎照不亮马克与库尔特脸的纤弱火光上驻留。她冥思式的节奏加剧了紧张度,他们两人间任何一种和解方式的暧昧含糊都让人着迷。当两个男人褪去衣物,将自己浸没在温泉,也浸没在沐浴后的沉默中时,同性之情的潜文本浮出水面。罗杰·艾伯特(Roger Ebert)在他对这部影片的四星评论中写到,“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它‘悠闲’或‘节奏缓慢’,但正是这些品质让《昨日欢愉》呈现出几乎令人无法承受的悬念感。影片中贯穿着难以言喻的紧张、悲伤、不安甚至恐惧,如同一条隐秘的小溪。”雷查德作品全集中的无尽旅程始于对库尔特涤罪式的描摹中,这成为她接下来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叙事品质。
《昨日的欢愉》海报
《昨日欢愉》核心之旅并不是老友始于山间的旅程,而是神秘莫测的库尔特这个接近中年却一无所有的迷失灵魂的旅程。雷查德没有描述库尔特的到来或离去。影片中有一个情感上萦绕人心的画面,库尔特在夜晚身陷街道中央,扭过头似乎在寻找什么迹象。他带着一个手提箱和一辆装着台老式电视机的红色小车来到镇上。观众能推断库尔特没有车,且通过他和马克的对话得知,他一定没有工作。马克已经安定下来了,尽管他对做父亲的责任心存谨慎,却也心存满足,这是一个可辨识的、虽未必是田园牧歌式肖像:一个人到中年的男人在婚姻的喜悦与它随之带来的停滞与厌倦之间的权衡。马克相对完整的旅程并不是雷查德的兴趣所在,她将库尔特置于电影之谜的核心,这是一个没有既定的家,也没有可知目的地的存在主义人物。我们开始明白,他并非选择成为流浪者,是他的本性安插他踏上无尽旅程的炼狱。他是公认的局外人,也是雷查德主人公的原型。
雷查德与雷蒙德一起写成剧本,但在其他方面,却以惊人的自食其力掌控着影片的制作。雷查德自己剪辑她的电影,并被誉为当今总体而言效率最高的电影人之一;在Kino的资助下,将《昨日欢愉》从16毫米转换到35毫米的成本超过了制作影片本身四万美元的成本。《温蒂和露茜》的预算是《昨日欢愉》的十倍……令人震惊的三十万美元,在短短十八天内用16毫米拍摄而成,并由雷查德在她的公寓里剪辑完成。
《昨日欢愉》所获得的评论界好评使雷查德为她的下一部影片《温蒂和露茜》吸引了一位真正的明星。这是一部极简主义剧情片,它如此充满了戏剧共鸣,以至于被是作为美国电影中一种运动风潮的象征——A·O·斯科特(A.O. Scott)称之为“新新现实主义”。斯科特在文章《新新现实主义——美国导演在艰难时期拍出富有洞察力的电影》开头写到,“现在距《温蒂和露茜》在戛纳电影节上演出已经快一年了——也许这不是电影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但却是一个很好的预兆。”这场运动并未由其他影评人接棒,但这部电影却牢牢地烙印在美国独立电影的纪元扉页,成为雷查德电影中无尽旅程的主要代表。
《温蒂和露茜》海报
斯科特关于新新现实主义的文章的种子在他对《温蒂和露茜》的评论中可以被发现,该文出现在电影发行时《纽约时报》的“影评人专选”一栏:“这部电影,摄于2007年8月,在周三抵达曼哈顿之前,闯过了各种各样的国际电影节,惊奇地,它似乎在情绪与手法上,都非常适合这个冷落、萧条的季节。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类似的作品,我认为这将是某种程度上的一线希望。”
温蒂(米歇尔·威廉姆斯饰)和她的爱犬露茜穿越西部,只为在阿拉斯加寻找一份工作,当温蒂的车在俄勒冈州边境的无名破败小镇抛锚时,她俩分开了。温蒂在一家杂货店内被指控盗窃,而露茜被拴在店的一根柱子上等待温蒂。经理拘留了温蒂,等警察来逮捕她,那时露茜已经失踪了。温蒂寻找露茜的旅程被她那辆老本田车的严重故障而阻碍,车子在某天早上无法启动,导致露茜陷入彻底的经济动荡。在温蒂非法停车睡觉的沃尔玛门外的保安(温暖人心的敏感且圣贤的沃尔特·道尔顿)和维修她本田车的机修师(实事求是的但善解人意的威尔·帕顿),因为欣赏温蒂的勇气与决心,倾其所能地帮助她。他们齐心协力在温蒂愈发灰暗的隧道尽头孕育了一丝光亮。
