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亚洲最好纪录片节,会被权力和金钱腐蚀吗?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2021-11-09

喜马拉雅APP订阅 深焦Radio
苹果播客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小宇宙APP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第17届.


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Yamagata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10.7~14,2021



作者:Methy

日本电影不是日本的电影,青年文化也不是青年的文化。专和你作对,让系统崩溃。


作者:尼侬叁

都市难民。



2019年第一次参与到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YIDFF)的火热氛围中(《中国纪录片再次摘下世界最高荣誉》)的我,不曾想到两年后的世界大变会使得这场盛事史上第一次以线上放映的方式对公众开放。关于线上放映的讨论、这两年已经有过许多的观察与探讨,但仅针对YIDFF的纵向比较或许还值得一做。而在笔者看来,线上放映其实并非消除、而是放大了这个活动的一些特点与风貌。


“市民性”其实是延续了YIDFF创办者、纪录片导演小川绅介自驻扎山形进行纪录片拍摄以来一贯的宗旨。在关注与当地居民协作、融入当地生活的行动模式的指引下,YIDFF旨在为参与者们提供了一个定期的联合实体并串联起更长久的连接——在这过程中无意变成据点的腌菜店“香味庵”(香味庵クラブ)正是这种精神的最好体现。可惜的是因为疫情影响,香味庵的实际持有人丸八腌菜店(丸八やたら漬)在2020年决定永久停止运营,也为本届YIDFF提前添上了一层阴霾。


今年推出的线上香味庵的登录页面


然而组委会并未放弃“香味庵”这个符号与它背后的精神遗产。除了在开幕式上放映香味庵纪录片之外,这次YIDFF的一大亮点就是将“香味庵”完全数据化并移植到了线上即时通讯软件 Spatialchat 之中。除了在网站上完全模拟香味庵的建筑构造并加入过往的照片、视频来增加亲切度之外,主办者们也呼吁大家在每天晚上9点——电影节放映的结束时间——之后前往线上香味庵见面并畅聊。当然,线上相聚并不足以复刻实际参与电影节的体验与感受。时差、网络质量、尴尬程度仍然都还是很大的问题:我在电影节开幕的当天去体验了一把线上香味庵,一上线发现参与者除了我之外全都是日本本地的电影人以及学者。想要躲在旁边偷听、但环境的安静在线提示栏的存在又让人无处遁形,最后只好悻悻然下线作罢。这和众声喧哗、多语齐飞、无论社恐与否都能找到一个落脚点的线下香味庵体验还是相去甚远。(当然无论这种方式的最终成效如何,主办方的心意还是到位了。)


山形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与“市民性”紧紧相缠无法分离的是YIDFF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几年前组委会委员来我所在的学校演讲时,就提到电影节本身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当地政府的文化政策拨款。而官方的存在于线上电影节就显得尤为明显——本届开幕式的一大重点就是为了宣传山形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创造都市中电影分类的不菲成绩。在旅游宣传片式的开幕影像与山形市市长的演讲加持下,YIDFF的形象变得越来越精美、中产、干净,赶上了这一波借着宣扬全球在地性(glocal)的士绅化潮流。在对这种与小川精神背道而驰的政治倾向表示警惕的同时,我当然也理解一个电影节的展开与延续少不了权力与金钱的支持。如何平衡好电影自身的批判性与电影节自身的政治宣传、商业属性之间的关系,是每个电影节策展方需要思考的问题。不过线上电影节的形式,确确实实是削弱了前者而突出了后者。


或许在YIDFF的历史上,2021年只是很特殊但也很微小的一页,很快就会被翻过去。下一届如果能有幸在线下开展,一定会有新的“香味庵”出现并成为未来电影人们的行动据点;当然,也会有更多的文化政策、文化宣传借着这个平台被生产、消费、遗忘。而我,只能暗中期待未来不用再参加线上电影节、并将线上的种种失望传递给大家罢了。


尽管举办方式的变化难以预测,但在今年的国际竞赛与亚洲新浪潮(千波万波)两个部门,仍然能够看到娴熟的影像作家延续各自的一贯风格,以及新晋导演们在记录中重塑过往、追踪时局、叙事自我的影像盛宴。


《献给贝娜吉尔的三首歌》

(Three Songs for Benazir,2021)


