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日本动画注定不平凡的一年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深焦艺文志 Author 深焦艺文志


本文转载自“深焦艺文志”公众号于2023年1月20日发布的原创文章。


深焦艺文志是深焦DeepFocus的平行宇宙,专注于泛文化类主题,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学、音乐、动漫、艺术、戏剧等形式。如果你想从电影出发,感受更广阔的精神宇宙,欢迎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订阅这本当代青年的新精神手册,或点击下图二维码。



深焦DeepFocus



动画口碑榜

LIST OF ANIME



策划 深焦编辑部

2022 年的日本动画,其实可以说无论从质量还是影响力都相当突出。


从影响力方面来说,笔者认为在去年年末中国观众看到了两部非常重要的动画:12 月 1 日在中国大陆上映的动画电影《航海王:红发歌姬》和十月开播的电视动画《电锯人》(此处并不涉及对两个片的褒贬评价)


首先《航海王:红发歌姬》是一部明显从商业运作和创作思路上对新海诚导演的《你的名字。》(2016)有所继承的作品——《你的名字。》正是上一个对日本动画造成巨大影响的节点,动画甚至电影的项目立案、商业模式和生态、动画创作和表现思路、文艺批评语境等各个领域都造成了重要影响。至于《红发歌姬》的情况将在正文展开谈谈。


而《电锯人》则是前所未有地采用了多名当红歌手演唱片头曲和十二首片尾曲,每一集的 ED 影像也是由不同独立动画影像作家、动画团队创作,每个 ED 都可以当做独立的一分半钟短片作品看待(以往的话,虽然也有的动画采用每一集不同的片尾曲和画面的方式,但基本都是角色曲或者较为小众的动画歌手,而且画面上基本都较为简易或兼容性高,《电锯人》这种每一集都是当红音乐人和不同团队创作的情况是没有过的)。而“出品(製作)”一栏中则只有该作的动画制作公司 MAPPA,众所周知日本电视动画被制作委员会制度统治多年(即不同功能的公司组成一个委员会,每个公司承担该动画项目的一个或几个窗口,如卖碟的,如电视台和网络平台,如音乐公司等),许多中小型动画公司并不会进入委员会,即使在委员会中动画公司也是较为末端的,动画公司多年来在这条资本生产的链条中都位于底端,而近年来动画公司都在寻求突破,力争在产业链中获得话语权,MAPPA 无疑是新晋公司的佼佼者,在《电锯人》中实现了独立出资并承担多个窗口业务的功能。这几方面放在日本电视动画里两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


在内容上,光是秋季度就已经够抢眼,《孤独摇滚!》采用了不限于手绘动画的影像表达的自由创作模式,即使是手绘动画的部分,也几乎把动画表现演出的效果放权给了每个原画师,每个原画师在自己负责的部分获得极大的自由度,最终呈现出来的片子效果也自然是令人目不暇接的;而同期另一部萌系动画《向山进发 Next Summit》(系列第四部)实际上也有点相似,该作大多数集都由前后两篇构成,而每一篇都保留了该集的作画监督的个人风格,在同样呈现个性的同时,相比《孤独摇滚!》在影像的形式风格表达上更具统一性;《机动战士高达 水星的魔女》大胆摒弃了《高达》动画中第一主角为男性、背景为宏大的战争背景等要素,大胆把校园题材与具有高概念的设定融入其中,这也让这个四十多年历史的老系列在社交网络和年轻人将获得了话题;Cygames 与动画公司 P.A.WORKS 合作的《秋叶原冥途战争》戏仿了《无仁义之战》等日本老任侠黑帮电影,让秋叶原的萌系女仆化身黑帮成员,构建了一个从未在真实历史存在过的秋叶原世界;《死神 千年血战》大概得感谢《鬼灭之刃》《咒术回战》等“JUMP 系”少年漫改动画的热潮,不然这个十年前终止播出的电视动画系列很可能不会被续命,而且还不会获得更好的制作资源……


宫崎骏的新作《你们想要活出怎样的人生?》也在该季度公布了今年 7 月 14 日日本本土上映。而这个季度上映的、由漫画原作者井上雄彦亲自导演的《灌篮高手》新动画电影《The First Slam Dunk》在前期宣传上遭受批评,但却靠本身质量斩获了高票房,该作按照走势也将会成为去年东映公司发行的电影中,继《红发歌姬》第二部突破百亿日元票房的电影。该作这种前期几乎不放出信息的宣传方式,宫崎骏的搭档、吉卜力金牌制片人铃木敏夫也表示想要在宫崎骏新作实践一下。有意思的是《The First Slam Dunk》的宣传,相比华语地区在着重强调情怀、青春、童年等吸引老观众的方式(台湾地区还采用了二十多年前电视动画版的原班国语配音),该作在日本本土的宣传完全不提旧版动画(即使都是东映动画制作)。这部电影着重改编漫画原作最后的篇章,即全国大赛湘北高中对山王工业一战,这也是电视剧集版未曾做过的篇章,许多动画粉丝对这一篇章的动画化翘首以待,但新电影更换掉了剧集版声优这一举动,以及完全摒弃了旧版动画中的各种漫画符号式的演出、采用写实的动画表现和真实系的配音表演方式,就已经表示了和旧版动画割席的态度,这根本不是什么基于电视动画版衍生的所谓剧场版,而是一部货真价实可单独存在的“电影”。