作为一部雷查德的电影,隧道便意味着旅程,它确实是无止境的。雷查德再一次把她的主人公困在了俄勒冈州,她对这个州的美景比不上对其炼狱般的本性那么感兴趣。她剥去了这个州的美,以呈现贫穷与孤独这些启迪性的主题。《温蒂和露茜》是“无尽旅程”及它在雷查德的电影中如何构建视觉与主题的最鲜明案例。
《温蒂和露茜》剧照
《温蒂和露茜》被普遍认为是雷查德最优秀的作品,这不仅是因为质量的原因(这将在本文后面进行分析),还更是它所引发的政治和电影上的讨喜对比。《温蒂和露茜》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原本平凡无奇的一段磨难,被染上了超然卓绝的色彩,在精神上带上了举足轻重的意义——这是一部布列松若在今日会拍摄的作品。这是对高尚的苦难精简、动人、毫不畏缩的描摹——温蒂将露茜留给了她经济更稳定的新主人——可怜却正直的局外人温蒂·卡罗尔是布列松手下传奇角色冯戴纳(《死囚越狱》, Un condamné à mort s’est échappé ou Le vent souffle où il veut, 1956)、玛丽(《驴子巴萨特》, Au hasard Balthazar, 1966),和穆谢特(《穆谢特》, Mouchette, 1967)名副其实的再生——饱受摧残的边缘人物因为更深层的,通常是宗教原因,遭受了惨痛的经历。冯戴纳没那么有可比性——他确实逃向了自由世界——但在电影的整个过程中,他实际上是被困住的,绝望的,这种情感没有比温蒂外露得更多。温蒂为露西的幸福考虑,并未自私地把她从一个能养活她、给她提供能四处玩耍的后院的家庭中夺走,她是一个符合布列松心意的主角。就雷查德对温蒂困境质朴而富有同情心的处理而言,她的电影受到了布列松现实主义的影响,这影响足以透彻,就如同她成为长片导演以来所发行的任何一部作品一样重换新生。
这种不经修饰、甚至略显单调的审美,完全符合温蒂·卡罗尔身陷的处境。她被困在一个沉闷的小镇上,名下只有262美元,没有汽车,也没有同伴。双手插在口袋里,眼皮沉甸甸的,嘴唇几乎撅着,威廉姆斯在肢体上将她所处的深沉苦难表现得淋漓尽致。雷查德能通过这位才华横溢的女演员的表达来调动孤独与绝望这样的重要主题,而非倚赖阐释性对话的支撑。威廉姆斯如雷查德的机位一样,是使她质朴的美学凑效的主要力量;她《恋爱时代》(Dawson’s Creek, 1998)中的金色长发被剪成男孩气的风格,染成深棕色,不合身的格子衬衫与深蓝色运动服作为她平凡的制服,背包,而不是钱包,成为她唯一有功能性的配饰,威廉姆斯被塑造成困窘、中性的模样,雷查德在人设上让她狼狈,颠覆了她的明星形象,以凸显这份折磨的严酷。雷查德与威廉姆斯以冲淡外在美的方式有效地重新定义了这个词。
《温蒂和露茜》剧照
《温蒂与露茜》中鲜有引人入胜的动作桥段,但不能被误认为缺乏冲突。雷查德自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驻足在看似平凡的事物上,但是电影中的每一帧画面都有助于发展情节和塑造人物。整整80分钟,电影的节奏极其发人深思,却没有丢失构筑紧张感的空间。反之,相对慵懒的节奏增强了紧张感,雷查德以特定的方式构建了温蒂对露茜的搜索之旅,在被艾伯特形容拥有“几乎令人无法承受的悬念感”的《昨日欢愉》基础上,更加强了效果——悬念的决定因素露茜,是充满生气,在情感上有重要性的。
露茜就在外面的某个地方,在观众担心最坏情况发生之时(考虑到温蒂旅途中不断碰到越来越多的障碍,这是情有可原的),观众还是在内心深处怀有一线希望,因为命运尚未注定,温蒂也没有表现出放弃寻找的迹象。雷查德通过用细腻的温暖,发展温蒂与年长的保安之间的友谊的方式,巧妙地维持了这种紧张关系。保安允许露茜每天用他的手机打一次拘留所的电话,合理化了我们对露茜终能被找到的希望。当保安在他的休息日出现,告诉温蒂露西的下落时,他递给她8美元——“别让她看到”,他要求说,指的是他的妻子——一个格外深刻感人时刻,展现了贫困的主题在每个场景中都交织得如此紧密,直到这一幕才转向对温蒂有利的那面。考虑到露西的困境,和保安能负担得起给予多少,8美元比一张空白支票承载着更多的意义。
《米克的近路》并未将目光之锁定在某一个局外人身上,取而代之的是一群人,是由自恋的向导史蒂芬·米克(布鲁斯·格林伍德饰)带领的三个家庭。米克是个具有魅力却毫不可靠的人,可能丝毫没有他与这群人该向何处前行的概念。最初计划持续两周的旅程耗了一个多月,不仅考验这群迁徙者的耐心,更考验他们的生存能力。由所罗门·提瑟罗(威尔·巴顿饰)和他意志刚强的妻子艾米丽(米歇尔·威廉姆斯饰)带领的迁徙者们即将耗尽淡水,且对很快能碰上一个湖泊的几率愈发感到悲观。一个不会说英语,但或许能将他们带向饮用水的凯尔斯印第安人(罗恩·龙多饰)的出现打破了这群迁徙者决策的权力图谱。艾米丽受够了米克明摆着的无能,开始主管这群人,在其他人则视凯尔斯人为恶魔时,尽力地讨好他。艾米丽成为了这群人中唯一持有坚定信念的那一个,与米克早已溃败的统领展开抗衡,一场关于这群人前行方向的激烈争论也随之而来。影片的结尾,迁徙者们与水和社会的距离并没有比他们的旅程开始时更近。
《米克的近路》海报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的安·霍纳迪在赞扬《米克的近路》为2011年最佳影片时写到,“导演凯利·雷查德用《米克的近路》解构且彻底地重新定义了美国西部片,剥去了其神化性。这是一次引人入胜的电影旅程,常常与电影中顽强不屈的主人公险峻简朴的生活一样充满了魅力”。《昨日欢愉》与《温蒂和露茜》没有重新定义它们的类型,但“顽强不屈的主人公险峻简朴的生活”的描述可以完美形容雷查德之前的作品。《米克的近路》在她所有电影中提供了最少的背景;她没有暗示片中这群人来自哪或将去往哪,而是将笔墨花在现饮用水的搜寻之旅,这是个极其模糊的目的地。自然,这些贫困的迁徙者自始至终都没有见到水源,他们的旅程被铸造成游离在病态边缘的无止境跋涉,这是雷查德第一部在其中真正设置了死亡威胁的作品。
与《昨日欢愉》、《温蒂和露茜》一脉相承,雷查德确保了自己的角色是最根本的边缘人物,无法适应任何一种文化或经验。观众不知道他们来自哪里,雷查德否认我们需要把角色和某个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们身份的地点联系在一起。《米克的近路》将这种存在主义的设定推向了一个新的极端,片头出现以字幕出现的“俄勒冈,1845年”是这部电影令人精疲力竭的无尽旅程的唯一语境。
《米克的近路》确实是多层面上的极端化练手之作,并不仅仅局限在对局外人的描摹上。雷查德未经修饰的质朴美学尤为重要;《米克的近路》只有一个室内场景,是所罗门和艾米丽·提瑟罗在马车中的对话,只由一个镜头拍成。其他的每一个场景都毫不夸张地能被形容为是“未经修饰”的,因为雷查德和她的团队没作出任何会改动周边景观的举措——这充满裂痕的、岩石密布、几乎四下无木的地形,不需要任何人为修饰。这种简朴美学可以归因于电影特有的拍摄哲学。在接受《纽约时报》乔伊·迪特里希采访时,雷查德谈到了她决定采用四四方方的4:3纵横比。雷查德说:“我试图去除这个地方的浪漫色彩。我们制定了不拍远景镜头的规则,而这个四方比例确实让我们很受用。另外,这些迁徙者们每天要走7到12英里,这让你始终追随着他们。你无法预测下一个角落里会发生什么,从女性视角来看尤为如此。她们所戴的帽子遮挡住了边缘部分的视觉”。雷查德试图“去浪漫化”的目标也符合她用在《昨日欢愉》、《温蒂和露茜》中的手法,她一直致力于尽可能简朴地呈现自己的故事,以一种不加修饰的美学聚焦于困窘的角色们被压抑的痛苦。这也是对乔治·W·布什作为一名失败的总统最有效的讽喻。
《米克的近路》剧照