触及战争、难民等议题的影片似乎从未在往届影展缺席过,而对于军事冲突下地区的日常性面貌的捕捉,不同的影像又留给观众究竟多少探索与反思的空间。记录了在阿富汗喀布尔国内难民营地的年轻夫妇的生活景象的《献给贝娜吉尔的三首歌》获得了奖励赏。导演之一的古利斯坦·米尔扎伊(Gulistan Mirzaei)曾在喀布尔周刊任职副主编,该报社是喀布尔在塔利班政权在2001年初撤出之后第一家独立报社。或许正因如此,《献给贝娜吉尔的三首歌》的风格也颇有专题节目的气息,伴奏与剪辑的过于心急,也不禁令人怀疑有关夫妻间的互动与离别的感性更多的是出自揣测或想象。但无论哪种,遗憾的是我们始终对于他们的生活一无所知。


《占领五十四年》(The First 54 Years,2021)


而本届竞赛单元的特别赏则由以色利纪录片《占领五十四年》夺得。导演艾维·莫格拉比是2004年成立的“打破沉默”(Breaking the Silence,在以的非政府组织)的创始成员。以现役、退役的以色列军人以及预备役的人员为对象,“打破沉默”为他们提供了一条能够叙述各自在被占领土上经历的渠道,并将这些叙述出版成一本“证言集”,让公众能够更了解自1967年以来的以军占领巴勒斯坦领土加沙地带以及西岸以来的地区情况。而影片也正是在这本证言的基础上打造而成的“占领战略手册”。其中,带有暴力符号的军事记录影像在导演的介绍和军人的证言下,交替闪现,影像像是在一种冷静的“挑衅”下同时进行着强烈的自我反省。不仅仅是对军事冲突下的道德谴责,其中还拷问了长期迫于服从暴力之后的个人准则,或暴力本身的运作机制。


《小巴勒斯坦——围城日记》

(Little Palestine <Diary of a Siege>,2021)


除此之外,本届的亚洲新浪潮单元的小川绅介奖(大奖)颁给了《小巴勒斯坦——围城日记》,该作是叙利亚出生的导演阿卜杜拉·阿尔·哈提卜(Abdullah Al Khateeb)在2013年到2015年拍摄的巴勒斯坦人在叙利亚难民营的日常生活。而涉及缅甸武装冲突背景的纪录片《破碎的心》也获得特别提及。影片是在武装冲突的夹缝中两个受过性侵犯的不同年代的女性的一场谈话,但事实上,是一场时代洪流下女性被要求保持缄默,却未曾改变过的悲剧。


《夜间视力》(Night Shot,2021)


来自智利的导演卡罗琳娜·莫斯科索的《夜间视力》同样是直视自我,作为受害者被性侵后的8年生活,导演自身充满了疲惫与焦虑。一般的日常记录以外,影片还使用了过度曝光和夜间模式进行拍摄。即便是欣喜若狂的时刻,巧妙的乐曲也参与其中,却常常毫无道理地戛然而止,短暂的愉悦总是容易被创伤下的宁静所侵蚀,带有敌意的记忆不加掩饰地时进时退。与此同时,从再立案调查、母亲的信件,再到加害者无法被定罪的结局,面对即将到来的案件受理的失效日,导演也终将被迫去完成与自身伤痕的对话。执法部门在案件中无能与缄默的体现亦是对司法制度的批判。


《波士顿市政厅》(City Hall,2020)


弗雷德里克·怀斯曼的长片《波士顿市政厅》去年早已声名在外,本次也是入选了电影节竞赛单元并获得了优秀奖。90岁高龄的怀斯曼将镜头对准自己的家乡,面对同性婚姻、退伍军人、慈善活动的运营以及多民族群体等相关的诸多当代热点问题,不难发现波士顿市政厅的行政运作以及市长马丁·沃尔数次具有诚意的演讲,以及其中的民主细节与当时特朗普执政的理念相对立,影片在波士顿市政厅正以符合美国宪法和民主主义规范的形式提供市民服务的目标进行了最大呈现,而长达4个多小时的会议、演讲、公共设施等场景的记录,仍然是怀斯曼在与机构“对谈”过程中对于权力与民主的关系解构。


《蝼蚁动力学》


中国纪录片《蝼蚁动力学》曾以《春天-许金玉的故事》入围2002年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的导演曾文珍的新作《逃跑的人》,以及入围过2019年电影节作品《工寮》的导演苏育贤的续作《Dorm》等作品,都是与劳动者/外籍劳动者权益相关的叙事。《蝼蚁动力学》中将展开的人权活动作为主线,艺术家又在参与事件的过程中谈及实现“自救”与困境,影片在劳动剥削事件的背后,记录的始终是一种对于官僚体系与诉求之间僵持不下的关系;纪录片《逃跑的人》中以草云为代表的越南劳工们在台的抗争史与她自己逃跑4094天的遭际,都直面抗争着生命的飘零与社会的边缘性;而《Dorm》同样是在台的越南劳工的故事,却以一种舞台剧的形式还原无法被记录在案的过去。


《逃跑的人》(The Lucky Woman,2020)


《Dorm》(2021)


安雅·多尼登(Anja Dornieden)和胡安·大卫·冈萨雷斯·蒙罗伊(Juan David Gonzalez Monroy)以“OJOBOCA”的名义组成年轻的作家组合,他们的影片《她的名字曾是欧罗巴》在追溯1920年代进行灭绝动物的复原研究的动物学者卢茨·赫克的著作,考察现代新的交配尝试和基因研究的情况,与此同时,绘画和模型的引入将他们带向有关欧罗巴的神话想象,影片是呈递了一种关乎模拟的实验性作品。


《她的名字曾是欧罗巴》

(Her Name Was Europa,2020)


另外,虽然电影节的一部分作品没有办法在线上观看,除了主竞赛与亚洲新浪潮两个单元,这次也继续推出了历年的核心部门,汇聚了各种各样独特的作品。“日本视角”推出了以独有的视点描绘警惕权力的失控、1960年代民众的行政异议、影像作家对后3·11十年的总结思考,以及与土地连结的个人记忆的相关作品;“Yamagata与电影”的作品探讨了因世界的巨变而正在从山形消失的事物。



以下是获奖名单与部分片单短评



国际竞赛单元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弗拉哈迪奖(大奖)

Inside the Red Brick Wall 

导演: 香港纪录片工作者

Methy

80/100

摄影机群组成游荡的复眼:看见的是危机、冲撞、与不知所措,感受到的是系统的卡顿、自我破坏、以及更新方式。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被操控的一根绳上的蚂蚱。

尼侬叁

88/100

没有什么叙事结构,一切集中在围城的主题上,将现实扒开给你看。


山形市长奖(最优秀奖)

朝耕暮耘Camagroga

导演:Alfonso Amador

制片国家/地区:西班牙

111min

简介:在灌溉业发达的瓦伦西亚地区的城市近郊,有一户世代种植虎坚果的农家。在开发的浪潮中,描绘了农家选择继续务农的一年,他们脸上浮现出耕作的喜悦,也反映了土地的历史。

Methy

50/100

影像先行、感性先行。上来农耕的一小时奇观对于城里长大的人来说也算一种porn了。

优秀奖

波士顿市政厅 City Hall

导演:弗雷德里克·怀斯曼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274min

优秀奖

夜间视力Night Shot

导演:卡罗琳娜·莫斯科索

制片国家/地区:智利

80min

简介:学生时代遭遇了性侵犯,但由于智利司法制度上的障碍,案件过了时效。导演在片中利用夜间和曝光模式拍摄,将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像日记一样记录下来,开始一场没有尽头的旅程。

尼侬叁

88/100

奋力摆脱疲惫与焦虑中行进的8年个人日记,有几场配乐跟影像显得尤其灵动。性侵遭遇的创伤记忆总是容易唐突地闯进来。

特别奖

占领五十四年The First 54 Years

导演: 艾维·莫格拉比

制片国家/地区: 以色列

110min

简介:以退伍的以色列士兵的证言为基础,构成的这本“占领手册”,在确认了安全保障的名义下行使的暴力机制的同时,为军事理论横行的日常生活敲响了警钟。

Methy

80/100

整理占领军的口述记录非常惊人,冷峻。 

尼侬叁

80/100

军事记录的影像在导演的说明和退伍军人的证言下,像是在一种冷静的“挑衅”同时进行着强烈的自我反省。

她的名字曾是欧罗巴  

Her Name Was Europa

导演/编剧: Anja Dornieden / Juan David González Monroy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语言: 英语 / 荷兰语
片长: 76分钟

尼侬叁

80/100

全片的幻灯片解说又像是显微镜下的视角,自然与实验性的交替呈现。

Methy

70/100

选择用幻灯文字而非语音讲述的散文电影。围绕“重生”灭绝野牛的种种计划串联起欧洲近代史。最后在亚洲人买下的度假村里悻悻然那段有点好笑。

在光消逝之前

Before the Dying of the Light

导演: Ali Essafi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摩洛哥 Morocco
语言: 英语 / 法语 / 阿拉伯语 Arabic
片长: 69分钟

Methy

80/100

革命季节、先锋艺术、national cinema. 素材的承接顺序、采访画外音的置入方式都很不错。


亚洲新浪潮单元(千波万波)

New Asian Currents

小川绅介奖(大奖)

小巴勒斯坦——围城日记

Little Palestine (Diary of a Siege)

导演: Abdullah Al Khateeb

制片国家/地区: 黎巴嫩 / 法国 

/ 叙利亚 / 卡塔尔

89min

简介:叙利亚的巴勒斯坦人难民营的生活。由于当地局势的恶化,道路被阻隔,粮食短缺,在轰炸中不断有人丧命。人们只能是不断前行。

Methy

85/100

偶然性与时间跨度—导演经历了叙利亚内战、IS占领、脱逃到欧洲才拣起这些好几年前的素材—让这种记录更难能可贵。

奖励赏

献给贝娜吉尔的三首歌

Three Songs for Benazir

导演:Elizabeth Mirzaei / Gulistan Mirzaei

制片国家/地区:阿富汗

22min

简介:一对住在喀布尔难民营地的年轻夫妇。青年为心爱的妻子贝娜吉尔献歌。为了生活他作出苦涩的决定……

尼侬叁

50/100

新闻短片,相当的专题类倾向。说是献给阿富汗的住民,影像的交代有又些卖弄感性了。

Methy

40/100

四年的空白及前后的承接运用的巧妙。但这个叙事太浪漫化,导致很多矛盾和问题被遮蔽了。

奖励赏

化妆师  Makeup Artist

导演:Jafar Najafi

制片国家/地区:伊朗

76min

简介:米娜不顾丈夫和婆婆的强烈反对,千方百计地想要实现自己梦想。渐渐地、周围和世界似乎都在发生着变化。

特别提及

破碎的心  Broken

导演:Nan Khin San Win

制片国家/地区:缅甸

13min

简介:战火纷飞,不同世代的女性与性暴力为邻的事实也从未改变。导演与一位年长的女性,在森林里沉重而安静地诉说着各自的想法。

尼侬叁

78/100

缅甸武装冲突夹缝中挣扎于本土的女性处境与自我意识。

Methy

65/100

缅甸战区女性史。最后感觉戛然而止,期待有长片。


市民奖

以火书写Writing With Fire

导演:林图·托马斯 / 苏什米特·戈什

制片国家/地区:印度

93min

简介:一部关于印度女性新闻从业者的纪录片。在这个男性主导的领域,印度诞生了当地唯一一份由达利特女性经营的报纸。首席记者梅拉和报社的其他女性同事一起,以智能手机为武器,在性别不公的前线与传统思想进行抗争,向世人证明女性能冲破家庭的束缚,通过工作展现出女性独有的力量。

It's Just Another Drago

导演: Taymour Boulos
制片国家/地区: 黎巴嫩 / 匈牙利

 / 比利时 / 葡萄牙
片长: 16分钟

Methy

85/100

太灵性了。由来自黎巴嫩的导演和来自罗马尼亚的讲故事的人的对话、童话故事、各自的离散记忆、以及布达佩斯的现实影像所组成的蒙太奇。

尼侬叁

80/100

影像与文本之间的穿插很奇妙,像睡前故事,妙趣横生。

洛洛的恐惧

导演: 洛洛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片长: 84分钟

Methy

65/100

草场地民间记忆计划作品。除了常规的口述史之外又记录下了疫情期间如何进行集体网络创作及互相打气。导演洛洛本人自白的部分也很真挚,川音悦耳。不过整体结构还是有点过于工整机械,缺少一些灵光乍现。

逃跑的人

导演: 曾文珍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片长: 87分钟

尼侬叁

75/100

以非法滞留的在台越南劳工草云为主的抗争史。尽管政府的正面缺席以及时间线铺陈得不太明朗。但4094天的“逃跑”本身就已放大了外劳极度的边缘性,6年的跟踪拍摄也是传统却又直接地进行的现存社会制度不公的批判。

东北方言的歌——来自海啸沿岸

東北おんばのうた─ つなみの浜辺で

导演: 鈴木余位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片长: 80分钟

Methy

70/100

方言、诗歌、口述史。以地方性为基点把3·11放到一个更长的历史维度上去看的做法还是挺独到的。

The Still Side

导演: Miko REVEREZA / Carolina FUSILIER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菲律宾 / 阿根廷 / 韩国
片长: 60分钟

Methy

80/100

online streaming 太可惜了,脑补大银幕体验应该很好。废弃的岛屿、空置的动物园、酒店、度假村、重新蔓延开来的自然生态。面向游客的喇叭公告像游荡在时间之中的幽灵。最后加上一点由菲律宾民间神话发散来的后人类克苏鲁想象。

蝼蚁动力学

导演: 徐若涛 / 王楚禹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片长: 102分钟(公众版) / 120分钟(艺术家版)

Methy

65/100

艺术的部分很好。

尼侬叁

65/100

工人的维权还是艺术家的创作自由,公权力下的失语困境确实都是相似的。

我跟着你

Her Name Was Europa

导演/编剧: Anja Dornieden / Juan David González Monroy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语言: 英语 / 荷兰语
片长: 76分钟

尼侬叁

80/100

下800米的矿井过程还是非常震撼的。

Methy

75/100

私影像与社会纪实的奇妙调和,从个体的政治转进至政治的个体。

午后的景色

Afternoon Landscape 

导演: Sohn Koo-yong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片长: 73分钟

尼侬叁

60/100

非常舒服的矮房街景,只是女孩的闯入过于刻意。

Dorm

导演: 苏育贤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片长: 54分钟

尼侬叁

78/100

将在台的越南劳工的罢工景象以戏剧方式还原,尽管是排演,戏剧感又在强调一种纪实的时态,是有叙事策略的“纪录片”。

Methy

50/100

更像是实验剧场纪录,中间睡了。


日本视角

Perspectives Japan

牛久入管收容所 Ushiku

导演: Ian Thomas Ash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片长: 84分钟

Methy

65/100

政治最终会为自身的虚伪付出代价,但很多人的生活/生命已经被毁。ITA的作品仍然是行动先行,诉求简单直白。很聚焦、很有冲击力没错,但更希望他学原一男等人耐心下来、把视角放宽一点并去挖掘事件的多重面向——比如更深层的历史背景调查(作品叙事似乎把2016的伊势志摩峰会当作一切问题的起点、略带有误导性质)以及人权律师、日本草根反入管法行动援助组织等长期参与者的声音。

YAMAGATA与电影

Yamagata and Film

腌物与KOMIAN

丸八やたら漬け

导演: 佐藤広一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片长: 105分钟

Methy

40/100

以倒产的丸八腌物店为中心发散开来,涉猎了其店铺香味庵在山形国际电影节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讲了其建筑物本体的文物价值、山形市民团体的参与、地方振兴与文化政策…可惜每个部分都讲了个大概,没能更挖掘深度。不过本身依然算是不错的archive material.

特別招待作品

Special Invitation Film

Wuhan, I Am Here

导演: 兰波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片长: 153分钟

Methy

80/100

因为在疫情初期与朋友们也跨国做过自救小组,捐献了口罩物资,于是对这部充满局限性与行动力的作品非常有好感。这种临时、不求回报的组织性能够让人直接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与钱无关。

尼侬叁

80/100

不仅仅是对疫情前线各种民间援助的记录,穿着防护服坐在街角大哭的病患家属,医疗瘫痪下被搁置的非新冠患者,在体制间被来回踢皮球的老人......


编辑:尼侬叁

都市难民


-FIN-


深 焦 往 期 内 容

脑洞神剧这季扑惨了,才豆瓣 9.4

拍过金酸梅最差,也进过手册十佳,他的新片更接近……

一个被盗录的金马最佳新导演,和他不想吓人的恐怖片

为这部9.2高分韩剧,我们找了个亲身体验的韩国作者…

好好谈电影,大美许鞍华

阿莫多瓦下部电影,改编自这个“失败”作家

学生举报老师?美国也一样…

影迷的DVD时代,就该用影史第一来终结


“伯格曼去世的那一刻,我在看他的电影”

热爱猩猩的卡拉克斯,其实是在翻拍戈达尔《电影史》?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