有欢喜也有悲痛,在 2022 年,许多能代表日本动画漫画界一个时代的人离开了我们。比如动画背景美术家小林七郎(89岁),负责过《巨人之星》《咪咪流浪记》《棒球英豪》《天使之卵》《少女革命》《交响情人梦》等动画的美术,和动画演出家出崎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变了日本动画的表现方式;比如漫画家高桥和希(60岁),创造了《游戏王》这一巨大 IP 、带来卡片游戏热潮的原作;比如作曲家渡边宙明(96岁),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创作了《魔神Z》、超级战队系列、金属英雄系列等大量动画特摄影视音乐;比如被称为“动画歌界的帝王”的歌手水木一郎(74岁),演唱了《魔神Z》《宇宙海盗哈洛克》《大白鲸》等众多作品的主题曲,直到去世前几周都还登上舞台完成最后的表演;比如动画公司 Studio Pierrot(小丑社)创立者、动画人布川郁司(75岁),他作为制片人打造了《我是小甜甜》《福星小子》《幽☆游☆白书》《棋魂》《火影忍者》《死神》等耳熟能详的动画……


时代无情地向前奔涌,匆匆翻过昨日的一页,也无情地为各位沉浸在旧时光的人带来无法适应的新事物。笔者认为 2022 年的日本动画是精彩且丰富的。那些被人们所怀念的老日本动画的优秀之处并不会消失在时间长河中,时代永远是承前启后的,文脉是细水长流的,此处潮落,彼方潮起。


因为是 2022 年最后一个季度,开篇的总结内容难免会往长里写,接下来进入点评环节。


上期音乐口碑榜:2022全球音乐年终盘点,向无病呻吟的作品说不


上期电影口碑榜:春节档口碑分歧巨大,但这个结果真的没想到


上期碟讯:2022全球影碟年终盘点,创造历史第一的华语片发行!


上期书籍口碑榜:弑夫通奸,欲望在三角牌局泛滥


上期动漫口碑榜奇幻战斗恋爱全是伪装,美少女的姿色才是顶流


本期作者 塔塔君

一个普通日本动画观众与电影观众

本期作者 rocefactor

最近喜欢便宜动画

本期编辑 2-3

都市难民


长评

塔塔君

ぼっち・ざ・ろっく!

孤独摇滚!

一种放权的虚构创作


导演

斋藤圭一郎

系列构成

吉田惠里香

制作公司

CloverWorks


继一月番《更衣人偶坠入爱河》,七月番《莉可丽丝》《契约之吻》,十月还要再谈一部“纯血索尼动画”《孤独摇滚!》。(笔者之前把由索尼音乐旗下的动画出品公司 Aniplex 和 Aniplex 旗下动画制作公司打造的动画称为“纯血索尼动画”。)不得不感叹,一年四季每个季度都有一部“纯血索尼动画”引起话题的是相当恐怖的。


正如开篇所说,本作“不限于手绘动画的影像表达”,“每个原画师在自己负责的部分获得极大的自由度”,因此在本作可以看到粘土定格动画、特摄、漫画戏仿等形式,以及各种各样充满趣味的符号性表达。而另一方面,在表现演奏的情节时,该作又采用了接近实拍的方式表现细节,手绘动画参考了真人演奏的影像和 3DCG 场景模型。可以说,这是一部只要是有趣,就可以把统一而整合的风格放在次位的作品,这不仅是近年最具话题的制片人梅原翔太的作风,也不仅是出身原画师、首次担任导演的斋藤圭一郎的作风,而是把这些表现的权力下放给了每个主要原画动画师。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这让笔者想起了几年前,欧美社交网络上发起的、由全球 250 多名粉丝用自己的画风绘制一集《美少女战士》的同人动画,该动画相当于每个人画一个镜头,在不限制表现手法和画风的规则下,一集下来风格不断变换。在《孤独摇滚!》中,导演、总作画监督这些管理统筹风格的创作总监职位也似乎也把这些表现的权力下放给每个主要原画动画师、每集的演出,笔者认为《孤独摇滚!》是一种独立动画(indie anime)的思路在商业动画中的运用,宛如利用了《孤独摇滚!》这个题材对动画形式进行了一次玩乐,但这种放权的玩乐能否称得上是一种统一释放的形式风格,笔者认为是需要打个问号的。有意思的是相比导演斋藤圭一郎为首的,以多样化表现与符号为趣味的演出方式,担任第2、6 集分镜和演出的藤原佳幸(《昨日之歌》《NEW GAME!!》导演)以风格统一的影像,反而在本片成了一种老派的稳重。


本作和十多年前同样是女子高中生乐队题材的《轻少女音!》故事、风格有着巨大的区别,但在多媒体(Media mix)运作和创作上,依旧有着相似的地方,比如在动画之外,该作还会以片中虚构的乐队的名义发售专辑,而《孤独摇滚!》也在动画完结之际,以该作的虚构乐队“团结乐队”(結束バンド)之名发售了一张同名专辑,收录动画中出现过的该乐队的曲子,这和《轻音少女!》以片中虚构乐队“放学后 Tea Time”为名发售专辑是相似的。这也意味着,在这种 media mix 商业运作中,为虚构乐队创作真正存在的音乐也包含了虚构创作,比如乐队的风格与性格,即创造一种独属她们的音乐性,但这也是最难的。一不留神,这种多人创作、创造的虚构可能会变成没有音乐风格的作品(Media mix 危险在于会泯灭作者身份,创作变成一种资本生产过程),甚至变成了依赖原作、角色人设来支撑风格。本作发售的专辑是 Aniplex 少有的、不附在蓝光特典的 CD ,自然是有这方面野心的,至于结果如何,相信每个人都有答案。


モブサイコ100 III

灵能百分百

当潦草的完结不是一种贬义时


导演

莲井隆弘/

立川让

系列构成

濑古浩司

制作公司

BONES


第三季是整个系列的完结,在最后,一直压抑自己能力与心情的茂夫爆发,无法控制自己破坏他所生活的城市。在他直面自己之后,迎来了自己第一次的失恋。而他的师傅灵幻新隆,这个靠谎言赢得一切的普通中年人,也对茂夫坦白了自己不会超能力的真相。两人都在直面自己中走向了人生的新阶段。其实作为完结篇,本作的完结是相当潦草的。前半部分的“西兰花神树”篇,那个曾经精神上控制了这个城镇的居民的锅盖头教主,他的下文又如何;此前奄奄一息的小酒窝,为何最后又作为“机械降神”再度登场帮了灵幻和茂夫一把;关于最后的篇章中,茂夫的恋爱与爆发与前面的内容联系并不大,就像是匆匆新起了一个单元篇章,然后作为整个故事的完结,以至于要不是此前的角色都登场了一遍,笔者都没意识到这就是整个作品的完结了。在本季度两大篇章(“西兰花神树”篇和完结篇)中间,甚至还插入了一集无关主线的单元回,讲述茂夫和社团的同学召唤灵异,却意外的和外星人建立了友谊的故事。这些疑问下来,笔者在思考的是,第三季这些内容具备一个统一的主题吗?如果具备,那么主题是什么?


笔者认为答案在第四集中,运用了日式恐怖(J-Horror)的一集。日式恐怖的精髓在于些潜藏在日常之中的异物探出头来,入侵你的经验与司空见惯。而且经常这些异物并不是藏在神秘的黑夜,而是光明正大的白日,象征日常世界的白日。并非需要进入一个非日常空间才能引出恐怖本身,而是生活中处处潜藏着可能入侵到日常的异物(幽灵),甚至其在场还是不在场都无法预判、或说可能同一地存在,是为恐怖的本源。在这集中的异物,正是就是(对主角来说)身份暂时不明的全身坑坑洼洼的锅盖头教主,不仅如此,周边所有人都成为“幽灵”的代理者,让平民百姓皆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锅盖头教主的教徒。“幽灵”的视线无处不在。而灵幻,本应是茂夫的引路人、最好的伙伴的师傅,在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怪异事件后,思维逐渐被“幽灵”拐跑。


在最后,锅盖头教主带着长着像西兰花的神树一同离开了这个城镇、离开了地球,这些原本成为教徒的城镇居民,这些关于教主与西兰花神树的记忆也从认知中消失,奄奄一息的小酒窝也从茂夫的生活中消失,就这样,生活恢复了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的日常。那么,西兰花神树这个异物究竟破坏了什么?笔者认为,茂夫走向“正常人”的道路被无意之中破坏了。


正如“西兰花神树”篇所呈现的白日,日常光景的庸常与异物几乎同一地存在,所谓非日常并非是内面,而是在人们毫无知觉中无缝通贯着日常。西兰花从人们的认知中被挖去,但它并不是消失了,而是无人知晓世界的底色早已被置换;同学去了外星球回来继续学生生活,却无人发觉他已是超越现世的异物;茂夫似乎迎来了第一次青春伤痛草草结束了他的故事,但他绝不是成为“正常人”了……茂夫在最后抑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也就是所谓的战胜了自己的懦弱,勇敢向心仪的女生告白,接着不出意料地被拒绝了,他不出意料地大哭了一场。这些看似都很完美的收场,然而扪心自问,这真的完美吗?在美好的青春物语背后,所有的东西都是可怖的潦草,这大概也是《灵能百分百》所探索出来关于青春的答案,灵幻是茂夫的引路人,但同时也是未来的茂夫,毕竟青春就这样得过且过地过去了,忽视着各种疙瘩,然后茂夫也会长大成欲以谎言修饰之的大人吧。


ONE PIECE FILM RED

航海王:红发歌姬

创造新时代的歌姬


导演

谷口悟朗

系列构成

黑岩勉/

尾田荣一郎

制作公司

东映动画株式会社


对于《航海王:红发歌姬》这部故事乱糟糟、音响(Ado)吵死了的片,笔者大概是喜欢这个片的表达的,但又觉得我不是这个片的观众,其中的原因是我认为这可能是描写 Z 世代的日本动画中最亲切的一部,我喜欢这种亲切,但又因为笔者并不是 Z 世代而感到隔阂而陌生。


要承认的是笔者并没有看过多少《航海王》,但本作是一部面向一般路人也可以直接看的去粉丝化电影,这大概也是本作在日本和全球各地获得商业佳绩的直接原因。


细田守导演的《龙和雀斑公主》(2022),佐藤大编剧的《幽零幻境》(2022)《言语如苏打般涌现》(2020)《全力手球#》(2020)等等作品,虽然都描写了一种 Z 世代构成的网络人文生态,但都不可避免地站在一个年长者的角度去看待这些年轻人的视角,即使他们都尝试平等亲近年轻人。尤其是《龙和雀斑公主》,明明细田守自诩肯定互联网价值的作者与长期的观察者,但该作想象的互联网和他二十年前的作品《数码宝贝 我们的战争游戏》(2000),那种前现代村落式的关系网想象几乎无区别。细田守是一个典型的站在父辈的位置去观察年轻人的作者。《红发歌姬》做到了替 Z 世代道出自己的心声,这当中的关键是乌塔这个新角色,以及能代表日本 Z 世代的歌手、乌塔身后的演唱者 Ado 。


乌塔这个角色所具备的性质无疑是为这个时代量身定制。《红发歌姬》中,乌塔这个角色几乎让日本观众不能不想到 Ado 自身。无论是仅仅两年时间就享誉世界的设定,还是她用歌声和表演让听众进入一个虚拟梦境世界观看她的演唱会,通过这种方式她成为了一个活在虚拟世界的偶像,都让人想到这两年迅速以虚拟形象、利用网络世界俘获日本年轻人的现实歌手 Ado 。乌塔一边唱着《新时代》:“碍事与厌恶的事物尽数消除,将这个世界改变吧!”一边与全世界的大人们父辈们为敌,这不正如 Ado 的成名曲《うっせぇわ》(吵死了)所唱的么——“哈?吵死了吵死了吵死了!也该闭上你这张臭嘴了吧,我受够了!现代人的榜样绝对就是我了吧!”这无疑也是 Ado 向世人宣告自己作为 Z 世代正引领这个时代的价值观,也隐晦地表示那个《航海王》刚开始连载的二十几年前,那些争夺宝藏的人们、在斗争与决断中组建所建立的“大海贼时代”的规则似乎变得不合时宜。


这部电影被官方定义为是一场乌塔的演唱会,本作和《电锯人》的商业运作相似的是,乌塔在片中一共七首歌,每首歌都交给不同当红音乐家创作,每首歌都有由不同独立动画映像作家、插画家、动画团队创作的 MV 。而利用音乐制造话题,引领票房成绩,用音乐和配合音乐的影像演出调动观影情绪、激起观众感官刺激,这些做法实际上都是《你的名字。》的放大版。再加上近年来日本动画业界掀起了影像作家的潮流,也让音乐影像(不限于 MV ,还包括 OP、ED 影像等)的作者性在各种动画中找到了安放的位置。