很少有电影制作人像雷查德一样,能始终在他们的作品中极富表现力地表达自己对布什政府和伊拉克战争的不满,并以一种较之《华氏911》(Farenheit 9/11, 2004)适合自己风格的低调方式如此参与政治。在伊拉克战争开始后,她的前两部电影都使用了自由派电台评论的方式去抨击它。11分钟的实验短片《特拉维斯》实际上是一个小男孩略显模糊的镜头,配以播放的是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对一名阵亡士兵悲痛的母亲的采访片段,效果令人难以忘怀。《昨日欢愉》中马克和库尔特在车内的沉默常由Air America广播填满,有些预言性地,从断言参议院议长林顿·B·约翰逊对民权法案的推广标志了南北之间的不可挽回的分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南方交付给了共和党”)开始,哀叹美国政治中左派和右派间鸿沟的极速扩大。这段评论贯穿影片,愈发敏锐地反映了当下主要由卡尔·罗夫制造的分歧,他对布什竞选策略和决策施以的影响为他赢得了“布什大脑”这一绰号。Air America的广播选段并没有出现在雷蒙德的短篇小说中。
毫无疑问,《温蒂和露茜》是对经济困难时期最明晰与饱受赞誉的描摹之一,这场困境由战争的天文开销和附带的疏忽所致,折磨着无数美国人。在先见之明上,本片超越了《昨日欢愉》;这首反映穷困的温蒂·卡罗尔的叙事曲于2007年拍摄完成,于2008年12月在电影院上映,距金融危机爆发仅数月之隔。
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斯科特将《温蒂和露茜》定位为新新现实主义的先行者,不仅是因为它的美学与深刻性,更是因为它与源自意大利的最彻底的新现实主义作品主题上的相似性:“一些第一批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拿罗伯托·罗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Roma, città aperta, 1945)和《战火》(Paisà, 1946)为例,都是上演在战争余波下的战时故事。但直到四十年代晚期,那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的时刻,通过卢基诺·维斯康蒂(Luchino Visconti)的《大地在波动》( La terra trema, 1948)和维托里奥·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的《偷自行车的人》(Ladri di biciclette, 1946,在当时制造了国际轰动,就算时至今日可能仍是最负盛名的新现实主义影片)这样的作品,这个运动才形成了自己的典型形式”。
雷查德已经确认了米克和布什之间每一个相似之处的例证,几乎每一处都被采访者仔细深思过,所以让我们在雷查德幽默四射的一个小案例中纵情一会。雷查德被米克这本长达14页的“自传”所逗笑了,说到:“这10页的故事已经够长了,他表现得就像,‘我领导了第一支车队穿越俄勒冈,大获成功’。或许就跟乔治·W·布什的新书《一切都很顺利。别担心。》(Everything went great. Not to worry.)一样”。
-FIN-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柏林相关报道
DAY 1
新柏林电影节?XXXXXXX
奇遇开幕片,真的是电影吗?主竞赛至少目前还值得期待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精选
一部精致有余的“女同电影”,离女性和同性还有多远?
每副温暖明亮的面孔,都想寻求一丝阴凉
纽约是斯科塞斯的,也是卡萨维茨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
少女行为十分迷惑,只因心中还有大写的自我
70年前也有一个“婚姻故事”,很苦很痛,很温柔
动起来躁起来!让这部电影扫除所有阴霾!
请为深焦口碑榜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