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快专题 | 百年沧桑 悉尼唐人街何去何从(下)

2017-10-02 澳洲新快网 澳洲新快网

点击上方“澳洲新快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内容哦!


悉尼的唐人街的主街的两个牌楼上的横匾内外侧各写着“四海一家”、“澳中友善”、“通德履信”和“继往开来”。在这两大牌楼建起之后将近40年后的今天,这些横匾上的大字愈加彰显了它的意义所在,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思想,也希望着四海的移民互相包容与和谐共处。

文/图 李馨宇 


历经百年沧桑的悉尼唐人街。


作为澳洲最大的唐人街,悉尼的唐人街现在不只有华人,还聚集了韩国人、日本人、泰国人、马来西亚人以及新加坡人等等,各种本地商店也夹杂其中。有的人认为唐人街的社区组成已经改变,不再是华人聚居地,“唐人”的边界已经模糊,“中国元素”也越来越淡,也因此认为悉尼的唐人街正在“消亡”,取而代之的则是“亚洲城”。


作为海外华人“精神家园”的象征之一,唐人街的发展和未来始终牵动着众多华人的心。“唐人街”会成为过去式吗?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富有代表性的嘉宾。


【往期直通车】——百年沧桑 悉尼唐人街何去何从(上)


采访嘉宾

● 澳洲华人历史协会(Chinese Australian Historical Society)主席、澳大利亚勋位奖章获得者(OAM)方劲武

● 禧市商会(Haymarket Chamber of Commerce)执行委员会委员黄祖发(George Wing Kee)

● 禧市商会(Haymarket Chamber of Commerce)执行委员会委员、谊园咨询委员会的委员苏桂苓(Karen Soo)

● 悉尼皇冠酒楼董事余威麟


苏桂苓:无论日夜,悉尼唐人街都最活跃


受访嘉宾苏桂苓。


禧市商会(Haymarket Chamber of Commerce)是一个非盈利组织,致力于促进禧市的商业发展和多元文化社区发展,致力发掘商机,发挥潜力,促进本地和国际的商业贸易繁荣,延续禧市的成功发展。而唐人街正是禧市区域重要的一部分。


苏桂苓(Karen Soo)是禧市商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她与禧市商会主席Simon Chan也都同为谊园咨询委员会的委员,该委员会负责向州政府提交保护谊园的10年规划及谊园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在苏桂苓看来,悉尼的唐人街是悉尼华人社区的文化遗产,展示着悉尼与中国之间百余年的商贸往来。


“唐人街是悉尼最具文化多元化和商业发展的区域之一,无论日与夜,唐人街都是悉尼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她说,“近30年来,该地区发展迅速,人口平均每年增长10%,如今已经有16,000名居民,3,000多家商铺和250家餐饮店。”


她提到,根据新州旅游局的报告,过去的一年有120万中国游客前往悉尼歌剧院、悉尼海港大桥和唐人街这三大旅游热点


远离故土之地,还有什么地方比去到唐人街更容易看到华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吗?


悉尼唐人街也是海外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的一大旅游景点。


发展到了今天,苏桂苓坦言目前的唐人街也面临着问题和挑战,这显示在缺乏传统的指导方针、政策和规划去确保新建筑物的发展不会损害历史的街景风景和文化动态


苏桂苓认为,禧市是悉尼的亚洲文化中心,它将唐人街、韩国城及泰国城熔于一炉,这一特色在全澳洲是独一无二。


因此,禧市商会唐人街的未来感到非常兴奋并积极努力参与建设,当然商会也了解地区变化和房地产需求给周边环境和文化遗产带来的挑战,但禧市商会会致力于确保唐人街文化和遗产得到妥善的保护和承认。


余威麟:这里非常多的餐饮选择


受访嘉宾余威麟。


对于一些人来说,唐人街也许是来澳的某一个暂时落脚处,也许是一个旅游景点。而对于余威麟来说则有着不一样的意义,这是余威麟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也是他现在工作的地方。


余威麟现在是悉尼皇冠酒楼的董事。于1982年成立的皇冠是粤菜酒楼,地处唐人街的黄金地段。当时也是余威麟一家居住于此,楼下经营餐厅,楼上住家。余威麟认为,唐人街会一直存在和发展。


目前有很多中国人来澳洲,尤其是来到悉尼旅游或者投资。最主要的是唐人街毗邻的达令港一带正在建设高层公寓,迟些将会成交,这些房子很多都是中国人购买。中国人喜欢住在城市,也喜欢吃中餐。唐人街的地理位置也很好。


余威麟介绍,唐人街里和附近有很多中餐馆,最初多为粤菜,后来逐渐主营中国大江南北菜系的餐馆涌入了唐人街,但不管是什么地域的菜,始终八成还是中国菜,只是间或有一两家泰餐。即便是有甜品屋,也都是中国式的甜品。


平时接待很多中国游客,尤其是暑假和寒假,大部分来自中国。等达令港新公寓的居民入住之后,唐人街将可以更为方便那里公寓的居民。新公寓那边尚未决定有哪些餐馆开业,但是唐人街这边已经是有非常多的餐饮选择。


达令港附近有不少新高层公寓正在开发当中。


余威麟表示,如今在悉尼附近的一些新兴的卫星城吸引了不少华人,也成为华人聚居区,出现了许多华人餐饮和娱乐场所。时代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相应的改变。在余威麟看来,一些华人聚居区的崛起是必然的,也会带来竞争,但是唐人街不惧这些竞争


如果是居住在City的话,很多时候并不会专门到好市围(Hurstville)或者伊士活(Eastwood)去吃饭,而还是会在所住的附近消费。如果悉尼市内的轻轨建好之后,这附近都会好很多。


除了中国胃的选择,余威麟认为唐人街的营业时间也是一大优势


唐人街的餐馆开得比较晚,一般开到晚上1、2点,这为许多人提供了更多一些的选择。


余威麟说,除了华人,也有许多本地人喜欢来唐人街消费。本地人喜欢看球,附近的体育场有球打,看完球赛后这些本地球迷会来到唐人街用餐。此外还有澳州其他州的游客和许多海外的游客。 


在他看来,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唐人街作为食肆选择之地,在周五晚上设有夜市,夜市当然带来了许多消费者,带旺了夜场,这是好事,但是夜市当中设有食物摊档,这无疑分流了人群。他也希望政府能够更多地倾听当地商家的心声。


另一个问题则是目前的轻轨建设竣工延迟,本来应该是明年建好的,现在要2019年才能建好。“有些老人家本来坐巴士来唐人街,现在巴士不到,不方便,只到彼得街(Pitt Street)。从那在走过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当然希望轻轨赶快建好,之后带来更多的游客,带来旅游,带来生意。”


唐人街的明天


唐人街一侧的“通德履信”牌匾。


在其他一些国家的唐人街以及附近区域,有的规模正在日渐萎缩呈寥落之势;有的车满为患、人群拥挤、环境污浊;有的则治安环境不断恶化。但悉尼的唐人街并非如此,干净,整洁,治安良好,商业繁荣。数年前曾经一度出现的商铺揽客行为也早已杜绝。 


在本报记者的了解中,在悉尼,唐人街作为华人的历史街区,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和保护。在悉尼市政府的发展计划里,无论是旅游、美食或者文化,唐人街都在版图之内


在2010年,悉尼市政府就出台了《唐人街公共区域改造方案》,悉尼政府在向公众征求对唐人街改造方桉的意见时,收到了许多积极反馈。当地商家纷纷表示支持和期待,并希望这些举措能尽快推进实施,让这一拥有百年历史的唐人街重放光彩。


自从2010年的方案实施以来,唐人街就进行了多个新的开发项目。时任市长也是现任市长摩雅在2015年说:“过去5年,唐人街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达令港,那里有新的会展中心,也带来了数千工作人员和居民。”如今来到了2017年,达令港的高层公寓正在如火如荼兴建,轻轨虽然延期但仍然在向前推进。 


在一些学者看来,唐人街不会消失,它只可能会从过去的移民庇护所转变为新的文化体验地而已。在大时代下的转型,也许正是唐人街焕发的另一种光彩。


结语


悉尼的唐人街的主街的两个牌楼上的横匾内外侧各写着“四海一家”、“澳中友善”、“通德履信”和“继往开来”。在这两大牌楼建起之后将近40年后的今天,这些横匾上的大字愈加彰显了它的意义所在,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思想,也希望着四海的移民互相包容与和谐共处。


更为重要的是,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去转型,如何更好地继往开来,是大家都需要思考和努力的。 


本报独家 谢绝转载


推荐阅读


生命的代价:悉尼整容行业乱象大起底

海归沦为“海待”?澳洲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的何去何从

澳洲进入了史上最严重流感季?因为你打了20年喷嚏却打错了方式……


乙肝猛于虎 但并不可怕 上 | 

补习VS天赋 谁更有资格进精英中学? 上 | 

遭遇恐袭怎么办?反恐信息何处寻?这份指南告诉你 一 |  |  


当朝鲜导弹飞来的时候

同性婚姻之辩

“豪车爱国队”的高调爱国与异见者


请翻阅10月3日《澳洲新快报》

或关注澳洲新快网 www.xkb.com.a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