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打工人:为什么大多数人只能成为大多数人
最近面试比较多,几乎99%的候选人都是迷茫的,不成熟的。
我在面试候选人的时候,更关注的,不是他的技能、经验和学历。我一定会问的几个问题比如:
你过去的人生里让你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什么?
你过去人生里让你最有挫败感的一件事是什么?
你的有崇拜的英雄吗,就是可以作为榜样/精神偶像的人?
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企图心的人吗?
你有没有对什么事情充满了极大的热情?
你十年后希望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觉得自己有没有一个价值观或者观点,是和大多数人的看法不一样的,即便所有人反馈,你也会坚持的?
。。。
我问的这些问题,核心目的,是想要搞清楚候选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需要知道他如何定义成功,如何定义挫败,信仰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是否有强烈的意志力和要去成就的事情,以及是否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坚持。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讲,我们最需要的人不是学历最好的,不是技能最好的,不是经验最丰富的。而是最有企图心的,有主人翁意识的,最有成长性的,强学习能力、抗压能力的,追求极致的,对我们所做的事情怀有同样热情和信仰的人。
简单来说,我们要招聘的,是entrepreneur,而不是employee。
为此,我在小木屋成立之初,就写下了我们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这一方面有利于我自己想明白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在面对过程中的否定、拒绝、遗弃和所有的不确定性时,回来检视最初的初心,作为坚持的动力和决策的判断。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们在后续的团队发展中,始终能聚焦去招募精神气质相投的人。
为此,我在员工手册的开篇写到:
“如果我们只是按照大多数人想问题、做事情的方式去想问题、做事情,我们就和大多数人没有任何区别。”
还写道:
“5年后你在这个公司承担的责任,担当的角色,不取决于你加入公司的早晚,不取决于一城一池的胜利,也不取决于你股权期权的多少,而只取决于你快速的自我成长和为公司持续的贡献价值。”
而大多数人始终在换工作中度过自己最好的青春。
很多人的职业路径大概是这样的:
毕业后,去大公司两年,觉得没有成长,发挥空间太小,然后去了创业公司。创业公司再一两年,觉得不规范,不稳定,再离开。有的会很情怀地gap一年,或者琢磨着自己做事。然后再回来,重新开始选择,大公司,创业公司。。。
大多数人只能看到伟大的结果,极少数人会看到成就伟大的过程。大家今天夸夸其他字节跳动,但八九年前即便你加入了字节跳动,大多数人也会在字节成功之前离开。
前几天去深圳的路上看一本亚马逊的书,里面有一段说到2019年,在亚马逊工作20年以上的元老有上百位,于是举例了三五位今天在亚马逊独当一面的核心高管,但这些人最早也是1997年底加入亚马逊的,那时候亚马逊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而1994-1997年的前三年,除了贝佐斯所有人都中途离开了。
只有极少数极少数的人具备信仰、激情、拥抱变化的可贵品质,大多数人在面对变化的时候,要么力所不能,要么心所不愿,你摁着他去做你认为他应该做的事,一定是人疲事败。
只有极少数人却是真的打开自己的,成长速度会超过大多数人,取得的成绩自然也一定是少数人才能达到的。
极少有人经历过一个真正可能伟大的全新事物从零到一,到成就伟大的过程。这过程中其实唯一要关注的就是长期战略,和自身的持续成长。其他所有的发生都有其发生的必然性,也是make you stronger的养料。
但大多数人会在过程中更关注和沮丧于问题和曲折,并因此而半路下车。极少数人可以持续专注长期目标,同时像普罗米休斯一样似乎永不疲惫的去适应过程的考验,持续地去解决问题。
大多数人缺少企图心,和偏执狂一样的耐力。大多数人很难想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大多数人想明白了也不敢去做。大多数人去做了,扛不住过程的不确定性和压力,中途下车和放弃。
所以,大多数人只能follow大多数人成为大多数人。然后开始抱怨命运的不公,或者承认自己的平庸。
最大的罪恶,是把自己未竟的改变,寄托给了下一代。
所以教育培训行业有多繁荣,就越反映为人父母的大多数人未竟的心愿有多空洞。
---正文结束的分割线---
这本书也是梦想家读书会的内部分享,所以这里挑其中部分笔记与大家公开分享,感兴趣的朋友邀请你加入我们的梦想家读书会,和更多实干梦想家一起分享梦想和实干的智慧。⬇️⬇️⬇️
梦想家读书会
分享我在创业过程中的阅读、实战心得,一年带你至少看完50本科技、商业、历史、哲学和人文领域的大作。部分书单举例如《毛选》《乔布斯传》《洛克菲勒自传》《西方哲学史》《名人传》《复盘网飞》《香奈儿》《史记》...
已经有74位实干梦想家在里面了。
领读人
大树Steve(据说百度百科能搜到
加入【梦想家读书会】的传送门⬇️⬇️⬇️
如果不是微信好友,付款后记得在这个公众号后台回复您的微信,我会拉您加入梦想家读书会的群,同时会给您发送知识星球的免费加入链接。
---
read more: