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快专题|华人独生子女移一代“六族”(上)

2017-07-01 澳洲新快网



作为中国历史上独特的一代——独生子女一代,他们在来到澳洲, 面对着同样独特的父母养老问题。 他们当中的许多人, 已经拥有父母与子女的双重身份。面对曾经独特的情感联系和中国的传统伦理,在悉尼的许多独生子女移一代,在父母渐渐老去的时候,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境遇和应对方式。 

文 : 李馨宇


 

中国唯一的独生子女一代,如今需要面临倒金字塔型的养老现状。(图片来自网络)


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 到现在年纪最长的已经将近不惑之年, 最年轻的也近而立之年。 作为中国历史上独特的一代——独生子女一代,他们在来到澳洲, 面对着同样独特的父母养老问题。 他们当中的许多人, 已经拥有父母与子女的双重身份。曾经的宠爱和资源是金字塔形的独生子女,如今要面对的是倒金字塔型的养老现状。


面对曾经独特的情感联系和中国的传统伦理,在悉尼的许多独生子女移一代,在父母渐渐老去的时候,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境遇和应对方式。 


轻松一族——人生未到夕阳处

一些85后的华人移民,相对来说,仍比较轻松,因为在这个阶段, 许多独生子女的父母还没退休,身体、精力上都还处于较佳状态,从经济上和情感上和孩子都有更多的独立空间。


今年27岁的留学生小刘高中毕业后, 2009年来悉尼读大学。在澳8年的她感受到在澳洲的这些年也是慢慢和父母感情相互加深和了解的过程。 因为小的时候父母比较忙,和她的交流并不多,在她感受中更多的时候是管和强加意见,而她自己本身性子也比较硬,出国之前彼此冲突不少。 刚开始来悉尼, 和父母通电话也是差不多1个月才通一次。随着毕业和工作,小刘和父母的联系也慢慢频繁起来。 


在小刘目前看来, 现在尚无养老负担,因为她父母都还没有退休, 每天也是忙忙碌碌的, 如今的关系是彼此牵挂而又相互独立和信任。 小刘并不太担心父母的生活,因为50多岁的父母的生活并不乏味,同事、朋友、亲戚。逢黄金假期的时候出去旅游。“他们的生活比我在这的还要丰富多彩。”小刘说。 


而父母也相信在外多年的小刘能够更好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碰上父母的生日或者是父亲节、母亲节, 小刘就会在微信上发个小红包祝福一下,也曾买过一些小礼物比如太阳眼镜、丝巾等。在澳几年,小刘的父母曾来过澳洲旅游,半个月左右,他们还要上班,也没有太多的假期。  


将近而立之年的小刘说,如今也开始会慢慢考虑父母的养老问题。虽然还是比较远的事情,但是也会开始考虑了。 


纠结一族——骨肉亲情和经济现状的牵扯

 人都有老去的一天。(网络图片)


相较于这些父母尚未退休的独生子女, 另一些父母已经退休或者步入年迈的移民一代则面临着较为纠结的选择。 父母退休了,移民还是不移民?养老既离不了骨肉亲情的牵扯,也脱不开经济因素的制约。这也是让许多华人倍感纠结的地方。


对于一些华人第一代移民来说,在澳打拼了一些年头站稳了脚跟,组建了家庭, 而父母也退休了或者步入年迈了。这种情况下,将父母短期或者长期接到身边共享天伦之乐成为许多人的计划。


但是移民生活,是一种固定而持续的生活方式的选择。一旦做出决定,所牵涉到的房产,退休金,社会关系以及身份的改变,做父母的纠结, 为人子女的也纠结,组建了家庭的则更为纠结。


要尽早和父母团聚尽孝,需要面对父母的移民意愿,办理移民的巨额费用以及父母的住房、生活费保障、日常开销等,各种医疗和经济问题,配偶的想法、年幼的孩子的抚养等等都是摆在面前的现实。


按照目前澳洲移民排队等候的速度之慢,年限之长,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觉得“等不起”,如果进行付费移民的话,两位老人共10万澳元,夫妻双方家中四位老人的移民费用就是一大笔,来澳之后的住房也是一大考虑。即便是一些老人将国内的退休金带来,折成澳币之后也并不宽裕。 


再则, 就在今年5月澳洲政府宣布收紧养老福利金(pension)领取资格,从2018年7月开始,所有申请人将需要已经在澳大利亚连续居住至少15年,才有资格领取养老福利金或者残障支持津贴(DSP)。 这将导致2018年有超过2000名新移民无法领取养老金或残障津贴。目前的要求是,申请人必须已经在澳洲生活了十年。因此对于许多移民的父母来说,刚开始并没有养老金可领。


一些老人不忍孩子负担过大,有心将国内房产变卖,连根拔起来澳定居,又担心在澳不适应等情况或者将来希望叶落归根,再回国已无落脚之处,面对种种未知也迟迟下不了决心。 


在这些移民当中,子女和父母都会衡量,倾尽所有移民究竟值不值得,是否让大家的生活过的更好,还是一起陷入一地鸡毛当中。如果不移民,现有的房产,退休金,熟悉的环境,也能够过得不错,唯一的缺憾就是儿孙不在身旁。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这唯一的缺憾就是无法忍受的缺憾,人活在世,就是图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一起。


候鸟一族——未到窘境处   中澳两地飞

一些华人中澳两地飞,成为候鸟一族。(网络图片)


有的老人出于各种考虑,在退休之后并不愿意来到澳洲。有的不希望成为孩子的负担,希望孩子在外好好打拼,不必牵挂太多;有的则希望等年龄再大一些的时候,孩子能够回来。


虽然同样看重家庭团聚,但和年迈的一些老人略有不同的是,一些50年代或者60年代的人,同样看重生活的质量,在考虑移民的时候,会考虑到社会感、归属感和融入感,会担心房屋居住、家庭關係、經濟支持、社交、工作、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而不是不管不顾一切。这种情况下,有的是子女定期回国探望父母, 有的是父母定期来澳居住一段时间,成为候鸟一族。 


悉尼华人冯女士在新州的一家政府部门工作,已婚生孩,经济上也比较宽裕,考虑到工作和孩子的教育,短期内她基本上不考虑回国发展或者生活。她希望帮父母办理移民,但她父母并不愿意移民来澳洲, 因为语言不通,担心连看个病都要靠孩子领着。而且真要移民过来,几十万砸在移民费用上面,她不舍得,也不愿孩子掏钱,担心引起家庭冲突,大家的生活档次肯定要下降,发生一系列的冲突更加必不可免。


在这种情况下,冯女士是澳洲、中国两处飞,有假期就一家人回国看看父母。许多华人同样如此,来澳多年,一直是中国澳洲两地跑,护照上所到的国家只有中澳,年假都攒着回去看父母了,但这种候鸟探望的状态仍然是建立在老人身体不错,仍能自理的基础之上,并非长久之计。如果父母一旦身体有恙,又或者是父母其中一方先行离去,身为子女则要做出抉择,是去是留。 


有的华人候鸟一族采取鸵鸟政策,避而不谈。有的候鸟一族则想好了对策。很多时候大家和小家难以齐顾,一旦父母身体状况有变,夫妻双方看情况考虑回去一人,如果孩子尚年幼,考虑一起带回国;如果孩子已经稍微年长,可能就留在澳洲。也是因为这些情况,有的候鸟一族华人家庭并不会双方均入澳籍,会有一方保留中国国籍。一些华人独生子女表示,身为独生子女,养老只能独立承担,没有其他兄弟姐妹可以分担,各种情况都需要考虑到。 



本报独家 谢绝转载


推荐阅读



澳洲险跌出十大“宜居国家”,原因竟与移民政策相关……

澳知名快餐店健康榜单公布!咖啡店评分竟比汉堡店更低

机密文件曝光新州上千建筑使用易燃包层!和伦敦失火建筑材料相似!


也许你就是下一个:解密澳洲勋衔评选 上 |

“史上最吵图书馆”之怒 上 | 

报税倒数:财年底教你如何退税 上 | 


共享单车入澳——看上去很美

中国观察:宣传真的能提高生育率吗?

角落中的“高大罂粟花综合症”


请翻阅7月1/2日《澳洲新快报》

或关注澳洲新快网 www.xkb.com.a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