以《红发歌姬》为代表,今年也是属于东映动画这家有七十多年历史的老公司的一年。东映动画母公司东映公司去年一年票房收入突破 325 亿日元,创造了该公司的新纪录,而《红发歌姬》也是东映公司单独发行的作品中有史以来第一部突破百亿票房的作品。除此之外还有前文提到的《The First Slam Dunk》大火,日本动画媒体“WEB Anime Style”如此写道:“该公司在面向大众的动画电影票房全盛时期里反而陷入不利,在自身擅长的市场营销领域下配合面向大众的调整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可以说是以良好的企业成绩为背景,通过不懈怠对技术开发和企划的挑战后,现在终于取得成果了吧。”


无论是《航海王》这部连载有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漫画,还是东映动画这家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老公司,都在 2022 年创造了一个“新时代”,但要注意的是,即便如此,创造新时代的也绝不会是老人。


长评

 Rocefactor

チェンソーマン

电锯人

押井守式的影像将通往何方


导演

中山龙/

吉原达矢

系列构成

藤本树/

濑古浩司

制作公司

MAPPA


《电锯人》动画版,折射般地——错位但是精准地——反映出原作漫画在影像意义上的诸多性质。


在本作公开之初,由于导演中山龙资历尚浅,参考其过往履历以及人脉关系,一个普遍的预想是,《电锯人》动画版会接班《咒术回战》的改编方向,作为一部时髦感有余而沉稳不足的动作作品出现。


事实证明这一预想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被称之为误判。《电锯人》动画版刻意追求的缓慢风格,与其说是近年“Jump 系”漫改动画与“web 系”动画人之间再一次熟练化的合作,不如说是明确表现出对于世纪转换期前后的押井守风格的意识。中山版《电锯人》一改既往 web 系动画人的狂放形象,不惜通过辅助技术的杂糅去贴近《攻壳机动队:无罪》(2004)等作品独特的空间感和人物运动的异质感,这样的努力极为罕见,也从侧面透露出本作在前期试错环节的资源之充沛。另一方面而言,初次担任系列动画导演的中山龙,在调度了大量人力物力之后依然保证了作品周期的平稳运转,其作为导演的职业属性在近年明星动画人的导演首秀中横向对比也是令人惊讶的。(注:“Web 系”最早指りょーちも、沓名健一・山下清悟三位使用数码工具作画,并且在网络上上传个人作品,之后被发掘进入业界的动画人。生涯早期的中山龙被视为其风格的重要延续之一。)


然而,对于 web 系概念的再发掘,抑或是异种混交式的动画风格的复权,凡此种种判断兴许会吸引研究者们的兴趣,却并不能对于本作的影像品质形成一个足够有力的辩护。中山龙在大胆地走出 web 系的刻板印象的同时,似乎毫无余地地陷入了一个保守的怪圈,而这个怪圈的根源性的疑惑则来自于原作:漫画《电锯人》的魅力究竟是什么?


显而易见,漫画原作者藤本树的画力并不出众,《电锯人》等作品中,作为活物的人与作为静物的场景之间的区分是薄弱的。从这个角度出发,藤本树的创作的精密性之一便是对于自我能力的精确评价,以及合理利用。并不擅长表现出静物之庞然存在感的他反其道而行之,将本应是活物的某种东西(比如人体)的僵硬感凸显出来。换言之藤本树的漫画里充斥着从有机到无机的飞跃。人偶和尸体等意象在他笔下的精彩正是来自这种飞跃的惊险性,生与死的境界之稀薄所带来的反作用力确保了藤本树作品的悬疑色彩。这一表现上的倒错结构也对应于作品叙事表达的维度。絮叨的分格,排列与重复的堆砌,无面貌无性格的环境描写,皆在差异到来的瞬间转化为一种惊异。读者进入了一条缓慢的文脉,还没坐稳又被突然甩出,在这种被冒犯的惊异中感受到作者的“天才性”。于是,一位聪明而理性的作者被冠以“精神病人”的名号,而处于精密计算下的作品则似乎狂气满溢。


无疑,动画版《电锯人》的创作者们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遗憾的是我们似乎只能在最糟糕的情况下鲜明地感受到这种选择。第三话里电次和蝙蝠恶魔的一连串对峙的灾难性表现,意味着改编者们将原作的文本编排放置在再现工作中的第一优先级,而这种文本意义上的忠实则压制了一切画面的展开可能性。笔者不无悲观地联想到,难道在 2020 年代里,押井式的影像风格最终要通向一条僵尸之路吗——《无罪》也确实是一部关于人偶和死者身体的动画。


在这样令人不安的展开中,除了考虑到 web 系的模仿往往是浅显的(如果不是流于表面的话)之外,带来些许安慰的是本作在后半程的好转。抛开田中宏纪自我救赎般的第二个分镜回不论,第八话是值得被单独谈论的精彩单回。从风景性的状况到状况性的风景的转换(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正是这么谈论押井守的风景论的),事件发生之前的街道那令人茫然的感觉自然值得观众们津津乐道,而笔者更愿意花费笔墨的则是后半围绕战斗的演出。在这一系列的镜头连锁中,出现了异常复杂的光影图层的层叠遮蔽,这些遮蔽关系又在那些造成阴影的巨大物体本身的移动的不可预见性中显得更为错综复杂。在这里发挥作用的并非严丝合缝的设计,而是光影的变化速率所带来的错乱感本身。这一错乱感进一步与角色所面临的心理意义上的危机重叠。早川秋目睹姬野的消失而无能为力,他的运动缓慢而趋于停滞。光影关系的混乱为手足无措的旁观者的心境服务,也就回溯般地为这一连串的事件发生前的瞬间——那些街道和列车的无面貌的风景,以及同样无能为力地目击这些风景的我们服务。


陰の実力者になりたくて!

想要成为影之实力者!

快餐式轻小说改编动画所蕴含的身体可能性


导演

中西和也

系列构成

加藤還一

制作公司

Nexus


在关于《电锯人》第八话的评论中,我们谈及光影关系的混乱所带来的演出意义。年轻演出家御所园翔太用一种拼凑感巧妙地替代了往往和影像品质产生直接联系的严密性,从而实现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拼凑,意味着元素之间的间隙的存在,以及各个元素在这些间隙之间的自由移动。同时,拼凑的成立也就意味着分节。


在这个意义上,中西和也无疑已经成为最优秀的轻改动画导演之一。他在《想要成为影之实力者》中的机敏发挥在许多层次上都称得上令人难以置信。考虑到轻小说改编动画普遍堕落的现状,其逆潮流而上增加作品解析度的做法几乎令人感动。


在多数情况下,拼凑是危机的信号。在各种形式的拼凑越发前景化的现在,那些并不精美的动画出现的瑕疵与画面元素的单调使得作为一个系统的影像时刻面临瓦解的危机。制作周期的混乱,各种意义上的预算问题,最终都导致画面熵值的增加,以及影像描写的解析度的降低。诚然,这一危机已经超越了具体的现场状况的范畴,进入了当代日本动画全体的语境。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那些本应占据更充沛资源的作品也在朝表现的漫不经心滑落。然而,当代动画也正因为这种拼凑性格的前景化而获得了对于影像破绽的兜底方案——它训练了观众。于是影像本身的危机被其自身留下的投影所暂时覆盖,我们几乎是通过对一种困境的识别获得了对抗这种困境的能力。


如同画面的变化始自空间的分割,分节的概念轻松地将对象(无论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描述为区块与区块间的连接部。连接部,即关节的存在意味着另一种对危机的克服。斋藤环提及汉斯·贝尔默的球体关节人偶,指出让人预感到身体的断裂的关节反而作为纽带强化了身体的存在。在更即物的层面上,原画师宇都宫理(押井守导演作品《祖先大人万万岁》的人物设计)在静止的空间意义上通过独特的人物设计让人预感到可动性,并且为 90 年代的真实系作画奠定基础。在今天我们可以说,这一贡献正在以几乎无法被察觉的方式延续到中西和也等演出家的作品中。


《影之实力者》的表现是简洁而粘稠的。其分节不在于诸元素勉强的组合,而在于登场人物的身体变化。面对突发事件,角色们的一颦一簇,轻微地转身或者闪躲动作共同构成行动本身的有效性和说服力,这些如同单细胞生物对于环境的应激反应般的细节运动是肉性的存在证明。这一形容绝非恣意,更非贬义,从符号的运动到身体性的充盈,对于“异世界冒险”这一往往不幸与真实感形成绝望对立的领域而言,从无到有的瞬间至关重要——充满各种史莱姆塑形闹剧的原作已经含有这样的隐喻。


中西和也在本作中担任绝大多数单回的分镜,且屡屡出现在原画阵容榜首,其感性正是这样让人联想到某种关于单细胞生物的粘稠。当刀剑相交,他不知疲倦地在一个镜头里描写出剑锋划过时,登场人物是如何奋力将其从画面的一端挥向另一端,又以取之不尽的热情,轻而易举的姿态,将几乎在同类作品中绝迹的细节一股脑地塞到观众眼前。就像任意改变形态,成为刀剑与战袍的黑色史莱姆一般,中西和也通过自己的肉性,连接起一个拼凑的影像世界,我们通过这层包裹于影像全体,使得影像成之为影像(正如包裹希德的史莱姆使他成为暗影一般)的官能性的组织知觉到其内容。在两种静止的符号式的状态之间,正是演出家的血肉化为了符号之往返的通路。


电视动画短评

塔塔君

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 第二季

第一季至少是立于不败之地,骂也不是夸也不是无从开口,第二季倒是明显能感受到哪里是“大人的原因”,形式更多样化的另一面反而有点露出马脚的平庸了。King Record 推苍井翔太推得实在太生硬了。推荐的最大的理由是,无论如何,请务必来看看 AC部主导全集的第七话,一镜到底的“纸芝居”表演,这种现场式表演把日本动画的源流、日本电影中“吹替”文化窜连在一起。

推荐 ☆☆☆ 


向山进发 第四季

迎接日出这件事在本作中永远是神圣的,在神圣降临之前,富士山登顶前最后一段路的几个镜头与其说是普通的登山,不如说这是信徒们朝圣修行而行走的风景,正如集体向着前行方向的视线,所有人都相信前方必定会有神圣。这种永远向前流动的视线,终有一天她们会通过回忆反刍这些视线,用对曾经的视线进行反刍的视线、对曾经的感受进行再度感觉的感受来和这些向前的视线构成互文。此为生活的意义,时间向前行的意义。

笔者年度第一 ☆☆☆☆☆ 


《名侦探柯南 犯人犯泽先生》

参照《搞笑漫画日和》的精彩表现,完全不担心大地丙太郎会做不好。尴尬的是,这部作品的成功是建立在原作的萎靡和不思进取上的。

推荐 ☆☆☆ 


《书虫公主》

这种过时三十年的女性向故事,我就纯好奇,这部作品的受众画像到底是咋样的。

不推荐 ☆ 


《4个人各自有着自己的秘密》

凑合 ☆☆ 


《明日方舟:黎明前奏》

故意采用 2.35: 1 的画幅,大片感没怎么感受到,浮夸我感受到了,和手游改动画标杆(贬义)《Fate/Grand Order -绝对魔兽战线巴比伦尼亚-》的差距大概是作画资源。


《宇崎酱想要玩耍 第二季》

抱着邪念开始看,结果获得纯爱的纯情洗礼,和清纯系黄片完全相反的体验流程。


《秋叶原冥途战争》

别说女仆版《无仁义之战》了,连三池崇史的无厘头黑帮片都不如。戏仿作为贯穿全作的形式不是问题,可是同一个玩笑开一次就够了,这片开了十二次,还是没有真货。双马尾的发圈被砍断了还能再买,黑道的手指被切了可就安不上去了。

不推荐 ☆ 


《间谍过家家 Part 2》

阿尼亚的戏份基本和父母戏份的风格几乎俩回事了,第一季开始坚持的谨慎又保守削弱漫画式表现的风格也减少了,大概是因为阿尼亚的戏份比较多吧?

凑合 ☆ ☆ 


《我家师傅没有尾巴》

比较有好感的一点是斗大的泪珠的表现挺像宫崎骏的,拥有形状的泪水接近固体,宛如有更多的重量,有更多的决意。

凑合 ☆☆ 


《恋爱Flops》

与其说是所有galgame的后设、老galgame魂的复活,不如说应该是东浩纪《动物化的后现代》的后设,主创大概没少看批评家的书吧。从一开始,观众都知道一定有个必会到来的“神展开”,本身就是无意识的后设视角了。因此这片在一个没有 galgame 的世界寻回属于galgame世界(VR想象力)的现实,不如说是等待一种更“后”的语境,在叙事被消解的世界重新寻回王道的叙事,让老套的恋爱喜剧、galgame后设叙事重新成为现实本身。但,伊藤智彦的《刀剑神域 序列之争》《你好世界》两个片加起来的议题和隐喻就已经覆盖了这个片目前大多数主要点子了。

凑合 ☆☆ 


《机动战士高达 水星的魔女》

一下子分不清弑父到底是大河内味还是传统高达味,反而是富野擅长的毒母形象在大河内的创作谱系中比较少见。

凑合 ☆☆ 


《Do It Yourself!!》

过于依赖矶光雄为本作铺陈的世界观,以至于好像只做好了一半的故事规划。只说前半的话,作画见长的形式与少女DIY的故事的同构,来自于偏执地把现代科技的创造从DIY概念中剥离出去的立场,这更像是为手绘动画寻找一种宣言。通过双手来创造物件的活动中,DIY让无意义之物在连接、改造、组合中成型,手绘动画在通过符号诠释写实活动、自然现实时,其不规整性、非同一性也释放了现实世界的均一、固定,两者在温润的创造活动中相遇,并觉醒动画作画本身的自我意识。后半的制作树屋没有延续这样的同构,只是在重复的命题(包括せるふ和ぷりん如影随物的关系描绘)中很努力地制造戏剧冲突,看得出来确实很努力仅此而已了。

推荐 ☆☆☆ 


《传颂之物 二人的白皇》

二话不说放主题曲(包括主题曲的钢琴版)的方式相当廉价,也难怪连粉丝都说“能动就行”了。

凑合,粉丝向 ☆☆ 


《天竺鼠车车 学车篇》

拓展世界观不是不行,但增加复杂程度的同时也意味着深入浅出的难度更大,小野ハナ的分镜实在是不少地方都不明不白,更何况相比第一季小心翼翼地不让世界观变成人类本位,第二季天竺鼠车车也更接近人类的宠物了……

凑合 ☆☆ 


动画电影/动画短片短评

塔塔君


《禅:古古和煤球精》

和近藤胜也(本作导演)给日清食品、伊藤园做的动画广告一样,从线到面的原生质性,一切物都可以如自然现象特效一样形变自如,再加上在暴露“画”的本质上,宛如是从高畑勋《邻居家的山田君》延伸出来的一道分支,并坚持至今。

推荐 ☆ ☆ ☆ 


《摇曳露营△ 剧场版

中平卓马说:“每天生活的街道、在毫无变化的城市躁动中,我们都应能随时经历与从未体验过的、未知的、威胁着自己远近法的东西相遇,然后将自我解体的瞬间,这不就是旅途吗?”在我看来,《摇曳露营》的旅途绝非逃离某种既定的稳定寻求冒险,而是存在一种生活的时间、日常的时间、向前流动但又隐于无形之中的时间,正因为存在这样的时间,凛和抚子等人才能与所谓的旅游的非日常“对峙”,每次旅行结束回到同质的环境都是一种对日常的复魅。然而剧场版的日常却聚焦一种hobby,把hobby当做一种逃逸的旅途,最终她们只是在社会人的年龄重复一遍高中时代的社团活动,然后自我升华为“长大”罢了,正如本作过于遵循电影经典框架的无趣一般。

凑合 ☆ ☆ 



《名侦探柯南:万圣节的新娘》

校组、警视厅恋人组、俄罗斯友人团再加上和前三者毫无关系的少年侦探团,如此四组群像能揉成一部能看的电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了。当然《柯南》现在的剧场版比起故事,更大的问题是一群甚至算不上是原作粉的创作者,既无法抛开像是冷笑话谜题之类的固定流程包袱,又要处处体现致敬原作,最终在《キミがいれば》响起时,这部大型同人彩蛋电影俨然完成了任务般光荣结束。如今《柯南》剧场版四不像的原因,正是光明正大声称自己是玩梗的官方同人《犯人犯泽先生》之所以是好作品的原因。

不推荐 ☆ 

拓展阅读:

https://mp.weixin.qq.com/s/F37G7OYOWUlBzj2ep1nRhA

(这个标题错了,是第25部)


《再见了,橡果兄弟!》

有家乡冒险终点这个“比宇宙更远的地方”就够了,世界不需要出现两个尽头。他们确实不是何宝荣和黎耀辉,他们终究是幸福的。

凑合 ☆☆ 


《擅长捉弄的高木同学 剧场版》

比想象中要连续、绵密,意外在于音乐、地景这两个元素让情景连成情态,此处真言已不需直白道出。(故事架构意外有点像《玉子爱情故事》。)

推荐 ☆☆☆ 


《两个人的证明》

这几年经常听说不少甲方喜欢让动画主创搞新海诚风格的动画,我想loundraw大概不会遇到甲方给他提这种难题。

凑合 ☆☆ 


《龙珠超:超级人造人》

这不就是《超人总动员》的中年危机家庭喜剧模板么。东映动画的“三渲二”还是很有情商的,晓得哪些特效还是交给手绘来表现,就是为什么开头那些漫画符号没坚持全片呢?

凑合 ☆☆ 




-FIN-

深 焦 往 期 内 容

从《大圣归来》到《深海》,中国动画在进步还是退步?


男人的天花板:他的颜值、演技和婚姻定义了真正的明星


世界第一的春节档,能拯救只剩半条命的中国电影吗?


令人悲哀的金棕榈,《悲情三角》的虚无与犬儒 | 视差之见

平遥电影节获奖名单公布,《夜幕将至》获大奖


在小岛的夜总会预言未来,这部才是年度最佳


春节档未至粉丝大战已起,金棕榈双冠王又出新招


有这样的华语女演员,才有更好的中国电影


26年,《灌篮高手》仍是神作!
豆瓣8.5的禁片,在穆斯林国家取得审查大胜利

日本第一大女优,让小津电影动了起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